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2 滑轮 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2 滑轮 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18 16: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滑轮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 滑轮是第一节-杆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滑轮组,功和机械效率做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十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获得-杆有关知识,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占优势地位。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在利用-杆平衡条件解释滑轮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滑轮重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误差较大,会影响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2)理解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通过实验探究和对比,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观察分析,理解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教学难点 对滑轮是变形杠杆儿的理解。
教 法 引导发现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学 法 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 具 多媒体,铁架台,钩码,滑轮,簧测力计,细线。
课 时 1
教 学 过 程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 堂 常 规 准 备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一、引入新课 通过庄严的一刻升国旗,引入新课。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解滑轮的构造。 2.尝试采用绳,一个滑轮,铁架台将钩码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使用的方法,并用手机进行拍照让学生讨论。 总结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并给出它们的概念。 分析两种方案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提出问题研究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将物体竖直向上提升的过程中,用力大小,方向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1)、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 (2)、再通过定滑轮匀速竖直向下拉动钩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数据分析:F 与 G的关系 思考: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定滑轮呢?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比如向上提物体时,力的方向朝上,通过定滑轮就可以向下用力,这一点在一些场景中特别重要。例如升国旗时。 动滑轮的特点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滑轮所受的总重G= N 2、再通过动滑轮匀速拉动钩码F= N 总重(N)读数(N)1G1=F1=2G2=F2=3G3=F3=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动滑轮的使用能使力的大小变化,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 画出动滑轮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动滑轮的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力。 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实验。 学生实验收集证据,引导学生给出拉力与重力的关系,物体上升的距离与绳子移动距离的关系。使用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给出动滑轮的实质。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② 当堂检测。 ③ 小结滑轮你学到了什么?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