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寒假作业自测地理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寒假作业自测地理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17 22:51:03

文档简介

2023-2024-1 高二寒假作业自测试卷
高二 年级 地理 试 卷
总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一、选择题(3x20=60 分)
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
数小于 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
容余地。下图为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黑龙江省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小是由于( )
A.土地资源丰富 B.水热充足 C.经济发达 D.科技实力强
2.西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不断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西藏( )
A.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B.人口外迁量增加
C.人均消费水平提升 D.台风气象灾害增加
3.改善西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最需要( )
A.减少当地粮食消费量 B.吸引更多人口进藏
C.大力发展现代工业 D.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五三农场地处汉江中游,原为汉江泛滥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创办的规模最大的
国有农场,下辖易家岭、何集、长滩和罗汉寺 4个
办事处,易家岭为农场总部。步入市场经济后,五
三农场企业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下图示意五三
农场位置及 4个办事处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4.五三农场曾是湖北省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国有农
场,关键在于当地( )
地 理 第 1 页 共 7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A.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B.土层深厚,可开荒面积大
C.旱涝保收,农业基础好 D.河网密布,热量条件较好
5.五三农场成立之初,相较何集、长滩和罗汉寺,易家岭( )
A.配套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 B.生产生活服务设施较不完善
C.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突出 D.农田分布破碎,农业产值较低
6.五三农场企业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劳动力严重老化 B.产品外运成本高
C.环境污染较严重 D.产能落后,产值低
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3月该山地随海拔增高降水量( )
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8.影响该山地 9~12月最大降水高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因素是( )
A.西风带逐渐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减弱
C.东北信风带逐渐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增强
“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 5 万人以
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
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 理 第 2 页 共 7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9.与“国际慢城”要求不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建设城市绿心公园 B.骑行共享单车
C.经营手工作坊 D.建设大型游乐场
10.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以种植业为主到工商业为主
C.从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为主到多种经济作物与服务业相结合
D.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石老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
距岸百米处有一座 17 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图
左)。2022 年 10 月 3 日凌晨 4 点 10 分左右,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石老人”景观属于( )
A.海蚀崖 B.海蚀柱 C.海蚀穴 D.海蚀拱桥
12.推测“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堆积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
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
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
地 理 第 3 页 共 7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 B.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
C.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 D.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缩小
14.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甲湖、丙湖 B.甲湖、乙湖
C.乙湖、丙湖 D.甲湖、乙湖、丙湖
读下面的我国冬季某经线上不同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 2T),回答下列各题。
15.上图中正经历冷锋天气的地点及该地的气温垂直分布状况是( )。
A.①和 a B.②和 b C.③和 c D.④和 d
地 理 第 4 页 共 7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16.读下面的我国冬季某经线上不同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 2T)。与①地相比,
②地( ).
A.气温更高 B.风力更弱 C.光照更强 D.气压更低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其与土壤密度大致
呈负相关。北京市西北部延庆区松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燕山山脉海坨山南麓,森林覆
