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两种电荷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5.1两种电荷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18 18:3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因。
认识正、负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2. 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三、教学准备
1. 摩擦起电实验器材: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支架、细线等。
2. 验电器、碎纸屑或轻质小球。
3. 多媒体课件,包含电荷和摩擦起电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演示:用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碎纸屑。提问:为什么梳子能吸引纸屑?(引导学生回答:摩擦起电)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2. 新课内容讲解
1.摩擦起电
(1)定义:用 摩擦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 吸引 轻小的物体。
2.两种电荷
(1)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正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 负 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3)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 带电 的仪器,根据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的原理制成。
(4)电荷量:电荷的 多少 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3.原子及其结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 原子核 和核外 电子 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整体不显电性,这是因为原子核所带的 正 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 负 电荷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4.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 石墨 、大地、食盐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玻璃、橡胶、 干燥木头 、塑料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能够 自由 移动的电荷;金属导电靠的是 自由电子 。
温馨提示:
(1)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温度、湿度)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2)互相吸引的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还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3)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得失或转移。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3. 课堂练习与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引导学生讨论,简单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电荷相互作用。(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4. 总结提升
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 物体带了电(电荷)
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知识。
搜集资料,了解静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危害。
五、板书设计
《两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 物体带了电(电荷)
二、两种电荷
1.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2.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1.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对电荷知识的理解。
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