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结构同步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的空间填充模型:
B.能级能量一定比能级的能量高
C.的电子式:
D.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2.王翰《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夜光杯的主要成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B.镁元素属第三周期s区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12种
C.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发生分解
D.基态氧原子的电子由2p能级跃迁至3p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摄取其发射光谱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B.电子式为
C.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115号元素的中文名为“镆”,它有多种原子,如、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B.在镆原子中,最后填入电子的轨道能级符号是f
C.Mc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ⅤA族
D.的中子数为288
5.下列图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跃迁无关的是
A.节日里燃放的烟花 B.五彩的霓虹广告灯 C.蜡烛燃烧 D.平面镜成像
A.A B.B C.C D.D
6.以炼锌厂的烟道灰(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的、、)为原料可生产草酸锌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周期的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B.基态的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24种
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
D.基态和的d轨道都处于半充满状态
7.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H2O和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总数为 NA
B.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NO与11.2 LO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O2分子数为NA个
C.12 g由3H和18O组成的水中,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12 NA
D.反应N2(g)+3H2(g)2NH3(g) ΔH= 92.4 kJ·mol 1,若放出热量4.62 kJ,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8.《天工开物》记载火药涉及的主要反应为:.下列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B.基态原子能级电子轨道表示式:
C.的结构示意图:
D.钾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
9.在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为的机理如下
ⅰ. 慢反应
ⅱ. 快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B.随反应进行,体系中积累的逐渐增多
C.离子中S的化合价为+7
D.Cr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10.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基态X、Z、Q原子均有两个单电子,W简单离子在同周期离子中半径最小,Q与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
B.简单氢化物沸点: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D.元素W、Q的p电子总数均大于s电子总数
11.下列微粒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B.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C.的电子式:
D.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2.下列各项表达式正确的是
A.乙烯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B.的结构式:
C.的电子式:
D.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13.下列各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
A.Cr:[Ar]3d54s1 B.Ca:
C.Fe: D.:
14.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量子点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量子点是指尺寸在纳米量级(通常2~20nm)的半导体晶体,其中铜铟硫(CuInS2)量子点被广泛用于光电探测、发光二极管以及光电化学电池领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备过程中得到的CuInS2量子点溶液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已知In的原子序数为49,可推知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基态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相互垂直,能量相等
B.同一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一定相同
C.符合泡利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
D.电子从3s能级跃迁到3p能级,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发射光谱
二、填空题
16.完成下列问题。
(1)基态Cu原子有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2)在溶液中FeCl2稳定性小于FeCl3,从电子排布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3)图甲是一种将废水中的氯乙烯()转换成对环境无害的微生物电池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在铁上镀铜。
①M为 (填写“正极、负极、阴极、阳极”),镀铜时, (填写X或Y)与铁电极相连,工作过程中,N极电极反应式 ,当N极有3.2g O2完全反应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数目为 。
②若M极消耗0.1mol氯乙烯,则铁电极增重 g,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将 (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17.按要求完成下列试题:
I.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
弱酸 HCN
电离常数(25℃)
①0.1mol·L-1NaCN溶液和0.1mol·L-1NaHCO3溶液中, (填“>”“<”或“=”)。
②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A.、B.NaCN、C.,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编号)。
③室温下,一定浓度的溶液pH=9,溶液中= 。
④将少量通入Na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室温下,通入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溶液的pH= 。(室温下,的;)
