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测试卷)-2024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测试卷)-2024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18 15:33:36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含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020·全国卷Ⅲ , 6 改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2 形式循环
2.(2022·华师一附中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粪便作为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B.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
C.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2021·江苏宿迁模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促进能量循环利用
D.生态农业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2018·海南卷, 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
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5.(2022·湖北部分示范高中教学质量测评)在繁殖季节,美洲一种雄性招潮蟹以其特大的螯肢做出 一系列有规律的动作来求偶,同种雌蟹能识别这种信息而前来交配,异种蟹却对此无动于衷。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雄蟹的求偶动作向同种雌蟹传递了行为信息 B.雌蟹能准确识别求偶信息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C.地理隔离是异种蟹对此信息无动于衷的原因 D.干扰雄蟹的求偶行为会降低该蟹种群出生率 6.(2022· 山东潍坊统考)蚜虫的粪便中有含糖分的黏液, 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 ,常用
触角拍打蚜虫背部, 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
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
蚜虫的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蚂蚁吃“蜜露” 的过程中,蚜虫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7.(2021·1 月八省联考辽宁卷, 12)为预防某水库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管理人员每年在休渔期 投放适量的喜食蓝细菌的滤食性鱼苗,而在捕鱼期适量捕捞所投放的鱼类成体。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若改为投放肉食性鱼类,能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控制投放量和捕捞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人为投放和捕捞鱼类调整了水库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D.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
8.(2022·武汉市调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9.(2022·河北邯郸模拟)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 其结构和功能的曲
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 b 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 c 点右移
D. 乙生态系统 b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10.(2019·海南卷, 25)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 m 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 n 只
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 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11.(2021·河北卷, 13)烟粉虱危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 瑰田间隔 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 (头/叶) 天敌昆虫多样 性指数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12.(2022·广东东莞调研)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13.(2022·湖北武汉市调研)下图反映了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 的理
解,错误的是( )
A.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 、Ⅱ 、Ⅲ
C.据图可知,环境容纳量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而上升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14.(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15.(2022·西工大附中调研)“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
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 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16.(2022·河南九师联盟)“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 ,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是海洋生态系统
中的一种异常现象。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17.(2021·广东卷, 3)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
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 记录到 146 种水鸟, 隶属 9 目 21 科, 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 14 种, 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8.(2022·西安五校联考)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19.(2022·辽宁沈阳调研)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 其树脂可加工成一 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
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
20.(2022·河南九师联盟联考)景观破碎化是指人为干扰等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
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 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B.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D.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1.(2022·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B.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转化
C.协调原理不需要考虑环境的容纳量,但应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遵循整体原理,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22.(2022·湖北荆州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若违反整体原理,就会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的现象
B.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时要合理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的原理
C.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违背了协调的原理,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D.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23.(2022· 吉林联考)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 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B.若某种原因使图中 E 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 D 的数量增加, F 的数量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 D 、E 、F 、B
D.大气中 CO2 含量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非生物环境中的 CO2 可来自呼吸作用
24.(2022·广东东莞调研)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B.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C.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原理、协调原理
D.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
25.(2022·湖南长郡中学联考)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 ,下图就是一种
“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 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二、非选择题(5 小题,共 50 分)。
26..(2022·河北衡水金卷)如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图二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
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
; 为了维持大气中 CO2 的相对平衡,从过程①角度分析,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 A 表示 的能量, B 表示 的能量。 B 比 A 少,原因是 除了图二中所示, 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
(3)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27.(2022·河南百校联盟)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 如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 化, 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 表示能量暂时
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一 二 三
同化量 2.48×1011 3.1×109
未利用量 2.0×1011 4.6×108 8.0×107
分解者分解量 1.69×1010 6.6×108 4.0×107
呼吸量 2.8×1010 1.53×109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
(2)图中虚线表示 ,N 点时出生率 (填“>”“<”或“ =”)死亡率。
(3)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在灌木丛中, 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 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
(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 农田 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28.(2022·湖南衡阳模拟)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我国有多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法 制框架,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要用生态工
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 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
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城市中过度的人工碳排放, 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 导致大气中的 CO2 浓度偏高, 从而加剧
