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好的故事》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7 22: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6《好的故事》
课时建议:2课时
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进入情境
走进鲁迅的散文,更加深入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一同探寻美好未来,完成“致敬鲁迅之散文思想篇”内容的整理。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可以先圈画下来跳过,读后再来猜猜它的意思,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推测出来的。
任务一:初读课文,猜猜难懂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膝髁:骨头上的突起,指膝盖骨或大腿骨。
伽蓝:泛指寺庙。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奔迸:(bēn bèng) 奔涌。
皱蹙:蹙,收缩。皱蹙,皱缩。
任务二:梳理梦境与现实
《好的故事》写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吗?
不是,写的是梦境里的美好幻象。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是昏沉的夜。(现实)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梦境)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梦境)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梦境)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现实)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现实)
默读3-9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梦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圈画出可以概括这一内容的语句。
梦境:美丽 幽雅 有趣
任务三:理解美好梦境的象征意义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理解:梦境变幻无穷,绵延不断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比较阅读第5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段落 第5段 第7段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描写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象
有静有动,富有画面感
变化中突出景物的美丽、幽雅、有趣
——鲁迅的家乡在绍兴,这些景物都是他童年熟悉的美的人和美的事。
这些景物都来自江南水乡,为什么鲁迅会梦到这些景物?
——象征着美好的愿景
美好的梦境象征着什么?
作者是要用美丽的景象征什么?读一读课文第10、11、12自然段。
任务四:理解回到“昏沉的夜”的含义
名家解读
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925年2月。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平,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社会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象征着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
“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
在如此昏沉、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中,鲁迅先生没有消沉,他执着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追求着美丽、优雅、有趣的生活。
阅读《秋夜》,边读边勾画让你有所感悟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或理解。
任务五: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 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通过直刺天空的枝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枣树饱经沧桑、坚忍不拔的精神由衷的赞美。
小飞虫为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作者对它们的这种斗争热情充满了敬意。
……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4年9月的北京。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实行统治的情况下,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处于低潮。同时,“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思想界起了巨大分化,原来“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国粹、整理国故,妄图将青年重新拉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面对这些社会的变故和强大的统治势力,作者鲁迅不免孤寂、彷徨,时而感到一种“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苦闷,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寻生力军,一方面孤军奋战,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篇散文诗,正是作者在这种思想情感所作。
结合资料,说一说你对枣树这一形象的理解
——枣树饱经沧桑,坚忍不拔,顽强抗击黑暗势力。枣树的形象既是作者对像枣树这样的战士的歌颂,也是鲁迅自己的精神和战斗豪情的写照。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
继续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并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编入“致敬鲁迅”专题集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鲁迅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