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一、等高线地形图
图2-1
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绝对高度又称“①____”,是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则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
在地图上,②____相等的点联结而成的线叫等高线。基础自主梳理 海拔返回目录海拔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的⑥________的变化状况和⑦____的陡缓状况。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山谷陡崖鞍部地势高低坡度探究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
核 心 突 破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依据——等高线特征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2.等高线的判读内容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3.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0.6℃×H相)/100。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3)估算陡崖的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计算:(n-1)d<H<(n+1)d。
②例证: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00米<H<400米。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5)估算坡度
①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②计算:公式tan 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数值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的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命 题 探 究
? 命题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例1 图2-2中①是某区域平面图,②和③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
① ② ③
图2-2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1)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2)图中四条小路中,坡度较小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3)图示区域内唯一一条河流的流速变化特点为( )
A.慢→快 B.快→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解析] (1)A (2)B (3)C 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地势从X到Y逐渐降低,且两侧地势较高,据此知该区域为山谷。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四条小路中,乙、丙位于山麓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第(3)题,结合X—Y的地势变化知,该区域地势变化呈缓—陡—缓状态,据此知该河流的流速变化特征为慢→快→慢。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命题点二 根据等高线分布描述地形特征
例2 [2012?福建卷] 图2-3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图2-3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破题关键] 解答该小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1)描述地形特点要从地形类型及其排列、地势特点两方面描述。(2)掌握典型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点。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答案] 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解析] 结合图示中等高线的数值、分布、疏密及海岸带特点,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海岸线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命题点三 等高线中的相关计算
例3 [2014?山东菏泽] 图2-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图2-4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解析] (1)D (2)C 第(1)题,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依据图中的信息,等高距为100米;根据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对称分布且由河流向两侧渐增的规律知,从山峰到Q地各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400米、300米、300米、400米,那么Q地海拔一定大于400米,从而结合选项得出结论。第(2)题,结合河流与等高线关系知,桥梁位于瀑布下游,结合瀑布落差及湖泊海拔高度知桥梁海拔介于200~228米之间,从而可知桥梁和山峰的高差应介于352~380米之间。结合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探究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核 心 突 破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经常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2.判断气候特征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和阳坡、阴坡的区别;盆地、谷地易出现逆温,造成大气污染。
3.地形与登山线路、野外宿营地的选择
登山线路宜选择等高线稀疏、坡度相对较小的地方;野外宿营地应选择在平整的高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陡崖或沟谷底部扎营。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命 题 探 究
? 命题一 等高线的判读与河流开发建设
例4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2-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5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甲区河流弯曲特征仍在加剧,可能在乙区存在什么生态问题?请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
(3)判断图中A区的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答案] (1)自西向东
(2)水土流失。原因:①伐薪烧柴等造成植被破坏;②陡坡垦田。
(3)A为洼地。作用:洪涝发生时,可作为分洪、滞洪区。
[解析] 第(1)题,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做出判断。第(2)题,甲区河流弯曲特征仍在加剧,说明泥沙不断增多,很可能是上游水土流失造成的。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般从植被破坏、陡坡垦田等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A区内部海拔小于40米。A区为洼地,能起到分洪、泄洪作用。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命题点二 等高线的判读与水库修建
例5 [2015?四川卷] 图2-6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2-6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答案] (1)丘陵;鞍部。(2)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数值及比例尺可知:此地海拔500米以下,坡度较为和缓,应为丘陵地形;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两个小山顶之间,应为鞍部。第(2)题,此类问题首先要亮出观点。若赞成,说明理由时要从建水库的自然条件及建水库后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入手;若不赞成,说明理由要从建水库时遇到的问题(如耕地被淹没、移民搬迁等)及建水库后会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去考虑。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探究点三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
核 心 突 破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图2-7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返回目录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1)看形状: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其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2)看关键点的海拔: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3)看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返回目录 3.应用——通视问题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
先做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如
图2-8所示: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
先陡坡后缓坡(凹坡),则可以看到;如果
是先缓坡后陡坡(凸坡),则无法看到。
(如图2-8上图和中图所示)
(2)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
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
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
(如图2-8下图所示) 图2-8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命 题 探 究
? 命题点一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例6 [2015?上海卷]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和地形剖面图(图2-9,单位:米),回答(1)~(2)题。
图2-9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1)图2-9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2)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解析] (1)D (2)D 第(1)题,结合等高线示意图及AB、MN剖面线地势变化特点知,两剖面线交点为鞍部。AB线是大致沿山谷到鞍部再到山谷的剖面线,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到鞍部的剖面线,鞍部与山峰相比海拔较低,故选④。第(2)题,从等高线示意图可以看出,当该地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该地区150米以下区域被淹没,该地带没有高地出露,故不能形成岛屿。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命题点二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例7 图2-10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图2-10
A.图中两城镇 B.隧道口F处
C.M陡崖的崖顶 D.山坡D处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破题关键] 两点之间是否可视,需要考虑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在形态上,凹坡是下缓上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 [解析] B 读图知,A处到F处的等高线分布先疏后密,说明它们之间的山坡先缓后陡,为凸坡,不利于观测。考点互动探究返回目录典图判读1 等值线图的判读
典 例 精 析
[2015?北京卷] 图2-11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判断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
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
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
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
200毫克/千克 图2-11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方 法 技 巧
1.了解等值线的一般特征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该地理要素的数值处处相等。
(2)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陡崖处重叠)。
(3)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相等(特别注明的除外)。在鞍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的差值为0。
(4)等值线封闭处(某一局部地区),是地理要素极大或极小值地区(一般称为某某中心,如低压中心、高温中心等)。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 2.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
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 (4)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图2-13)。
图2-13 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图2-14)。
图2-14 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 (5)看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图2-15中的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图2-15 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 (6)看递变
等值线图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7)看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流区域可能存在台风。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应 用 提 升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图2-16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2)题。
图2-16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 (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综合能力提升返回目录 [解析] (1)B (2)A 第(1)题,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为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地气候风险度为0.45~0.65,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的,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可知,河网密度与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