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解析版)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下图平移得到的(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逐个分析,排除错误答案即可.
【详解】解;A、图形属于旋转得到的,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图形属于旋转得到的,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形符合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故正确,符合题意;
D、图形属于旋转得到的,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 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根据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A、∠1与∠2不是对顶角,故此选项错误;
B、∠1与∠2不是对顶角,故此选项错误;
C、∠1与∠2是对顶角,故此选项正确;
D、∠1与∠2不是对顶角,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解:A.∵∠1=∠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3=∠4,∴,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A=∠DC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D+∠DBA=180°,∴,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把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的度数为( )
A.55° B.50° C.45° D.40°
【答案】D
【分析】如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如图,
∵AB//CD,
∴∠3=∠1=50°,
∵∠2+∠3=180°-90°=90°,
∴∠2=90°-∠3=40°,
故选D.
5.已知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a∥b,b∥c,那么a∥c
B.a⊥b,c⊥b,那么a∥c
C.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
D.如果a与b相交,b与c不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
【答案】C
【分析】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如果a∥b,b∥c,那么a∥c,说法正确;
B.a⊥b,c⊥b,那么a∥c,说法正确;
C.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说法错误;
D.如果a与b相交,b与c不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说法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共有三个方格块,现将上面的方格块与下面的两个方格块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整体,
应将上面的方格块( )
A.先向右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3格 B.先向右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4格
C.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4格 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
【答案】C
【分析】找到两个图案的最右边移动到一条直线,最下边移动到一条直线上的距离即可.
【详解】解:上面的图案的最右边需向右平移2格才能与下面图案的最右边在一条直线上,最下边需向下平移4格才能与下面图案的最下面重合,
故选C.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
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度数是( )
A.第一次右拐,第二次左拐 B.第一次左拐,第二次右拐
C.第一次左拐,第二次左拐 D.第一次右拐,第二次右拐
【答案】B
【分析】根据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再根据题意得:两次拐的方向不相同,但角度相等.
【详解】解:如图,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由于平行前进,可以得到.
因此,第一次与第二次拐的方向不相同,角度要相同,
故只有B选项符合,
故选B.
如图,要把河中的水引到水池A中,应在河岸B处(AB⊥CD)开始挖渠才能使水渠的长度最短,
这样做依据的几何学原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点到直线的距离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答案】D
【分析】根据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进行解答.
【详解】解:要把河中的水引到水池A中,应在河岸B处(AB⊥CD)开始挖渠才能使水渠的长度最短,这样做依据的几何学原理是:垂线段最短,
故选:D.
9.直线AB∥CD,∠B=23°,∠D=42°,则∠E=( )
A.23° B.42° C.65° D.19°
【答案】C
【分析】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过点E作EF∥AB,
∴∠B=∠BEF,
∵AB∥CD,
∴EF∥CD,
∴∠D=∠FED,
∴∠BED=∠BEF+∠DEF=∠B+∠D=23°+42°=65°.
故选C.
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的位置.
若,则等于( )
A.70° B.65° C.50° D.25°
【答案】C
【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的,由此利用平角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
∴,
∴,
∴,
∴,
故选C.
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50°,则∠A= .
【答案】50°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A.
【详解】∵AB∥CD,
∴∠A=∠1,
∵∠1=50°,
∴∠A=50°,
故答案为:50°.
1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B⊥CD,∠1=30°,则∠2=______.
【答案】60°
【分析】根据题意由对顶角相等先求出∠ FOD,然后根据AB⊥CD,∠2与∠ FOD互为余角,求出即可
【详解】∵CD、EF相交于点O
∴∠FOD=∠1=30°
∵AB⊥CD
∴∠2=90° ∠FOD=90° 30°=60°
故本题答案应为:60°
13.如图,装修工人向墙上钉木条.若∠2=100°,要使木条b与a平行,则∠1的度数等于 .
【答案】80°/80度
【详解】解:已知a∥b,
∴∠3=∠2=100°,
又∠3+∠1=180°,
∴∠1=180°-∠3=180°-100°=80°
14 .如图,一张长为12 cm,宽为6 cm的长方形白纸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阴影部分左右间距均匀)是 cm2.
【答案】12
【分析】如图,平移后得一个矩形,一边长为2,另一边长为6,所以面积是12.
【详解】解:如图,将阴影部分的右边平移至右边可构成一个矩形,
用原来矩形的面积减去平移后得到矩形的面积.
故答案为:12
15 .如图,在中,,D是的中点,将沿向右平移得,
则点A平移的距离 .
【答案】4
【分析】利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解:∵D是BC的中点,
∴BD=BC=4(cm),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A′∥BD,AA′=BD,
∴AA′=4(cm),
故答案为:4.
已知直线,将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使,两点分别落在直线,上.若,则的度数是 .
【答案】/35度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属性,根据题意,得到,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如图,∵,
∴,
∵,,
∴,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36分)
17 .如图,,,垂足为,经过点.求、的度数.
【答案】,
【分析】首先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出∠3的度数,最后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根据角的和差求出∠2的度数.
【详解】∵,
∴.
∵,∴.
∴.
18.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33°,
将三角形ABC沿A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DEF.
(1)试求出∠E的度数;
(2)若AE=9cm,DB=2cm,求出BE的长度.
