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8 19: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重点字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重点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3.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______________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选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入”字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4.选文和【链接材料】在写景时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天台山者,山水清深,灵奇栖止之所也。其径路迥殊,卉草亦别,霜霰①异色,风霜态歧。山最幽者为琼台。金碧之影见层宵之中,云霞之光衣九地之表。山花抽篮,圆叶疑扇;林翼接翠,和声同琴。樵踪蛇纡②,升降数十。岩果润肺,作朝霞之红;灵泉清心,漾夕涧之绿。双阙峙其前,绝壑振其表。霜同剥藓,偶印来踪。云与昔贤,难停去影。
(节选自洪亮吉《游天台山记》,有删改)
注:①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②纡(yū):屈,曲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2)念无与为乐者
(3)欣然起行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作者是______朝的文学巨擘___________(填人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2)盖竹柏影也:________
10.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在境遇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11.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 B.遭遇贬谪的悲凉和感慨
C.无所事事的无聊和空虚 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
12.你是怎样看待文中作者的心态和做法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解衣欲睡 解: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全文没有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理解文末“闲人”的含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与韩愈、王安石等人合称“______________”。
18.解释下列加点字。
(1)欣然起行 行:_______ (2)何夜无月 何:_______
19.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见月色入户决定寻张怀民夜游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之人。
B.“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没有一个“月”字,却形象写出了月光澄澈透明的特点。
C.文章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全篇脉络分明,短小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涵。
D.本文情感微妙复杂,有漫步的悠闲,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贬谪的悲凉等。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下列加点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无聊的人) B.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23.文中加点的“遂”和“但”很值得品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赏析。
对比阅读
24.观月色竹林,慕君子风范。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黄冈□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②然;皆竹楼之所助□。公退之暇,被鹤氅③,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黄冈竹楼记》)
注:①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②丁丁(zhēng):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③氅:(chǎng)用鸟类的羽毛缝制成的外衣。
(1)将“也”“之”填到文中恰当的地方,使文义畅达。
①黄冈_______地多竹 ②皆竹楼之所助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以其价廉而工省: ④宜鼓琴:
(3)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记承天寺夜游》和《黄冈竹楼记》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谪居之时写下的散文,他们的情感抒发有何异同之处?请结合文章简析。
(6)“岁寒三友”是_______、竹和梅,请默写一句与“竹”有关的古诗句。
活动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相关任务。
【甲】新城①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②,树头初日挂铜钲③。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④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本诗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至新城途中所作。②絮帽:棉帽。③铜钲(zhēng):古代铜制乐器,在行军时敲打。④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答李端叔书》①(节选)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②。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故譊譊③至今,坐此④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瘦,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注】①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制策:指封建社会中一种临时特设的专科考试。③譊譊(náo)譊:争辩,谈论,这里指写文章,在文中争辩。④坐此:因此。
链接材料: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遭到变法派的反对,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通判,再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1079年,因“乌台诗案”所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94年,又被贬惠州、父辈儋州。
25.【得法·释词】请运用表中提供的方法,理解词义。
方法 句子 方法联结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又举制策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____________
成语关联法 纷然诵说古今 (2)____________ ……的样子
查阅字典法 皆故我 ①原因;②存心;③意外的事情;④过去的,原来的;⑤姓氏。 (3)____________(填序号)
26.【关联·运用】请结合上面活动二中写景技巧的知识,分析【甲】诗颈联写景的巧妙之处。
27.【深读·悟情】
(1)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请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2)乙文中人“____________”一词与丙文画波浪线句子“辄自喜渐不为人识”中“喜”字所蕴含的情感相近。
28.【联读·知人】请结合上述三则诗文,联系链接材料及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从苏轼身上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语境推断法 盖竹柏影也 盖:_______________
(2)成语印证法: 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念:_______________
(3)组词推断法 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_____________
(4)直接迁移法: 温故而知新 故国神游 故:_______________
