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8 11:28: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下)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中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本诗写于公元761年。两年前(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感情炽烈,内涵深刻,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了解“歌行体”体裁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运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生通过整体朗读与分段细读相结合的方式理解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襟和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鉴赏诗歌,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鉴赏诗歌,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 法 诵读法、关键词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 法 圈点勾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具 PPT 学 具 课本 、笔记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其 它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巴金曾经说过:“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这与1200多年前的诗圣杜甫所表达的意愿极其相似。古今文人,无独有偶,遥相呼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及作者)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题 从题目看,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个字不好理解?(介绍“歌行体”体裁:歌,能唱的诗。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讲究押韵,韵脚不断变化,长句和短句交错,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同学们想一想,节奏的抑扬顿挫根本上是什么的变化?(情感) 独立思考、回答 了解“歌行体”体裁特点。
出示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2. 品味语言,领会意境。 将学习目标整理到题目旁边。 带着目标学习,使学习有的放矢。
初读诗歌感知节奏 教师播放朗读录音,提出听读要求:注意字音、注意停顿、领会情感。教师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指明朗读。 旨在让学生朗读中扫除障碍,初步感知诗歌大意,为理解诗歌,体会情感做准备
再读诗歌疏通文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的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提问诗中的词语、理解词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的内容。 疏通诗意,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读诗歌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组句子,找出能体现景物或人物特征的字词,讨论分析其状态特点,揣摩其情感。归纳作者情感的变化。讨论问题,领会主旨:(1)诗中哪句话能揭示有更深的社会、时代因素在深刻的影响着诗人的生活?(2)诗人将多年的辛酸、贫困的生活隐藏在哪句话中?并说出理由。(3)文中哪个词语能够真实反映他现在的精神状态?(4)心力交瘁、饥寒交迫的他发出了怎样的呐喊?(5)诗人由己及人,想到了所有的穷苦的百姓,他甚至还想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这种理想? 学生分小组找句子,小组交流。 思考、讨论、交流问题,整理笔记。 带着感情诵读诗歌,分组展示。 通过品析关键词,揣摩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讨论五个问题,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感受诗人的胸襟和情怀,领会诗歌的意境。 读懂到懂读,这是一个质变,是一个进进出出的过程。诵读强化,体会情感。
链接考点 直击中考 2018年河北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独立思考,完成试题。 了解中考题型,树立信心。
课堂总结 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后学习 背诵并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