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探究表达秘诀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1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体会到了两位作家对时光匆匆溜去的惋惜、无奈和惆怅等真切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大多数同学都亲身经历过,兴奋、焦急、惆怅、失望、委屈......都是我们最真实的感受。那怎样让我们的真情也自然流淌在笔尖,成为文字记录下来呢?我们得回到课文,学习表达,看看作者是怎么流露出真情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匆匆》。
活动一:回顾导入,明确要素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作者简介
(一)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告诉读者时间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1. 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一)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两处使用了一连串问句的段落,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两处使用了一连串问句的段落,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交流:
4个问号,也就是4个问句,用破折号连接设问与回答,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用设问引发我们的思考,思考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来表达作者一种无奈,你留不住它,也拉不住它,更无法阻挡它,已逝的日子我们是多么的留恋它,比如说我们的童年,过去之后我们总是能时不时的想起来,总是无比的留恋。但是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直接问和连续问两种问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直接问
连续问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交流: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第4自然段中,作者一口气用了一连串六个问句,前三个问句,第一句在问自己能做些什么呢?第二个句子在问自己除徘徊外我剩些什么,留了些什么?第三个句子,又留下了些什么痕迹呢?那么一连串的问句,它有什么好处呢?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直抒胸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一连串的问句,可以说是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
2.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方法:画出语句,批注修辞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③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得具体可感。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洗手
吃饭
默默
生活细节
伸手遮挽
早上起来
天黑躺在床上
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掩面叹息
第三自然段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时间灵性,生动形象。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告诉我们日子来去匆匆,将常见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感人。采用拟人、排比、生活细节表达情感。
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生发出跟作者一样的深长感叹。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我们产生共鸣。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3.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触写出来。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写法点拨:
(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4.自由练写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5.交流展示。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对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明白了运用一连串的问句对表达情感的好处,同时学会了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的方法,今后在写作中,我们也要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真情实感,使我们的表达也能做到具体形象可感。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活动二:探究《匆匆》表达秘诀
作业设计
1.背诵1.4自然段。
2.拓展阅读《光阴》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的文字,知道了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走进史铁生笔下那个令人难忘的星期天,继续探究表达情感的秘诀。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默读文段,圈画出小男孩在这段时光里做的事情,批注从中感受到的他的心情。
同学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呢?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二)找寻细节,品味语言,悟出方法
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焦急
看天看云:等母亲回来 焦急
拨弄蚁穴:没人跟我玩 孤独
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实在无事可做 无聊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作者没有直接写心情,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例写出了小男孩的焦急、孤独、无聊,这种将情感融于叙事之中的写作方法就叫作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去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学习提示:
1.同学们自读;
2.交流朗读感悟。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的表达秘诀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这段话中“再不、一洗完、马上、决不许”这些词语,感受“我”迫切的心情。
和平时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的不同:像在自言自语,甚至有点念念叨叨,就是这样的念念叨叨,直接鲜明地表达了我的焦急。
融情于内心独白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关于光线的四次描写,批注感受,交流分享。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对即将到来的外出充满期待、兴奋。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
希望一点一点破灭,“我”越来越惆怅、伤心和失望。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光线的变化其实就是“我”心情的变化,黄昏到来暗示“我”希望破灭,所以心情是孤独而惆怅的。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失望、难过。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我”的心情失望又沮丧。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像极了“我”由漫长、热切的盼望到希望破灭的失望。天快黑了,可母亲搓衣服的声音还没停止,仿佛永远也停不了。“我”多么失望啊。
作者把失望又沮丧的情感,通过光线的变化和声音的不停歇表达了出来。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心情不同,对身边景物的感受也不同。这种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写的方法就是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作者是如何细致描写了“我”的情感发展过程的?
作者从越来越着急到不耐烦,再到渐渐地伤心、惆怅、失望,情感的表达都不是直接的,有的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内心独白,有的是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内心感受,这些表达都非常真实而自然。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
活动三:探究《那个星期天》表达秘诀
(三)朗读课文,梳理总结
活动四:结合课文,比较异同,掌握方法
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比较他们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阅读“交流平台”,反观自己的发现,进一步体会两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方法,完善表格。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活动四:结合课文,比较异同,掌握方法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两篇课文都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侧重于直接抒发情感。
《那个星期天》 更多地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情感。
活动四:结合课文,比较异同,掌握方法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时我们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我手写我心,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活动四:结合课文,比较异同,掌握方法
随堂检测
精彩句子赏析: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这段话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心情的?请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①融情与具体事例( )②融情于内心独白( )③融情于景物描写( )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这段话作者没有直接写心情,而是描写了 ,表达了 的心情。
作业设计
1.拓展阅读主题丛书中的《小鞋子》《第一支钢笔》两篇文章,把握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尝试运用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用一两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