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29张PPT)+教案+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3.1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29张PPT)+教案+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17 12:15: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章 下册 第五章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1.理解对顶角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掌握基本事实: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7.掌握平行线基本事实I: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掌握平行线基本事实Il: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9.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0.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定理的证明。 11.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Il: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3.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4.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15.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6.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17.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18.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9.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数学思维要合乎逻辑,会用综合法的证明格式。 20.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学业要求: 理解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抽象能力;在直观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经历得到和验证数学结论的过程,感悟具有传递性的数学逻辑,形成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理解平移是基本的图形运动,知道这类运动的基本特征,会用图形的运动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相应的现象,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内容分析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也是学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接下来研究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给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为接下来研究平行作准备。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教科书首先结合推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给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由此推理得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也是类似,即通过探究得出性质1,再由性质1推理得出性质2和性质3。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直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的概念和术语,并以“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直线”为例,介绍了什么是证明。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图形的变化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化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平移的内容一方面是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引入平移,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化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平移”一节中,教科书首先给出几个美丽图案,分析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由此引出图形的平移,接着通过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画雪人,体会动手平移的过程,再观察两个相邻的雪人,分析它们之间对应点连线的位置和长短关系,发现平移的基本性质,给出了平移的概念,最后学习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等初步知识,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本章知识的基本技能。同时,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理解平行线概念,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4.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时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证明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判定和性质。 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说理。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5.1相交线35.2平行线及其判定25.3平行线的性质25.4平移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5.1.1 相交线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1.能在两直线相交的图形中辨别出邻补角和对顶角 2.能应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问题任务一:探究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 任务二:运用邻补角的定义和对顶角的性质完成例15.1.2 垂线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垂线的性质.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垂线的概念和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说理,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利用垂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1.理解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用格尺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能利用垂线的性质解决问题任务: 通过探究,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并借助工具画垂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通过在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提高识图能力,体会分类的思想.能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中,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任务一:通过探究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中形成的角,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任务二:完成例25.2.1 平行线1.理解平行线概念, 理解平行公理,了解其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平行线概念及平行公理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及逻辑思维能力.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任务:探究教材思考内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推论5.2.2 平行线的判定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经历平行线判定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方法.1.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2.能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判断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任务一:探究平行线的三条判定定理 任务二:完成教材中的例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任务一:探究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定理 任务二:完成教材中的例15.3.2 命题、定理、证明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2.理解什么是定理和证明.1.知道什么是命题,并能将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2.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能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3.理解定理和证明,并在证明的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据任务一:通过探究了解命题及构成,理解真假命题、定理、证明,掌握举反例的方法 任务二:按照证明的要求,完成例25.4 平移1.经历画图、观察、测量的探究过程,理解平移的概念,探究平移的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会画平移后的图形.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解决相关问题任务一:完成探究和思考,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任务二:完成例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 问题: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后又同向行驶。 (1)如果公路c与公路a的夹角是70°,那么公路c与公路b的夹角是多少度呢? 预设:70°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1: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活动意图说明: 利用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应用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环节二:知识探究教师活动2: 探究:如图所示,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八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
