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4: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傅雷家书
名著导读
fu lei jia shu
选择性阅读
了解作者
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他的全部译作,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代表作品《傅雷家书》
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
傅雷
阅读导航
兴趣选择。读整本书,特别是大部头作品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但一定有特别吸引你的地方,这就存在取舍问题。
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
问题选择。无论博览群书,还是读一本书经常会有一个关注焦点,在阅读时,可以分门别类,以问题的形式梳理一下。
理清人物关系
妻子
朱梅馥1932年,她与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上海结婚。婚后育有三子,长子夭折,次子傅聪生于1934年,留居英国,钢琴家;三子傅敏生于1937年,教育家,编辑有《傅雷家书》传世。1966年9月3日,文革爆发,时局混乱。不堪中,她与丈夫傅雷选择了一死,她为傅雷准备好温水服毒药,为保持尊严将他摆正在沙发上,后撕下床单上吊自尽。时年五十三。
长子
傅聪(1934年3月10日-2020年12月28日),生于上海。英籍华裔钢琴演奏者1953年,受邀赴东欧各国演出 。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1982年12月,受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兼职教授 。1983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985年,担任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2020年12月28日,傅聪因新型冠状肺炎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次子
傅敏,是著名翻译家傅雷次子。傅敏是特级英语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对这个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傅敏却知之甚少。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对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了解傅雷家书
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生字词
这两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什么 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二封
1955年1月26日
儿子欣喜成功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第一封
1954年10月2日
儿子消沉苫闷时劝慰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
傅聪的成功,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的信中是否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上,他还写了什么
除了喜悦,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指出这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
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封信: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态的平衡,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
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总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第一封信-总结
第二封信里,傅雷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第二封信-总结
拓展延伸
书信
书信包括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一般书信即指私人往来的信件。专用书信包括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推荐信、介绍信、证明信、咨询信、申请书、聘书、决心书、倡议书、建议书、挑战书等。专用书信具有专门性和内容上的规定性。公开的专用书信大都用标题标明信件的性质。以团体署名的专用信件,一般不加结束语与问候语。 (1)一般书信 包括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
①称呼。当面怎样称,信上也要怎样称。要顶格写在第一行,称呼后边用冒号。
②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要说的话都在这里。正文前可以有问候语。如“你好”、“近来工作忙吗”之类。这个问候语要缩两格写,也可以自成一段。如果问候语自成一段了,正文就要从另一行缩两格开始写,转行顶格。正文要分段,最好一事自成一段。每段开始都要空两格。要做到真诚、得体、简明、慎重。
③结束语。结束语也叫致敬语,是礼貌语言。致敬语应该因人因具体情况而定。格式一般分两行,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写在文后第一行缩两格处,“敬礼”写在第二行顶格处。
④署名。写在正文后第三行右方(写完署名,后面应空两格)。
⑤日期。写在正文后第四行的右方(写完日期,后面应空两格)。
如果整封信已写完,发现内容有遗漏,或又有什么话要说,可补写在后面,加“又及”、“另外”、“还有”字样。
书信的起源
早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有“书信”来往,是采取结绳、刻符等方式。据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画符号。到先秦及秦汉,出现了手书、家书、尺牍、手札、信函。但是这种手书、家书,一开始多半是用生_书写,故称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即指此。后来随着纸的发明,写信逐渐用纸代替生_了。今天的信,在古代也称为书。唐杜甫《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中“家书”就是家信。直到明清时代,“书”才正式叫“信”了。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中写道:“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几种叫法
尺牍 :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或是信札,书信。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传递消息。
鸾笺:古纸名,指彩笺,出自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
雁帛:《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书简: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鲤鱼: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八行书:旧时信纸大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因此称书信为八行书,简称八行。
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NO.1
考试会考哦!
课堂小测试
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答案
D
解析
D.“成功不重要”在《傅雷家书》中并没有提及。
故选D。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