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18 09: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第二学期数学人教版教案
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及描、画等活动,充分体验“面在体上”,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分类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3.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吗?
预设:这些立体图形分别是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它们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见过吗?它也是立体图形家族的成员。今天,这些立体图形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二、探究新知
1.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立体图形中的一个,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
预设1:我摸的是长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预设2: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侧面是弯
曲的。
……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作平面。
2.描一描,体验“面从体生”。
(1)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能把自己摸到的面搬到纸上吗?
课件出示:
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完后,教师选取一部分作品进行展示。
3.分类整理,认识平面图形。
(1)知道各平面图形的名称。
师:你能给刚才画出来的这些图形分类吗?
(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明确各平面图形的名称。)
(2)发现各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样子的?
(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3)区别相似图形。
师: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区别吗?
(生各抒己见。)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①长方形的边有的长,有的短。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③平行四边形有两条边是倾斜的。
师:圆和球有什么区别呢?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球是一个立体图形,而圆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
4.知识小结。
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
5.走进生活。
课件出示:
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这些形状的。
(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3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2.认一认,连一连。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推测。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在头脑中对图形进行折叠,想象1的对面是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本节课我让学生用“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以及“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了这些图形后,我们进行了形状相近的图形之间的区别,并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含有这些图形的物体。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探索能力强,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拼摆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初步感悟图形之间的转化。
2.在拼摆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图形的拼组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培养空间
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拼出更大的图形或其他图形。
难点:三角形的拼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你能说一说每个图案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举手发言。)
师:你想自己用平面图形组成美丽的图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
一学。
探究新知
1.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课件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用自己手上提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拼一拼,看看自己说的对
不对。
预设:有同学拼出了长方形,有同学拼出了正方形。
课件出示:
师总结: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图,可以拼出长方形,也可以拼出正方形。
2.引导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课件出示两个相同的正方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用自己手上提前准备好的正方形拼一拼,看看自己说的对
不对。
预设:同学们都拼出了长方形。
课件出示:
师: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只能拼出长方形,用四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学生拼组,举手回答拼成的结果。)
课件出示:
总结:至少要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自由拼,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分组。
课件出示两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
师:先想一想,再拼一拼,看看两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能拼成哪些图形。
预设:同学们拼出的都是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
4.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用三角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1)小组合作探究。
分别用2个、4个、6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出新图形,并在小组内展示你的成果,说一说你是如何拼的。
(2)作品展示。
指定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拼的。在学生交流完后,教师选取一部分作品进行展示。
5.自由创意拼组。
自选平面图形,拼出自己想要的美丽图案。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3页下面“做一做”。
学生拼一拼后,集中交流展示。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第(1)小题。
(1)学生独立折一折,剪一剪。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主完成,
(2)交流解答方法。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思考题。
(1)自己动手剪一剪。
(2)交流展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用若干个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更大的或者其他的平面图形。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相互转化。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主要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给足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整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特别是自由创意拼组部分,学生拼出了好多美丽的图案,不禁让人感叹,孩子的创造力真的是无穷啊!
第1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3课时 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拼图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感受图形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在拼摆七巧板的过程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难点: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师: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拼成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的漂亮图案都是由七巧板组成的,现在我们就来认识
一下七巧板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是一种智力玩具,也称“七巧图”或“智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七巧板千变万化,可以拼出不同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
师:认真观察,一套七巧板有几块?都有哪些图形?
(1)边观察,边给每块板标上序号。
(2)根据观察结果填空:
一套七巧板有( )块,( )个正方形,( )个平行四边形,( )个三角形。
师:哪两个图形大小一样?
