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题乌江亭(杜牧)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走进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写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相传乌江亭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诗人见到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士重来未可知 。 怀古咏史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对比、自比)给你一把钥匙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杜牧认为项羽失败后应该怎么办?依据是什么?
4、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5、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赏析《题乌江亭》赏析《题乌江亭》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杜牧认为项羽失败后应该怎么办?依据是什么? 4、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应该东山再起。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若要成就大事就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积极意义。 5、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大处着眼,直接议论,直抒胸臆。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拓展延伸 1、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李清照认为做人应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杜牧乃世家子弟,他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并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因此,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但他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期又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2、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渡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的南逃经历,因此她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她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顾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管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的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在诗中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仰慕古人成就,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昔盛今衰)
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讽刺或劝告当朝统治者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小结作业、1、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回答问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⑴这是作者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怎样的景象? ⑵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韦庄《台城 》一诗,回答问题。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⑴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⑵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读读背背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士重来未可知 。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答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