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 年 级 一年级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科普儿歌,课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描绘四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的脚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动物的不同样貌。文章以设问结尾,巧妙地介绍了青蛙冬眠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随文识“群”,在田字格中工整地书写生字“竹”。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 2.识字写字。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板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出示下雪时的动态视频,感受雪景之美。 2.雪地里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天生的小画家,让我们去见一见他们。 【板书】雪地里的小画家 指名读、齐读课题——7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听读课文,听到哪手指到哪。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可以问问同桌。 3.字词过关: ①字:群 竹 牙 用 几 步 为 参 加 洞 着 开火车读。 提示:“竹”是翘舌音,带读;“着”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读zhe,带读拼音及组词。 齐读。 ②词语:一群 竹叶 月牙 不用 几步 为什么 参 加 洞里 睡着 小老师带读。 提示:为什么的“么”读轻声,带读。 齐读。 随文识字,精读课文 “下雪啦,下雪啦!” ①下雪天,你最想做什么呢?(预设:打雪仗、堆雪人) ②指名读,提示“啦”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③迁移:当你出去玩的时候你会说:“出去玩啦!”、“太开心啦!” 当你吃到美食的时候你会说:“太美味啦!”、“太好吃啦!”(感受开心、喜悦) ④朗读指导:语气要上扬。 ⑤小组赛读。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一群” ①对比“一个小画家”。 ②图片对照: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 ③结合图片、生活,用“一群”说一说。 朗读指导:“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提示“了”跟“啦”一样要读轻声。 男女读。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请用横线画出;他们画了什么?请用方框画出。 请生回答。结合回答出示课件、板贴。 (预设:小画家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他们的作品分别是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指名读,小组合作读。 ②出示“小鸡画竹叶”,指名读。 第一位画家画家出场了,出示小鸡,提问:小鸡画的是什么?(竹叶) 提问: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预设:小鸡的脚印跟竹叶很像。) 思考:小鸡的脚印跟竹叶有什么相似之处? 齐读。 ③出示枫叶,提问: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小鸭) 出示“小鸭画枫叶”,指名读。 提问:为什么小鸭画的是枫叶?(预设:小鸭的脚印跟枫叶很像。) 思考:小鸭的脚印跟脚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齐读。 对比小鸡、小鸭两位小画家。 ①小鸡和小鸭这两位小画家有什么不同呢?同桌交流讨论。 ②男生读“小鸡画竹叶”,女生读“小鸭画枫叶”。 写字指导 竹 1.观看“竹”字的演变 “竹”的甲骨文就像是两根细枝上垂下六片叶子。 2.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关键笔画。(左右结构,左右对称) 3.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说笔画。 对照图上的小朋友,检查执笔姿势和坐姿。 展评(正确、工整、美观)。 五、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他们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但是有一位小动物他没有来,他是谁呢?让我们下节课一探究竟。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教学反思 1.新课导入时,用课件出示雪花飘舞的画面,让可爱的雪花走入孩子的心中,把冬天下雪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生活带进课堂,把学生引入冬天世界里。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学生有困难,于是,我这样引导:我会这样读,在不留痕迹的范读中,激发了学生朗读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又为学生的朗读做了导向。然后让学生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 2.“小鸡画竹叶,小狗花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话描写了小画家的快乐、喜悦,但一年级学生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时只能读出字音,不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如何让学生读出,读活词语,让这一个个抽象的词语变成他们的脑海中一张张美丽的图画,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和创设情景,通过先出示图片,当看到一张张美丽的图片,马上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产生喜欢之情,然后播放动画,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雪地,从而体会到小画家的喜悦之情,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出美丽的意境。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就水到渠成,读得勃勃生机。 其次,我考虑的是如何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预设总是美好的,由于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不够多的预设,并想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环节调控得不够好,如:让学生想象说话时,由于自己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要求指向也不明,以至于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发现这一情况有缺乏应变能力,因此,没有调控好。还有朗读指导,学生读不到位时,有些地方处理得也不是很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