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
首先,我购买了少量的钠—22,它是一种能够自然地放射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放射性物质。然后我建造了一个云室,在云室中可以看到亚原子粒子留下的踪迹。这样我就能够拍下好几百张由反物质留在云室中的精美照片。紧接着,我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包括好几百磅重的废品处理钢,在我的车间建造一个230万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个加速器完全有能力产生一束反电子。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努力说服父母亲让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这种线圈将使高能电子的运动路径发生弯曲。
当最后建成时,这个300磅重、6千瓦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耗掉了我屋子中所产生的每一点能量。当我接通它后,通常会烧断每一根保险丝,屋子变得漆黑一团。在屋子周期性陷入黑暗的同时,妈妈常常在摇头。(我想,妈妈对于她有一个不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子仪器的儿子困惑不解。)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
(选自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材料二:
高鹤说,在对天文学认识转变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想过放弃。最接近离开天文是在硕士阶段,那个时候人生又来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即将步入社会,从事怎样的工作成了首要问题。我当时已经意识到,如果继续学习我感兴趣的天文,将来的出路可能无非是天文台研究员或高校教师,而这两个职业都不是高薪职业,选择了就只能甘受清贫。面对北京的高房价,我动摇了,想要通过考取保险精算资格证,成为一名薪酬高的精算师。经过四年天文学专业课的培训,我很快通过自学就完成了保险精算资格的7门课的考试,只差最后2门经济学基础课就可以获得从业资格了。
但在自学和备考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在做那些财务报表和保险分析的时候,我感觉不到一丝快乐和成就感,这与做天文学研究的过程截然不同。在做天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次小小的突破,哪怕只是几行代码成功运行都会使我有说不出的兴奋。在临近硕士毕业时,我最终下定决心继续学习天文,物质上清苦一点,可换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值得的。现在想来,或许就是心底一直埋着的那些关于星空的问题在指引着我吧,也许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吧。经历过这些波折,再开始学习,目的变得更单纯了,做事情也更纯粹了。纯粹地从科学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推翻自己。
(选自《他们为什么爱上基础学科》)
材料三:
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究自然、创新科技的渴望和冲动,是促进科学发现的最原始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好奇心和创造力紧密关联,为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引导儿童学习转型。传统学习方式下,少年儿童在层层选拔过程中好奇心逐渐丧失、创造力逐渐萎缩。我们需要做出对应性改变,对学前儿童和义务教育初期阶段的儿童区别对待,借助不同的模式有差异地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选自(《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材料四:
从科学的根本来说,一切创造性的发现和研究本质上都是非功利的。保持一颗超越功利之心才能进入创造的状态,不能老想着做出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因为有好处的事情都是根据既往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创造性是要打破既往的约束,开拓出新的东西,所以功利心太重了不可能做出非常好的创造性工作。
你做科学不是为了追求真理,你获得荣誉也不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你的真理而向你由衷的致谢,当科学研究变成一个赚钱的生意时,民族还能有什么希望?所以,要想真正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国家就必须要在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上下功夫,让吹牛的代价远高于他的潜在收益,把奖金和荣誉颁发给真正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人。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培育起人们对真理的热爱心,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这才是驱动科技创新的源头所在。否则,即便某些东西暂时做的还不错,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最终还是会落后的,甚至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吴国盛《中美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作者开展科学实验的过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视要涉及的困难→寻找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B.确立勇往直前的信念→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C.筹建实验室→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扩建电子感应加速器
D.准备实验材料→动手建设云室→筹建电子感应加速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来道雄起初想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但通过研究,他确信他那时只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
B.加来道雄建造的仪器成功产生了他期盼的实验结果,这使他感到了欣慰,让我们看到兴趣带来了科研的快乐。
C.从文中“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其实就是他本人按照计划而进行学习、研究、实验等自我进步的历程。
D.高鹤对从事天文学研究有过动摇,说明从事科学研究要面临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满足不能两全的矛盾问题。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鹤在对天文学认识转变的过程中,曾经多次想过放弃,这主要来自北京的高房价所带来的生活压力。
B.高鹤经历过那些波折后再开始学习,目的变得更单纯了,做事情也更纯粹了,这说明选准方向很重要。
C.让青少年保持科学兴趣,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这有利于培养这个群体的科学家潜质。
D.“老想着做出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这与创造性工作的要求背道而驰,是难以开拓创新的。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些方面对成为科学家较为重要?请你加以概述。
5.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其好奇心、科研兴趣常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冲击?请结合本文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潘建伟:对科学葆有原始的好奇
