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比尾巴 教学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6比尾巴 教学设计+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7 21: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比尾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2.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会写“把”字。
3.学会问答句的读法,试着仿照书中的问答句式说问答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试着说问答句。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去森林里知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赛,动物王国的狮子国王发来邀请函你们想不想去现场看一看。
2.引出新课,齐读课题。提示“巴”读轻声。
3.别忙着高兴,狮子国王说了,要想参加动物王国的“比尾巴”大赛,你们也得通过狮子国王的关卡,只有通关成功的同学,才能到动物王国参加比赛。
二、第一关:复习生字,获取门票(比比谁读得准)
游戏1:开火车读生字,获取门票。
1.选一个小组开火车
2.全班齐读。
连接语:真棒,连狮子国王都夸你们是识字小能手呢?如果把这些字放进词语里面,你们还能认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词吧。
游戏2:打地鼠,读生词。
连接语a:糟糕了,一群小地鼠把生词门票抢走了,小地鼠们说:如果想去动物王国参加比赛,就得先通过一个打地鼠的游戏。
连接语b:狮子国王说:孩子们,恭喜你们全部获取了生词门票,通过第一关。现在,我把这些生词都放进了课文里,你还能认出来吗?
请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关:争当播音员
1.听范读。
狮子国王出题:参加比赛的小动物都有哪些?请用横线在课本上画一画。(根据学生回答贴动物图片在黑板上)
2.运动员入场。(播放入场音乐,学生一边报出参赛者的名称。)
连接语:看来同学不仅小耳朵听得准,还个个都是声音响亮的播音员呢,接下来啊,柳老师还想听听小播音员们读读课文。
四、第三关:争当小裁判
(一)第一场比赛
1.读读比赛内容——指导问句朗读。
出示狮子国王的3个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号。
指导学生朗读。(读问号的时候,语气要上扬。)
请同学示范朗读。全班读。
2.争做小裁判
请同学来为猴子、兔子、松鼠当裁判
指导学生朗读
(贴板书。逐一贴印有“长、短、像把伞”的板书。)
3.公布比赛结果。
男女生对读
(二)第二场比赛
1.读读比赛内容——指导问句朗读。
2.争做小裁判
请同学来为公鸡、鸭子、孔雀当裁判
指导学生朗读
(贴板书。逐一贴印有“弯、扁、最好看”的板书。)
3.公布比赛结果。
男女生对读
五、第四关:小小宣传者(指导背诵)
1.请6位同学戴动物头套,读一读
2.遮住关键信息,请同学背一背
3.看图说话
( )的( )( )?
生问:谁的羽毛黑? 生答:乌鸦的羽毛黑。
谁的羽毛白? 天鹅的羽毛白。
谁的羽毛最好看? 孔雀的羽毛最好看。
五、识字、写字比赛。(比比谁写得好)
“巴”和“把”
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描两个写一个。
规范学生书写要求: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足要安。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沿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这样写字才规范。
六、布置作业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开一个编故事比赛,说说动物王国的动物们除了比尾巴,还会比什么呢?(爸爸妈妈记录)例如:比大小,比速度……可以把编的故事画出来哦!
八、板书设计:
6 比尾巴
猴子图片 兔子图片 松鼠图片
长 短 像把伞
公鸡图片 鸭子图片 孔雀图片
弯 扁 最好看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第三、第四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重点为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三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一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本课新学的偏旁,“伞”字的人字头容易与“公”字的八字头混淆。学生观察比较,印象深刻。在“长”“短”这一组反义词的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加深记忆。本课的4个生字中,“比”中的竖提和竖弯钩容易混淆,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加深记忆。学生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写字习惯得到培养。
2.朗读指导。本课整体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语游戏。因此,安排不同形式的对读、自由读、范读中体会句末语气要上扬。如,“谁的尾巴长”,学生反复练读。在读较长的问句“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谁的尾巴”后面稍作停顿,快速换口气,再接着往下读。学生练读后,再读另一个较长的问句。
3.理解运用。理解“弯”“扁”时利用插图进行观察理解。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背诵有法。本课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不能死记硬背。回忆课文插图。想一想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提炼句式,教师和学生交换角色,学生问,教师答,让学生熟悉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和句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学到了背诵方法,积累语言表达。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识字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加深记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应用,学生观察动态视频,形象直观地了解生字,夯实了基础。识字形式多样化,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有过多讲解,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说出“松鼠的尾巴”与“一把伞”什么地方像。讲解过多,使学生知识掌握模糊,顾此失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松鼠的图片,学生准备一把雨伞,课上老师把松鼠图片和雨伞图片放到一起学生观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课堂效率会更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