预设:1号和2号,3号和5号。
2.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师:大家想动手拼一拼吗?下面就让我们每人用自己手中的一套
七巧板来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又多又快。
(1)拼三角形。
操作要求:
①先想好要如何拼,再动手操作。
②拼出一个,就记录一下自己用了几块板,分别是哪一块。
(2)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拼出的三角形。)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数量的板子拼出了新的三角形,那怎样能
拼得更多,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
预设:可以先用两块板拼,再用三块板拼……
课件出示用数量不同的板拼出的新三角形。
师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两块板开始,拼出了所有的两块板的情形后,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用七巧板拼长方形。
师: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吗?
学生利用七巧板拼长方形。
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用数量不同的板拼出的长方形。
4.自由创意拼组。
(1)学生用自己手上的七巧板自由拼摆图案。
(2)学生展示自己拼出的最满意的图案。
三、巩固运用
1.填一填。
有( )个三角形, 有( )个正角形,
像( )。 像( )。
有( )个三角形,像( )。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2.下面图形中,哪个是用一套七巧板拼成的?请在括号里画“√”。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用七巧板拼图案。
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案,拼一拼,看谁拼得最快最形象。
(1)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其中有1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利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动手摆图形,使学生感受到相同数量的图形由于拼摆的方法不同,拼出的图形不同,初步感受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运用七巧板拼摆图案,使学生感受到数量相同、形状相同的图形由于不同的组合,会创建出形态各异的图案,让学生在自己创造出的一幅幅作品中感受图形之间的组合美、感受图形的神奇,并体验动手创造图形带来的成功乐趣。“有趣的七巧板”这节课,体现了数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通过操作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准确地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
2.在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尝试归纳、总结,发展初步的
概括括能力。
3.体会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并
运用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抢答。
9+4= 9+7= 9+5= 9+3=
9+9= 9+2= 10+5= 10-9=
16-3= 18-4= 12-10=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1。
1.读懂题意,正确列式。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1:知道了原来有15个气球,送出9个。
预设2:问题是还剩几个气球?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学生举手发言。)
师:如何列式呢?
预设:15-9。
师:用总数减去送出的,就是剩下的个数,用减法计算。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师:怎样计算15-9呢?用自己准备好的圆片代替气球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观察。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课件演示。
预设1:点数法。
从15个圆片中一个一个地拿走1、2、3……9共拿走9个,还剩6个。
预设2:平十法。
先从15个圆片里拿走5个,再从剩下的10个中拿走4个,还剩下6个。
预设3:破十法。
把15个圆片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1和5合起来就是6。
预设4:想加算减法。
想,9+6=15,所以,15-9=6。
(重点停留在“破十法”的计算过程上。课件演示完后,可让全
班同学各自用自己手上的圆片再演示一遍“破十法”的计算过程。)
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1)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2)交流结果和算法。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1)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结果和圈法。
3.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是十几减9。
师:如何用“破十法”算十几减9呢?
预设:先算10-9,再算几加1。
师:所以十几减九的结果就是……
预设:“几”加1 。
4.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1)明确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点数法”、“平十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等,其中“破十法”较为常用。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破十法
【教学反思】
在计算教学中力求算理与算法并重。2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多数同学其实会算,不过只懂算法不知算理,课堂上我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课件演示,接着再让学生用自己手上的圆片演示一遍“破十法”的计算过程,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不但会算,还要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算的。这是一个漫长的习惯养成过程,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持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2课时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准确地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
2.在对比、沟通算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方法之间的联系。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算法。
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动手试一试。
课件出示:
师:从12朵花里拿走9朵,你想怎么拿?为什么?
预设1:把12朵花分成10朵和2朵,从10朵里拿走9朵。
预设2:把12朵花分成10朵和2朵,先拿走2朵,再从10朵里拿走7朵。
师:还剩几朵?
预设:还剩3朵。
2.算一算。
师: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吗?
预设: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2。
1.读懂题意,正确列式。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1:知道了一共有12个风车,小女孩要8个。
预设2:问题是风车还剩几个?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学生举手发言。)
师:如何列式呢?
