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8 20:06: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安塞腰鼓》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用气势磅礴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让人感受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想要冲破束缚的强烈愿望。本单元课文或表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情感,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可能从影视资料上见过安塞腰鼓,但是并未现场去真切体验过这种腰鼓表演的雄壮,虽同在陕西,陕北的地域文化以及民俗特色学生也并不一定很了解。所以一定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放声朗读,读出情味读出精神,通过朗读训练进入到语言内核,通过语言的赏析去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态度,理解腰鼓表演真正的内涵,做到以读促悟。
【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科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对标备课,才能精准把握学科方向。
本文是一篇散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范畴。该学习任务群“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身体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对散文语言的赏析是散文阅读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品味语言,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由于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学的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品味语言,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
3.联系背景,理解作者寄寓的情思。
【教法】朗读法、提问点拨法
【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蓄势,遇见腰鼓
陕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不仅有享誉世界的信天游,更有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天,我们的阅读旅行就跟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去领略黄土地上的狂欢。
二、新授部分
(一)初读,感受鼓风
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并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说说对安塞腰鼓的感受。
【预设】
好一个壮阔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豪放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火烈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澎湃激情、蕴含力量的安塞腰鼓。
(二)精读,品味鼓韵
“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表演是那么有劲,带给人以震撼,离不开作者同样有劲的语言。
请用“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 ,(词语、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点评。小组合作完成。
【预设】旺盛的生命力、磅礴的力量、艺术的魅力
(学生分析、学生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并指导朗读)
(三)研读,探寻鼓情
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是热情奔放的,是惊心动魄的,是叹为观止的,作者用饱含激情的语言高度赞美的仅仅是安塞腰鼓吗
【背景介绍】
20世纪80年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而当时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比较贫穷落后,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苦,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有丧失希望,他们一次次用安塞腰鼓宏大的气势、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宣泄生命的激情,表达永恒的精神追求。作者用“安塞腰鼓”这种黄土高原独特的民俗艺术来赞美黄土高原的人们想要摆脱贫穷和落后,冲破束缚,渴望美好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完善板书:向上的精神)
三、巩固拓展
传承,礼赞腰鼓
初二年级语文组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做宣传员,请你给陕北安塞腰鼓写一段精彩的推介词,让更多的人熟知和传承安塞腰鼓。(温馨提醒:抓住其特点和风格,语言要有表现力,结合本文相关的手法。)
四、布置作业(分层自选)
本节课,我们的阅读旅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自信就是要真心的热爱我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成为传播中华艺术的使者,让华夏文明薪火相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使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进行合理想象,描述一个令你难忘的场景。100字左右。
3.课下搜集安塞腰鼓相关的文章。与本篇进行简单对比。写出一段鉴赏性评论文字。(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