II.元素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2p轨道上仅有两个未成对电子,B的3p轨道上有空轨道,A、B同主族,B、C同周期,C是同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试回答:
(3)A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B的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有 种,
(4)C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三、解答题
18.钴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知:Co2+不易被氧化,Co3+具有强氧化性,[Co(NH3)6]2+具有较强还原性,[Co(NH3)6]3+性质稳定。
(1)从锂钴废料(主要成分为LiCoO2)分离Co2+。
①的电子排布式为 。
②“酸溶”时不选择浓的理由是: 。
③“净化”时,加固体是将转化为沉淀,“净化”后溶液中,若“过滤1”后溶液中浓度为1.0,则“净化”后c(Na+)=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不考虑其他离子影响。25℃时Ksp(LiF)= 2.0×10-3]
(2)从由CoCl2制备[Co(NH3)6]Cl3。
实验过程:称取研细的10.0g和NH4Cl50g于烧杯中溶解,将溶液转入三颈烧瓶,分液漏斗中分别装有25浓氨水,530%的H2O2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60℃,打开分液漏斗,反应一段时间后,得[Co(NH3)6]Cl3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由制备[Co(NH3)6]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分液漏斗中液体加入三颈烧瓶中的顺序为 。
(3)用CoSO4溶液为原料“沉钴”时,可先制得CoCO3再制备Co3O4.CoCO3在空气中受热分解,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起始CoCO3的质量的比值(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为获得较高产率的Co3O4,请补充实验方案:取CoSO4溶液 。(可选用的试剂:0.1 mol/L NH4HCO3溶液、空气、0.1 mol/L HCl溶液、0.1 mol/L BaCl2溶液)。
19.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高纯硫酸锰,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2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2 8.9
(1)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在元素周期表中Zn处于 区。
(2)提高“溶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3)“氧化”中添加适量的的作用是 。
(4)“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 ~6之间。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沉淀除去。若溶液酸度过高,沉淀不完全,原因是 。
(6)电解酸化的硫酸锰溶液可制取二氧化锰,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为直线形分子,且硫原子半径大于碳,空间填充模型正确,A正确;
B.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同能层的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比s轨道电子能量高,但能层不同则不一定,如外层s轨道电子能量则比内层p轨道电子能量高,B错误;
C.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
D.基态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违背洪特规则,基态S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2,轨道表示式为,故A错误;
B.镁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3s能级,属第三周期s区元素,镁原子有12个电子,每个电子运动状态都不同,其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12种,故B正确;
C.水很稳定是因为水中含有的H-O键非常稳定,与存在氢键无关,故C错误;
D.通过光谱仪可摄取各种元素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电子由能量低的2p能级跃迁至能量高的3p能级,电子需要吸收能量,会吸收不同的光,为吸收光谱,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核外有18个电子,则基态电子排布式为:,故A正确;
B.电子式为,故B错误;
C.轨道表示式要遵循泡利原理,则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故C错误;
D.的质子数为7,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C
【详解】A.、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A错误;
B.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5,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7s23p3,则原子中,最后填入电子的轨道能级符号是p,故B错误;
C.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5,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7s23p3,则镆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ⅤA族,故C正确;
D.的质量数为288,中子数为288—115=173,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平面镜成像是光线反射的结果,与电子跃迁无关;霓虹灯广告、燃烧蜡烛、节日里燃放的焰火是原子的发射光谱,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故选D。
6.A
【详解】A.所在周期为第四周期,其中基态Cr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d54s1,该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故A正确;
B.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因而空间运动状态个数等于轨道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14种,B错误;
C.原子中不同能级电子能量从小到大顺序是1s、2s、2p、3s、3p、4s、3d;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是因为3d处于全满较稳定状态,不符合构造原理,C错误;
D.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处于半充满状态;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处于全满状态,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A.Na2O2与水完全反应:,1 mol H2O和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为1mol,故转移电子数为, A正确;
B.标准状况下,由反应方程式,可知22.4 L NO和11.2 L O2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4L的NO2。但因存在反应,故反应后二氧化氮的分子数小于,B错误;
C.由和组成的水()中,其摩尔质量为,1个分子所含中子数为14个,电子数为10个,一共24个,由和组成的水()为,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 C正确;