30.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1.【甲】中“______________”和【乙】中“______________”最能揭示文章主旨,可称为“文眼”。(横线处各填一字)
32.【甲】【乙】两文画线处情因景生,景为情设。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两处都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观月记(节选)
[宋]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①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②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③,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②童隶:书童仆役。③阆风、瑶台、广寒之宫:阆(lá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33.下面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首五言律诗,其颔联、尾联都是对仗句,每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押同一个韵“ou”。
B.【乙】文中的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C.【丙】文中,作者观月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观月的地点是洞庭湖金沙堆。
D.【乙】【丙】两文中的加点词“耳”都是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3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未尝身至其地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光皎洁宛如白天。
36.【甲】【乙】【丙】三篇选文都写到了月亮,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甲】渡荆门送别 【乙】记承天寺夜游 【丙】观月记(节选)
绘·月 (1)“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白如昼”
品·月 明月映入平静的江水中,如同天上飞来一面明镜,这一比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这幅“水中映月”图,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出蜀入楚时的新鲜感受。 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之美,此句妙在写月而不见“月”字;这幅“月光如水”图,反映出作者(2)___________的心境。 此句写月简洁明了,“白”字概括月光特点,“如昼”突出“白”的程度;这幅“月光如昼”图,紧承的“天无纤云”,交待了作者观月时的天气(3)________________。
以上绘月的选句,都突出了月光(4)_____________(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的特点。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怎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法: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3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寝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 (4)思欲就亭止息 ( )
38.下列关于【甲】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0.【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二十三日①,过巫山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③、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④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节选自《入蜀记》(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
【注释】①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末,作者重又被朝廷启用,赴任 州通判。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③太:泰山。④无纤翳(yì):没有丝毫云烟。
4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
A.月色入户 入则无法家拂士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过巫山凝真观 人恒过
D.欣然起行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4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3.选出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
B.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
C.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
D.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
4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乙两文作者虽各自境遇不同,但他们的文章都擅长借景抒情,请你把甲乙两文作者表达的情感分别写出来。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想到,考虑 于是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入”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表达了作者看到月色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意思对即可。)
4.比喻。选文把庭院中的月光比作空明的积水,把月下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为全文营造了清丽的意境。
【链接材料】将山花比作花篮、叶子比作团扇、山风的声音比作琴声、岩果的颜色比作朝霞、山峰比作宫殿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琼台峰迷人的景色。(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想到,考虑。
(2)句意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3.本题考查炼字。
“月色入户”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入”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结合“欣然起行”可知,因为“入户”的皎洁的月光,作者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此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4.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为全文营造了清丽的意境。
【链接材料】“山花抽篮,圆叶疑扇;林翼接翠,和声同琴”一句将山花比作花篮、叶子比作团扇、山风的声音比作琴声,“岩果润肺,作朝霞之红”一句将岩果的颜色比作朝霞,“双阙峙其前”一句将山峰比作宫殿,结合“山水清深”“林翼接翠”“灵泉清心”等句子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琼台峰迷人的景色。
可见,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链接材料】天台山,山水清幽深远,是灵奇之物栖息停留的地方。那里的山路水道都很特殊,花草也(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霜霰的颜色(也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风霜的形态(也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天台山最幽深的山峰是琼台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碧的山峰似乎披上金色的衣裳,身影出现在层层的云霄中,云霞的光芒披盖在大地的表面。山花像花篮,叶子圆大似团扇;林深叶茂,青翠掩映,(山风吹过,发出)和谐悦耳的声音,像琴声那样动听。山中打柴人踩出像蛇一样的曲折小路,随着山势上上下下升降几十次;岩果(清香)沁润肺腑,红得像朝霞;灵泉爽澈可以清心,夕阳照射下涧水发出清绿的波光。两座山峰像门一样峙立在前面,(一条)深谷又突出在外面。白霜与剥落的苔藓混同,偶尔留下一点来客的踪迹。据说这是往昔先贤的踪迹,但不知谁在这里停留过,并留下了他的脚印。
5.(1)共同,一起(2)考虑,想到(3)高兴的样子
6.
