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东省各市中考解答题精选(附答案)(广东省肇庆市)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年广东省各市中考解答题精选(附答案)(广东省肇庆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3-20 23:24:00

文档简介

2008年广东省各市中考数学解答题精选
(08年茂名市)一、解答题:
1.计算:(-)·
解:
2.(本题满分8分)如图,方格纸中有一条美丽可爱的小金鱼.
(1)在同一方格纸中,画出将小金鱼图案绕原点O
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4分)
(2)在同一方格纸中,并在轴的右侧,将原小
金鱼图案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使它们的位似
比为1:2,画出放大后小金鱼的图案.(4分)
3.(本题满分8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市某中学全体师生踊跃捐款,支援灾区,其中九年级甲班学生共捐款1800元,乙班学生共捐款1560元.已知甲班平均每人捐款金额是乙班平均每人捐款金额的1.2倍,乙班比甲班多2人,那么这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4.(本题满分8分)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3个球,这3个球分别标有数字1、2、3,这些球除了数字以外都相同.
(1)如果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那么摸到标有数字是2的球的概率是多少?(2分)
(2)小明和小东玩摸球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先由小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球的数字后放回,搅匀后再由小东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球的数字.谁摸出的球的数字大,谁获胜.现请你利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分析游戏规则对双方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6分)
解:
5、如图,某学习小组为了测量河对岸塔AB的高度,在塔底部B的正对岸点C处,测得
仰角∠ACB=30°.
(1)若河宽BC是60米,求塔AB的高(结果精确到0.1米);(4分)
(参考数据:≈1.414,≈1.732)
(2)若河宽BC的长度无法度量,如何测量塔AB的高度呢?小明想出了另外一种方法:从
点C出发,沿河岸CD的方向(点B、C、D在同一平面内,且CD⊥BC)走米,到达D处,
测得∠BDC=60°,这样就可以求得塔AB的高度了.请你用这种方法求出塔AB的高.(6分)
解:
6、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且AB=AC,点D在弧BC上运动,过点D作DE∥BC,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AD、BD.
(1)求证:∠ADB=∠E;(3分)
(2)当点D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E是⊙O的切线?请说明理由.(3分)
(3)当AB=5,BC=6时,求⊙O的半径.(4分)
解:
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D∥BC,AB=DC,AD=2,BC=4,延长BC到E,使CE=AD.
(1)写出图中所有与△DCE全等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说明全等的理由;(5分)
(2)探究当等腰梯形ABCD的高DF是多少时,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请回答并说明理由.(5分)
解: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经过A(0,-4)、B(,0)、 C(,0)三点,且-=5.
(1)求、的值;(4分)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使得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3分)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的菱形?若存在,
求出点P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分)
解:
(08年深圳市)解答题:
9.计算:
10.先化简代数式÷,然后选取一个合适的a值,代入求值.
11.如图5,在梯形ABCD中,AB∥DC, DB平分∠ADC,过点A作AE∥BD,交CD的
延长线于点E,且∠C=2∠E.
(1)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若∠BDC=30°,AD=5,求CD的长.
12.如图8,点D是⊙O的直径CA延长线上一点,点B在⊙O上,且AB=AD=AO.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若点E是劣弧BC上一点,AE与BC相交于点F,且△BEF的面积为8,cos∠BFA=,求△ACF的面积.
(08年汕头市)解答题:
13.计算:
14.已知不等式x+8>4x+m(m是常数)的解集是x<3,求m。
1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的两个顶点坐标A(3,0),B(3,2),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为l,求直线l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16.如图,Rt△ABC的斜边AB=5,cosA=。
(1)用尺规作图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l(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证明);
(2)若直线l与AB、AC分别相交于D、E两点,求DE的长。
17.如图,已知⊙O的直径AB垂直弦CD于点E,连结CO并延长交AD于点F,若CF⊥AD,AB=2,求CD的长。
18.某文具厂加工一种学生画图工具2500套,在加工了100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使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5倍,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求该文具厂原来每天加工多少套这种学生画图工具。
19.两块含30°角的相同直角三角板,按如图位置摆放,使得两条相等的直角边AC、C1A1共线。
(1)问图中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多少对全等三角形?并将他们写出来;
(2)选出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ABC≌△A1B1C1除外)
2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1,4)、B(3,m)两点。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2x2-(2m2-1)x-m-4=0有一个实数根为。
(1)求m的值;
(2)求已知方程所有不同的可能根的平方和。
A
B
C
(第16题图)
A
y
x
O
C
B
(第15题图)
A
O
C
B
y
x
A
(第8题图)
(第7题图)
(第6题图)
(第5题图)
C
D
B
(第2题图)
A
(第17题图)
O
B
C
D
E
F
A
A1
C
C1
B
(第19题图)
B1
O
O
(第20题图)
A(1,4)
B(3,m)
x
y2008年广东省各市中考数学解答题精选(参考答案)
(08茂名)
1、解:解法一:原式=· - ·
=· - ·
=2·-
=2+2-+1
=+3
解法二:原式=·

