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2024年2月17日18:00前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三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D B A B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D C A C
题号 13 14 15
答案 A A B
1.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核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A、严格控制污染源有利于保护水资源,A正确;B、任意排放工业污水,会污染水资源,所以工业用水封闭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正确;C、河道两侧浇筑水泥坝不能解决水体污染问题,C错误;D、建立污水处理厂可减少污水的产生,D正确。故选C。
3.A、从题干信息可知,科研人员还采用了DNA指纹法对大熊猫进行了调查。据此可知:调查大熊猫不是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该大熊猫种群中青幼年个体偏少,不属于增长型种群,从大熊猫的稀有性可以推测:该大熊猫种群增长曲线不可能为“J”型,B错误。C、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大熊猫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其种群个体数量极少、岌岌可危,C错误。D、虽然影响大熊猫种群波动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最终都可能影响到大熊猫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从该调查地区的范围分析,生存空间相对充裕,食物可能是限制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的重要因素,D正确。
4.分析题图可知:模式①为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模式②为协助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B正确。
5.A、如果感染2019-nCoV 的人已经完全康复,则其体内有抗体不一定有病毒,A错误;
B、2019- nCoV感染者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发热,因此监测体温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B正确;C、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能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C正确;D、持续低烧,说明是在体温调节机制下产热等于散热的结果,因此,体温调节能力没有遭到破坏,D正确。故选A。
6.A、间期发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未加倍,A错误;B、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通常含有2条性色体即X和Y染色体,B正确;C、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结构,果蝇细胞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C错误;D、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D错误。故选B。
7.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B、酒精在“脂肪的鉴定”中是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的浮色,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酒精的作用是在用固定液固定后洗去固定液,且有解离作用,B错误;C、斐林试剂需要进行水浴,会改变实验的温度,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作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的检验试剂,C错误;D、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的细胞是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不能分裂,所以不能用来观察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A。
8.A、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使群落中的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呈现一定的空间结构,A正确;B、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使得群落呈现一定的空间结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因此群落的空间结构也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森林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林窗处的光照强度比林下强,适合阳生植物生长,C正确;D、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多个方面,黄鹂与杜鹃的食性、栖息空间完全相同,两种鸟占据的生态位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D。
9.A、据图可知,对照组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可推测植物自身也会产生IAA影响根系的生命活动,A正确;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C、根据等量原则,对叶片进行不同浓度IAA处理时,喷施天数、每天喷施次数及溶液用量等无关变量需保持一致,C正确;D、据图可知,在0~100mg·L-1范围内,随IAA浓度增加,空心莲子草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因此促进根系合成可溶性蛋白质的最适浓度可能大于100mg·L-1,D错误。故选D。
10.核酸不都是遗传物质,如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B错误;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均含有磷脂,故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有些脂质如性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C正确;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常用原料,其不能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故选C。
11.A、溶酶体存在于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中,溶酶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A错误;B、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然后还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因此溶酶体内的各种水解酶原来均存在于高尔基体中,C正确;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D正确。故选A。
12.A、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生态工位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B、人们在森林中游憩等旅游观光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只是保护其中一种或一类生物,C错误;D、森林的光合作用用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减轻空气污染,D正确。故选C。
13.A、据题意可知,质子经蛋白复合体IV进入膜间腔,需要ATP合成酶复合体,质子漏(质子从线粒体内膜回到基质)不需ATP合成酶复合体,据此可知,质子经蛋白复合体IV进入膜间腔与通过内膜脂双层回漏所需载体不同,A错误;B、由题意可知,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为ATP合成提供能量,线粒体中合成ATP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 ,B正确;C、质子漏发生过程中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可以增加人体产热,因此人在打寒战的过程中线粒体内质子漏的速率可能会增大,C正确;D、线粒体内膜上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D正确。故选A。
14.A、若甲装置中的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消耗O2的体积小于释放CO2的体积,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无氧呼吸,而乙中液滴左移,说明密闭容器中氧气被消耗,萌发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可以说明萌发的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B、甲装置中的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消耗O2的体积小于释放CO2的体积,说明萌发的种子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乙中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消耗氧气,因而综合分析可知,萌发的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因此此时葡萄糖中C的转移途径可以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B正确;C、若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由于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在氧化分解时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即消耗的氧气量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因此,甲装置中会发生左移,乙装置中因为氧气的消耗也会左移,C正确;D、为了使实验更严密,可以增设等量的死小麦种子,其他装置与乙相同的一组实验,也可设置其他装置与甲相同的一组实验,D正确。故选A。
15.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错误;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正确;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 四 二
(2) 3 2
(3)8
17. 流动 丙酮酸和[H](答出丙酮酸即可得分) 真核 核糖体 蓝藻和好氧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
18.(1)B
(2)C
(3) 1/3 0
(4)C
(5)UTY和UTX基因被化学基团修饰的程度不同,因此表达情况不同;UTY和UTX基因是等位基因,碱基序列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也不相同。
19. 甲 洗去浮尘 后 先打开后关闭 既可以放气,又可以防止污染 选择 -20℃ 无菌空气 C2H5OH+O2→CH3COOH+H2O
20. 细胞代谢和遗传是由DNA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细胞质基质 溶酶体中含有水解该药物的酶 短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进入细胞核★秘密·2024年2月17日18:00前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三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 ( )
A.腺嘌呤 B.腺嘌呤核苷
C.腺嘌呤脱氧核糖核酸 D.腺嘌呤核糖核酸
2.下列关于水体污染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 )
A.严格控制污染源 B.工业用水封闭化
C.河道两侧浇筑水泥坝 D.建立污水处理厂