盖率 87.6%,海拔 628~2198m,土壤垂直变化明显。下图示意松山不同林分类型土
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A→AB→B→BC→C土层深度逐渐增加到 100cm)。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7.松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密度均值大小排序依次是( )
A.油松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林>山杨林>蒙古栎林
B.核桃楸林>针阔混交林>山杨林>油松林>蒙古栎林
C.蒙古栎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山杨林>核桃楸林
D.核桃楸林>山杨林>油松林>针阔混交林>蒙古栎林
18.形成松山不同林分类型 A深度土壤有机碳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四季常青 B.地处背风坡
C.枯枝落叶较多 D.淋溶作用强
踩垄,也叫踩格子。是指在春季播种时,
在种子上覆土,并用脚踩实的做法。不同地
区踩垄的原因各有不同。我国某地区农民做
了如下尝试:两块地同时播种,一块地只覆
土不踩垄,另一块地覆土并踩垄。播种之后
一直未下雨,十多天后踩垄的地块种子萌
地 理 第 5 页 共 7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发,未踩垄地块种子没有发芽。下图为农民踩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区踩垄后种子萌发,是因为踩垄可以( )
A.增加土壤紧实度 B.保持土壤水分
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土壤温度
20.该地区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二、综合题(40 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水水电站位于澜沧江上游的高山峡谷中,是我国西部拟建的又一大型水电
站。据科学勘探,拟建坝址上游约 500 米的左岸凸出山脊部位分布有一大型冰水堆
积体,在堆积体前缘残留着晚更新世中晚期因阻江而形成的河流相砂卵石层。下图
为该水电站坝前地质结构演化示意图。
(1)判断图示三级阶地、五级阶地、冰水堆积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5分)
(2)指出古水水电站附近河段在图示时段的水位变化特点及原因。(4分)
(3)分析冰水堆积物之上残留的河流相砂卵石层的形成过程。(4分)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爆发性浓雾是指在30分钟内大气能见度骤降到500米以下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某年 4 月 16 日厦门机场遭遇的一次爆发性浓雾,导致机场运行近乎瘫痪。图示意
当年 4 月 16 日 17:00 厦门岛及周边地区气温分布和该日厦门机场大气能见度、气
温和云量(将天空分为十等份,天空被遮住几份,云量就是几)的变化。
地 理 第 6 页 共 7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1)指出该日厦门机场爆发性浓雾开始出现的时间,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
(2)分析该日 18:00以后,厦门机场大气能见度迅速下降的原因。(4分)
(3)推测厦门爆发性浓雾发生前的天气特点,并说明理由。(4分)
(4)为提高爆发性浓雾预报的准确性,列举机场附近气象站应实时监测的气象要素。
(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 8 月 1日,长江中下游某城市,一大型
商住楼(十七层)小区的屋顶蔬菜(辣椒、豆角、
空心菜、黄瓜、西红柿、茄子等)一片枯黄,但是
在 2020 年 12 月 7 日(大雪节气),该屋顶蔬菜(白
菜、胡萝卜、花菜、包菜、大蒜等)却长势喜人(如
下图)。该小区屋顶建设时设计了屋顶农业用地,
但土壤厚度只有十厘米左右,屋顶农业采用自来水
浇灌。
(1)试分析该屋顶蔬菜夏季一片枯黄而冬季长势喜人的原因?(4分)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夏季蔬菜的枯黄现象?(4分)
(3)简述发展屋顶蔬菜对城市带来的影响。(4分)
地 理 第 7 页 共 7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2023-2024-1 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自测试卷参考答案
1.A 2.C 3.D
【解析】1.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小,A正确。
黑龙江省热量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实力不是很强,不是综合人口压力
指数小的原因,BCD错误。故选 A。
2.西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本身较大,又在不断增大,随着人均消费水平提升,消
费资源量增加,导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上升,C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助于保
护当地生态环境。提升经济人口数量,人口外迁能够减少现有人口数量,都会使得
人口压力减小,AB错误;西藏地区不临海,受台风气象灾害影响小,D错误。故
选 C。
3.减少当地粮食消费量不符合实际,A错误;吸引更多人口进藏会增加综合人口
压力指数,B错误;西藏工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现代工业,C
错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改善西藏综合人口压力指数,D正确,故选 D。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
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4.B 5.C 6.D
【解析】4.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五三农场地处汉江中游,为汉江泛滥区,土层
深厚,可开荒面积较大,使得其成为湖北省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B正确;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旱涝保收,农业基础好、河网密布,热量条件较好与农场
规模大小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 B。
5.由材料可知,易家岭为农场总部,与其他 3个办事处相比,易家岭配套农产品
加工企业数量较多,A错误;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较完善,B错误;农业用地转
为建设用地突出,C正确;农田分布相对集中,面积大,农业产值较高,D错误。
故选 C。
6.五三农场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大型农场,农场企业主要满足周边城市对农副
产品的需求以及农场自身建设发展需求,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
产值低,产能落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发展环境,D正确;劳动力严重老
化不是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的原因,A错误;靠近城市,产品外运成本较低,B
