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8 09: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场共 120分钟)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共60分)
1.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 《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图) ,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据此可推知(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训化“六畜”的国家
B. “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C.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
D.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
4.相传在黄帝时期,伶伦制作音律,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 年的骨笛、蚕丝和丝织品等。 由此可知( )
A.传说近乎神话,完全不可信 B.考古发现证实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C.传说是真实的历史 D.考古发现证实了黄帝的传说都是真实的
5.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
6.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中原市场的繁荣 B.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 D.大兴水利工程
7.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道: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位□史老□的名字是 (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8.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确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9.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 800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优胜劣汰 C.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10.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 “信”, 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和谐” “诚信” “友善” “法治”等内容。这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 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12. 《汉书》描述了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的社会经济凋敝情形,为此,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大量征兵、催缴赋税 B.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C.分封诸侯、郡国并行 D.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13.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辆,修筑万里长城。西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社会变革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名联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B.楚汉之争、吴越争霸
C.巨鹿之战、吴越争霸 D.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15.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名句所关联的人物及事件对应错误的是( )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刘邦与统一国家的建立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与《史记》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与经营西域
D.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与楚汉之争
16.“自古以来,中华民族 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 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为丝路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班固 C.秦始皇 D.司马迁
1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8.对下面的示意图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图中的“汉末”指的是西汉末年 ②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③西晋结束分裂,完成了全国统一 ④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趋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有学者统计,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均有姓名可考的族际通婚共 241 起,仅北魏一朝就有121起,其中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 )
A.说明鲜卑族已完全汉化 B.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
C.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20.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下列古代成就出现于两汉时期的是( )
①发明造纸术 ②《伤寒杂病论》成书 ③《史记》成书 ④修建都江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题(21题7分, 22题10分, 23题10分, 24题13分, 共40分)
21.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 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分)
(2) 材料一中,“天下为家”反映了什么制度的开始 (2分)
(3) 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分)
(4)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1分)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1分)
2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材料三 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国经济社
会结构》
(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 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教育智慧” 列举两点即可(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 (2 分) 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 (1分)
(3)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
(2分) 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的感想。 (2分)
23. 秦汉时期,通过各位帝王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我国历史走向第一个大一统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名称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御史大夫的职能是什么 (1分)
材料二:建元元年……武帝便于长安城外给博士弟子建筑校舍,名叫“太学”……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中国史纲》
(2) 材料二中的措施与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政策有关 (2 分) 它的实施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三:东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惩处贪官污吏;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后期出现了比较安定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选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七上
(3)据材料三,指出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1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武帝后期出现的“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盛世局面的名称。 (2分)
24.三国两晋南北朝在长期分裂与政权更迭中孕育了隋唐统一的重要因素,最终催生大唐开放繁盛的景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北魏某统治者)规定: “不再说鲜卑语,而须改说汉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 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 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要立即改,仍说鲜卑语的, 一律降爵罢官。 ”
——摘译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1) 材料一图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情况。请分别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的什么措施 (4 分) 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以及影响。 (3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BBA 6-10 BDBCA 11-15 ABBCA 16-20 ABDCD
二.材料题
21.(1)夏朝。
(2)世袭制。
(3)分封制。
(4)诸侯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5)君王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2.(1)“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等
(2)张仲景 “治未病”
(3)造纸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创新
23.(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监察百官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自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巩固统治 光武中兴
24.(1)①:魏。②:西晋。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影响: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