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检测卷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50分。答卷前,考生请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下图“世界人口、自然资源、人均粮食及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数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将最接近于( )
A.1950年 B.2000年 C.2050年 D.2100年
2.图中的四个地理变量中,只有环境污染是持续恶化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受污染的废水排入大海
B.鼓励人们使用电动汽车,并处理好废旧电池的回收
C.秋收之后,农民焚烧秸秆进行施肥
D.家庭装修的噪声影响到周围邻居的休息
读某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00-2014年期间,该地区人口总量( )
A.不断下降 B.保持不变 C.持续增加 D.无法判断
4.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5岁的人口达到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地区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是( )
A.1992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14年
5.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 )
①劳动力短缺②社会赡养费用上升③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资源和养老负担变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年武汉军运会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种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划分人种的依据是( )
A.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B.人类生活习惯的差异
C.人类生活区域的不同 D.人类语言文字的差异
7.图中我国的小朋友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8.下列不属于图中的黑色人种小朋友体质特征的是( )
A.头发卷曲 B.鼻形扁平 C.嘴唇较厚 D.体毛很多
著名学者邦奇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了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在人类大陆图上,关于世界人口密集区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 )
A.都在南半球 B.主要位于中、高纬度
C.大部分位于内陆地区 D.主要位于沿海平原地区
10.下列关于①④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的地区 B.主要人种都是白种人
C.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 D.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美国民主党的拜登当选下届总统后,在2020年11月7日首次登台发表了正式的胜选演讲。下图是拜登的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根据人种的不同特征判断拜登是( )
A.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印第安人
12.拜登演讲时所用的语言是英语,这种语言不是( )
A.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C.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美国人的常用语言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为了解各国文化,某校进行了知识竞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小雨作为地理课代表,给大家培训相关内容。下面是他列出的提纲,其中叙述正确的有( )
①来自美国的印第安人是黄种人②来自印度的印度人是黑种人③来自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白种人④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是白种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要想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文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大多数人信奉佛教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D.美国人主要使用英语,大多数人信奉佛教
15.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她说着流利的( )和( ),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范围最广的( )
A.汉语、英语 B.法语、汉语 C.汉语、俄语 D.汉语、西班牙语
宋代诗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了当时杭州的市井风貌:“……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存满绫罗绸缎),竞豪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分别是( )
A.城市,这里有桥梁 B.城市,这里以商业活动为主
C.乡村,这里人家多 D.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17.文中词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点,正确的是( )
①“烟柳画桥”体现西北大漠地域特征
②“烟柳画桥”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
③“罗绮”原料是当地盛产的优质蚕丝
④“罗绮”纺织是我国蒙古族传统技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本区绝大部分地处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图1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简图,图2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1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9.图2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典型民居是( )
A.晾房 B.蒙古包 C.竹楼 D.茅草屋
20.下列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B.该地区的黑种人能歌善舞,在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有独特天赋
C.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粮食供应充足
D.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1.读“某地区传统民居”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数字代表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
(2)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多分布在____纬度的____地区
(3)图中数字④所在地区人口____(稀疏 稠密),主要原因是____
(4)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____ 图左所示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图右中的____处(填数字),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地形因素 纬度因素)
(5)某地面积200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4万人,该地人口密度为____人/平方千米 从人口稀疏 稠密程度上判断,该地区属于人口____区
2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
材料二:三大人种体表形态上的差别,同他们长期活动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肤色有深有浅,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不同人种的形成,是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为了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保存和发展人类群体的一种过程。
(1)人种是根据人类____(体质/智商)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除了三大人种以外,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____人种。
(2)从图中可以看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____部和____部。
(3)美洲的印第安人和____沿岸的因纽特人都属于____人种。
(4)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的居民主要信奉____教,属于____人种。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种体质特征的影响。
23.读图1东半球部分地区图,图2某地聚落分布图,图3三地传统民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甲为________聚落,该种聚落又可分为____________等类型。
(2)受自然条件影响,聚落分布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图2中聚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呈____(条带状或团块状)。
(3)甲、乙、丙传统民居分别位于图1中________(填序号)处。
(4)传统民居特点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甲民居多为双层________(材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者放杂物、饲养牲畜,上层住人。墙体较________(厚/薄),屋顶坡度较________(大/小),这反映出当地气候具有________特征。
(5)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但目前许多聚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过度商业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假如你去云南丽江古城旅游,作为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数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将最接近于2050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受污染的废水排入大海,污染海洋环境,加剧环境污染,排除A;鼓励人们使用电动汽车,并处理好废旧电池的回收,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正确;秋收之后,农民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加剧环境污染,排除C;家庭装修的噪声影响到周围邻居的休息是环境噪声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排除D;故选B。