错误;以农业生产为主,环境污染较轻,C错误。故选 D。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
水资源、地形、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
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7.C 8.A
【分析】7. 由图可知,过横坐标 3月份,做垂线,与多条降水量线相交,从交点
数值,3月份,降水量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然后降水量减少,之后又增加,
故 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 C。
地 理 第 1 页 共 5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8.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 、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等;该
地位于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降水量少,冬季降
水量多,判断该地位于 30°- 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
制,降水稀少,9~12月 降水量逐渐增加,因为冬半年该地受西风带控制,位于迎
风坡,降水丰富,故 A正确;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减弱,降水会减少,B错误;东北
信风带不会影响到 30°- 40°N,C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增强,降水会减少,D
错误。所以选 A。
9.D 10.C
【分析】9.根据材料可知:“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
要求人口在 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因此建设城市绿心公园、骑行共享单车、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
产、生活方式,而建大型游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故 D正
确,A、B、D错误。故选 D。
10.对比两幅图,很容易看出大山村后期还发展了旅游业,产业结构由“慢城”前的
传统种植业,较单一的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到“慢城”后的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
合,茶园、油菜、菜地、苗圃、果园等多种经济作物,故 C正确,但并不是现代农
业和商品谷物农业,材料中无法看出工商业的变化,A、B、D错误。故选 C。
11.B 12.A
【解析】11.“石老人”是位于海面上矗立的石柱,是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柱地貌,
B正确;海蚀崖、海蚀穴和海蚀拱桥一般分布在海岸边缘,ACD错误。故选 B。
12.“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原因主要是上部风化出现裂缝,受海浪侵蚀而崩塌,
A正确。此处没有冰川、河流,BC错误。风力堆积不会导致倒塌,D错误。故选
A。
13.B 14.A
【解析】13.根据图文材料可推测,甲湖水位增加明显,形成外溢,变化最为明显,
外溢湖水流向乙湖,最终流向丙湖,因此丙湖与甲湖趋势变化类似,因此甲湖对应
为①,丙湖对应为②,乙湖对应为③。该水系重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暖湿化,重组
后甲湖流向乙湖,主要原因在于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湖
泊水位上升,形成外溢,甲湖流域面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排除 C;根据图中信息
可知,乙湖水位变化较小,湖盆容积变化小,排除 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
丙湖水位变化趋势相近,因此重组后甲湖变化较大,影响丙湖水位,重组前后乙湖
对丙湖影响相差不大,因此重组前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未流向乙湖,排除 A,B正
确。故选 B。
1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盐度降低,乙湖变
化较小,几乎保持原状,盐度不会明显降低,因此 A正确,排除 BCD。故选 A。
15.B 16.B
地 理 第 2 页 共 5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15.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近地面存在逆温,从图中可
以看出②地垂直方向上的逆温现象最明显,最可能正经历冷锋天气。B正确。
16.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②地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②地等温面稀疏,说
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冷气团一侧易出现阴雨天气,光照弱;该季节为冬
季,②地纬度偏高.气温低,气压高。B正确。
17.B 18.C
【解析】17.据图对比可知,土壤密度均值大小表现为核桃橙林针阔混交林山杨林
一油松林蒙古标林,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密度均大致呈增加的趋
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 B。
18.据图可知,松山不同林分类型 A深度土壤密度最小,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较
大,主要是因为 A深度较小,枯枝落叶较多,微生物活跃,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
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19.B 20.A
【解析】19.两块地同时播种,一块地只覆土不踩垄,另一块地覆土并踩垄。播种
之后一直未下雨,十多天后踩垄的地块种子萌发,未踩垄地块种子没有发芽。说明
踩垄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B正确;增加土壤紧实度不能促进种子
萌发,A错误;踩垄不能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提高土壤温度与材料描述不符,
D错误;故选 B。
20.垄可以有效蓄纳水,适用于水资源短缺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降
水丰富,水源充足,BC错误;该地种子春季播种,播种之后一直未下雨,有可能
有春旱现象,且由上题分析踩垄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因此春季可
能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易出现春旱现象,而青藏高
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A正确,D错误;故选 A。
21.(1)顺序:先形成五级阶地、再形成三级阶地,后形成冰水堆积体。
理由:河流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是因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而形成的堆积地貌,