2018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但是,我第一次真正记住潘建伟却是缘于他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我曾到阿尔卑斯山大峡谷去游历,一个 80 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我做量子物理的。老太太问,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传输。万万没想到,老太太说:‘我读过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他感慨,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处于兴趣驱动自己研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的阶段,这是一种天生的好奇心驱使。
1970年3月,潘建伟出生在浙江东阳。小时候父母重视对他兴趣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高考时,潘建伟本有机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当时的热门专业。“如果接受保送,可能就无法继续我的物理梦了。”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在大学里,他不太起眼:“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不过,潘建伟仍然和儿时一样钻研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
当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潘建伟开始学习量子力学。他曾经对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说: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的。1996年,潘建伟决定出国继续攻读博士,一开始,潘建伟选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年纪比较大了,跟着他读博士,肯定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可经过一番比较,潘建伟最终选择的却是这位诺奖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当时,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如今,塞林格教授已成为奥地利科学院的院长。
他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时,这位导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潘建伟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在导师的引领下,潘建伟开始在量子通讯领域领跑。2001年,潘建伟在中科大负责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他看到来之不易的实验室,心想:“过去,我们在科研领域常常扮演追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研究方向的选定、科研项目的设立都先要看看国际上有没有人做过。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从2003年开始,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在国外媒体眼里,这个中国学者,简直创造了奇迹。
谈到获得的众多奖项时潘建伟却说:科学的成就不需要奖来肯定。对潘建伟自己来说他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来自最初的好奇。他最喜欢的生活状态是思考问题,在思考到最苦难的时候去林间散步。他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捡掉落在地上的树枝来闻,在这种和自然近距离接触的状态下,他仿佛感觉这是人类最初的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这也是物理学的追求。
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他还喜欢在田野里挖野菜,回家做给妻子和女儿吃。这个中科院院士在家人眼里是一个野菜大厨,也许,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初心和对自然的最初的好奇,潘建伟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量子物理学家。而对你我这样平凡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所缺的不是少学了多少个物理学定理,我们所缺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应试教育的课堂上被磨灭掉的对世界 最初的好奇。
(摘编自《中国财经报》《中国科技》)
相关链接:
①“感动中国”对潘建伟的颁奖词:“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与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②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潘和他的同事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使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潘建伟小时候父母重视对他兴趣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这使他在人生的重要节点常能以兴趣为出发点做出选择。
B.潘建伟非常崇拜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坚定了他研究物理的决心,而且爱因斯坦的散文优美深刻,在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
C.潘建伟认为科研不能一味地追随和模仿,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时,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路人。
D.经过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使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墨子号”升空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也是潘建伟领跑量子通讯领域的表现,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B.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处于兴趣驱动自己研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的阶段,对此潘建伟心生感慨,认为这是一种天生的好奇心驱使。
C.潘建伟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开始学习量子力学,因为他一直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D.潘建伟选当时只是普通教授的塞林格做导师,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8.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潘建伟在他的生命中一直葆有“原始的好奇”,这种“原始的好奇”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充满着未知的神秘,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既然如此,为何还要 呢?不如走出这个习惯守旧的圈子,去体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与快乐!李氏青莲,曾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只因“使我不得开心颜”,告别了繁华的都城——长安。但心中那份“ ”的志向,让他并不气馁,他游历四方,挥洒豪情,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如果他当初不走出官场这个限制他才华的“圈子”,何来“诗仙”之美名,怎会留下传诵千古的美妙诗句呢?