效应。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 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 生植被辅助净化, 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 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
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体现了 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
分)。根据生态工程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 。
29.(2022·湖南长郡中学调研)凤眼莲繁殖能力超强,吸收 N 、P 能力非常强大,因此既可作为动物 饲料, 还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 作为植物“绿肥”。凤眼莲被引入中国, 现在被称为“水上绿魔”。
请回答下列有关凤眼莲的问题:
(1)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 “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作为外来物种,凤眼莲的种群数量几乎呈现指数增加的原因是
(至少答出两点)。
(3)夏季来临, 蓝细菌等迅速繁殖, 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 会发生水华现象。蓝细菌与凤眼莲
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两者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化“废”为“宝” ,如图所示。在漂浮在水
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主的水生植物,与水面蓝细菌等形成 的种间关系,争夺
等。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你认为控制水华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等,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 。
30.(2022·浙江联盟联考)图 1 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图 2 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
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 1 中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 形
式流动的。
(2)在图 2 的食物链中③属于 (填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
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3)图 2 所在的生态系统中, 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之外,其他的流向是 。
(4)图 2 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 兔的数量在变化后, 最终达到平衡, 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 有 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 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
的因素是 。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含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020·全国卷Ⅲ , 6 改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2 形式循环
答案 A
解析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A 错误;光合作用是指生产者利用光 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大气 CO2 库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 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B 正确;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中的碳返回大气中,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 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 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在
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 正确。
2.(2022·华师一附中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粪便作为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B.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
C.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答案 A
解析 使用粪便作为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循环,但能
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A 错误。
3.(2021·江苏宿迁模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促进能量循环利用
D.生态农业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C
解析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 A 正确;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 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B 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 C 错误;生
态农业中利用人的调控作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 D 正确。
4.(2018·海南卷, 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
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答案 D
解析 小鸟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传
递某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镜子中的“小鸟” 的物理信息, D 错误。
5.(2022·湖北部分示范高中教学质量测评)在繁殖季节,美洲一种雄性招潮蟹以其特大的螯肢做出 一系列有规律的动作来求偶,同种雌蟹能识别这种信息而前来交配,异种蟹却对此无动于衷。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雄蟹的求偶动作向同种雌蟹传递了行为信息 B.雌蟹能准确识别求偶信息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C.地理隔离是异种蟹对此信息无动于衷的原因 D.干扰雄蟹的求偶行为会降低该蟹种群出生率
答案 C
解析 在繁殖季节,雄蟹以其特大的螯肢做出一系列有规律的动作来求偶,向同种雌蟹传递了行 为信息, A 正确;雄蟹传递的求偶信息能被同种雌蟹准确识别, 这是该蟹种群长期进化的结果, B 正确;不同物种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异种蟹对招潮蟹的求偶信息无动于衷,属于生殖隔离的具体 体现,没有地理隔离, C 错误;若干扰雄蟹的求偶行为,会减少雌雄蟹个体交配的机会,从而降
低该蟹种群的出生率, D 正确。
6.(2022· 山东潍坊统考)蚜虫的粪便中有含糖分的黏液, 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 ,常用 触角拍打蚜虫背部, 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 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
蚜虫的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蚂蚁吃“蜜露” 的过程中,蚜虫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答案 B
解析 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对于蚜虫来说是物理信息, A 正确;蜜露是蚜虫的粪便 的一部分,而粪便不属于蚜虫同化的能量, B 错误;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C 正确;分析题干信息“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 他蚜虫, 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可知,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
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 正确。
7.(2021·1 月八省联考辽宁卷, 12)为预防某水库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管理人员每年在休渔期 投放适量的喜食蓝细菌的滤食性鱼苗,而在捕鱼期适量捕捞所投放的鱼类成体。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若改为投放肉食性鱼类,能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控制投放量和捕捞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人为投放和捕捞鱼类调整了水库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D.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
答案 A
解析 若改为投放肉食性鱼类,会导致滤食性鱼类减少无法预防水华,不能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 济效益, A 错误;控制投放量和捕捞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B 正确;人为投放和捕捞鱼类调整了水库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C
正确;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与生物的种间关系, D 正确。
8.(2022·武汉市调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A 正确;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可知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 正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 错误;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生态系统抵 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
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D 正确。
9.(2022·河北邯郸模拟)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 其结构和功能的曲
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
B.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 b 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 c 点右移
D. 乙生态系统 b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的时间长, 波动范围大, 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A 正确;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 b 点左移,
B 正确;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即 c 点右移, C 正确;
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D 错误。
10.(2019·海南卷, 25)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 m 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 n 只
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 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答案 B
解析 猎物的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可以为狼追捕猎物提供依据, A 正确;由于相邻两个营养 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20%,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大于 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 B 错误;由于岛上狼的数量长期稳定在 m +n +若干只,说明岛上狼的总数 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 C 正确;从岛上狼的数量多年来保持相对 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若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则狼的数量会出现较大变化, D 正