=
=+3
2、解:
(说明:画图正确,每对一个给4分.)
3、解:设甲班有人,则乙班有(+2)人,根据题意,得
=×1.2
解这个方程,得 =50
经检验,=50是所列方程的根.
所以,甲班有50人,乙班有52人.
4、解:(1)从3个球中随机摸出一个,摸到标有数字是2的球的概率是
或P(摸到标有数字是2的球)=
(2)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
树状图法: 或列表法:
1 (1,1)
小 1 2 3
1 (1,1) (1,2) (1,3)
2 (2,1) (2,2) (2,3)
3 (3,1) (3,2) (3,3)
1 2 (1,2)
3 (1,3)
1 (2,1)
开始 2 2 (2,2)
3 (2,3)
1 (3,1)
3 2 (3,2)
3 (3,3)
(注:学生只用一种方法做即可)
由图(或表)可知, P(小明获胜)=, P(小东获胜)=,
∵P(小明获胜)= P(小东获胜),
∴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
5、解:(1)在Rt△ABC中,∵∠ACB=30°,BC=60,
∴AB=BC·tan∠ACB
=60×=20
≈34.6(米).
所以,塔AB的高约是34.6米.
(2)在Rt△BCD中,∵∠BDC=60°,CD=,
∴BC=CD·tan∠BDC
= .
又在Rt△ABC中,AB=BC·tan∠ACB
=×=(米).
所以,塔AB的高为米.
6、解:(1)在△ABC中,∵AB=AC,
∴∠ABC=∠C.
∵DE∥BC,∴∠ABC=∠E,
∴∠E=∠C.
又∵∠ADB=∠C,
     ∴∠ADB=∠E.
(2)当点D是弧BC的中点时,DE是⊙O的切线.
理由是:当点D是弧BC的中点时,则有AD⊥BC,且AD过圆心O.
又∵DE∥BC,∴ AD⊥ED.
∴ DE是⊙O的切线.
(3)连结BO、AO,并延长AO交BC于点F,
则AF⊥BC,且BF=BC=3.
又∵AB=5,∴AF=4.
设⊙O的半径为,在Rt△OBF中,OF=4-,OB=,BF=3,
      ∴ =3+(4-)
解得=, ∴⊙O的半径是.
7、解:(1)△CDA≌△DCE,△BAD≌△DCE;
① △CDA≌△DCE的理由是:
∵AD∥BC,
∴∠CDA=∠DCE.
又∵DA=CE,CD=DC ,
∴△CDA≌△DCE.
或 ② △BAD≌△DCE的理由是:
∵AD∥BC,
∴∠CDA=∠DCE.
又∵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BAD=∠CDA,
∴∠BAD =∠DCE.
又∵AB=CD,AD=CE,
∴△BAD≌△DCE.
(2)当等腰梯形ABCD的高DF=3时,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
理由是:设AC与BD的交点为点G,∵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AC=DB.
又∵AD=CE,AD∥BC,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AC=DE,AC∥DE.
∴DB=DE.
则BF=FE,
又∵BE=BC+CE=BC+AD=4+2=6,
∴BF=FE=3.
∵DF=3,
∴∠BDF=∠DBF=45°,∠EDF=∠DEF=45°,
∴∠BDE=∠BDF+∠EDF=90°,
又∵AC∥DE
∴∠BGC=∠BDE=90°,即AC⊥BD.
(说明:由DF=BF=FE得∠BDE=90°,同样给满分.)
8. 解:(1)解法一:∵抛物线=-++经过点A(0,-4),
∴=-4
又由题意可知,、是方程-++=0的两个根,
∴+=, =-=6
由已知得(-)=25
又(-)=(+)-4
=-24
∴ -24=25
解得=±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的正半轴上,不合题意,舍去.
∴=-.
解法二:∵、是方程-++c=0的两个根,
即方程2-3+12=0的两个根.
∴=,
∴-==5,
解得 =±
(以下与解法一相同.)
(2)∵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点D必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又∵=---4=-(+)+
∴抛物线的顶点(-,)即为所求的点D.
(3)∵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的菱形,点B的坐标为(-6,0),
根据菱形的性质,点P必是直线=-3与
抛物线=---4的交点,
∴当=-3时,=-×(-3)-×(-3)-4=4,
∴在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3,4),使得四边形BPOH为菱形.
四边形BPOH不能成为正方形,因为如果四边形BPOH为正方形,点P的坐标只能是(-3,3),但这一点不在抛物线上.
(08深圳)
9.解: 原式=
  =
=1
(注:只写后两步也给满分.)
10.解: 方法一: 原式=


