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吉林专用)06(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吉林专用)06(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7 21: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吉林专用)06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周武王 B.大禹 C.商汤 D.嬴政
2.清朝时,它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它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枢密院 D.中书省
3.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各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经济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抵抗外国侵略
5.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大生纱厂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杨靖宇 D.左宗棠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8.下列图片反映的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之处。下列对其不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图一亚非文明 图二希腊文明
A.地理环境不同 B.经济类型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
9.“1804年颁布实施”“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这些内容描述的是( )
A.《拿破仑法典》 B.《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0.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税(惩罚性关税)。下列能够解决这一国际贸易争端,捍卫企业正当权益的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二十国集团 C.欧共体 D.世界贸易组织
第Ⅱ卷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5分)
(1)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的医学名著——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书籍——
(3)编年体通史“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4)明代末年一部很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5)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清代小说——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名称。(3分)
(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
1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3分)
(1)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
(2)被称为“铁人”的石油工人一-
(3)2008年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名称(4分)
(1)《汉谟拉比法典》是它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2)它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8世纪中期,它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4)20世纪20年代,它成为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获益者——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北京地区农业考古成果(部分)
① ② ③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和石磨棒(用于加工谷物),平谷上宅遗址出土。此处还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遗址 东汉陶仓(粮仓模型),昌平半截塔村汉墓出土 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铁镰(用于收割农作物),延庆胡家营遗址出土
(1)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任选一项成果,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的生产状况。(示例除外)(2分)
示例:②;说明东汉时期重视粮食储存,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材料二

图1 东汉牛耕画像石 图2 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图《胡人牛耕图》 图3 《耕织图》(局部)
(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2分)
材料三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1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2分)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1952年底,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哪一历史事件?说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分)
材料二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2)材料二中“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采取的方法是什么?(1分)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3)材料三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指什么历史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2分)
材料四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习近平强调,……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4)当年在小岗村率先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
17.人类追求解放的伟大事业首先是思想的解放和进步: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都需要长期的、深刻的思想准备,思想解放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社会变革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7分)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材料一:十八世纪的法国,人民还处于黑暗之中。以伏尔泰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促进了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材料一指的是哪场运动?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的哪一部文献体现了这场运动宣传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 (2分)
【马克思主义诞生】
材料二:“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实践中运用,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什么?(2分)
(3)哪次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分)
【中国的思想解放】
材料三: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请问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1分)
材料四:这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5)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1分)
四、综合探究题(15分)
1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崭露新曙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名称。写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名称。(2分)
【开辟新纪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两例即可)(1分)
【探索新道路】
(3)建国初期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变革是什么?(2分)
【踏上新征程】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后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分)
【焕发新气象】
(5)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1分)
19.某校九年级(3)班以“百年变局与中国命运变迁”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8分)
【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材料一中发现新大陆的是航线(填字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是如何有助于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的。(2分)
【西方开始主导世界】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2分)
【全新秩序的变革】
材料三 中国作为全球大国影响日益增长的动力仍在于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世界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也正是因此,全球秩序得以快速的变革。
——(英)马丁·雅克:《大国雄心》
(3)材料三认为中国取得全球影响力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为推动全球秩序变革所采取的措施。(2分)
(4)通过探究,你对中国在国际大变局中的命运变迁有何认识?(2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C B D C D A D
第Ⅱ卷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5分)
【答案】(1)《伤寒杂病论》(1分)
(2)《齐民要术》(1分)
(3)《资治通鉴》(1分)
(4)《农政全书》(1分)
(5)《红楼梦》(1分)
12.(3分)
【答案】(1)平型关大捷(1分)
(2)台儿庄战役(1分)
(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分)
13.(3分)
【答案】(1)彭德怀(1分)
(2)王进喜(1分)
(3)翟志刚(1分)
14.(4分)
【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1分)
(2)拜占庭帝国(1分)
(3)阿拉伯帝国(1分)
(4)美国(1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7分)
【答案】(1)排序:①③②。(1分)
说明:(1分)
例如①: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生产具有了极大进步,原始农业已经产生,人们开始定居生活,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初发展水平。
例如③;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
(2)相同之处:都使用牛耕。(1分)说明:图2反映了魏晋时期,胡人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开始农耕生活。(1分)
(3)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1分)
(4)因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重视水利的兴修;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2分)
16.(6分)
【答案】(1)土地改革。(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
(2)农业合作化。(1分)
(3)大跃进。(1分)危害: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分)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17.(7分)
【答案】(1)启蒙运动;(1分)《人权宣言》。(1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巴黎公社。(1分)
(3)俄国十月革命。(1分)
(4)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分)
(5)五四运动。(1分)
四、综合探究题(15分)
18.(7分)
【答案】(1)事件名称:中共一大的召开。(1分)会议:遵义会议。(1分)
(2)措施: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任选两例即可)(1分)
(3)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社会变革:三大改造。(1分)
(4)人物:邓小平。(1分)
(5)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分)
19.(8分)
【答案】(1)A。(1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1分)
(2)条件: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1分)
影响: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
(3)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1分)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言之成理即可)。(1分)
(4)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为了民族复兴,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探索与奋斗;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人民在国际大变局中,顺利前行,完成民族复兴重任。(任意2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