D.反应3H2(g)+N2(g)2NH3(g) ΔH=-92.4 kJ·mol-1,说明当有1molN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6mol,放出热量92.4kJ。当放出热量4.62 kJ,说明参加反应氮气为0.05mol,转移电子0.3 NA, D正确;
故答案为:B。
8.B
【详解】A.核素的表示方法为: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已知C是6号元素,且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故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表示为:,A错误;
B.N是7号元素,故基态N原子2p能级电子轨道表示式:,B正确;
C.S是16号元素,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结构示意图:,C错误;
D.钾为19号元素,钾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A.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
B.由反应机理知第一步反应速率较慢,而第二步反应较快,则随反应进行,体系中的迅速被消耗,不会逐渐增多,B错误;
C.离子中含有过氧根,氧不全部是-2价,则S的化合价不为+7,C错误;
D.基态C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遵循构造原理,基态Cr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d54s1,是因为3d半填满状态较稳定, D错误;
故选A。
10.D
【分析】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基态X、Z、Q原子均有两个单电子,可能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有1s22s22p2、1s22s22p4、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4,Q与Z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C元素,Z为O元素,Q为S元素;W简单离子在同周期离子中半径最小,其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则W为Al元素;Y介于C元素和O元素之间,则Y为N元素。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Al元素,Q为S元素,
A.X为C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s22p2,最外层电子排布图为,故A错误;
B.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水的沸点大于硫化氢,则简单氢化物沸点:H2O>H2S,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N,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CO3<HNO3,故C错误;
D.W为Al元素,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1,Q为S元素,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p电子总数均大于s电子总数,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A项不正确;
B.能级的电子排布图应该在之前,B项不正确;
C.次氯酸的电子式为,C项不正确;
D. 镁原子失去2个最外层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项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比例模型能够体现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体积相对大小,乙烯的比例模型为:,A错误;
B.HClO中O分别与H和Cl共用1对电子对,结构式为H-O-Cl,B错误;
C.氯离子的最外层的8个电子也要表示出来,的电子式,C错误;
D.Fe是26号元素,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失去3个电子后为3d5,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d64s23d5,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Cr核外有24个电子,根据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A正确;
B.Ca核外有20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电子排布式为[Ar]4s2,B错误;
C.Fe核外有2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C错误;
D.O2-核外有10个电子,根据电子排布规律,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D错误;
答案选A。
14.C
【详解】A.铜铟硫(CuInS2)量子点是尺寸在纳米量级(通常2~20nm)的半导体晶体,则其溶液为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最外层8个电子,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In的原子序数为49,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1,可推知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故C错误;
D.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则基态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故D正确;
故选:C。
15.A
【详解】A.2p电子云是哑铃形,有3个相互垂直的电子云,分别为2px、2py、2pz,三个原子轨道能量相等,A项正确;
B.同一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不一定相同,如第四周期第Ⅷ族的Fe、Co、Ni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依次为3d64s2、3d74s2、3d84s2,B项错误;
C.能量:2s<2p,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C项错误;
D.能量:3s<3p,电子从3s能级跃迁到3p能级,吸收能量,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吸收光谱,D项错误;
答案选A。
16.(1) 7
(2)Fe2+价电子排布式为3d6,而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为半充满稳定结构,故FeCl2稳定性小于FeCl3
(3) 负极 X O2+4H+ +4e-=2H2O 0.4NA 32 不变
【详解】(1)Cu铜为2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共有1s、2s、2p、3s、3p、3d、4s七个能级;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2)在溶液中FeCl2稳定性小于FeCl3其主要原因是Fe2+价电子排布式为3d6,而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为半充满稳定结构,故FeCl2稳定性小于FeCl3;
(3)①O2在N电极附近得到电子,O元素化合价降低,则N电极为正极,M电极是负极,丙为电镀装置,镀件Fe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即与X极相连,氧气在N电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当N极有3.2g O2完全反应时,根据电极反应式,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物质的量为,则数目为0.4NA,故答案为:负极;X;O2+4H+ +4e-=2H2O;0.4NA;