3.C 4.C 5.A
【解析】3.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读图可知,2000-2014年期间,该地区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说明该地区人口总量持续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2010年该地区≥65岁的人口比例为7.47%,超过7%,因此该地区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是2010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加重、资源和养老负担加重,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6.A 7.B 8.D
【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特征不同把人分成黄色、白色和黑色人种,A正确,生活习惯、生活区域和语言文字不作为划分人种的依据,BCD错误。故选A。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种主要为黄色人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黑色人种的特点为皮肤黝黑、嘴唇厚、头发短且卷曲、体毛少、鼻梁低,ABC错误;体毛多为白色人种的特征,D正确。故选D。
9.D 10.C
【解析】9.由图可知,世界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由图可知,①为欧洲西部,④为北美洲东部,两地都是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的地区,A正确;主要人种都是白种人,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D正确;①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全球最低,C错误;故选C。
11.C 12.A
【解析】11.拜登皮肤比较白、眼窝比较深、颧骨不太高,符合白种人的特征,白种人分布最集中的大洲是欧洲,另外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也以白种人为主,C正确;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ABD错误;故选C。
12.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美国人的常用语言,BCD正确,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A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13.C 14.A 15.A
【解析】13.印第安人是黄种人,故①正确;印度的印度人多以白色和黄色人种为主,故②错误;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黄种人,故③错误;阿拉伯人是白种人,故④正确。故选C。
14.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故A正确;印度人主要使用英语,多数人信奉印度教,故B错误;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东正教为主,故C错误;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基督教为主,故D错误。故选择A。
15.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普遍的语言,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选择A。
16.B 17.C
【解析】16.资料中描述的是市景风貌,有商业活动,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根本区别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别。所以文中词句描述的地方属于城市聚落。 B 项正确。故选 B 。
17.“柳画桥”说明当地降水多,河流多,应该在我国的南方地区,①错误,②正确;“罗绮”的原料是蚕丝,因为文段中说到了绫罗绸缎,而不是技艺。③正确,④错误。符合题意的是C。故选C。
18.A 19.D 20.C
【解析】18.依据图中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A。
19.依据图片中的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典型民居是茅草屋。晾房在我国的新疆,蒙古包在我国大的内蒙古比较典型,竹楼在我国的云贵地区典型。故选D。
20.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A正确;该地区的黑种人能歌善舞,在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有独特天赋,B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供应不足,C错误;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D正确,故选C。
21.(1)②
(2)中低沿海
(3)稀疏气候过于湿热
(4)南极洲 ③ 纬度因素
(5)120 稠密
【解析】21.本大题以“某地区传统民居”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人口稠密区、人口分布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密度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1)读图可知,①位于非洲北部,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人口稀疏;②位于欧洲西部,人口稠密;③位于北美洲北部,纬度高,终年寒冷;④位于南美洲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人口稀疏;图中数字代表人口稠密区的是②。
(2)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而在在中高纬度,及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的内陆山区,人口稀少,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3)图中数字④所在地区位于南美洲北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人口稀疏;
(4)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南极洲,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图左所示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图右中的③,该民居为冰屋,该地纬度高,终年严寒,人口稀疏;
(5)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240000/2000=120人/平方千米;根据图例,该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区。
22.(1)体质混血
(2)中(或“南”)南(或“中”)
(3)北冰洋黄色
(4)伊斯兰白色
(5)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在热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人的毛发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非洲黑色人种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隔热层,在炽烈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人的鼻形等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这样有利于御寒。
【解析】22.本题以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及文字信息为材料,涉及世界三大人种划分及分布,三大宗教,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种体质特征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及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除了三大人种以外,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
(2)由图可知,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体质特征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
(3)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都属于黄种人,黄种人还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属于白种人;白种人还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5)由材料二可知,三大人种体表形态上的差别,同他们长期活动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在热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人的毛发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非洲黑色人种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隔热层,在炽烈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人的鼻形等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这样有利于御寒。
23.(1)乡村农村、渔村、牧村(答任意两类即可)
(2)河流沿岸条带状
(3)③①②
(4)木薄大高温多雨(湿热或炎热多雨)
(5)保护环境,不随地丢垃圾;爱护古城建筑,不在民居上乱写,乱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23.本题以东半球部分地区图、某地聚落分布图和三地传统民居图为背景,涉及聚落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类。城市聚落特点是建筑高大密集,人口稠密,交通发达。乡村聚落建筑低矮且分散,人口较稀疏。图甲为乡村聚落,该种聚落又可分为农村、渔村、牧村等类型。
(2)读图可知,图2中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呈条带状,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河流运输较为便利。
(3)甲为双层木楼。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如③;乙为茅草屋,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如①;丙传为碉堡建筑,为阿拉伯半岛惹到沙漠气候特有建筑,如②。
(4)读图可知,甲区域气候较为湿热,高温多雨,民居多为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者放杂物、饲养牲畜,上层住人,墙体较薄,屋顶坡度较大,利于通风透气和排水。
(5)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我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到:不损坏公物,不乱扔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