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8 19: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7. 敬业与乐业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骈进(pián)儒门(rú)禅师(chán)承蜩(tiáo)佝偻(gōu lóu)
亵渎(xièdú)解剖(pōu)强聒(guō)不舍
【易错字词】
赦免秘诀羡慕妄想言不及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发愤忘食
诲人不倦断章取义主一无适心无旁骛
词语运用
◆根据下列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断章取义
【释义】“义”通“意”,即意思。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多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用法】贬义词,近义词有“望文生义”等。而“断章取义”词意更深一步,望文生义只是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而断章取义强调了实施和落实。
【判断】一些望文生义、偷梁换柱的文章,分明是对经典文学的亵渎。(×)
名句积累
1.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2.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主题识记
这篇演讲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通过对“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业生出敬意,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从而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之言写出了两种人难以教诲,最后一句用通俗的语言对孔子的话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难!难!”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无业游民的不可教诲。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就是敬”的观点,体现“敬业”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素养提升
文章引用了很多作品及名家的名言警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等所说的至理名言,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赃物(zāng)给予(jǐ)琉璃(liú)惊骇(hài)劫掠(jié)瞥见(piē)剪影(jiǎn)
晨曦(xī)箱箧(qiè)恍若隔世(huǎng)丰功伟绩(jì)
【易错字词】
制裁珐琅赞誉缀满耗费洗劫博物馆战利品令人惊骇
依稀可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眼花缭乱
主题识记
本文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得到雨果的赞誉,而雨果却从圆明园是怎样的个世界奇迹说起,运用反语讽刺谴责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而你根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赞誉”褒义贬用,用反语表现 了作者对巴特勒观点的憎恶和讽刺,同时也引出下文作者对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的赞誉和景仰之情。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的毁灭破坏。而所谓“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反语的运用,达到了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的艺术效果。
三、素养提升
文章用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等,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是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有力的嘲讽。
9. 论教养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利哈乔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自吹自擂(léi)疲惫不堪(bèi)
汲取(jí)允诺(nuò)自持(chí)恕我直言(shù)
【易错字词】
缺陷习惯厌烦实施漠不关心习以为常稳重随和彬彬有礼
道德箴言轻而易举矫揉造作大发雷霆
词语运用
◆根据下列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习以为常
【释义】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用法】中性词,常与近义词有“司空见惯”相混。二者的区别在于:“司空见惯”强调的是客观问题,而“习以为常”强调对事物的主管认识。
【判断】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
名句积累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 析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 人。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了一个男人对朋友 、熟人和对妻子儿女截然不同的态度的例子,用具体表现强调了“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更是为了进一步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三、素养提升
文章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5—10段、17段中运用举例论证,这些例子有力的证明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5—10段中所举例子,又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这样更突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
10.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于1980年开始专业写作,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出版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下(huī)要诀(jué)窗棂(líng)
坍塌(tān)困厄(è)积攒(zǎn)襟怀(jīn)憎恶(wù)不知所措(cuò)
赘余(zhuì)自惭形秽(huì)俯拾即是(jí)
【易错字词】
效仿蔑视铺陈飘逝挟持濡养沧桑生涯圈画飘零灰烬销毁
广袤形销骨立悄无声息间不容发鸠占鹊巢李代桃僵相得益彰
主题识记
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比喻:将一生的“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比作“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写出一生中的爱恨情仇和在某一个偶然的时间一股脑儿地涌现出来的情形。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排比:表达了精神的小屋可以让我们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宽慰、鼓舞。
三、素养提升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将如何提升精神境界这一主题,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大中求小”;借房屋虽小,却盛放着人们的“大心”,写的具体形象,“小中见大”,三间小屋构成了人们辽阔的精神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