(1)(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松柏的影子。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都包含其中。
【解析】
5.本题考查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2)句意为: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句意为: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6.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如原句有特殊句式,翻译时按现代语序来,如省略句,省略的部分翻译时要补上。
(1)重点词语有:空明:形容水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2)重点词语有: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能力。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意思是: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作者此时被贬黄州,有职无权,自称“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文篇末尾议论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点睛之笔“闲人”二字,它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体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8.宋 苏轼
9. 念:考虑,想到 盖:大概是
10.示例:都遭遇了贬谪,都是“闲人”。
11.C
12.示例:这是作者乐观旷达人生观的体现,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学会乐观面对,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例如我们面临考试失败的抑郁,就应乐观地面对,调整自己的心态,继续快乐地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
8.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盖:大概是。
10.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可知,此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而张怀民也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作者把自己和张怀民都说成是“闲人”。
11.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主旨理解与分析。
C.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体现了作者赏月的悠闲和欣喜,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文中并无“无聊和空虚”。
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谈看法。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写作背景可分析作答。作者被贬,但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用赏月这种行为排解心中的郁闷,这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面临生活中失败的抑郁,也应乐观地面对,调整自己的心态,继续快乐地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示例:我很钦佩苏轼,虽被贬谪依然乐观旷达,保持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们也要像他一样,身处逆境不能一味消沉,要学会自我排遣,比如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活动排遣抑郁,去发现生活中的希望和乐趣,做一个勇敢乐观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13.(1)解开 (2)散步
14.
(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5.能体现友情的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示例一: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示例二:心境相同、关系亲密,欣赏趣味相同
示例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6.“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清闲无事的人,这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解析】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正准备脱衣入睡。解:解开。
(2)句意为: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步:散步。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
(2)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半夜睡不着觉,想出去看月色,第一位想到的就是张怀民,可见两人感情浓厚。
“怀民亦未寝”,作者没有睡觉,怀民也没有睡觉,可见两人心境相同,感受相同,感情浓厚。
“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一起要院子里散步,共赏美好月色。可见两人关系亲密,感情浓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把自己与怀民同称作“闲人”,可见两人命运相同,志同道合,感情浓厚。
16.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
从材料可知,“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自称“闲人”。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但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7.苏轼 唐宋八大家
18.行走 哪(个),哪(一天)
19.
(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0.A
【解析】
1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苏辙、苏轼、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之一。
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高兴地起身走出门。行:行走;
(2)句意: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何:哪一个,哪一天。
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2)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其中)、盖(大概,原来是)”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但(只是)、少(缺少)、耳(罢了)”要理解正确。
2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理解有误。作者看见月色入户决定寻张怀民夜游是因为张怀民与作者志同道合,并不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之人”。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1.A
22.B
23.一个“遂”字点出苏轼自然而然地想到张怀民,可见二人的志趣相投、关系密切;“但”由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引出“闲人”。
【解析】
21.A.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闲人:清闲的人。故选A。
22.B.有误,《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的鄙夷与讽刺。故选B。
23.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根据写作背景可知,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内心苦闷抑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月色美好的夜晚,高兴的穿衣起来出门散步。却找不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只好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的志趣相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美景是那样的摇曳多姿,如梦如幻,却只有作者和张怀民两个人懂得欣赏。一个“但”字由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引出“闲人”。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对比阅读
(1)①之;②也。
(2)①考虑,想到;②只是;③因为;④弹。
(3)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4)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5)《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黄冈竹楼记》则表达了恬淡之生活情趣和闲适之幽居心态。
(6)松;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解析】
(1)本题考查虚词“之”“也”的运用。
根据句意和上下文来判断选择。①“黄冈□地多竹”的意思是:黄冈地方盛产竹子。根据句意,应填结构助词“的”,“之”用作结构助词,故填“之”。②“皆竹楼之所助”的意思是: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是判断句,故句尾用“也”来表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②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
③句意为: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以:因为。
④句意为:这里适宜弹琴。鼓:弹。
(3)考查断句。
句意为: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酒力醒”与“茶烟歇”表并列,“送夕阳”与“迎素月”表并列。“亦谪居之胜概也”,总结全句。
故断句为: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庭下,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5)本题考查主旨分析和比较。
写《记承天寺夜游》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恬淡旷达的情怀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微妙的心境。《黄冈竹楼记》以竹楼为核心,先记叙黄冈多竹,可以用来代替陶瓦,且价廉工省。继而描写在竹楼上可观山水、听急雨、赏密雪、鼓琴、咏诗、下棋,极尽人间之享乐;亦可手执书卷,焚香默坐,赏景、饮酒、品茶、送日、迎月,尽得谪居的胜概。表明作者甘居清苦、鄙夷声色的高尚情怀。
(6)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梅、松、竹被称为“岁寒三友”。
示例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示例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25.推举,选拔,任用 怡然自得(豁然开朗、蔚然成风、庞然大物等) ④
26.示例1:我选“显动静”的写景技巧。颈联写桃花含笑开怀,垂柳摇动袅娜,还有矮矮的竹篱和清澈的小溪,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愉悦心情。
示例2:我选“融情感”的写景技巧。诗人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这些景物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27.
