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卑鄙(bì) 蛮横(héng) 赋予(fù) 挑破离间(jiàn)
B.埋没(mò) 彷徨(páng)指摘(zhāi) 不知所措(cuò)
C.奠定(diàn) 捶击(chuí)丰硕(shuò) 出类拔萃(cuì)
D.萦绕(yíng) 绚丽(xuàn)拙劣(zhuō) 暴风骤雨(zhòu)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他克尽职守,默默奉献三十年。
B. 海鲜夜宵大排档,恭候光临!
C. 本店有凉绊黄瓜、香菇青菜、蒜泥菠菜等菜肴。
D. 最后的拼搏阶段就是要像篮球冲满气、汽车加满油一样。
3.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 原句:傅雷的每一封家书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 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 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 ; 。 。 ;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②⑤④③⑥① B. ⑤③④②⑥①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①④③②⑥⑤
5.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采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 句子①删去“大约”。
B. 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 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 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
6.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一项( )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 )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谁的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过往,和那个站在骄阳下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
A. 结尾处“谢谢你”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骄阳下青春的自己”。
B.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 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7. 阅读名著能让我们看到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看到______(填主人公)为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读______(填作者)的《骆驼祥子》,可以看到作者对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深切同情;读法布尔的《______》(填作品),可以看到作品中蕴含的睿智哲思。
8. 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某校八年级(一)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去年上半年,全国2 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二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请为本次比赛设计活动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帮他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放学时,小红将喝剩半瓶的矿泉水随手扔掉,看到这种情景,你将如何对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⑥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有删改)
9、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0、“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1、结合选文③段内容,分析王阳明“格物”失败的原因。
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12、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3、结合选文内容简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文学来叫醒作文
施战军
①在我的印象中,打我自己上中学那时起,中学作文的教学方式似乎就没怎么变过,老师会总结出许多写作文的模式让学生去模仿甚至背诵。我对中学作文的印象大概就一直停留在这种“新八股”的状态上。
②直到我参加今年“北大培文杯”决赛阅卷时,我才发觉这种印象略有误差。我当时是看到了河南实验中学一个叫胡浩然的中学生的参赛作品《蒋扈氏》,它让我大吃一惊。这是完全不同于中学作文的一篇很成熟的文学作品。小说写的是孙子蒋红涛和奶奶的故事,其间贯穿着蒋家难言的困苦历程。小说完成度之高,令人肃然起敬。
③这让我反过来思考,现在中学的作文教育肯定是有问题的,孩子们不缺乏才华,但他们的才华为什么不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呢?温儒敏教授说主要问题之一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现在通常的教学方法只用灌输知识点的方式,文言文只讲字词不讲文以载道;美文讲授只重图解分析不重审美体验;作文课只讲谋篇造句不讲启迪思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写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④就像“北大培文杯”一等奖选手新疆七十中的李蕤桐所说:“文字,是作者对读者的告解,是心灵的自我救赎。”“文字应该是真实地记录生活。”“写你所知道的。”“给心灵一个说话的机会。”这是创意写作耳熟能详的话语。创意写作强调“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首先强调言有物,言有意,其次才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功夫。没有“说什么”的问题,哪会有“怎么说”?所以,我们强调让作文回归事物,让想象回归现实,回到文学的起点上来,让文学来叫醒作文。
⑤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以衡量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因此,写作不仅体现写作者基础知识的长度和宽度,更包含了他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展现他感受人生、想象未来和编织梦想的能力。这是一种写作的美德。因此,最重要的是,让青少年亲近文学,懂得诉说人生,不一定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作家,而是为了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进入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更好的自己。在这个程度上,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言:“让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爱上写作,这是对中国教育的特别贡献。”
⑥这种回归完全可以实现文学写作与中学作文的良性对接,要用文学的石子激活作文这潭死水,作文教育不能再装睡了,装睡的人也许偶尔会做梦,但是永远不能看到现实。作文甚至语文的教育应该是最有温度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在水里火里,在人生里,在社会里,学会生活,学会理解,学会爱,而不仅仅是在作文纸上排列字句。我们文学界应该和教育界一起担起这个责任,因为孩子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对青年有一个方向的引导,解放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认知世界的能力,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进而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青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本文标题十分形象,请解释标题的含义。
15.作为一篇演讲稿,第①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16.文中第⑤段作者认同曹文轩教授“让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爱上写作,这是对中国教育的特别贡献”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17.文中哪一种关于作文的说法和主张对你最有启示作用?为什么?
(三)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多走几步
陈鲁民
①网上曾有过一个热门话题讨论,问:人生如何才能走出低谷?网民们发言踊跃,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各种答案长则数千字,短者三五行,但最后票选的结果只有四个字:多走几步。
②多走几步,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人生除了走出低谷,推而广之,还有走出险境、走出困局、走出怪圈、走出平庸、走出劣势等,都需要在关键时刻多走几步,坚持下来,才能最后走向成功,走向不凡,走向胜利,走向辉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那些在人生路上浅尝辄止、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汉闲人自不必说,他们没有任何走向成功的可能。可惜的是,那些一直在奋力前进、不停跋涉的奋斗者,也有不少是因为在最后阶段没有坚持下去,少走了几步,因而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③放眼古今中外,诸多青史留名的杰出人物,无论才能运气,或是水平学识,其实都比平常人强不了多少,有的甚至还不如平常人。他们能最终胜出的主要原因是有顽强不屈的意志。他们之所以最后超越许多人,成为人生强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后阶段比许多人多走了几步,而这几步的意义可能会超过前面的千万步,因而,古人有“行百里者半九十”之说。
④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当属典型例子,他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无论是训练还是平时工作,无论是学习还是锻炼身体,都始终坚持多走几步,积少成多,久久为功,最终成长为出类拔萃的“兵王”。而在今天的军营里,因多走几步而跻身成功者行列的官兵也大有人在。
⑤有些人总抱怨运气不好,机遇太差,无人赏识,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努力够不够、毅力缺不缺、付出多不多、奋斗的力度强不强。坚持的时间长不长?换言之,你有没有比别人多走几步?
