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课文导入】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孙皓晖所著《大秦帝国》,包括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第二部《国命纵横》+第三部《金戈铁马》+第四部《阳谋春秋》+第五部《铁血文明》+第六部《帝国烽烟》,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讲述了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重用商鞅变法到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灭亡共150余年间秦的历史。
大秦帝国兴亡录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
二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三
目录
大秦帝国之裂变
大秦帝国之天下
大秦帝国之烽烟
大 秦 帝 国 之
壹
裂变
【课堂活动一】依据《史记·秦本纪》,简述秦的裂变之路
非子邑秦
西周时期:附庸国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史记·秦本纪》
春秋时期:诸侯国
穆公称霸
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于是始国……缪公(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史记·秦本纪》
襄公始国
战国时期:七雄
孝公裂变
惠文纵横
昭襄崛起
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昭襄王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
——《史记·秦本纪》
秦灭六国
南征越族
北击匈奴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南至北向户
东至海暨朝鲜
西至临洮、羌中
秦朝建立:帝国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
——《史记·秦本纪》
【学习探究】秦为什么能够实现裂变?(裂变之因)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学习探究】秦为什么能够实现裂变?(裂变之因)
1.统治者雄才伟略
2.地缘优势
3.人才聚集
4.天下诸侯已困
5.秦实力增长
↓
6.民心所向
贰
大 秦 帝 国 之
天下
【课堂活动二】概括秦朝治理天下的举措(天下之治)
【课堂活动二】概括秦朝治理天下的举措(天下之治)
01
02
03
政治组
经济组
文化组
04
05
社会组
民族组
政治
皇帝制度
公卿制度
郡县制度
朝议制度
文书制度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1.《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
考题链接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经济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
文化
统一文字
五德学说
法家思想
社会
法律践行
户籍编制
风俗整顿
民族
工程修筑
道路建设
人口迁徙
【走近史家】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天下之义)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大要言之,中周学术思想之态度与倾向,大体已奠定于先秦。
此四者,乃此期间冲中国民族所共同完成之大业,而尤以平民社会之贡献为大。即秦人之统一,亦为此种潮流所促成。
——钱穆《国史大纲》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力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叁
大 秦 帝 国 之
烽烟
【课堂活动三】简述秦的速亡之路(烽烟之起)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公元前 年 驾崩
公元前 年 起义
公元前 年 灭亡
【课堂活动三】简述秦的速亡之路(烽烟之起)
210 始皇
209 胜广
207 秦朝
考题链接
1804沪.“大楚兴,陈胜王”,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楚汉战争 B.秦末农民起义
C.牧野之战 D.吴楚七国之乱
√
【史料研读】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
秦的暴政导致民怨沸腾
【课本研读】烽烟之启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统一是智慧 人民是根基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秦帝国之裂变
大秦帝国之天下
大秦帝国之烽烟
课堂小结
裂变之路
裂变之因
天下之治
天下之义
烽烟之起
烽烟之启
秦之兴
秦之治
秦之亡
统一是智慧 人民是根基
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