【答案】(1)57°
(2)3.5cm
【分析】(1)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ABC=57°,然后根据平移的性质确定∠E的值;
(2)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AB=DE,则AD=BE,然后利用AD+BD+BE=AE得到BE+2+BE=9,再解关于BE的方程即可.
【详解】(1)∵∠ACB=90°,∠A=33°
∴∠ABC=90°﹣33°=57°,
∵三角形ABC沿A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DEF,
∴∠E=∠ABC=57°;
(2)∵三角形ABC沿A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DEF,
∴AB=DE,
∴AD=BE,
∵AD+BD+BE=AE,
即BE+2+BE=9,
∴BE=3.5(cm).
19.如图,∠1=47°,∠2=133°,∠D=47°,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呢;为什么.
【答案】,理由见解析.
【分析】由于∠1=47°,∠2=133°,则∠ABC+∠2=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到AB∥CD;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计算出∠BCD=180°-133°=47°,则∠BCD=∠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到BC∥DE.
【详解】解:BC∥DE,AB∥CD.理由如下:
∵∠1=47°,∠2=133°,
而∠ABC=∠1=47°,
∴∠ABC+∠2=180°,
∴AB∥CD;
∵∠2=133°,
∴∠BCD=180°-133°=47°,
而∠D=47°,
∴∠BCD=∠D,
∴BC∥DE.
20.如图,已知AB⊥BC,BC⊥CD,∠1=∠2.试判断BE与CF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平行,理由见解析
【详解】解:BE∥CF.理由如下:
因为AB⊥BC,BC⊥CD,
所以∠ABC=∠BCD=90°,
因为∠1=∠2,
所以∠ABC-∠1=∠BCD-∠2,
即∠EBC=∠BCF,
所以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看图填空:
已知:如图,为上的点,为上的点,, 求证:.
证明: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又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已知;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及对顶角相等求得同位角,从而推知两直线,所以同位角;然后由已知条件推知内错角,所以两直线.
【详解】解:已知,
,对顶角相等,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已知,如图:AB∥CD
(1)如图①,若∠ABE=30°,∠BEC=148°,求∠ECD的度数;
(2)如图②,若CF∥EB,CF平分∠ECD,试探究∠ECD与∠A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ECD=62°;(2)ABE=∠ECD,证明详见解析.
【分析】(1)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ECD的度数;
(2)延长BE和DC相交于点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如图①,过点E作EF∥AB,
∵AB∥CD,
∴AB∥EF∥CD,
∴∠ABE=∠BEF,∠FEC+∠ECD=180°,
∵∠ABE=30°,∠BEC=148°,
∴∠FEC=118°,
∴∠ECD=180°-118°=62°.
(2)如图②,延长BE和DC相交于点G,
∵AB∥CD,
∴∠ABE=∠G,
∵BE∥CF,
∴∠GEC=∠ECF,
∵∠ECD=∠GEC+∠G,
∴∠ECD=∠ECF+∠ABE,
∵CF平分∠ECD,
∴∠ECF=∠DCF,
∴∠ECD=∠ECD+∠ABE,
∴∠ABE=∠E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下图平移得到的( )
A. B. C. D.
2 . 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3.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
A. B. C. D.
4.如图,把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的度数为( )
A.55° B.50° C.45° D.40°
5.已知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a∥b,b∥c,那么a∥c
B.a⊥b,c⊥b,那么a∥c
C.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
D.如果a与b相交,b与c不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
如图所示,共有三个方格块,现将上面的方格块与下面的两个方格块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整体,
应将上面的方格块( )
A.先向右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3格 B.先向右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4格
C.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4格 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
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度数是( )
A.第一次右拐,第二次左拐 B.第一次左拐,第二次右拐
C.第一次左拐,第二次左拐 D.第一次右拐,第二次右拐
如图,要把河中的水引到水池A中,应在河岸B处(AB⊥CD)开始挖渠才能使水渠的长度最短,
这样做依据的几何学原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点到直线的距离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9.直线AB∥CD,∠B=23°,∠D=42°,则∠E=( )
A.23° B.42° C.65° D.19°
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的位置.
若,则等于( )
A.70° B.65° C.50° D.25°
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50°,则∠A= .
1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B⊥CD,∠1=30°,则∠2=______.
13.如图,装修工人向墙上钉木条.若∠2=100°,要使木条b与a平行,则∠1的度数等于 .
14 .如图,一张长为12 cm,宽为6 cm的长方形白纸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阴影部分左右间距均匀)是 cm2.
15 .如图,在中,,D是的中点,将沿向右平移得,
则点A平移的距离 .
已知直线,将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使,两点分别落在直线,上.若,则的度数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36分)
17 .如图,,,垂足为,经过点.求、的度数.
18.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33°,
将三角形ABC沿A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DEF.
(1)试求出∠E的度数;
(2)若AE=9cm,DB=2cm,求出BE的长度.
19.如图,∠1=47°,∠2=133°,∠D=47°,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呢;为什么.
20.如图,已知AB⊥BC,BC⊥CD,∠1=∠2.试判断BE与CF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21.看图填空:
已知:如图,为上的点,为上的点,, 求证:.
证明: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又______
______
______
22.已知,如图:AB∥CD
(1)如图①,若∠ABE=30°,∠BEC=148°,求∠ECD的度数;
(2)如图②,若CF∥EB,CF平分∠ECD,试探究∠ECD与∠A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