3.近年,我国科研人员采用海拔高度线路法和DNA指纹法,对岷山山系的一个大熊猫(我国特有珍惜动物)种群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熊猫种群的信息,如青幼年、成年与老年的个体数量是15、60、11,平均每1082 hm2有一只大熊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大熊猫种群数量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B.该大熊猫种群成年个体多,属于增长型种群
C.该大熊猫种群数量比较少,增长曲线为“J”型
D.食物是限制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4.一般认为,类固醇激素的跨膜运输方式如图模式 1。 研究发现,在昆虫体内的一种类固醇激素跨膜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如模式 2。则该类固醇激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运输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5.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的全球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含有抗2019-nCoV抗体的人的血液中,一定可以检测到2019nCoV的核酸
B.测体温有利于提前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感染者,便于早隔离早治疗
C.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D.持续低烧的2019-nCoV感染者,其体温调节能力没有遭到破坏
6.下列关于雄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发生DNA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通常含有2条性色体
C.末期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
D.分裂期为细胞分裂间期提供物质基础
7.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显微镜
B.酒精在“脂肪的鉴定”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相同
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斐林试剂、碘液均可用来检测实验结果
D.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的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8.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森林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可使群落呈现一定的垂直与水平结构
B.群落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森林中不同高度和林窗及林下生长植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光照
D.黄鹂与杜鹃的食性、栖息空间完全相同,两种鸟占据的生态位相同
9.研究人员对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IAA,探究IAA对空心莲子草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根系的生命活动也受到IAA调节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C.对叶片进行不同浓度IAA处理时,需保证喷施天数、每天喷施次数及溶液用量一致
D.在0~100mg·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可确定IAA促进根系合成可溶性蛋白质的最适浓度
10.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都是遗传物质,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不都是葡萄糖
C.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有些脂质具有调节作用
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常用原料,可进入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
11.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
B.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原来存在于高尔基体中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
12.目前惠州市正在打造一批森林公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人们在森林中游憩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森林中阔叶林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均最大,因此只需对阔叶林进行保护
D.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够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释放氧气,减轻空气污染
13.在线粒体中发生的细胞呼吸生成H2O的过程,伴有H+经蛋白复合体Ⅳ从内膜基质侧跨膜泵至内外膜之间的膜间腔,以维持一个强大的H+浓度梯度,经线粒体的ATP合成酶复合体合成ATP,同时发生质子漏(H+不通过ATP合成酶复合体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脂双层回到基质),质子漏发生过程中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进出线粒体内膜的运输方式不同,但运输载体相同
B.线粒体中合成ATP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
C.人在打寒战的过程中线粒体内质子漏的速率可能会增大
D.线粒体内膜上反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的少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的
14.将等量萌发的小麦种子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观察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左移,则该萌发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不动,则葡萄糖中C的转移途径可能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
C.若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则可能出现甲、乙中液滴都左移的情况
D.为了使实验更严密,可以增设等量的死小麦种子,其他装置与乙相同的一组实验
15.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下图为两种生物体细胞(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甲是 倍体生物,乙是 倍体生物。
(2)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如果将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育成新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3)图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交配,其F1代最多有 种表现型。
17.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目前普遍接受的是内共生起源学说,该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来自于被早期宿主细胞吞噬的好氧细菌和蓝藻,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好氧细菌进入早期宿主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性。好氧细菌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时,宿主细胞为其提供的有机物有 。
(2)根据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成过程来推断,二者的外膜成分应该与 (填“真核”或“原核”)细胞的细胞膜更接近;二者中具有的同一种细胞器为 ;二者都不具有染色体的原因是 。
18.歌舞伎综合征(KS)是一种以智力障碍、骨骼异常、独特面部表情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研究发现该病由KMT2D或KDM6A基因突变所致(KDM6A的突变形式表示为UTX和UTY)。
(1)甲乙两个家族父母均为KS,甲家族的女儿患病,儿子正常;乙家族的两个女儿均正常,但儿子有病。据此推测甲和乙家族中KS的致病基因分别呈
A.显性和隐性 B.显性和显性
C.隐性和显性 D.隐性和隐性
(2)已知KMT2D基因编码一种由526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大型蛋白质,突变后使得原编码谷酰胺(CAG)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UAG),使产生的多肽链缩短。由此推知该突变影响的过程是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逆转录
已知甲家族致病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乙家族儿子致病基因UTX的位置如图所示,但Y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同源致病基因UTY(其显隐性效应和UTX相同)。
(3)甲家族的女儿与正常人婚配,孩子正常的概率是 ;乙家族的儿子和正常人婚配,孩子正常的概率是 。
(4)甲家族的女儿和正常人婚配,以下措施有助于其生出健康孩子的是 。
A.B超 B.性别筛查 C.产前诊断 D.染色体分析
(5)构成染色质的DNA会被某些化学基团(如甲基)经共价键结合,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程度,这种现象称表观遗传。近来研究发现UTY所致的KS表现型略轻于UTX,试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可能机制包括 。
19.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丙)回答问题:
(1)提取“玫瑰精油”可用上图 所示装置。图丙为葡萄果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 。葡萄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的顺序是在冲洗之 进行的。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 。
(3)若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 (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为了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用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菌种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 (填温度)的冷冻箱中保存。
(4)若进一步制作果醋,需适时通入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生产果醋的反应简式为 。
20.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均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原因是 。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被降解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 中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 。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 (填“长”或“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有人设计了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处理完成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 ,结果表明 。
(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种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设计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