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2024年2月17日18:00前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三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力度增大,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1.服务结构模式由阶段Ⅰ向阶段Ⅱ演变直接得益于( )
A.县城的范围扩大 B.交通条件的改善
C.农业规模化推广 D.建制镇企业发展
2.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的建制镇( )
A.村民就业比例降低 B.服务空间范围缩小
C.医疗教育水平降低 D.商品交易类型减少
3.当前建制镇对农村地区服务职能依然突出的县域可能是( )
A.大城市周边直接管辖县 B.平原上以农业为主的县
C.经济水平落后的山区县 D.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的县
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指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大约为(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指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大约为读我国西南某区域(区域内地形为2000m以上的高山)某日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区域山地走向为( )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东一西走向 D.南—北走向
5.若此日当地盛行风为西南风,沿图示虚线(23°26'N)所做地形剖面,最吻合的是( )
A. B.
C. D.
6.这片山区中,很多地方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环境优良,但却人口稀疏,其制约的根本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农业 D.经济水平
工业生态效率是指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它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将工业生态效率分为工业经济、能源、环境三个子系统,既能有效分析各子系统内部的效率,也有助于全面分析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系统效率测算的网络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工业生态效率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的治理能推动能源需求增加
B.能源消耗仅通过碳排放影响环境
C.能源子系统能支撑工业经济发展
D.工业经济发展会提高固废利用率
8.长江经济带能源子系统效率水平表现为( )
A.中游最高、上游最低 B.上游最高、中游最低
C.中游最高、下游最低 D.下游最高、上游最低
9.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效率水平在中游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强而产出较低
B.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环境治理效果不好
C.工业资本投入不足且单位能源消耗成本高
D.能源再利用率低且环境治理资本投入不足
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现代气象研究将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为云区,实线为等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 )
A.Ⅰ→Ⅱ→Ⅲ→Ⅳ B.Ⅳ→Ⅱ→Ⅰ→Ⅲ C.Ⅱ→Ⅳ→Ⅰ→Ⅲ D.Ⅳ→Ⅱ→Ⅲ→Ⅰ
11.锋面气旋发展过程中,暖气团全部脱离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层全部被冷气团占据的是( )
A.I B.Ⅱ C.Ⅲ D.Ⅳ
图为某地地质图,图中褶曲为向斜构造。岩层M、N、K、L、T为沉积岩,X为侵入岩,Y为断层。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岩层或地质构造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A.M-N-K-L-T-Y-X B.T-L-K-Y-X-N-M
C.T-L-K-Y-N-M-X D.T-L-K-N-M-Y-X
13.图中( )
A.X岩体矿物结晶颗粒物细小 B.N岩层受张力作用质地疏松
C.断层西北侧向北移动 D.断层东南侧相对下降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最强的坡向及部位是( )
A.阳坡2200米 B.阴坡2200米
C.阳坡2000米 D.阴坡2600米
15.随海拔升高山体面积逐渐减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是( )
A.2000-2300米阴坡植物多样性增加,阳坡植物多样性减少
B.2000-2300米阴坡与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先减小再增大
C.2300-2600米阴坡比阳坡植物多样性减小速度快
D.2300-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约1亿年,北美板块大致已经漂移到现今的纬度位置附近,北美西部为贯通北冰洋和墨西哥湾的西部陆海,瓦希塔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成为重要的分水岭。距今约6500万年,西部陆海整体抬升,逐渐演化为高原。直到距今约5000万年,密西西比河贯通瓦希塔山脉,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彼时的田纳西河成为阿巴拉契亚山脉西缘独流入海的河流。考察确认距今约3000万年,田纳西河已经注入俄亥俄河,成为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左图示意距今约1亿年北美南部的水系,右图示意距今约5000万年密西西比河、田纳西河的位置关系。
(1)比较距今约1亿年时瓦希塔山脉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西部陆海的抬升改变了瓦希塔山脉北侧的气候、地形特征,试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密西西比河贯通方向的影响。