(1)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2)闲人(闲)
28.我学到了苏轼遇到挫折依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甲诗中苏轼虽然官场被排挤而外调任职杭州通判,但依然保持乐观,由途中所见的美丽春色联想到农家人的春耕之乐,内心闲适愉悦。乙文中苏轼被贬黄州,有着贬官闲居的苦闷与无奈,无法入睡,但他寻找好友一起散步赏月,排遣苦闷,乐观豁达。丙文中作者通过反思过往经历,厌倦、鄙弃官场争斗,寄情山水,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结合键接材料,联系诗文内容分析苏轼遇到挫折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又举制策”句意为: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句意为: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推举,选拔,任用。
②“纷然诵说古今”句意为:所以常常谈今说古。然:……的样子。再结合题干提示“成语关联法”,可举成语如“怡然自得”“豁然开朗”。
③“皆故我”句意为:(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故:过去的,原来的;(3)处应填④。
26.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
【甲】诗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意思是: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包含的景物有桃花、垂柳、竹篱、小溪,其中,含笑绽放的桃花与随风飘拂的垂柳为动景,低矮的竹篱与清澈的溪水为静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生机勃勃的春景画,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示例:我选“融情感”的写景技巧。桃花朵朵盛开,在诗人眼里是“含笑”,溪柳随风飘拂,在诗人眼里是“自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且融情于景,这些景物描写反映了诗人当时愉悦欢快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27.(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注意文言断句判断标准: 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请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句意为: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省,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
其中“请居无事”“默自观省”为两层意思,且“默”前面省略主语,所以“请居无事”“默自观省”中间需要断;“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为一层意思,强调作者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且“回视”前省略了主语,所以“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前需要断;“多其病者”是“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的结果,起强调作用,“多其病者”前需要断。
故断句为: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丙文画波浪线句子“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句意为: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逐渐使人们不认识自己了。其中“喜”在句中的意思是高兴。结合丙文“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可知,作者自获罪以来,自己处在一个极为闭塞的环境中。划着一叶扁舟,穿着一双草鞋,形迹放浪于山水之间,与樵夫、渔夫杂居在一起。平生亲友不给他寄信,作者寄信给他们,他们也不作答,于是作者也庆幸这样就差不多可以免于与世人交往纷争了。苏轼以饱含辛酸的自得其乐,反映了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所以“喜”既包含了免于与世人交往纷争的轻松自在,又包含了被贬谪的悲凉辛酸。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闲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却被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所以乙文中“闲人”一词与丙文画波浪线句子“辄自喜渐不为人识”中“喜”字所蕴含的情感相近。
28.本题考查道理启示。
【甲】诗写于苏轼官场被排挤而外调任职杭州通判的途中,结合诗句“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可知,景物有静有动,生机勃勃,烘托了诗人旅途中的愉悦心情,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乙】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丙】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结合“人苦不自知……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得罪以来,深自闭塞”“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等内容可知,文章陈说了自己对世事的看法,解释了世人对自己的一些误解,记述了谪贬后自己的处境、世态的炎凉,以及对自我的反省。作者自获罪以来,自己处在一个极为闭塞的环境中,寄情山水,不与世俗纷争,积极乐观地生活,反映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链接材料可知,苏轼屡次被贬谪,尽管仕途失意,前路坎坷,但他依旧坦然面对,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人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挫折苦难,但我们要积极面对,不气馁不沮丧。
【点睛】参考译文: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死,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然而世上一般人便认为我要想标新立异,那就太过分了。胡乱地论述利害,评说得失,这正是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的一种习气,好比候鸟和时虫,到时就叫,过时就停,对于当前的政治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怪如今的人太过看重我,而您也这样地称扬我,更加不符合实际。  
我自从得罪以来,深自闭门,杜绝与外界的交往。常乘小船,穿草鞋,纵情于山水之间,跟樵夫渔父混杂相处。常常被醉汉所推搡责骂,反倒常常暗自高兴,因为逐渐使人们不认识自己了。平生的亲朋好友也没有一个字的信寄来,即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信,自己庆幸差不多可以避免与世人交往了。而您又再称扬推重,这很不符合本人的愿望。  
树木长有赘瘤,石头上有晕圈,犀角中间相通,用这些特征来使人觉得它美而喜欢它,其实这都是这些东西有病之处、欠缺之处啊。我谪居到这里后无事可做,常默默地自我察看反省,回顾三十年以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有病之处。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的我而不是今天的我啊。恐怕只听到那种虚名而不考察真情,只注意那种现象而忽视了实质吧?或者是将要采取其中某一点吧?这件事不是见面无法详谈。
29.大概是 考虑,想到 交错纵横 旧,原来
30.