( )。
日裔美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童年时内心充满了无限的 ,常会给自己提出只有孩童才问的 的问题,比如“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鲤鱼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等,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畏葸不前 天涯何处无芳草 遐想 昏昏然
B.墨守成规 天生我材必有用 遐想 傻乎乎
C.墨守成规 天涯何处无芳草 憧憬 昏昏然
D.畏葸不前 天生我材必有用 憧憬 傻乎乎
10.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走出这个圈子,人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B.人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走出这个圈子,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C.人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走出这个圈子,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D.走出这个圈子,人们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B.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他开启了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C.可正是这份幼稚,让他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D.可正是这份幼稚,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开启了他对未来探索的大门,获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让他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有人会选择晨跑迎接一天的新生活,也有人选择夜跑 ① 。
晨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代谢,有效燃烧脂肪,有助于完成瘦身计划。因为经过一夜的代谢,血液内血糖含量相对较低,身体正处在糖类最缺乏的状态,此时进行适当运动能够燃烧脂肪。而且晨跑可以让人快速兴奋起来,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夜跑能够缓解压力。与晨跑相比,夜跑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相对较低。经过一天的活动,身体协调性更好,结合自身体力可以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在睡前4至5小时进行夜跑还有助于睡眠。
晨跑时 ② ,起床后身体肌肉僵硬,心跳和血压会随着运动逐渐上升,马上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系统负担突然加重。其次要适当补充水分或热量,经过一夜的消耗,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晨跑前 ③ ,能够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12.下列句子中的“燃烧”和“运动能够燃烧脂肪”中的“燃烧”,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8月8日开始,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的山火,燃烧了整整7天。
B.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应忘记争取民族独立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C.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传来,世界人民的怒火开始燃烧了。
D.做事要讲求效率,过多的低效加班是在燃烧大家的工作热情!
1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3.A 4.(1)做科学研究要打好理论基础(2)要敢于大胆尝试(3)要坚守初心,热爱科学(4)去除功利心,追求精神满足(5)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对真理的热爱,保持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创造力。
5.(1)家长的不理解(2)现实职业的困扰、物质诱惑、功利心的考验(3)教育制度的束缚,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无视要涉及的困难”错,原文第一段“没有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说的是在开展实验前没有考虑到困难的因素,选项中的“无视”是不怕的意思。
B.“确定实验方案”错,根据原文“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可知,他是一直研究科学文献,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准备实验材料,而不是先确定实验方案。
C.“筹建实验室”错,由原文“我建造了一个云室,在云室中可以看到亚原子粒子留下的踪迹。这样我就能够拍下好几百张由反物质留在云室中的精美照片”可知,“我”建造的是“云室”,而不是“实验室”,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起初想……但通过研究,他那时只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理解错误,选项的意思是他起初的想法是不能实现的。由原文结尾“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和开头“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可知,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建造成功,正是建立原子对撞机所所必需的,可见他的实验是成功的。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曾经多次想过放弃,这主要来自北京的高房价所带来的生活压力”错误,由原文“我曾经多次想过放弃。最接近离开天文是在硕士阶段,那个时候人生又来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即将步入社会,从事怎样的工作成了首要问题”可知,高房价的压力、工作的选择问题只是最近一次想放弃的因素,不是他多次想放弃的主要原因。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一第一段“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概括出:做科学研究要打好理论基础。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努力说服父母亲让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概括出:要敢于大胆尝试。
结合材料二“或许就是心底一直埋着的那些关于星空的问题在指引着我吧,也许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吧”概括出:坚守初心,坚定方向。
结合材料二““我最终下定决心继续学习天文,物质上清苦一点,可换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值得的””材料四“保持一颗超越功利之心才能进入创造的状态”概括出:去除功利心,追求精神满足。
结合材料三“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究自然、创新科技的渴望和冲动,是促进科学发现的最原始动力”“好奇心和创造力紧密关联”材料四“最根本的还是要培育起人们对真理的热爱心,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这才是驱动科技创新的源头所在”概括出: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对真理的热爱,保持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创造力。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妈妈对于她有一个不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子仪器的儿子困惑不解”概括出:家长的不理解。
结合材料二“如果继续学习我感兴趣的天文,将来的出路可能无非是天文台研究员或高校教师,而这两个职业都不是高薪职业,选择了就只能甘受清贫。面对北京的高房价,我动摇了”材料四“功利心太重了不可能做出非常好的创造性工作”概括出:现实职业的困扰、物质诱惑、功利心的考验。