(3)推测田纳西河向西改道成为密西西比河支流的条件。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深圳、东莞等大湾区城市在借鉴香港“工业大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落地性改良,逐渐形成符合大湾区的“工业上楼”发展模式,将传统工业厂房由平面空间向立体空间转换。下图为普通厂房与“工业上楼”模式对比示意图。
(1)简析深圳、东莞等城市推广“工业上楼”的原因。
(2)简述“工业上楼”后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
(3)列举适宜推广“工业上楼”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60年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就发现珠峰北坡的许多冰川谷里昼夜盛行下山的南风,这就是“冰川风”,其形成原因是冰川上的气温永远比同海拔的自由大气低。珠峰北坡的冰川风十分强劲,在冰川中部,平均风速达3米/秒,最大可达10米/秒。在珠峰科学考察队的记载中写道:“尤其在晴朗的下午,强劲的冰川风有时会扬起砂石,掀起帐篷。”
材料二 右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1)分析珠峰北坡冰川谷昼夜均能够形成冰川风的主要原因。
(2)简述珠峰北坡冰川谷冰川与山谷间的气流运动过程。
(3)分析在晴朗的下午珠峰北坡冰川的中部冰川风最为强劲的原因。
(4)与珠峰相比,祁连山北坡的冰川风 (填“强”或“弱”),并作出合理解释 。
19.【选修:旅游地理】
通过人造资源和对次级资源进行提升改造而形成区域吸引力,是我国诸多景区的发展思路,这类景区采用了重资产的发展模式。然而,旅游者从简单的观光到深度体验的需求升级和盈利的需求,要求旅游开发应当从重建设、重资产的开发模式向重项目、轻资产的开发模式转变。如河南省鲁山县云裳牧场项目,开发者将主要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各类轻资产游乐项目(包括滑草、五彩滑道、森林营地、高空吊桥、跑马场等)的建设,形成景区的引爆点,以游乐项目的营收快速实现投资收益,进而带动景区其他项目的开发建设,实现良性的滚动式发展。近期,云裳牧场项目依托周边现有的村庄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为景区减小前期建设负担的同时,为周边村庄带来收益,实现景区和周边村庄的合作共赢。
推测重资产旅游发展模式的特点,并为轻资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建议。
20.【选修:环境保护】
昆明市东川区石灰岩广布,石漠化严重。为治理石漠化,当地实施了“光伏+集水灌溉+生态修复”项目,取得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下图示意“光伏+集水灌溉”系统的组成。
从雨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率角度,分析“光伏+集水灌溉”系统有利于当地植被恢复的原因。★秘密·2024年2月17日18:00前
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三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C D A B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B C D
题号 13 14 15
答案 D C D
1.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县—镇一村的空间联系,结合图示内容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村与镇的空间联系渠道由单一向多点多重联系转变,服务结构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B正确;与县城的范围变化、农业规模和建制镇企业发展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以建制镇为局域中心的半封闭式服务网络解体,县城对乡村的服务功能增强,这会使更多村民到县城就业,建制镇吸引村民就业比例降低,A正确;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建制镇之间联系增强,建制镇的服务空间范围可能会扩大,B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建制镇的医疗教育设施水平将有所提高,C错误;各建制镇之间及其与县城联系增强,建制镇的商铺进货渠道更通畅,商品交易类型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A。
3.由材料可知,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交通不便,县城难以辐射县域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仍然需要局域中心即建制镇发挥服务功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根据纬线分布可确定东西方位,结合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为南北走向,等温线的走向一般与山脉走向一致,可判断山体走向也为南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中间温度低,向两侧逐渐升高,可判断该地为一山脊,排除C、D;因盛行西南风,东坡为背风坡,气温垂直变化更倾向于干绝热垂直变化,气温垂直变率更大,但图示等温线分布两坡都较为均匀,故可推测东坡坡度较缓、西坡坡度较大,A正确,B错误。故选A。
6.综合分析该地为西南横断山区,海拔1200~2300米地区因地形崎岖起伏大,导致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且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等。其根本原因为地形,B正确,气候、农业、经济水平不是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
7.工业生态效率的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存在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能源子系统为工业经济子系统提供生产要素,支撑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发展也推动能源需求增加,C正确, A错误。据图可知,环境治理使得废弃物再次利用成为资源,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且工业经济发展与提高固体废弃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随着技术水平的升级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固废利用率会有所提高,BD错误。故选C。
