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封建时代的欧洲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省常德市·历年真题)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 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 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 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2.(2023·甘肃省兰州市·历年真题)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监督权
3.(2023·山东省东营市·历年真题)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 城市的自治 B. 大学的兴起 C. 物理学的出现 D. 生物学的革命
4.(2023·四川省宜宾市·历年真题)“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A. 庄园经济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城市自治制度 D. 宗教文化制度
5.(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下列说法符合西欧封建社会特点的是()
①政治上形成了具有严格等级性的封君封臣制度,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②经济上农村盛行庄园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商品经济形态;
③思想上人们信仰基督教,忍受生活的种种苦难,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上帝安排的;
④教育上从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判断,当时社会需要法律、医生、神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2023·安徽省·历年真题)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 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 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 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 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 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7.(2023·江苏省常州市·历年真题)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有关的是( )
A. 维护奴隶主的特权 B. 选拔有才能的官吏 C. 教皇与国王的支持 D. 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8.(2023·山东省滨州市·历年真题)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这种组织是( )
A. 西欧庄园 B. 自治城市 C. 租地农场 D. 手工工场
9.(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 斯巴达克起义——推翻了罗马的统治
B. 生产力的提高——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C. 伯里克利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最高峰
D. 教会的文化专制——阻碍西欧社会的进步
10.(2023·福建省·历年真题)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
A. 推动城市兴起 B. 关注人的发展 C. 摆脱教会控制 D. 强化国王权力
11.(2023·湖南省岳阳市·历年真题)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许光亮。这“些许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 城市的自治 B. 庄园的流行 C. 大学的兴起 D. 教会的统治
12.(2023·江苏省扬州市·历年真题)如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 )
A. 庄园经济 B. 手工工场 C. 文艺复兴 D. “三角贸易”
13.(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相比较,相同之处在于()
A. 都诞生于1世纪左右 B. 创始地点在亚洲
C. 宣扬众生平等 D. 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14.(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十四十五世纪是西欧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点在这时逐渐萌芽和形成。这些特点不包括()
A. 出现了租地农场和雇佣关系
B. 农场品更多的投入到市场
C. 富裕农民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D. 出现了领主和佃户的关系
15.(2023·广东省·历年真题)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 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 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 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 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16.(2023·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 庄园佃户 B. 庄园领主 C. 城市商人 D. 行会学徒
17.(2023·青海省西宁市·历年真题)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
A. 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B. 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C. 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18.(2023·湖北省宜昌市·历年真题)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 封闭和狭隘 B. 自由和自治 C. 衰败和落后 D. 割据和独立
19.(2023·湖南省怀化市·历年真题)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表)。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
世界古代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
A. 亚历山大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20.(2023·辽宁省阜新市·历年真题)下列表述与“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 B.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可再次分封 D. 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
21.(2023·贵州省贵阳市·历年真题)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 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22.(2023·湖南省株洲市·历年真题)某中学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有道题的提示信息为:“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此题的答案是( )
A. 基督教会 B. 西欧庄园 C. 自治城市 D. 欧洲大学
23.(2023·湖南省郴州市·历年真题)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典。这部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24.(2023·广东省广州市·历年真题)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 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
C. 获得免除赋税特权 D. 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25.(2023·吉林省长春市·历年真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件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罗马民法大全》 D. 《拿破仑法典》
26.(2023·青海省西宁市·历年真题)法治建设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罗马民法大全》 D. 《人权宣言》
27.(2023·湖南省张家界市·历年真题)欧洲中世纪常常被认为是最黑暗的时代,但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
A. 城市的自治 B. 庄园法庭的建立 C. 大学的兴起 D. 工商业的繁荣
28.(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 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B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斯巴达克起义 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衰落
D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进行改革 形成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A. A B. B C. C D. D
29.(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①罗马帝国的分裂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30.(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査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据此可知,该法典
A. 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 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 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D. 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31.(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如图反映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①和②忠实再现了古希腊文化 B. ②和④的本质都是解放人
C. ③为④的发表创造了政治条件 D. ①是③兴起最重要的条件
32.(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适应了( )
A. 建立法治国家的需要 B. 贵族地位提高的需要
C. 外来移民的需要 D. 疆域逐步扩大的需要
二、问答题
33.(2023·吉林省长春市·历年真题)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东罗马皇帝,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______。
(2) 法国政治家、主持制定民法典——______。
(3) 无产阶级革命家,起草《共产党宣言》——______。
(4) 美国总统,摆脱经济大危机——______。
34.(2023·吉林省·历年真题)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东罗马皇帝,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______。
(2) 法国政治家,主持制定民法典——______。