预设:12-8。
师:用总数减去要走的,就是剩下的个数,用减法计算。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师:怎样计算12-8呢?用自己准备好的圆片代替风车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点名学生汇报。
师:你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说到哪种方法,说的不完整的,教师就补充讲解。)
预设1:点数法。
预设2:平十法。
预设3:破十法。
预设4:想加算减法。
课件演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过程,点名学生再说计算过程。)
破十法:
把12分成10和2,先从10里减去8,再将剩下的2与另外一个2合起来。
想加算减法:
看到12减8,就想8+4等于12,因为8+4=12,所以12-8=4
师: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呢?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举手发言。)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结果。
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照样子再出三组
题吗?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写的算式。
3.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结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较为常用。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4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学习的基础,这节课学生用“破十法”计算12-8,理解算理就理解得较为透彻一些。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在幼儿园接触了计算,所用的方法五花八门,要让学生慢慢把计算方法统一成一种最为简便的,方便后面更大数的计算。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3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7”“十几减6”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准确地计算“十几减7”“十几减6”。
2.在对比、沟通算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方法之间的联系。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7、十几减6的算法。
难点:理解十几减7、十几减6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1.算一算。
师:大家一起来计算一下上面的题。
师: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吗?
2.看图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1.读懂题意,正确列式。
师: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汇报。)
预设:池子里有13条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6条。
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点名汇报。)
预设1:池子里有7条黑鱼,6条红鱼,池子里共有多少条鱼?
预设2:池子里有13条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预设3:池子里有13条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
师:你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吗?
预设:7+6,13-7,13-6。
2.探究计算方法。
师:7加6等于多少?
预设:13。
师:那13-7,13-6如何计算呢?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点名回答。)
师:谁能来说说你算出的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计算的?
预设1:13-7=6,13-6=7,我是用的“破十法”计算的。
预设2:13-7=6,13-6=7,我是用的“想加算减法”计算的。
……
(课件出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
师:比较两个算式的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师引导学生往“破十法”用两步计算出结果,
“想加算减法”用一步计算出结果上靠。)
师:再观察“想加算减法”,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
师总结:在“想加算减法”中,一道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
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
2.大家一起玩跳绳。每人要跳15个。
明明:我已经跳了7个。
红红:我还有8个就跳完了。
小青:1、2、3、4、5、6。
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十几减7、6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想加算减法”。一般情况下,一道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破十法 两步计算出结果
想加算减法 一步计算出结果
7+6=13 一道加法算式
13-7=6 13-6=7 两道减法算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十几减9、8”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7、6”。在出示情境图后,我先让学生观察图并理解图意,把要解决的问题置于情境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同学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大多数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7、6,也有一部分同学用“想加算减法”或其他方法计算。课堂上,我们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相信后面的计算中,很多同学还是会用此法。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4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在计算、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尝试发现规律,并理解其中的道理,发展推理能力,提升计算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5、4、3、2”。
难点:能运用不同方法口算“十几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十几减9、8、7、6,你都学会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
课件出示:
师:老师转动指针,指针指向哪个小动物,同学们就说出它身边那道算式的结果。
(教师转动指针,学生集体口答。)
师:同学们算得又快又准,谁能从中选一道题,告诉我你是如何计算的吗?
预设1:我是用“破十法”计算的……
预设2:我是用“想加算减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用了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正确地计算出了结果,真是太优秀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十几减5、4、3、2。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4中的算式12-5。
1.方法迁移,自主探究。
师:12减5等于几,你会计算吗?试着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算一算。
预设:等于7。
(点名让学生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都计算出了12-5的结果,其中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的人比较多。
(课件出示这两种方法。)
师:你能算出12-4,12-3吗?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12-4=8,12-3=9。
师:你能写出几道11减几的退位减法题目并计算吗?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11-2=9,11-3=8,11-4=7,11-5=6……
2.总结规律。
课件出示:
师:观察刚才我们计算过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每一列的被减数都是一样的。
预设2:被减数没变,减数由大到小。
预设3:减数越来越小,差越来越大。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就越小;
反之减数越小,差就越大。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观察每组上下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写出类似
的算式吗?
