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嘉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嘉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16 21: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嘉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16.4 g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C.生成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 mL
D.标准状况下产物NO的体积为22.4 L
2.密度为0.91 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 等于12.5% B. 大于12.5%?
C. 小于12.5% D. 无法确定
3.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后振荡、静置,直接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AgNO3溶液,检验Br-的存在
B.将淀粉与稀H2SO4混合加热3min~4min后,直接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C.向试管中加入5ml溴水、2ml苯和0.5g铁粉,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试管底部生成的褐色油状液滴
D.在试管中加入约2ml饱和溴水,然后滴入2滴~3滴苯酚稀溶液,观察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
4.下列关于气体制备不正确的是(  )
A.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D.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5.含有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a2+、Fe3+、NO3- B.Ba2+、Cl-、Al3+、H+
C.Na+、NH4+ 、I-、HS- D.Na+、NH3·H2O、K+、Cl-
6.下列几种铁板,在镀层被破坏后,最耐腐蚀的是(  )
A.镀锌铁板       B.镀铜铁板
C.镀锡铁板 D.镀铅铁板
7.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 mol/L的Na2SO3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c(OH-)=c(HSO3-)+2c(H2SO3)+c(H+)
B.将常温下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2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C.把等体积的1×10-5 mol/L的硫酸与4×10-5 mol/L的NaOH溶液相混合,混合液的pH值与5×10-6 mol/L的Ba(OH)2溶液的pH值相同
D.0.2 mol·L-1CH3COOH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 = c(CH3COO-)-c(CH3COOH)
8.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9.将0.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有0.02 mol H2SO3和0.02 mol HBr的混合液中,则溶液中H+的浓度与通入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下列图中的(纵坐标都表示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0的溶液:K+、Ca2+、HCO3-、NO3-
B.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K+、Fe2+、SO42-、NO3-
C.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K+、Na+、CH3COO-、SO42-
D.存在较多的Na+、SO42-、OH-的溶液中:Mg2+、Ba2+、Br-
11.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之比为2:3:3,向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7:3(已知还原性I﹣>Fe2+>Br﹣>Cl﹣),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5:4 B.4:5
C.5:12 D.12:5
12.等质量的铁和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根据下图所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组别 对应曲线 c(HCl)/mol·L-1 反应温度/℃ 铁的状态
1 a 30 粉末状
2 b 30 粉末状
3 c 2.5 块状
4 d 2.5 30 块状
A.第4组实验的反应速率最慢
B.第1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mol·L-1
C.第2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mol·L-1
D.第3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13.将一质量分数为w的氢氧化钾溶液蒸发掉mg水后,质量分数恰好变为2w,体积为V(无晶体析出),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mw/28V mol/L B.mw/56V mol/L
C.mw/112V mol/L D.mw/V mol/L
14.关于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浓度都为0.1 mol/L 的FeCl3和CuCl2加入铁粉,CuCl2首先反应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NH4+首先反应
C.向浓度都为0.1 mol/LNa2 CO3和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NaOH首先反应
D.向浓度都0.1 mol/L 的FeCl3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首先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如何防止铁的锈蚀是工业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研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内容 实验现象
1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干燥空气中一个月 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2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空气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3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一个月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4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略显灰暗
5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6 将浸过氯化钠溶液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灰暗程度比实验5严重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实验序号) __________,在电化学腐 蚀中,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该实验可知,可以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答两种方法)。
16.实验室要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50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________g;
(2)如图Ⅰ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 mL,如果刻度A为8,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3)若实验中如图Ⅱ所示的仪器有下列情况,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定容前容量瓶底部有水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最终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物质中
(1)属于单甘油酯的是(填序号, 下同)________, 属于混甘油酯的是________;
(2)发生皂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种即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发生氢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种即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A是一种白色晶体,为无氧酸盐,它与浓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图所示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H2SO4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图所示装置仪器,挤压滴管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的喷泉。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的一部分:
(1)Y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X的氢化物的沸点与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较: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X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另一电子排布图不能作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因为它不符合________(填序号);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原理 C.洪特规则
(4)以上五种元素中,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________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5)由以上某种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三角锥形分子E和由以上某种元素组成的直线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反应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L是极性分子
C.E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2杂化
D.M的化学性质比同主族相邻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
E.M分子中有1个σ键,2个π键
20.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 c1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 c2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 1.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反应在10 min~20 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mol/(L·min)。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mol/L,反应经过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_1.0 mol/L(填“>”“=”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2.C3.D4.A5.B6.A7.B8.C9.B10.C11.A12.D13.A14.C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1)2、3、4、5、6; 2Fe→2Fe2++4e-; O2+2H2O+4e-→4OH-;
(2)湿度、温度、O2的浓度、电解质的存在;
(3)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回答制不锈钢、加保护层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
16.(1)14.3 (2)7.2 (3)无影响 偏低 偏高
17.(1)① ②③
18.(1)NH4Cl
(2)碱石灰(或生石灰、KOH固体等) 向下排空气法
(3)向上排空气法
(4)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B,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气体B是NH3(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该气体,若产生白烟则证明气体B是NH3)
19.(1)1s22s22p63s23p4(2)NH3 PH3 NH3分子间可形成 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3)② C (4)Ne F (5)C D
20.(1)0.013 (2)1.0 催化剂 (3)>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