(1)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惊人的波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31.闲 梦
3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甲】文描绘月下庭景,情境清静,寄寓了作者闲适的心境。【乙】文描绘赤壁雄奇壮丽,景象阔大,寄寓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追思以及自己功业无成的无尽感慨。
【解析】
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盖竹柏影也: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结合语境推断法,盖:大概是。
(2)念念不忘:常常思念,经常提起。念无与为乐者: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结合成语印证法,念:想到,考虑到。
(3)水中藻荇交横: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结合组词推断法,交横:交错纵横。
(4)温故而知新: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故国神游: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根据直接迁移法,故:旧,原来。
3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寝:睡,卧。相与:共同。步:散步。
(2)惊涛:惊人的巨浪。雪:比喻浪花。
3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甲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故甲文的文眼是“闲”;
乙文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故乙文文眼是“梦”。
3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本句通过描写赤壁江水腾涌的雄奇壮阔景色,结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抒发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追思以及自己功业无成的无尽感慨;
故两句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33.A
34.共同,一起 曾经
35.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天上没有一点云彩
36.月下飞天镜 空灵自在、悠游自如 晴朗 皎洁明亮
【解析】
3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甲文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并不对仗。
故选A。
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2)句意: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尝:曾经。
3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
(2)天,天上;纤云,一点云彩。
3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①《渡荆门送别》中写月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用巧妙的比喻,将倒映江中的月影比作一面从天上飞来的明镜。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写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也表现自己空灵自在的心境。
③“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写作者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故交待了作者观月时的天气是晴朗的。
④“月下飞天镜”“庭下如积水空明”“月白如昼”都在写夜晚的明月,且都突出了月光皎洁明亮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我大约在八月十五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童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阆风、瑶台、广寒宫等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37.睡觉 只是 曾经 到,靠近
38.D
39.
(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于是(我)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40.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解析】
3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寝:睡觉。
(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
(3)句意: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尝:曾经。
(4)句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就:到,靠近。
3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写水突出其清”错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本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没有写到水,故“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故选D。
3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2)由是:因此。
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里面包含着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乙文为作者被贬惠州期间所作,作者在谪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乐,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怀,领悟自然玄机。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再次觉悟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天真、乐观豁达的一面。可知两文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都表现了乐观、旷达、随缘自适的心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41.B
42.(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巫山)奇特。
43.B
44.
甲文:散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贬官的凄凉。
乙文: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解析】
4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入:照进/在国内;
B.遂:都是于是,就;
C.过:经过/犯错误;
D.然:……的样子/可是;
故选B。
4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盖:大概是
②议者:议论的人。谓:说。皆:都。奇:奇特。
4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是并列关系,中间可断开,“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表示转折,前面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
故选B。
44.本题考查文章表达的情感。
甲文: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以读出赏月的欣喜;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景物的描写细致传神,可以读出散步的悠闲;
结合作者被贬的处境,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读出人生的感慨,贬官的凄凉。
乙文:“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意思是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突出巫山的高峻;“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意思是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突出神女峰的景色多变;“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意思是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写出神女峰景色的奇异。作者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传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