②M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2=CHCl+4H2O-10e-=2CO2↑+Cl-+11H+,消耗0.1mol氯乙烯时,转移电子0.1mol×10=1mol,Fe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生成0.5molCu,增重0.5mol×64g/mol=32g,乙装置在通电过程中Fe连接电池负极,电解液中Cu2+在阴极附近得电子生成Cu单质,Cu连接电池正极,Cu失电子生成Cu2+补充到电解液中,Cu2+的浓度不变,故答案为:32;不变。
17.(1) < A>B>C l.8×104 CN-+CO2+H2O=HCN+
(2)6
(3) 14
(4)
【分析】I.根据“越弱越水解”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的酸性越弱,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对应的等浓度强碱弱酸盐的碱性越强;
II.A 元素原子的2p轨道上仅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 A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 A 为C元素; A、B 同主族,B的3p轨道上有空轨道,则B为Si元素;B、C 同周期,C是同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则C为CI元素;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D为N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1)①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水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越小,根据表中数据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HCN<H2CO3,则水解程度:CN->,所以存在c(CN-)<c();
②根据“越弱越水解”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的酸性越弱,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对应的等浓度强碱弱酸盐的碱性越强,根据表中数据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CN>,则浓度相同时水解程度:>CN->CH3COO-,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则p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③室温下,一定浓度的CH3COONa溶液pH=9,溶液中;
④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酸性:H2CO3>HCN>,则将少量CO2通入NaCN溶液中,只能生成碳酸氢钠,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N-+CO2+H2O=HCN+
(2)室温下,SO2通入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c():c()=10:1,则,所以c(H+)=1.0×10-6mol/L,溶液的pH=6;
(3)据分析得,A 为C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B为Si元素,B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B的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就有14种;
(4)据分析得,C为CI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D为N元素,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8.(1) 或 浓有还原性,与会发生反应产生,污染空气 0.99
(2) 先加浓氨水再加溶液
(3)边搅拌边滴加0.1mol/L NH4H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0.1mol/L HCl溶液酸化,再加入0.1mol/L BaCl2溶液,无浑浊生成,得到CoCO3固体,将CoCO3固体置于热解装置中,通入空气气流,在400~600 ℃温度下高温煅烧至恒重即可
【分析】锂钴废料酸溶、过滤,得到酸溶渣和含有锂离子、亚钴离子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氟化钠溶液,将锂离子转化为氟化锂沉淀,过滤,得到氟化锂溶渣和含有亚钴离子的溶液。
【详解】(1)①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基态Co2+的电子排布式为或;
②钴酸锂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题意可知,+3价钴元素具有强氧化性,若酸溶时加入具有还原性的浓盐酸,钴酸锂会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污染空气,所以酸溶时不能选用浓盐酸;
③由氟化锂的溶度积可知,净化后溶液中的锂离子浓度为,则沉淀锂离子消耗的氟离子的浓度为1mol/L-0.05mol/L=0.95mol/L,由净化后溶液中氟离子浓度为0.04mol/L可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0.95mol/L+0.04mol/L=0.99 mol/L;
(2)①由题意可知制备[Co(NH3)6]Cl3的反应为,溶液中的Co2+与、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Co(NH3)6]3+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分液漏斗中液体加入三颈烧瓶中的顺序为先加浓氨水,后加过氧化氢溶液;
(3)由于CoCO3难溶于水,取反萃取后得到的水相,加入0.1mol/L的NH4HCO3,将Co2+转化为CoCO3沉淀,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然后洗涤,为了保证杂质除净,加入0.1mol/L HCl溶液酸化,用0.1mol/L的BaCl2溶液检验洗涤液中有无,干燥后在空气中400~600℃温度下高温分解CoCO3至恒重得到Co3O4。
19.(1) ds
(2)粉碎矿、适当提高浓度、适当提高溶浸温度、搅拌等合理答案
(3)氧化变为,以便后续过程除掉
(4)4.7
(5)与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F,平衡正向移动
(6)
【分析】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和MnO2粉加入稀硫酸,二氧化锰粉和硫化锰矿生成MnSO4、S,同时溶液中还有难溶性的SiO2及难溶性的硅酸盐,所以得到的滤渣1为SiO2和S和难溶性的硅酸盐;然后向滤液中加入MnO2,MnO2氧化还原性离子Fe2+生成Fe3+,再向溶液中通入氨气调节溶液的pH除铁和铝,所以滤渣2为Fe(OH)3、Al(OH)3,“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加入的Na2S和Zn2+、Ni2+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所以滤渣3为NiS和ZnS,“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所以滤渣4为MgF2,最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得到MnCO3沉淀,用稀硫酸溶解沉淀得到硫酸锰;
【详解】(1)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Zn位于周期表的ds区;
(2)粉碎矿、适当提高浓度、适当提高溶浸温度、搅拌等均可提高反应速率;
(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离子生成,从而在调节pH时除去铁离子;
(4)“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应该大于这两种离子完全沉淀所需pH且小于其它离子生成沉淀的pH值,在pH=4.7时Fe3+和Al3+沉淀完全,在pH=6.2时Zn2+开始产生沉淀,溶液的pH范围为4.7~6之间;
(5)溶液中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如果溶液酸性较强,生成弱电解质HF而促进氟化镁溶解,即因为与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平衡向右移动,所以镁离子沉淀不完全;
(6)电解酸化的硫酸锰溶液可制取二氧化锰,阳极硫酸锰失电子生成二氧化锰,故阳极反应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