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选择题
1、宋朝有意开始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封建帝王是( )
A.宋太祖 B.唐太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2、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
A.实行养兵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3、辽、宋、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下列对发生的这些战与和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
A.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B.北宋对西夏称臣
C.签订停战协议后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D.北宋送给辽“岁币”
4、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5、明朝人在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了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的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害死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同情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填入( )
A. 中书省 B. 宣政院 C. 枢密院 D. 御史台
7.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8.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① B.② C.③ D.④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在古代社会,户数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如图是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籍比例变化图,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大一统国家建立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11、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 ”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 ”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12、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3、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
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③海船 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 )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15、同学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点,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 )
A.结束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给对方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16.王安石在《元日》中描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是今天的( )
A.元宵节
B.春节
C.中秋节
D.元旦
17.下列历史人物中,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是( )
A.杜甫
B.司马光
C.辛弃疾
D.关汉卿
18. 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 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0.右图所示历史遗存,曾经见证了
A.唐朝对外交往的频繁
B.宋朝驿站的较大规模
C.元朝陆路交通的发达
D.元朝外贸的较大范围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
材料二:元朝时将藏族地区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划给专设机构管辖,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该机构都需过问,从这个意义来说,该机构的职能与一个行省机构类似,只是这个行省机构设在大都而不在藏族地区。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的作用是什么?为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宋朝还在地方设置了哪一管理机构?
(2) 材料二中的“专设机构”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机构管理藏区的职权有哪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这首诗描写了哪个节日的欢乐气氛 这个节日今天被称为什么
(2)至今仍然保留的宋朝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待售,你
将选择使用下列哪种货币进行支付 为什么
你所选择的货币是( )
A.铜钱
B.铁钱
C.交子
理由: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都通日新困弱。”
------摘编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 在与金军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败。当金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全都望风而速。金军连续好几天渡河,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对此,全军的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朱熹认为北宋吸取了五代的什么教训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采取的使地方州邵逐渐“困弱”的措施有哪些
(3) 朱熹认为北宋败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灭亡的原因。
答案
1-5ACBCC 6-10ACCBC 11-15ACCDC 16-20BBCDC
21、(1)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特点: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2. (1)作用:削弱、分化知州权力,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机构:转运使。
(2)宣政院。任免官吏;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屯驻军队等。(答出三点即可)
23 、(1)元且。春节。
(2)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C。理由:因为交子便于携带(安全)
24.(1) 藩镇制据,政权更迭频繁。(2)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让文臣统兵。(3) 朱熹认为北宋败亡是由于地方州郡困弱。军队腐败无能;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制约军队战斗力;北宋政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