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跑教学设计
班级:九年级二班
教师:
时间:2023.10.1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实践、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相对开放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来让学生在自主学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 步掌握“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2.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手臂摆动、脚掌的蹬地和身体的倾斜,发展奔跑能力。
3. 通过弯道跑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技能要领,体会弯道跑的特点,发展弯道跑的能力。
4. 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感受团结互助的价值和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控制重心,克服离心力,保持身体的协调性。 难点: 合理的倾斜角度,正确的摆臂动作,两脚的着地方法
四、教学过程:
在“弯道跑”教学活动中,以提出问题为主线,在学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弯道跑”技术。
1. 准备部分:自编几节徒手操,合作操达到热身目的。
2.基本部分:先通过直弯道比赛引出本节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弯道跑,并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通过比赛巩固提高“弯道跑”技术。
3.语言提示充分放松身体,在教师的总结中愉快的结束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初步掌握“弯道跑”的技术要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改变手臂摆动、脚掌的蹬地和身体的倾斜,发展奔跑能力。能力目标:通过弯道跑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技能要领,体会弯道跑的特点,发展弯道跑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感受团结互助的价值和快乐。
教学内容 快速跑:弯道跑 授课年级 九年级
授课教师
重点难点 重点: 控制重心,克服离心力,保持身体的协调性。 难点: 合理的倾斜角度,正确的摆臂动作,两脚的着地方法
教学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组织形式及要求 负荷
开始部分 分2-3钟9-12分钟 一、课堂常规 二 、 准备操 、 心心理活动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等候上课。2.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查学生人数及服装。3、“同学们好!”4、自我介绍,揭示目标和要求。 心理活动:体育委员 领队绕场交替跑2圈《由队伍最后一组跑到最前面》在此过程中完成徒手操练习(1) 原地跑步动作摆臂练习(2) 高抬腿练习(3)踢腿运动;(4)体侧运动;(5)腹背运动; (6)跑跳运动;2、教师带练 预计心理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动作慢,检查到班人数并 向 老师汇报出勤情况,。队列/四列横排身体运动体育委员整队,要求:静、齐、快。全班参与热身活动要求:动作到位,积极参与思想集中,气氛融洽、“老师好!2、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等。 身体运动 组织如图(图二)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练习××××× o o o o o××××× o o o o o ★ 1.要求。2.明确活动目的。认真模仿,努力练习。 小中
基本部分 23--26分钟 三、直弯道比赛四、 弯道跑五、接力游戏 身体运动4.在跑道上进行弯道跑练习。《自由随意跑》中等速度体验跑队伍乱快速弯道跑心理活动1.讲解规则,指挥提示师生互动情感渗透2.教师设问:“当我们进行弯道跑和直道跑时,身体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心理活动:3.讲解示范 学生不专心启发引导身体运动指挥提示生在弯道上跑,启发学生弯直道跑步的不同?提出第一问题:身体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练习两次。提出第二问题:手臂的摆动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练习两次。提出第三问题:脚掌着地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练习两次。口诀:弯道跑,体倾斜右摆大,左摆小问答形式,总结弯道跑主要技术动作。用游戏巩固提高。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指导体验练习。适时鼓励,给予表扬。进行小结,给予评价。组织比赛。 身体运动在圆上练习1.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2.认真总结,踊跃发言。3.边总结边尝试改变提高。4.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组织如图(图四)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0 0 0 0 0 0 0* * * *0 0 0 0 0 0 0* * * *0 0 0 0 0 0 0* * * *0 0 0 0 0 0 0* * * * 大
不专心结 束 部 分 3-4分钟 一、整理放松练习。 二、集体讲评,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三、布置回收器材。四、师生再见。
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5%平均心率:120次/分
课后反思 1.在比赛时,每一个人、每一组在他或他们努力拼搏后,都希望能够成功,能够胜利,但比赛总是残酷的,如何让残酷的现实转变为学生成功的喜悦?转变为学生前进的动力?2.老师的课堂即时性激励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荣,增强他们的信心,3.让他们的努到肯定,这也就是我们教学评价的又一强大功能。
教学评价
本堂课设计思路明确,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实践,教师通过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显著特点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的主导性评价是调节课堂节奏;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是改进与提高、交流与创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