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m-1,3),
(1)若点P在y轴上,则m的值为________;
(2)若点P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若点P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m=________;
(4)点Q的坐标为(2,n),若直线PQ∥x轴,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__.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1)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2)点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3)将点B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4)点B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
(5)已知点C(-3,1),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B,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3.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 在初中阶段,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研究函数y=-(x-1)(|x|-3)的图象和性质的部分过程,请补充完整.
x与y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
x … -4 -3 -2 -1 0 1 2 3 4 …
y … 5 0 -3 m -3 0 1 0 -3 …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其中m=________;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函数的部分图象,请通过描点、连线(光滑曲线)的方式补全该函数的图象;
第4题图
(3)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4)当-1≤x≤1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5)当-3≤x≤3时,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
(6)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知识逐点过
考点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各象限内 第一象限:横坐标①______0,纵坐标②______0;第二象限:横坐标<0,纵坐标>0;第三象限:横坐标<0,纵坐标<0;第四象限:横坐标③________0,纵坐标④________0
坐标轴上 点P(a,b)在x轴上 b=0;点P(a,b)在y轴上 ⑤________;点P(a,b)为原点 a=b=⑥________
各象限角平分线上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⑦________;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⑧________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⑨________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⑩________相等
点的对称 P(a,b)P1(a,-b);P(a,b)P2 ________;P(a,b)P3 ________口诀: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另一个变号;关于原点对称都变号
点的平移 P(a,b)P′(a,b+c);P(a,b)P′ ________;P(a,b)P′ ________;P(a,b)P′ ________口诀:x右加左减,y上加下减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
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________;点P(a,b)到y轴的距离是 ________; 点P(a,b)到原点的距离是 ________
【温馨提示】点P(a,b),Q(c,d)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1)中点坐标公式:PQ中点坐标为(,);(2)两点间距离:PQ=
考点2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 函数及其图象
概念 (1)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2)函数值: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3)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之为常量
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2)列表法;(3)图象法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2)描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 ________连接起来
2.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举例
含有分式 使 ____________的实数 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含有二次根式 使________________的实数 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含有分式与二次根式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数 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温馨提示】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3,2) B. (-2,3) C. (2,-3) D. (3,-2)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1,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A. (3,1) B. (-1,1) C. (1,3) D. (1,-1)
命题点2 函数的概念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则圆周长C与r的关系式为C=2π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是变量 B. π是变量 C. r是变量 D. C是常量
命题点3 分析判断函数图象
4. 如图,点P是菱形ABCD边上的一动点,它从点A出发沿A→B→C→D路径匀速运动到点D,设△PAD的面积为y,P点的运动时间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第4题图
拓展训练
5. 由化学知识可知,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当pH>7时溶液呈碱性,当pH<7时溶液呈酸性.若将给定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那么在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NaOH溶液的pH与所加水的体积V之间对应关系的是( )
教材原题到重难考法
提分要点
一、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
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题中所给对象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从所求出发分析题中已知条件,判断图象是否满足题意,得到正确结果.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判断趋势法
根据题意分段,判断每段的增减变化趋势,从而寻找相应的图象.
2. 定点排除法
从选项中各图象的关键转折点入手,对应动点运动情况进行排除.
3. 求解析式法
根据题意求出每段的解析式,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二、分析函数图象的方法
1. 弄清楚横轴与纵轴所表示的函数变量;
2. 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图象中找相对应的点,将坐标转化为实际意义;
3. 拐点:图象上的拐点既是前一段函数的终点,又是后一段函数的起点,反映函数图象在这一时刻开始发生变化,说明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4. 水平线: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保持不变;
5. 交点:表示两个函数的自变量与函数值分别对应相等,这个交点是函数值大小关系的“分界点”.
分析判断几何问题中的函数图象
例
如图,在△ABC中,∠B=90°,AB=12 mm,BC=24 mm,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2 m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4 m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那么△PBQ的面积S随出发时间 t如何变化?写出S关于 t的函数解析式及 t的取值范围.