预设: 角∠1∠2∠3∠4度数98°82°98°82°角∠5∠6∠7∠8度数98°82°98°82°
追问1: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答案:∠1和∠5;∠2和∠6;∠3和∠7;∠4和∠8;相等 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追问2: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对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预设:成立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言语: ∵a∥b ∴∠1=∠2 思考1:上一节,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似地,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 如图,如果a//b,能得出∠2与∠3之间的关系吗? 解:能得出∠2=∠3.理由如下: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思考2:我们也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类似地,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吗? 如图,如果a//b,能得出∠2与∠4之间的关系吗? 解:能得出∠2+∠4=180°.理由如下: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4=180°(邻补角定义) ∴∠2+∠4=180°(等量代换)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言语: ∵a∥b ∴∠2=∠3 归纳: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符号言语: ∵a∥b ∴∠2+∠4=180° 讨论: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性质: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得出两角之间的关系(相等或互补) 判定:已知两角之间关系(相等或互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 即: 学生活动2: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班内汇报,学生互相补充后,听老师讲解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3: 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AB∥CD ∴∠A+∠D=180 ,∠B+∠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180 -∠A=180 -100 =80 , ∠C=180 -∠B=180 -115 =65 .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 ,65 . 学生活动3: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例题,并派代表行进行板演,讲解,然后认真听教师的点评和讲解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 5.3.1 平行线的性质一、性质1 二、性质2 三、性质3 教师板演区学生展示区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点C在边上,,则 . 答案: 2.如图,将直角△ABC放置在一组平行的横线格中,直角顶点C恰好落在横线上,若∠α=40°,则∠β的度数是( ) A.40° B.45° C.50° D.60° 答案:C 3.如图,直线,直线交a,b于点A,B,的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C.若,求的度数. 解:∵, ∴, ∵平分, ∴, ∴. 选做题: 如图,直线直线,则的值是( ). A.20 B.30 C.40 D.50 答案:B 【综合拓展类作业】 如图,,.求证:. 证明:∵ ∴ ∵ ∴ ∴.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一杆古秤在称物时的状态如图,此时,,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C 2.如图,已知,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3.如图,已知,,垂足分别为点、,.求证:. 证明:∵,, ∴, ∴, ∵, ∴, ∴, ∴. 选做题: 如图,平行线分别交射线于点,交射线于点,点在射线上,且不与点、或重合.若,则 . 答案: 【综合拓展类作业】 如图:已知,,,于点D,于点F. 求证:. 证明:,(已知) (角的和差计算)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在各个环节的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5.3.1 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复习回顾/新知导入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板书设计
06
目录
作业布置
07
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新知导入
问题: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后又同向行驶。
(1)如果公路c与公路a的夹角是70°,那么公路c与公路b的夹角是多少度呢?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70°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探究:如图所示,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度量所形成的八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角 ∠1 ∠2 ∠3 ∠4
度数 98° 82° 98° 82°
角 ∠5 ∠6 ∠7 ∠8
度数 98° 82° 98° 82°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角 ∠1 ∠2 ∠3 ∠4
度数 98° 82° 98° 82°
角 ∠5 ∠6 ∠7 ∠8
度数 98° 82° 98° 82°
∠1和∠5
∠2和∠6
∠3和∠7
∠4和∠8
相等
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对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成立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符号言语:
∵a∥b
∴∠1= ∠2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思考1:上一节,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似地,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
如图,如果a//b,能得出∠2与∠3之间的关系吗?
解:能得出∠2=∠3. 理由如下:
∵a∥b(已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3(对顶角相等)
∴∠2= ∠3(等量代换)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思考2:我们也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了 “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类似地,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吗?
如图,如果a//b,能得出∠2与∠4之间的关系吗?
解:能得出∠2+∠4=180°. 理由如下:
∵a∥b(已知)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4=180°(邻补角定义)
∴∠2+∠4=180° (等量代换)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言语:
∵a∥b
∴∠2= ∠3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符号言语:
∵a∥b
∴∠2+∠4=180°
探究新知
任务: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得出两角之间的关系(相等或互补)
已知两角之间关系(相等或互补),得到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性质
判定
典例分析
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AB∥CD
∴∠A+∠D =180 ,∠B+∠C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 =180 -∠A=180 -100 =80 ,
∠C =180 -∠B=180 -115 =65 .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 ,65 .
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点C在边上,,则 .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如图,将直角△ABC放置在一组平行的横线格中,直角顶点C恰好落在横线上,若∠α=40°,则∠β的度数是( )
A.40°
B.45°
C.50°
D.60°
C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3.如图,直线,直线交a,b于点A,B,的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C.若,求的度数.
解:∵,
∴,
∵平分,
∴,
∴.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如图,直线直线,则的值是( ).
A.20
B.30
C.40
D.50
B
课堂练习
【综合实践类作业】
如图,,.求证:.
证明:∵



∴.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性质?
2.结合实际,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性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吗?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一杆古秤在称物时的状态如图,此时,,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C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如图,已知,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B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3.如图,已知,,垂足分别为点、,.求证:.
证明:∵,,
∴,
∴,
∵,
∴,
∴,
∴.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如图,平行线分别交射线于点,交射线于点,点在射线上,且不与点、或重合.若,则 .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如图:已知,,,于点D,于点F.求证:.
证明:,(已知)
(角的和差计算)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垂直的定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板书设计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一、性质1
二、性质2
三、性质3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