(3) 无产阶级革命家,起草《共产党宣言》(一位即可)——______。
(4) 美国总统,摆脱经济大危机——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35.(2023·全国·历年真题)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市民主要从事制造业或者商业,过着截然不同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在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逐渐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摘编自周靖等《中外历史一百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材料二: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材料三:应国家的宏观策略转移,城市的发展出现新趋向。中国自1996年开始推行建设生态城市。2012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也推动了智能城市发展。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文明史》
(3) 根据材料三,列举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向。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
36.(2023·天津市·历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请回答:
(1) 写出材料一文献的名称。
(2) 这部文献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二:在农村,种姓制度则比较根深蒂固,人们依然可以根据衣着、举止、语言用词甚至头饰等来判断人们的种姓,而高种姓的人与低种姓之间来往不多。
请回答:
(3) 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与古代印度哪一外族的入侵有关?
(4) 材料二中提到的种姓制度共有四个等级的划分,请写出前两个等级名称。
材料三:13世纪的庄园法庭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请回答:
(5) 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什么?
(6) 庄园法庭起到了什么作用?
1.【答案】D
【解析】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C项正确;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是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与检察权,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监督权,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的封建庄园以及庄园法庭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封建庄园以及庄园法庭等知识。
3.【答案】B
【解析】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B符合题意;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不是城市的自治、物理学的出现、生物学的革命,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大学的兴起。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体现的是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故B正确;ACD都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社会特点,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通过采邑制度建立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政治上形成了具有严格等级性的封君封臣制度;法兰克王国时期,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来基督教神学居于统治地位,思想上人们信仰基督教,忍受生活的种种苦难,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上帝安排的;教育上从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判断,当时社会需要法律、医生、神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故①③④正确,C正确。
经济上农村盛行庄园经济,它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是商品经济形态,故②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可知,英国早期大学鼓励质疑,体现了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在14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的争取自治的方式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根据材料获取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
7.【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一些大学建立起来。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垒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C项符合题意;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奴隶主,排除A项;大学没有选拔有才能的官吏这一功能,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的形成与大学的兴起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大学兴起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大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8.【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且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据“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可知,这种组织是西欧庄园,A项正确。
B.自治城市的经济支柱不是农业,而是手工业和商业,与题干中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不符,排除B项。
C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采用雇佣的方式进行生产,产品面向市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自给自足”不符,排除CD两项。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此题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
A.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但起义被罗马当局镇压下去。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城市衰落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10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城市,使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通过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等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从而阻碍了西欧社会的发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大学既关注学科的实用性,又关注人的自身发展,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体现摆脱教会控制,况且中世纪的大学根本无法摆脱教会控制,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没有反映中世纪西欧大学强化了国王权力,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催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城市的自治不属于教育方面,排除A。
B.庄园的兴起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排除B。
C.根据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故C正确。
D.教会的统治与题干“最美好的花朵”不符,排除D。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欧的庄园经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根据材料中耕地的分类为自营地和份地可知,这是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基础——庄园经济,故A项正确。
B.图文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不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
C.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
D.“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活动,与题干图示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相同点,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相同之处在于创始地点都在亚洲。故B正确。
AC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
ABC.依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十四十五世纪西欧农业特点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了租地农场和雇佣关系;农场品更多的投入到市场;富裕农民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故ABC说法正确。
D.依所学可知西欧封建庄园出现了领主和佃户的关系,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庄园法庭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庄园法庭设立在庄园内部,位于农村,与城市、市民无关,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庄园法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庄园法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可知,阿布拉黑需要在领主自营上辛勤劳作,向领主交税,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可以监督他、处罚他,可见阿布拉黑的处境很惨,是庄园佃户,A项正确;庄园领主是庄园的统治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在城市里具有自由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重点掌握庄园领主与佃户的区别。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阶层,D项正确。
A.题干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思想文化,排除A项。
B.题干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外交领域,排除B项。