例题图
变式题
1. 改变Q点运动路径,判断函数图象
如图,在Rt△ABC中,∠B=90°,AB=6 mm,BC=8 mm,点P从点A出发沿A→B的路径以1 mm/s的速度运动到点B,点Q以4 mm/s的速度沿B→C→A的路径运动到点A,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AQ,设出发时间为t,△APQ的面积为S,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第1题图
2. 改变图形背景,探究面积与运动时间的关系
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BC=2AB,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B运动到点B停止,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B→C→D运动到点D停止.图②是点P,Q运动时,△BPQ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函数关系的图象,则a的值是( )
第2题图
A. 6 B. 9 C. 6 D. 12
基础过关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m2+1)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3. 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1 C. x<-1 D. x>1
4. 已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到x轴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为( )
A. (3,5) B. (3,-5) C. (-5,3) D. (5,-3)
5. 点P(m+3,m-1)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
A. (0,4) B. (4,0) C. (0,-4) D. (-4,0)
6. 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A(m,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 B.若点B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m=( )
A. 2 B. 3 C. 4 D. 5
7. 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車”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则“炮”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
A. (3,1) B. (1,3) C. (4,1) D. (3,2)
第7题图
8.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酒精对某种鱼类的心率是否有影响,实验得出心率与酒精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浓度越大,心率越高
B. 酒精对这种鱼类的心率没有影响
C. 当酒精浓度是10%时,心率是168次/分
D. 心率与酒精浓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
第8题图
9. 下图是底部放有一个实心铁球的长方体水槽轴截面示意图,现向水槽匀速注水,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水槽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关系的是( )
第9题图
ABCD
10. 如图,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AD=3 cm,动点F从顶点A出发,按A→D→B的方向在AD和BD上以1 cm/s的速度移动,记△FBC的面积为y(cm2),点F的运动时间为x(s),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第10题图
ABCD
11. 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2. 若点M(m+3,m-1)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2,-1)与点Q(-2,m)关于原点对称,则m的值是__________.
14. 若点M(3,-2)与点N(a,b)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且MN=4,则点N的坐标为__________.
15. 如图,一束光线从点A(-2,5)出发,经过y轴上的点B(0,1)反射后经过点C(m,n),则2m-n的值是__________.
第15题图
综合提升
16. 如图①,点P从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三角形内部一点,再从该点沿直线运动到顶点B.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y,图②是点P运动时y随x变化的关系图象,则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 )
图① 图②
第16题图
A. 6 B. 3
C. 4 D.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答案)
1. (1);(2)m<;(3)2;(4)(2,3).
2. (1)(-3,4);(2)(-3,-4),(3,-4);(3)(4,3);(4)4,3,5;(5)2,3,.
3. (1)x≠1;(2)x≥1;
(3)x>-1.【解析】依题意有x+1>0,解得x>-1.
4. (1)任意实数,-4;
(2)补全该函数图象如解图;
第4题解图
(3)(-3,0),(1,0),(3,0);(0,-3);
(4)增大;(5)1,-4;(6)-3<x<1或x>3.
知识逐点过
①> ②> ③> ④< ⑤a=0 ⑥0 ⑦相等 ⑧互为相反数 ⑨纵坐标 ⑩横坐标 (-a,b)
(-a,-b) (a,b-c) (a-c,b) (a+c,b) |b| |a|
平滑曲线 分母不为0 x≠2 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x≥0 分母不为0且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x>1
真题演练
1. D
2. A 【解析】将点(1,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是(1+2,1),即(3,1).
3. C 【解析】在C=2πr中,r为变量,2和π为常数,C为r的一次函数,C随r的变化而变化.
4. B
5. B 【解析】∵NaOH溶液呈碱性,则pH>7,随着加入水的体积的增加,溶液的浓度越来越低,∴pH的值越来越接近7.
教材原题到重难考法
例 解:∵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2 m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4 mm/s的速度移动,
∴S=BP·BQ=(12-2t)·4t=24t-4t2(0≤t≤6),
∴在0~3秒时,△PBQ的面积S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大,在3~6秒时,△PBQ的面积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S=24t-4t2,t的取值范围是0≤t≤6.
1. D 【解析】∵∠B=90°,AB=6,BC=8,∴AC=10,如解图①,当点Q在线段BC上运动时,即4t≤8,解得t≤2,根据题意可得AP=t,BQ=4t,∴S=AP·BQ=2t2;如解图②,当点Q在AC上时,t>2,过点Q作QD⊥AB于点D,则AQ=AC+BC-4t=18-4t,AP=t,∵QD⊥AB,∴∠ADQ=∠ABC=90°,∵∠A=∠A,∴△ADQ∽△ABC,∴=,即=,解得DQ=-t,∴S=AP·DQ=t-t2,故D选项的图象满足题意.
