(共28张PPT)
核心素养微专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一、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模块涉及的物理观念构建的物理知识体系如下。
1.物理观念——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2.物理观念——电磁感应。
3.物理观念——交变电流。
4.物理观念——变压器与电能的输送。
5.物理观念——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科学事物(包括科学对象、科学现象、科学过程、科学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四个要素。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模块涉及的主要科学思维体系建构如下。
1.科学思维——求解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2.科学思维——判断安培力作用下导体运动情况的常用方法。
转换研究
对象法 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磁场作用下如何运动或运动趋势的问题,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磁体所受电流磁场的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运动方向
3.科学思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4.科学思维——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
5.科学思维——电磁感应中电路知识的关系图。
6.科学思维——电磁感应中的图像分析方法。
7.科学思维——力学对象和电学对象的相互关系。
8.科学思维——解决电磁感应能量问题的策略是“先源后路、先电后力,再是运动、能量”,即
9.科学思维——含有变压器的动态电路问题的解题思路。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模块涉及科学探究的主要是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科学探究——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实验 装置图 实验步骤 考查热点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将线圈与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分别将N极、S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抽出,如图所示,记录感应电流方向 ①考方法:应用控制变量法
②考结论:楞次定律
2.科学探究——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实验 装置图 实验步骤 考查热点
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变压器原线圈通过交变电流时,铁芯中产生磁场,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铁芯中的磁场也在不断地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中就存在输出电压。本实验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①考原理:互感现象
②考方法:控制变量法
③考结论:
3.科学探究——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实验 电路图 实验原理 考查热点
传感器的
简单应用 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 ①考热敏:热敏电阻特性(欧姆表法、伏安法)
②考光敏:光敏电阻特性(欧姆表法、伏安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模块涉及的主要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是科技应用方面的内容。
1.科技应用——组合场中的应用实例。
2.科技应用——叠加场中的应用实例。
3.科技应用——电磁波。
电磁波谱 特性 应用 真空中波长/m 频率/Hz 递变规律
无线电波 波动性强,易发生衍射 无线电技术 >10-3 <3×1011
红外线 热效应 红外线遥感 10-3~10-7 1011~1015
可见光 引起视觉 照明、摄影 10-7 1015
紫外线 化学效应、荧光效应、杀菌 医用消毒、防伪 10-7~10-9 1015~1017
X射线 贯穿性强 检查、医用透视 10-8~10-11 1016~1019
γ射线 贯穿本领最强 工业探伤、医用治疗 <10-11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