确。
11.(2021·河北卷, 13)烟粉虱危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 瑰田间隔 1 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 (头/叶) 天敌昆虫多样 性指数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答案 B
解析 由单作转为邻作,种群中若虫所占的比例增大,成虫所占的比例减小,故种群的年龄结构 发生改变, A 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成虫在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分布比例未
发生明显改变,其空间分布类型未发生改变, B 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植物类型由番茄一种变
为番茄与玫瑰两种,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C 正确;玫瑰吸引了烟粉虱的天敌,体现了生态系统
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D 正确。
12.(2022·广东东莞调研)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答案 C
解析 生态足迹除包括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外,还包括吸纳废物的 土地和水域面积, A 错误;与食用野菜相比,食用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值, B 错误;经济越发达 的国家,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如开车出行增加了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同时增加了 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 由此推测其人均生态足迹值应高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D 错误。
13.(2022·湖北武汉市调研)下图反映了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 的理
解,错误的是( )
A.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 、Ⅱ 、Ⅲ
C.据图可知,环境容纳量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而上升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答案 C
解析 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 模式Ⅰ是最理想的, 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而模式Ⅱ 、Ⅲ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 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从而
使环境容纳量下降,人口数量也会大幅度下降,模式Ⅲ表示的情况最严重, C 错误。
14.(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答案 D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而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会导 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A 正确;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 变小, B 正确;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 正确;某湖泊
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 D 错误。
15.(2022·西工大附中调研)“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
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 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答案 D
解析 “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防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过高, D 错误。
16.(2022·河南九师联盟)“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 ,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是海洋生态系统
中的一种异常现象。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答案 D
解析 化肥和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和磷等,大量含氮、磷等营养成分的物质排入海水,是引发海
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D 错误。
17.(2021·广东卷, 3)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
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 记录到 146 种水鸟, 隶属 9 目 21 科, 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 14 种, 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水鸟有 146 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
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故选 C。
18.(2022·西安五校联考)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 B
解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价值, A 不符合;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原保持水 土、调节气候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属于生物多样 性的间接价值, B 符合;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不符合;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禽和家畜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价值, D 不符合。
19.(2022·辽宁沈阳调研)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 其树脂可加工成一 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
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
答案 D
解析 龙血树可以作为中药,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A 正确;人类对龙血树的掠夺性开 发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B 正确;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 遗传资源种子库、植物基因库等, C 正确;龙血树已经是濒危物种,应易地保护,而不是建立自
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 D 错误。
20.(2022·河南九师联盟联考)景观破碎化是指人为干扰等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
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 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B.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D.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的影响, A 错误;人类对 自然的干扰导致景观破碎化,故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 正确;景观破碎化 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减小, C 错误;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
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错误。
21.(2022·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B.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转化
C.协调原理不需要考虑环境的容纳量,但应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遵循整体原理,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 协调原理要考虑环境的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
的失衡和破坏, C 错误。
22.(2022·湖北荆州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若违反整体原理,就会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的现象
B.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时要合理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的原理
C.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违背了协调的原理,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D.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 D
解析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 错误。
23.(2022· 吉林联考)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 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B.若某种原因使图中 E 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 D 的数量增加, F 的数量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 D 、E 、F 、B
D.大气中 CO2 含量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非生物环境中的 CO2 可来自呼吸作用
答案 C
解析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故在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A 正确;分析题图, A 、C 间为双 向箭头,且 A 有 3 个指出箭头,可知 A 为生产者, C 为大气中的 CO2 库;根据 A 、D 、E 、F 都有 箭头指向 B,可知 B 为分解者, 再结合 A→D→E→F,可知 D 、E 、F 为消费者, 若 E 减少, 则短 时间内 D 增加, F 减少, B 正确, C 错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植 被遭到大面积破坏使大气中的 CO2 含量增多;非生物环境中的 CO2 可以来自呼吸作用,也可以来
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D 正确。
24.(2022·广东东莞调研)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B.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C.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原理、协调原理
D.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
答案 C
解析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A 错误;矿区 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生长,大力 发展农田, 收益难以保证, B 错误;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原理、协调原理, C
正确;矿石的开采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会产生其他危害,如地表塌陷等, D 错误。
25.(2022·湖南长郡中学联考)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 ,下图就是一种
“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 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 C
