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21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21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8 14: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课标: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康乾盛世?
2.清朝君主专制加强有哪些表现?
3.奏折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4.军机处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5.文字狱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6.清朝面临的内外危机分别是什么?
经济繁荣
人口众多




政权稳固
乾隆
康熙
雍正
顺治
嘉庆
道光
入关定鼎
定都燕京
休养生息
开启洪业
全盛极隆
承前启后
永不加赋
收复台湾
勘定东北
摊丁入亩
改土归流
秘密立储
国库丰盈
奠定版图
编修四库
嘉道中衰
财政空虚
武备废弛
吏治败坏
疆域辽阔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什么是康乾盛世?
康、雍、乾在位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的局面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
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部分官员直接向皇帝密折奏事。
(1)奏折制度
①含义:
②特点:
迅速、机密
③作用:
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加强了皇权。
我跟皇帝说件事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密折制 2.军机处 3.思想文化专制
(2)设军机处
内阁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南书房(康熙)
军机处(雍正)
机要文书
一般文书
直接原因: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原因:加强皇权。
2.设立:雍正帝时
1.背景:
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职能: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4.性质:
中枢秘书机构
5.特点:
材料1: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材料2: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军机处。拟旨完毕,再赶回养心殿报雍正批准。
材料3: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太监也不得在侧。
①临时性,无决策权;
②机构简单(简);
③办事效率高(速);
④机密性好(密)。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影响: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设军机处
中枢机构的变化、特点及趋势
巩固
中外朝制
中书省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
(顶峰)
确立
三公九卿制
秦朝
唐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总的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明清政治制度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体现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3)思想控制
清朝前中期文字狱统计表
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
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
2、影响:
——文字狱、八股取士
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1、实质:
文化专制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台湾: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3)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东北:反击沙俄
(1)17世纪中叶俄国侵入;(2)康熙前期,组织反击:两次雅克萨之战;(3)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3.蒙古:
1757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满蒙联姻。
4.新疆: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新疆伊犁将军
5.西藏:
(1)册封达赖和班禅
(2)1727派遣驻藏大臣
(3)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4)转世灵童、金瓶掣签制度
7.西南:
改土归流
6.理藩院:管理蒙古、藏族等民族事务
(中央机构)
内地18省,设总督、巡抚;边疆设将军、办事大臣(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恩威并施、优待上层)
黑龙江将军
达赖、班禅
驻藏大臣
总督--巡抚
改土归流
乌里雅苏台将军
盛京将军
吉林将军
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清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加强与他们的联系。
(乾隆四十七年)《皇舆西域图志》记载:
“ 中华当大地之东北, 西域则中华之西北”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内忧——矛盾加剧
康乾盛世虽然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但鼎盛中逐渐孕育着危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康熙:户口虽增,而土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
雍正: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业?
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
——洪亮吉《意言》(乾隆末年)
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一)内忧——衰乱之象日益显露
材料: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和珅(1750-1799)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
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3.闭关自守(闭关锁国)
含义:
原因:
影响:
严禁中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中国贸易的政策
一口通商,十三行代理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
政治:对付沿海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
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
积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消极:阻碍本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海禁
严禁中国人私自出海,不限制外国人来华
(一)内部危机
1、经济危机: 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二)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
1、西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清朝由盛转衰
1、经济:
固守小农经济,遏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
专制统治强化,统治日益腐败
3、思想:
思想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
4、外交: 闭关自守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中国依旧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欧洲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1.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
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2.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交通方式决定了商贸水平 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
C.经济互通强化了耕织结合 D.商业进步导致了区域分工
D
B
3.“马戛尔尼来华使命的失败是由于他触犯了广州商人和官员的既得利益。由于利益极丰,东印度公司在其最后几年中又格外小心,因此广州的商业体制不论西方人做出何种外交努力都是依然故我。”材料中广州的商业体制得益于( )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朝贡贸易 D.经济重心南移
4.雍正时形成规制: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拟文成旨,由军机处密封直接下发。据此可知当时( )
A.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 B.文书行政制度发生变革
C.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 D.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
B
B
5.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 )
A.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
6.18世纪末,清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议定了“藏内善后章程”。该章程规定,在处理政务方面,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监督办理西藏事务西藏军政官员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喇嘛拣选,其升迁赏罚
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该章程的颁行从法律上( )
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统治地位
B.体现了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D.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B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