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7 20: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学科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每道2分,共计60分)
1.“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材料是在描述隋朝大运河开凿的( )
A.目的 B.概况 C.背景 D.影响
2.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这项古代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3.从下图所示复习笔记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大运河:隋开通,唐修整科举制:隋创立,唐发展三省六部制:隋建立,唐完善
A.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 B.隋唐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隋朝为唐朝繁盛奠定基础 D.当时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4.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5.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主流文学形式各不相同,如唐诗、宋调、元曲、明清小说。其中诗歌在唐朝极度繁荣,为后世留下了三百多首著名的诗篇,其主要原因是()
A.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培养了大批人才 B.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C.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D.李白的天赋和个人努力
6.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7.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
8.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地 B.家中摆放着唐三彩
C.苏州是唐朝的丝织业中心 D.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9.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0.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11.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D.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
12.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的官职是()
A.通判 B.转运使 C.副宰相 D.留守司
13.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4.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5.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唐朝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17.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宣政院
19.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 )
A.枢密院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20.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1.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22.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23.《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A.科举制的创立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政权的并立
24.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造纸术②交子③活字印刷术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é)颃(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26.顾炎武曾批评明朝的一种制度“败坏人材”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A股文
27.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卫后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28.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29.清朝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离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可见,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官商勾结,身份难以界定
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化 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
30.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
A.《三国演义》和秦腔 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 D.《西游记》和汉调
31.(13分)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朝代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哪一著名水利工程?(1分)这一工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2)依据所学知识,至少列举一个促进唐朝农业发展的生产工具,并写出唐太宗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材料三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3)依据所学知识,至少列举一个当时的“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并写出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的名称。(2分)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以前的都城)时,实伸(依赖)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故都”是指北宋哪座城市?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32.(9分)我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政治体制?(2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1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3.中国古代文明对外交流史可以说如史诗般波澜壮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唐政府为官的外国及外族人有数千名之多:有官拜大将军的,有入朝为相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留居唐朝五十年,专门管理外交事务……唐朝生活的外国人之中,僧侣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鼎盛时期的唐朝对宗教的态度是较为宽容的,不仅佛教徒大量涌入,袄教、景教、伊斯兰教都有众多的教徒在长安一带活跃。
—摘编自罗威尔主编的《知中·洋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流繁盛的表现,(4分)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按性质可分为宝物、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单是进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种;宋代海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述,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以上,海船很多,据推断,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
—摘编自新华网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深远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