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2课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及斜面机械效率
一、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1题)
1. 实验原理: η=×100% .
η=×100%
2. 测量仪器: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
3. 测量物理量: 拉力F 、钩码重力G、弹簧测力计上升的 距离s 、钩码上升的 高度h .
4. 实验注意点: 应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拉力F
距离s
高度h
应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知识梳理
5. 实验结论:(1)同一个滑轮组,所提升的钩码越重,其机械效率就 越高 .
(2)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钩码时,动滑轮 越重 (忽略摩擦和绳重),其机械效率 越低 .
越高
越
重
越低
6.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方法:(1) 增加物体的重力 .(2) 减少动滑轮的重力 . (3)减小绳子与滑轮之间的 摩擦 .
增加物体的重
力
减少动滑轮的重力
摩擦
二、 斜面机械效率
1. G为物重,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W有用= Gh .
2. F是拉力,s为拉力移动的距离:W总= Fs .
Gh
Fs
3. 机械效率表达式: η=×100%=×100%
.
4.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 增大斜面倾斜程度 ;(2) 减小摩擦 .
η=×100%=
×100%
增大斜面倾斜程
度
减小摩擦
【小练】
(第1题)
1. 工人用滑轮组将一重为60N物块匀速提升到5m的高度,施加的拉力是40N.则绳子末端被拉出 10 m.在此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 300 J,总功是 400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75% .
10
300
400
75%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
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缓越 省 (填“省”或“费”)力;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高 (填“高”或“低”).
(2)第三次实验机械效率为 81.4% .
(第2题)
省
高
81.4%
1. 如图所示,用40N的拉力在10s内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则该滑轮组( C ).
A. 绳端移动的距离为6m
B. 有用功为120J
C.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6W
D. 机械效率为80%
(第1题)
C
课堂训练
2. 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每个滑轮重为20N,在绳子自由端用100N的拉力把货物匀速提高1m,不计摩擦和绳重,则货物的重力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 C ).
A. 20N,80% B. 20N,90%
C. 180N,90% D. 180N,80%
(第2题)
C
3. 由于热胀冷缩,户外的导线在夏天会变得松弛,冬天又拉得很紧.某些地方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控制导线的松紧程度.某次导线对滑轮N的拉力为F,配重水泥块(重为G)被匀速拉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滑轮自重、绳重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A. M是动滑轮
B. 拉力F=2G
C. 拉力F做的功为3Fh
D. 拉力F移动的速度与配重G上升的速度相同
(第3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B
4. 在美丽农村的建设中,政府为某村购置一批健身器材.工人在往车上搬运装有健身器材的箱子时,先用长木板搭了一个3m长的斜面,再用推力F=500N把120kg的箱子沿斜面匀速推到1m高的车厢上,用时10s,如图所示.(g取10 N/kg)求:
(第4题)
(1)工人所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1)1200J
(2)80%
(3)100N
1. 如图所示,用两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绳方法,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F1>F2,F1移动距离多
B. F1<F2,F2移动距离多
C. F1所做的额外功多
D.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第1题)
D
巩固提升
2. 在抗洪抢险行动中,小澄需要帮老百姓把一个质量为240kg的重物搬到2m高的车上,为了省力,他采用5m的长木板搭了一个斜面(如图所示).搬运过程中,他用沿斜面向上1200N的力,历时1min将重物匀速地推到车上(g取10N/kg).
(第2题)
关于此简易斜面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C
A. 小澄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480J
B. 小澄做的总功为4800J
C. 小澄做功的功率为100W
D. 此简易斜面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3.3%
3. 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900N的重物,使重物沿竖直方向10s内匀速上升了2m,人对绳子向下的拉力为40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动滑轮重为500N
B. 拉力做的有用功为800J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D. 拉力的功率是80W
(第3题)
C
4. 用一个动滑轮在8s内将一重为3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2m,拉力为200N.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和拉力的功率分别是( D ).
A. 66.7%,50W B. 66.7%,100W
C. 75%,50W D. 75%,100W
D
5. 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如图所示,该同学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
(第5题)
关于他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B
A. 由①②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无关
B. 由②③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C. 在①实验中,应匀速竖直向上拉动绳子
D. 为使实验的结论更具可靠性,应换用不同的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归纳得出普遍规律
6. 两台机械,甲的机械效率为80%,乙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甲机械一定比乙机械省力
B. 乙机械一定比甲机械省力
C. 甲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械的多
D. 有用功相同时,乙机械所做的总功多
D
7. 如图所示,沿斜面匀速向上拉一个重为4.5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斜面长为1.2m,高为0.3m,拉力做功为2.16J,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62.5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0.675 N,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适当的增加斜面的倾角,则斜面的机械效率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2.5
0.675
增大
(第7题)
8. 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将重为G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s,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f,水平拉力为F.
(第8题)
(1)总功W总= 3Fs ,有用功W有用= fs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0% .(用题目中的符号表示)
(2)在物体A上加放一个同样物体B,此时拉力F将 变大 .
3Fs
fs
×100%
变大
(3)加一个物体B后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你的判断依据是 有用功变大,额外功不变,由η=×100%=×100%可知机械效率变大 .
变大
有用功变大,额外功不变,由η=×100%=
×100%可知机械效率变大
9.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第9题)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2 0.1 0.4 0.3
(1)如果你对小明的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就会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在于 实际机械效率大于100% .
实际
机械效率大于100%
(2)小明重做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3.3% .
(3)如果增加钩码,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 .
83.3%
变大
10.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其中物体重为4.8N.
(第10题)
(1)实验时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拉力大小为 2.4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66.7%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
66.7%
(2)若仅增加所拉物体的重力(不计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大
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