C.题干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C项。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自由和自治。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故B符合题意;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自由和自治,不是封闭和狭隘、衰败和落后、割据和独立,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自由和自治。
19.【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相关内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解答】
A.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至前323年),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
B.西罗马帝国并不是地跨三大洲的帝国,故B符合题意。
C.阿拉伯帝国(632年至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
D.拜占庭帝国(395年至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2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封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B项正确。
A.西周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排除A项。
C.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排除C项。
D.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排除D项。
故选B。
21.【答案】C
【解析】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最美好的花朵”是对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评判,故C正确。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它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领主、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项正确;基督教会、自治城市和欧洲大学与题干“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符,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庄园的相关知识。
23.【答案】C
【解析】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故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排除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制定的,排除B;《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拿破仑1804年颁布的,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查士丁尼法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查士丁尼法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24.【答案】D
【解析】据“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可知,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还要履行一定的义务,D项正确;“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获得免除赋税特权”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自治城市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自治城市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的相关史实。
25.【答案】C
【解析】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A。
B.《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排除B。
C.根据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它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欧洲民法基础,故C正确。
D.《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不是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识记相关知识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马民法大全》影响的掌握。
27.【答案】C
【解析】A.城市的自治,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A。
B.庄园法庭的建立,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B。
C.根据材料“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C正确。
D.工商业的繁荣,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史实与推论,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C.公元前73年的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而非罗马帝国,故C说法错误。
ABD.联系所学可知,这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故ABD说法正确。
故选C。
2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欧洲文明演进过程,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②①④③ .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故②①④③正确。
故选D(②①④③)
故选D。
3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查士丁尼法典》,要求具备根据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 题干没有涉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体系的介绍,故A错误。
B.题干未明确马主人奴隶主的身份,不能说明《查士丁尼法典》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故B错误。
C.依据题干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租马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故C符合题意。
D.题干未提及《查士丁尼法典》重证据方面的史料,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3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中世纪的大学、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共产党宣言》等知识,要求具备对知识的综合认知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中的图示和所学知识的准确结合。
【解答】A.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①和②忠实再现了古希腊文化,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的旗号,宣传的是资本主义思想,表述错误,故排除A。
B.②和④的本质都是解放人,文艺复兴解放了资产阶级,《共产党宣言》解放了无产阶级,都解放了人,表述正确,故B正确。
C.③为④的发表创造了政治条件,表述错误,工业革命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造了经济条件,不是政治条件,故排除C。
D.①是③兴起最重要的条件,表述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3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解答】
D.据学可知,罗马法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完善过程,促进了罗马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最终维护的是罗马贵族的统治,巩固了政权。故D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故选D。
33.【答案】【小题1】查士丁尼
【小题2】拿破仑
【小题3】马克思、恩格斯
【小题4】罗斯福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东罗马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命人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2)结合所学知识,1804年,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巩固了革命果实,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后经多次修改,至今仍在法国实施,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它为参照蓝本。
(3)结合所学知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故答案为:
(1)查士丁尼。
(2)拿破仑查。
(3)马克思、恩格斯。
(4)罗斯福。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主要考查了《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与《拿破仑法典》、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与《拿破仑法典》、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等知识。
34.【答案】【小题1】查士丁尼
【小题2】拿破仑
【小题3】马克思、恩格斯
【小题4】罗斯福
【解析】(1)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2)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
(1)查士丁尼。
(2)拿破仑。
(3)马克思、恩格斯。
(4)富兰克林 罗斯福。
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
35.【答案】【小题1】特点:工商业中心;拥有一定自治权。
【小题2】问题:环境污染;解决措施: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法律。
【小题3】新趋向: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智能城市。
【小题4】因素:工业化的推动;经济的发展;颁布法律;制定有利的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的迁徙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向,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识记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认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向,识记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6.【答案】【小题1】《汉谟拉比法典》。
【小题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小题3】雅利安人。
【小题4】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
【小题5】处以罚金。
【小题6】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庄园法庭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庄园法庭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