(注:分步给分,化简正确给5分.)
方法二:原式=


取a=1,得
原式=5
(注:答案不唯一.如果求值这一步,取a=2或-2,则不给分.)
11.(1)证明:∵AE∥BD, ∴∠E=∠BDC
∵DB平分∠ADC ∴∠ADC=2∠BDC
又∵∠C=2∠E
∴∠ADC=∠B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解:由第(1)问,得∠C=2∠E=2∠BDC=60°,且BC=AD=5
∵ 在△BCD中,∠C=60°, ∠BDC=30°
∴∠DBC=90°
∴DC=2BC=10
12.(1)证明:连接BO,
方法一:∵ AB=AD=AO
∴△ODB是直角三角形
∴∠OBD=90° 即:BD⊥BO
∴BD是⊙O的切线.
方法二:∵AB=AD, ∴∠D=∠ABD
∵AB=AO, ∴∠ABO=∠AOB
又∵在△OBD中,∠D+∠DOB+∠ABO+∠ABD=180°
∴∠OBD=90° 即:BD⊥BO
∴BD是⊙O的切线
(2)解:∵∠C=∠E,∠CAF=∠EBF
∴△ACF∽△BEF
∵AC是⊙O的直径
∴∠ABC=90°
在Rt△BFA中,cos∠BFA=

又∵=8
∴=18
(08汕头)
13、解:原式=1
14、解:
15、解:由图形及已知得点C(0,2)
因为直线l过A、C两点,所以
所以直线l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16、解:(2)
因为DE⊥AC,BC⊥AC
∴BC∥DE
∵AE=CE=∴AD=DB=

17、解:∵AB是直径,且AB⊥CD
由垂径定理得,
又∵CF⊥AD
由垂径定理得,
∴△ACD是等边三角形
∴∠OCE=30°

18、解:设原来每天加工x套,
依题意,得 解之得
经检验知,是所列方程的解.
答:该文具厂原来每天加工100套这种学生画图工具.
19、解:(1)共有7对相似三角形,3对全等三角形
∽,∽,∽,∽,∽
∽,∽
,,
证明:∵

∴(ASA)
20、解:(1)由已知,得
∴A(1,4),B(3,),把这两点代入一次函数,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
21、解:由已知得:
整理得:
解之得:
(2)当时,原方程为:
解之得:
当时,原方程为:
解之得:




B1
(第19题图)
B
C1
C
A1
F
E
D
O
G
C
B
O
(第17题图)
A
E
D
B
C
(第16题图)
A
A
E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