图① 图②
第1题解图
2. B 【解析】由题意易知,点Q先到达终,点P后到达终点,当△BPQ面积为0且t≠0时,点P到终点,由题图②得,t=6时点P停止运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速度从点A运动到点B用了6秒,∴AB=1×6=6,∴BC=2AB=12,由点P和点Q的运动可知,AP=t,BP=6-t,如解图①,当点Q在BC上时,即0≤t<3时,BQ=4t,过点P作PM⊥BC于点M,∵∠B=60°,∴PM=BP·sin B=(6-t),此时S=BQ·PM=·4t·(6-t)=-t2+6t;如解图②,当点Q在CD上时,即3≤t≤6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S△BPQ=S△BPC=BC·PM=×12×(6-t)=-3t+18,由上可知,当点Q到达点C时,S=a,即当t=3时,a=-3×3+18=9.
图① 图②
第2题解图
基础过关
1. B 【解析】∵-1<0,m2+1>0,∴点P(-1,m2+1)位于第二象限.
2. A 【解析】 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故P(2,-3)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3).
3. B 【解析】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
4. B 【解析】 ∵点P(x,y)在第四象限,∴点P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点P到y轴的距离为3,到x轴的距离为5,∴x=3,y=-5,∴点P的坐标为(3,-5).
5. C 【解析】 ∵点P在y轴上,∴m+3=0,解得m=-3,∴m-1=-4,即点P的坐标为(0,-4).
6. C 【解析】将点A(m,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m+1,5),∵点B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m+1=5,解得m=4.
7. A 【解析】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可知,“炮”所在位置的坐标为(3,1).
8. C 【解析】 由图可知,酒精浓度越大,心率越低,A选项错误;酒精对这种鱼类的心率是有影响的,B选项错误;当酒精浓度为10%时,心率为168次/分,C选项正确;心率与酒精浓度不是反比例函数关系,D选项错误,故选C.
9. D 【解析】由题图知,整个注水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向实心球下半部分对应的水槽注水时,水面高度y随时间的增大增速逐渐加快;②向实心球上半部分对应的水槽注水时,水面高度y随时间的增大增速逐渐变缓;③当水面没过实心球后,水面高度y随时间的增大增速不变;且前两个阶段的图形是对称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
10. B 【解析】 如解图①,当动点F在AD上移动时,过点F作FH⊥BC交BC于点H,∵四边形ABCD是菱形,∴AD=AB.∵BD=AD=3,∴△ABD是等边三角形,∴S△FBC=BC·FH=×3×3×=(0≤x≤3);如解图②,当动点F在DB上移动时,过点F作FM⊥BC交BC于点M,∴FM=[3-(x-3)]×=,∴S△FBC=BC·FM=×3×=-x+(3图①
图②
第10题解图
11. x≠10
12. -3<m<1 【解析】 由题意可得,,解得-3<m<1.
13. 1 【解析】∵点P(2,-1)与点Q(-2,m)关于原点对称,∴m=1.
14. (-1,-2)或(7,-2) 【解析】 ∵点M与点N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b=-2.∵MN=4,∴a=-1或7,∴点N的坐标为(-1,-2)或(7,-2).
15. -1 【解析】如解图,过点A作AG⊥y轴,过点C作CF⊥y轴,垂足分别为点G,F,由题意知,∠ABG=∠CBF,∠AGB=∠CFB,∴△AGB∽△CFB,∴=.∵A(-2,5),B(0,1),∴AG=2,BG=5-1=4,∴==2,∴==2,∴2m-n=-1.
第15题解图
16. A 【解析】如解图,设等边三角形内一点为点D,由图象可知:当0≤x≤2时,y==1,即PB=PC,∴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DAB=∠DAC=30°,且当点P运动到点D时,PA=2.根据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4,0),∴BD=4-2=2,∴BD=AD,∴∠DAB=∠DBA=30°.过点D作DE⊥AB,垂足为点E,在Rt△AED中,AE=AD·cos 30°=3,∴AB=2AE=6.
第16题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