2.已经摘下的桃子,每只猴子一个,够分吗?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完成教材第17页“思考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与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相同,有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其中利用想加算减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是学生自学,与之前学习“十几减9、8、7、6”相比,今天学“十几减5、4、3、2”时,学生在迁移方法解决新知的过程中显得较为轻松。一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即便是平时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较为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应该说,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类题型的思维方式。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5中的图。
师:图中的女孩在干什么?
预设:在做扇子。
师:对,她在做扇子,她做的这种扇子叫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这种扇子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5中的题目信息。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师:看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要做16把团扇,4个人一起做,已经做了9把。
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还要做多少把?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预设:要做16把团扇,4个人一起做,已经做了9把。求还要做多少把。
师:你能画图表示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学生动手画,画完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其中一种: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弄清楚了这个题目的意思,那如何列式计算呢?
预设:求还要做多少把,就是从总共要做的团扇数中去掉已经做了的,用减法计算,16-9=7。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4个人一起做这个信息没用上啊,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信息没用上,那它就是多余条件。
师:在解决问题中并不是题目中的信息我们都要用到,我们只需要找到有用信息就可以了。
3.检验,作答。
师:还要做7把,这个解答正确吗?
预设1:7+9=16(把)
预设2:没做的7把加上做了的9把等于16把,解答正确。
师:还有一步,这道题才算做完了,大家知道还要做什么吗?
预设:还要作答。
(集体口答。)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师:要求母鸡有几只,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是多余的?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22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实际问题的解答步骤:提取问题和相关信息——分析题意,列式计算——检验并作答。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题目中可能会出现多余条件,要根据题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条件来使用。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知道了什么?
信息:①要做16把团扇。
②我们4个人一起做 多余条件
③已经做了9把
问题:还要做多少把?
列式计算:16-9=7(把)
口答:还要做7把。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教材中突出了对多余信息的处理和画图的解决问题策略。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大多能理解问题情境,并能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其实画图更能清楚地体现条件和问题,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有些学生并不热衷于画图,可能是觉得麻烦,这种思想要纠正。从本节课开始,要训练学生严格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解答,构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第2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求两数相差几”用减法计算的道
理,丰富和拓展减法模型。
2.借助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画图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
方法。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一比,填一填。
师:在比一比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一对应。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6。
1.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师:小雪和小华在玩套圈游戏。看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
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预设:小雪和小华在玩套圈游戏,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师:你能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表示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学生动手摆,摆完互相交流。)
师:大家摆得都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学生摆的其中一种: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
预设1:从摆一摆可以看出, 比 多5个,用减法计算。
预设2:12-7=5。
课件细致演示分析过程。
师总结: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从小华套中的总数中去掉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3)检验,作答。
师: 比 多5个,这个解答正确吗?怎样验证?
预设1:小华套中的12个减去比小雪多套中的5个,就是小雪套中的个数,正好7个,计算正确。
预设2:小雪套中的7个加上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5个,正好和小华套中的12个一样多,计算正确。
……
师:检验完了就完了吗?
预设:没有,还要作答。
2.转化思想,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
师:还是这些条件,如果问题换成了“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又该如何解答呢?
(学生独立操作,列式计算。)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及其解法。
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师:还是这些条件,如果问题换成“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该如何解答呢?
(学生独立操作,列式计算。)
师:对比三个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解决这三个问题摆图方法一致,计算结果一样。
师小结:求多多少,少多少,也就是在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23页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已知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首先要分清哪个数多,哪个数少,用减法计算,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2)
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教学反思】
在摆一摆时,同学们都会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能直观看出结果,但是结合图完整地表达题目意思,表达的不是那么的好,课堂上,我反复进行图示讲解,注意比较,就是要养成学生规范画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