⑥多走几步,还要方向正确,不犯错误。人生多歧路,你可能已经走到了低谷的边缘,困局的出口,再往前多走几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如果看得不准,方向错误,那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付出的是无效劳动。因而,多走几步不能乱走、瞎走,而要头脑清醒,不忘初心,善于审时度势,选对目标,走对方向。
⑦当然,这最后时刻的多走几步,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几步可不是平常的闲庭信步,也不是饭后的轻松遛弯儿,而是漫长行军后已走得筋疲力尽、人困马乏,举步维艰。此时每多走一步,都要克服困难,但也离成功更近。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已放弃、认输,只有少数人还在勉力坚持,可就是这最后几步,往往就决定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命运。这就叫“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⑧因而,我们在人生低谷或身处逆境时,一定要激励自己,咬紧牙关再多走几步,用尽全力再撑一下。说不定就会峰回路转,雨过天晴,看到希望,出现转机;就能走出低谷,踏上坦途,走出困境,奔向光明,领略到恺撒所说“我来了,我见了,我征服了”的美好境界。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②人生多歧路,你可能已经走到了低谷的边缘,困局的出口,再往前多走几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如果看得不准,方向错误,那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付出的是无效劳动。
20、根据你对第④段的理解,在横线处再补写一句话。
21、请为第⑥自然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简要分析理由。
22、请结合你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勇者应惧
张君燕
①孔子在《论语》中有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
②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
③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
④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⑤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ān zhuā)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
⑥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⑦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
⑧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
⑨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
⑩“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2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4、文章开头引用了孔子的话,这样写有何作用?
25、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26、联系上文看,第⑦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三、作文
27.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将“做一粒____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答案
A 2.B 3.D 4.C 5.D 6.B
①. 保尔·柯察金 ②. 老舍 ③. 昆虫记
(1)示例一:平时节约一滴水,用时还你太平洋。示例二:如果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2)示例:①拟写稿件。②选定评委。③邀请专家或教师。④进行比赛。⑤专家或教师点评。 (3)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我国又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如何保护水资源呢?相信选手们的精彩发言会给我们带来启示。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4)示例:小红,你好!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被你扔掉的半瓶水,它还有好多用处,扔掉多可惜呀!
9、选文第①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10、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也就是实验检验、探索求证精神。
11、王阳明的“格物”重视理论与空想,轻视实验,不去积极观察、探测实际物体,而是在探求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所以失败了。
12、举例论证,该段列举了“奥斯特怀疑电、磁之间存在联系,以此为目标进行了电流磁效应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这一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还需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13、①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②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4.中学作文教学不能再沉睡而要有所改变。中学作文教学要学习和借鉴文学写作“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的写作理念,作文要先强调言有物,言有意,其次才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功夫。
15.由自己上中学时作文的经历,引出当前的语文教学是存在问题的这一演讲的背景,引出演讲的话题“应该改革作文教学,让文学来叫醒作文”。
16.写作体现一个人的知识、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想象力、创造力等基本素养,让青少年爱上写作,能弥补目前中国教育之不足,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或让青少年爱上写作,能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进入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17.示例:“文学是作者对读者的告解”对我最有启示。我从前写作文时心中没有明确的诉说对象,不明确为谁而写。这一说法启示我,作文中要强化谁对谁说什么的意识,所写的文字才更真实而有意义。
18、我们在人生低谷或身处逆境时,一定要激励自己多走几步。(“多走几步就能走出低谷”或“我们在人生低谷或身处逆境时,一定要激励自己,咬紧牙关再多走几步,用尽全力再撑一下”亦可)
19、①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论证“多走几步,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
②对比论证,突出强调“多走几步,还要方向正确,不犯错误”的观点。
20、多走几步贵在坚持不懈。
21、论据示例: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她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就这样,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理由示例:居里夫妇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畏艰难困苦,最终成功提炼出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论证了“多走几步,还要方向正确,不犯错误”的观点,和本文第⑥自然段的观点一致,故可以作为本段的事实论据。
示例: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正是在这些困难、挫折中,我们咬牙坚持,多走了几步,才走出低谷,获得成功,这些困难、挫折成了我们不断向上的助推器。我记得有次期中考试,我成绩不理想,但我没有气馁,而是改进学习方法,查漏补缺,在期末终于考出了好成绩。
23、勇者应惧。
24、引用孔子的名言,说明“勇者不惧”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由此引出话题,为下文的论述“勇者应惧”的观点作铺垫。
25、首先引孔子名言,引出话题;接着运用张飞和荆轲的事例,指出“勇者不惧”的错误;然后通过正面举例,得出“勇者应惧”的论点;最后阐述“勇者应惧”的重要性。
26、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赵云的例子,与其同时代的张飞形成对比,突出论证了“勇者应惧”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