8.长江经济带下游能源子系统效率最高,主要是下游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利用成本较低等优势。长江经济带上游能源子系统效率最低,主要是能源行业资本投入力度不足、能源再利用率水平不高且能源消耗成本较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长江经济带中游环境子系统效率最低,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治理效果不显著,B正确。工业发展对能源依赖性较强,产出较低是上游的特征,而且这导致的是经济子系统效率最低,A 错误。工业资本投入不足影响的是经济效率水平,能源消耗成本,能源再利用率水平不高影响的是能源效率水平,都不是对环境效率水平的影响,CD错误。故选B。
10.该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低压槽为冷锋,右侧低压槽为暖锋,呈逆时针旋转移动,根据图中冷暖锋的位置可知,冷锋移动速度快,暖锋移动速度慢,在移动的过程中,冷锋与暖锋的位置越来越近,由此可知图中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IV→Ⅱ→I→Ⅲ,B正确,ACD错。故选B。
11.如果暖气团全部脱离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层全部被冷气团占据,则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水汽发生凝结,云量面积大,应为发展的后期阶段。读图可知,Ⅲ图云量大,且处于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阶段,最符合题意,C正确。ABD云量较小,暖气团还没有充分抬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据图所示岩层由中间到两翼分别是MNKLT,根据向斜中间新两翼老的规律,这五个岩层的形成顺序是T-L-K-N-M。断层线Y切断了岩层K和L,说明各沉积岩岩层形成后发生弯曲褶皱,再形成断层Y;而侵入岩X没有被断层切断,说明是先有断层再出现侵入岩,所以是先有断层Y再有侵入岩X,故此推断图中岩层及断层形成按由老到新排序是T-L-K-N-M-Y-X,D正确。故选D。
13.X岩体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物细较大,A错误。N岩层处为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作用,岩性紧密,B错误。图中断层两侧同一岩层K,东南侧出露较窄,西北侧出露较宽;若断层向东南方向倾斜,则东南侧是上盘,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均不会导致岩层出露变窄;若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则东南侧是下盘,只有相对下降,才会使得岩层出露变窄,D正确;西北侧相对上升,即断层西北侧向东南方向移动,C错误。故选D。
14.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阴坡基本呈单峰变化,说明基本不受干扰,BD错误;读图阳坡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阳坡2000- 2300 米,生物多样性减少,应该与阴坡变化相一致,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所以在2300米以下,随海拔降低,干扰越强,阳坡2000米干扰最强,C选项正确,A错误,该题选C。
15.随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B错误,D选项正确;随海拔升高山体面积逐渐减小,阴坡和阳坡植物多样性减少,A错误;读图2300-2600米阴坡比阳坡植物多样性减少慢,C错误,该题选D。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16.(1)北侧水系临西部陆海,海域面积小,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小(或南侧水系径流量较大);北侧水系冬季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冬春季节受来自高纬气流(经水域加湿)的影响,降水较多,出现冬(春)汛(或南侧水系在夏季出现汛期);北侧因降水少,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较大(或南侧含沙量小)。
(2)抬升进一步拦截西风水汽,瓦希塔山脉北侧气候变干,径流量减小;地势抬高,和分水岭(瓦希塔山脉)之间的落差减小,导致北侧支流侵蚀能力弱于南侧,南侧河流(低位河)溯源切穿分水岭(瓦希塔山脉),袭夺北侧水系,形成向南入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水系。
(3)田纳西河向西方向地势落差增大;阿巴拉契亚山脉南侧河流径流量小,溯源侵蚀能力弱,始终未袭夺田纳西河。
17.(1)人口密集,土地供应不足,“工业上楼”模式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工业上楼”模式下,工厂的投入成本较低。
(2)用电集中,易造成电力供给紧张、供需不平衡;工业过于密集,人口过于集中,管理难度大;原料与产品的外运压力较大,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消防压力加大,存在安全隐患。
(3)生产设备重量较轻;产品体积小;生产过程震动小、无污染、能耗低、火灾隐患小。
18.(1)白天,山坡上的冰川反射作用和融化吸热作用使冰川表面气温明显低于谷地同海拔的气温,谷地同海拔的气温偏高,冰川表面冷而重的空气沿冰面向谷地流动,形成冰川风;夜晚,冰川风使山谷形成逆温层,使山谷气温仍高于同海拔的山坡,继续引发冰川风。
(2)冰川表面冷而重的空气沿冰面向山谷运动,迫使山谷较暖的空气上升,在高空气流由山谷(高压区)流回冰川上方(低压区),形成对流循环。
(3)晴朗的下午,山谷气温升至最高,与冰面气温温差达到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冰川风最为强劲;在冰川中部下垫面摩擦力最小,导致风力最大。
(4)弱 祁连山冰川规模小,与同海拔的自由大气比,温差较小,冰川风较弱。
19.特点:前期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后期运营收益难以弥补前期投入成本;投资压力大;资金回报周期长。
建议: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及景区周边资源,降低运营成本;集中人力、财力打造优势旅游项目,快速回笼资金;紧跟时代步伐,提高互联网在轻资产旅游项目中的作用;通过回笼资金,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实现景区旅游项目升级;通过招商引资,降低轻资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成本。
20.光伏阵列具有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增加植被恢复的可用水量;利用太阳能光伏板、集水槽和蓄水池等设备收集雨水,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同时减弱雨水对植被的破坏;采用滴灌的灌溉技术,旱季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