故先形成五级阶地、再形成三级阶地;冰水堆积体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是冰川融
水搬运堆积而成,且覆盖在阶地之上,故其后形成。(5分)
(2)阶段Ⅰ到阶段Ⅱ澜沧江水位变高,是因为地壳抬升,河床抬高,促使水位上升;
阶段Ⅱ到阶段Ⅲ澜沧江水位(先因阻江而上升,后因下切侵蚀降低)降低,是因为
在河流下切作用下,水位快速下降。(4分)
(3)晚更新世中期的间冰期,冰水堆积体形成并被(冰川融水)不断向下搬运;造成
江面过水断面被压缩甚至被堵,导致水位上升,流速减慢,在冰水堆积体上出现大
量泥沙淤积,形成河流相砂卵石层;后来河流下切侵蚀,部分砂卵石层及其下覆冰
水堆积体被流水侵蚀搬运,残留部分河流相砂卵石层。(4分)
地 理 第 3 页 共 5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详解】(1)阶地形成过程中,是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阶地越
高,说明形成的越早,故形成顺序是先形成五级阶地、再形成三级阶地,后形成冰
水堆积体。理由:读图可知,根据图例,河流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是因地壳
抬升、河流下切而形成的堆积地貌,故先形成五级阶地、再形成三级阶地;冰水堆
积体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是冰川融水搬运堆积而成,且覆盖在阶地之上,故其后
形成。
(2)水位的变化受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以及地貌形态的变化,阶段Ⅰ到阶段Ⅱ期间,
澜沧江水位变高,主要是在地壳抬升影响下,河床发生变化,河床抬高,促使水位
上升;阶段Ⅱ到阶段Ⅲ期间,水位变低,主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河流下切使得
河床加深,水位快速下降。
(3)由材料可知,拟建坝址上游约 500米的左岸凸出山脊部位分布有一大型冰水
堆积体,在堆积体前缘残留着晚更新世中晚期因阻江而形成的河流相砂卵石层,故
河流相砂卵石层是冰川作用密切相关。由于晚更新世中期的间冰期,气温升高,冰
川融水向下搬运的能力增加,冰水堆积体形成,造成江面过水断面被压缩甚至被堵,
导致水位上升,流速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在冰水堆积体上出现大量泥沙淤
积,形成河流相砂卵石层;后期河流下切侵蚀,部分砂卵石层及其下覆冰水堆积体
被流水侵蚀搬运,残留部分河流相砂卵石层。
22.(1)21:30前后。大气能见度下降较快,并且在 21:30点前后下降至 500米以
下。(3分)
(2)18点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吸收热量减少;18点后云量骤减,大气的保
温作用减弱,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午后(17:00)海风明显,带来冷空气(和水
汽);降温促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浓雾形成,大气能见度降低。(4
分)
(3)16日之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16日 8点后气温强烈上升。爆发性浓雾形成需要
充足的水分;降水天气能够增加地表水分(湿度)和大气湿度;强烈升温又促使地
表水分大量蒸发,为浓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4分)
(4)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云量和风等。(4分)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爆发性浓雾是指在 30分钟内大气能见度骤降到 500米
以下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判断机场大气能见度下降到 500米以下的时间。读图发现
21:30前后大气能见度下降比较快,并且在 21:30点前后下降至 500米以下,推
测大雾出现时间大约在 21:30前后。
(2)能见度下降与雾有关,从气温下降和大气中水汽充足两个角度分析雾的形成
原因。厦门机场 18:00后大气能见度迅速下降与浓雾有关,浓雾形成的条件是气
温下降和大气中有充足水汽。气温下降的原因是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吸收
热量减少,云量快速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水汽来自海洋,与海风有关,根
地 理 第 4 页 共 5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7:00后海风明显,带来水汽。受地面降温影响,促使近
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浓雾形成,所以大气能见度降低。
(3)由 16日云量和气温变化,结合浓雾形成需要充足水汽判断之前可能有强降水
天气。结合云量图,16日 18:00之前云量较大,白天 8点后气温有明显上升,推
测 16日之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爆发性浓雾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降水天气能够
增加地表水分和大气湿度,结合气温变化曲线可知,强烈升温又促使地表水分大量
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为浓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随着夜晚气温下降,
爆发性浓雾产生。
23.(1)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大②夏季屋顶
升温快,受土层薄的影响,土壤温度过高导致蔬菜易枯黄③冬季温和(该地为亚热
带地区),保证蔬菜正常生长④冬季有自来水浇灌,保证蔬菜生长用水⑤冬季蔬菜
(白菜、胡萝卜等)多为耐寒的植物,可以正常生长。(任答四点,4分)
(2)①增加土壤厚度,减少其受屋顶水泥地的高温影响②增加土壤的肥力,保证
蔬菜正常生长③选用耐高温的蔬菜品种④在土壤上增加覆盖物(或屋顶增加黑色尼
龙网等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减少土壤蒸发、蔬菜蒸腾等(任答四点,4分)
(3)有利:①增加城市绿化景观(或美化城市屋顶环境)②减弱城市热岛效应③
增加小区种植蔬菜市民的经济收入(或减少种植蔬菜市民的家庭购蔬菜的支出)不
利:④对屋顶产生一定的损害,影响顶楼住户的生活⑤进行蔬菜种植生产活动时会
影响顶楼家庭的休息与生活(任答四点,4分)
【详解】(1)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夏季受伏旱天气影响,干燥少雨,不利于蔬
菜生长;屋顶的土层只有 10厘米厚,保水性、隔热性较差,土壤中水分少、温度
高,不利于蔬菜生长;而该地冬季较温和,较少有寒冷天气,且冬季的应季蔬菜多
为耐寒品种,温度条件能保证蔬菜生长;蔬菜生长用水可以用自来水,水源充足。
(2)土层只有十厘米,保水性、隔热性较差,应增加土壤厚度,施加肥料,增加
肥力;针对夏季高温暴晒问题,可以用黑色尼龙网遮阳,种植耐高温品种的蔬菜等。
(3)影响一般分为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有利:屋顶用绿色蔬菜代替混凝土硬化楼
顶,既能增加美感,又能降低热岛效应,还能为市民提供廉价的蔬菜,一举三得。
不利:屋顶覆土会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损坏,有可能造成漏水等问题;种植蔬菜不
可避免的会有噪音等,对楼顶的住户造成干扰,影响其休息。
地 理 第 5 页 共 5 页
{#{QQABCQSUggAAAhAAAAgCQwGYCkGQkBACCKoOxEAIMAIAy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