解析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其残渣用来培养食用菌,培养食用菌后的残渣再用来 养殖蛆蛹, 蛆蛹粪便再作为有机肥还田等, 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 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增加了经济效益, A 、B 正确;将蛆蛹粪便还田,使物质循环再生,但是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C 错误;生态工程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5 小题,共 50 分)。
26..(2022·河北衡水金卷)如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图二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
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
; 为了维持大气中 CO2 的相对平衡,从过程①角度分析,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 A 表示 的能量, B 表示 的能量。 B 比 A 少,原因是
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答案 (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植树造林 (2)初级消费者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呼吸作
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1)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过程①指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该过程可吸收大气中的 CO2 ,放出 O2。为了维持 大气中 CO2 的相对平衡, 从过程①角度分析, 可以植树造林, 增加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 CO2 的量。 (2)图二中 A 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 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比 A 少,原因 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外,还有用于呼吸作用,以热 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3)从图二中可以看出, 能量只能从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而不能反过
来流动,且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即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7.(2022·河南百校联盟)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 如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 化, 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 表示能量暂时
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一 二 三
同化量 2.48×1011 3.1×109
未利用量 2.0×1011 4.6×108 8.0×107
分解者分解量 1.69×1010 6.6×108 4.0×107
呼吸量 2.8×1010 1.53×109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
(2)图中虚线表示 ,N 点时出生率 (填“>”“<”或“ =”)死亡率。
(3)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在灌木丛中, 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 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
(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 农田
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环境容纳量(K 值) =
(3)14.5%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5)次生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 值) ,N 点时田鼠种群的出生率
等于死亡率。 (3)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1×109-(4.6×108+6.6×108 +
1.53×109)]÷(3.1×109)×100%≈14.5% 。(4)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相 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 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
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28.(2022·湖南衡阳模拟)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我国有多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法 制框架,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要用生态工
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 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
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城市中过度的人工碳排放, 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 导致大气中的 CO2 浓度偏高, 从而加剧
效应。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 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 生植被辅助净化, 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 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
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体现了 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
分)。根据生态工程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 。
答案 (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2)温室 (3)协调 整体 (4)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
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一般来说, 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 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 会破坏生态系 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 CO2 浓度偏高,从而加剧温室效应。 (3)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原理; 建设“海绵城市” 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 ,这体现了整体原理。 (4)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
有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29.(2022·湖南长郡中学调研)凤眼莲繁殖能力超强,吸收 N 、P 能力非常强大,因此既可作为动物 饲料, 还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 作为植物“绿肥”。凤眼莲被引入中国, 现在被称为“水上绿魔”。
请回答下列有关凤眼莲的问题:
(1)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 “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作为外来物种,凤眼莲的种群数量几乎呈现指数增加的原因是
(至少答出两点)。
(3)夏季来临, 蓝细菌等迅速繁殖, 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 会发生水华现象。蓝细菌与凤眼莲
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两者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化“废”为“宝” ,如图所示。在漂浮在水
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主的水生植物,与水面蓝细菌等形成 的种间关系,争夺
等。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你认为控制水华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等,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 。
答案 (1)直接 (2)繁殖能力强(或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低)、无天敌、环境适宜等
(3)生产者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种间竞争 N、P、阳光 放养草食性鱼类等 重金
属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人体
解析 (1)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 “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作为外来物种, 凤眼莲 因繁殖能力强、无天敌、环境适宜等导致其种群数量几乎呈现指数增加。 (3)蓝细菌与凤眼莲能进 行光合作用,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凤眼莲是真核生物,两 者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在漂浮在水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 主的水生植物, 与水面蓝细菌等形成种间竞争的种间关系, 争夺 N、P、阳光等。利用生物种间关 系,可以放养草食性鱼类等控制水华。重金属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因此浮床上的凤眼
莲不适合做家畜饲料。
30.(2022·浙江联盟联考)图 1 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图 2 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
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 1 中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 形
式流动的。
(2)在图 2 的食物链中③属于 (填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
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3)图 2 所在的生态系统中, 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之外,其他的流向是 。
(4)图 2 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 兔的数量在变化后, 最终达到平衡, 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 有 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 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
的因素是 。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 (2)草 (②-⑤)/(①-③)×100%
(3)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传到下一营养级 (4)(一定的)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网复杂程度)
解析 (1)图 1 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分析题图可知, 图 1 中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 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的。 (2)在图 2 的食物链中,①表示兔的摄入量,②表示狼的摄入量,③表示兔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 级草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⑤)/(①-③)×100% 。(3)图 2 所 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 他的流向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4)图 2 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
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机制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决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