结合材料三“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引导儿童学习转型。传统学习方式下,少年儿童在层层选拔过程中好奇心逐渐丧失、创造力逐渐萎缩”概括出:教育制度的束缚,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
6.B 7.B 8.①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对物理保有“原始的好奇”,他才放弃保送的热门专业,考上科大物理系,后来选择学习量子力学,研究量子叠加态问题,也是出于这种对物理保有“原始的好奇”。
②影响了他的导师选择。保持初心,放弃名师,选择普通但专业有潜力的塞林格认为“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
③影响了他的专业研究。正是保持着对科学原始的好奇,潘建伟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专注 于物理研究,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物理学家。
④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自然保有最初的好奇,他才能拥有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 人类最初的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潘建伟非常崇拜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坚定了他研究物理的决心”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从他身上感受到的魅力,这坚定了他研究物理的决心,选项表述因果倒置,应该是喜欢爱因斯坦,所以坚定了潘建伟研究物理的决心。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墨子号’升空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从2003年开始,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在国外媒体眼里,这个中国学者,简直创造了奇迹”可知,外国媒体认为是奇迹的,是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并不是“墨子号”升空这一事件。
C.“一直”无中生有,“认为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理解不当。依据原文“当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潘建伟开始学习量子力学”和“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可知,文中并未提及“一直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我马上就可以死”是表现搞明白量子纠缠意义重大,不是为它献出生命在所不惜的意思,表义内涵不同。
D.“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可知,不仅仅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还有“学识渊博”的因素。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高考时,潘建伟本有机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当时的热门专业。‘如果接受保送,可能就无法继续我的物理梦了。’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可知,潘建伟本对物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高考专业的选择上,他放弃保送的热门专业,考上科大物理系,选择学习量子力学,研究量子叠加态问题,正是出于从小对物理的好奇与热爱,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
依据原文“一开始,潘建伟选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年纪比较大了,跟着他读博士,肯定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可经过一番比较,潘建伟最终选择的却是这位诺奖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当时,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可知,在导师的选择上,他放弃名师,选择普通但专业有潜力的塞林格,因为他认为塞林格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更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他对量子力学的“原始的好奇”,使他放弃未来就业宽广的条件,保持初心,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导师选择;
依据原文“科学的成就不需要奖来肯定。对潘建伟自己来说他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来自最初的好奇”可知,他对于物理学的钻研,完全是出去对物理学最初的喜爱和好奇,与奖项无关,正是保持着对科学原始的好奇,他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专注 于物理研究,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物理学家。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专业研究;
依据原文“这个中科院院士在家人眼里是一个野菜大厨,也许,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初心和对自然的最初的好奇,潘建伟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量子物理学家”可知,潘建伟本对自然保有最初的好奇心,他才能拥有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是人类最初的状态,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
9.B 10.D 11.B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墨守成规: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结合下文“走出这个习惯守旧的圈子”分析,此处应选“墨守成规”。
第二组,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是指大千世界机会很多,不要过分注重于某一件事儿而不知变通:二是指男女之间没有必要固守一方,可以爱的人或值得爱的人很多。天生我材必有用: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用到我的地方。前文引用了李白的“使我不得开心颜”,此处运用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更妥帖。
第三组,遐想:指悠远、无拘无束地想象联想。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结合下文语境突出孩童问题的幼稚可爱,选“遐想”更合适。
第四组,昏昏然:指脑子不清醒,昏昏欲睡的样子。傻乎乎:糊涂无知或憨厚老实的样子。语境强调孩童问题的幼稚,用“傻乎乎”更妥当。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走出这个圈子”是阐述的中心,括号内的内容应该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由此排除BC;
其表达的逻辑顺序应该是:走出圈子——看到自己——感受世界,故排除A。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序不当,语境是说孩童时的幼稚对他未来人生的作用,从逻辑看,先有“成人”再有“物理学家”,因此“走出成人习惯守旧的‘圈子’”在前,“走出物理学家固有的思维‘圈子’”在后。
结构混乱,“正是这份幼稚,让他……开启了……获得了……被誉为……”暗换主语,在后面三个分句任何一个前加上“他”,都可以。只有B项修改正确。
故选B。
12.D 13. ①缓解一天的压力 ②首先要充分热身 ③补充能量很有必要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运动能够燃烧脂肪”中的“燃烧”意为消耗。
A.“燃烧”意为物质燃烧;
B.“燃烧”意为迸发,褒义;
C.“燃烧”意为爆发、被引燃。
D.“燃烧”意为消耗。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第三段提到“夜跑能够缓解压力”可知,此处在第一段,起到总括下文的作用,故填写“缓解一天的压力”;
第二空,下文提到起床后身体肌肉僵硬,心跳和血压会随着运动逐渐上升,马上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系统负担突然加重,语境强调锻炼之前要做好活动准备,故填写“首先要充分热身”;
第三空,下文提到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语境强调避免低血糖的做法,故填写“补充能量很有必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