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后练习 10.5 宇宙深处(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后练习 10.5 宇宙深处(原卷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18 17: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5 宇宙深处
一、单选题
1.对太阳和地球两个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 B.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
C.太阳的体积约是地球的130倍 D.太阳的质量约是地球的33万倍
2.现有:①电子 ②原子核 ③原子④分子 ⑤生物体 ⑥地球 ⑦太阳系 ⑧银河系。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下面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⑧⑥⑦⑤④③①② B.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③②①⑧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B.1846年,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
C.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升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D.银河系是宇宙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第四条轨道上
4.在下列四幅图中,每幅图都能展示出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关于宇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
B.天文学中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
C.“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经科学探究被证明是正确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没有排斥力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C.在中子、氯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7.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电子、原子、新冠病毒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9.从古到今,人们在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中,形成了多种宇宙观。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天圆地方的
C.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二、填空题
10.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做___________系。它是一个庞大的___________星系,它包容了约___________亿颗恒星和无数弥漫的气体、尘埃物质。
11.光年是______的单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根据哈勃定律推断,星系在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而去。
12.宇宙在膨胀,我们可以用如图的实验来理解这一事实:在一只气球上猫一些小金属粒,这些小金属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_________;对气球打气,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____(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13.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以_____为中心的“地心说“.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以_____为中心的“日心说”.现代人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_____的天体结构系统.
14.人们在研究原子的结构过程中,提出了“核式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__.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其中太阳是________系中的一员.
15.试根据表中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直径约/km 5000 12000 12735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000
离日距离/(×106 km)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绕日周期约/年 0.25 0.6 1 1.9 12 29 84 165
自转周期约 59天 243天(逆向) 23小时56分 24.5小时 10小时 10.25小时 11小时 16小时
平均温度约/ ℃ 350(正面)、-170(背面) 480(表面) 22 -23 -150 -180 -210 -220
(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星;自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星.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行星离日越远,绕日周期越________,它们的表面平均温度越________.
(3)金星的年和日的特别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地球想象成一个直径为30 cm左右的篮球,按同样比例缩小,则火星相当于一个直径为________cm的球.(保留一位小数)
16.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虽然原子的绝大部分空间是被其所占,但原子的质量却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__上.在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地球,人体,细胞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尺度最小的是________.
17.“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人类探索火星又迈进了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_______(选填“恒星”、“行星”或“彗星”)
(2)火星车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索火星上支持生命存在的证据之一﹣﹣有机物,有机物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_____元素.
(3)火星车着陆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在减速直线下降过程中,只受到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的作用,此时F1______F2(填大小关系).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星和恒星早期人们认为恒星是静止不动的星体,所以称其为“恒星”,绕恒星转动的星体叫行星,而绕行星转动的星体则叫卫星.在太阳系中,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不停地发热、发光,在太阳的周围有八大行星绕其公转,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连同它的八大行星和许许多多的小行星、彗星组成了太阳系,其中太阳为恒星.人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太阳的行星,而绕地球转动的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其实太阳也是在运动着的,太阳以2.46×108年的周期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只是由于太阳距地球太远(1.5×1011m),不借助特殊的天文仪器很难发现它的运动,其实,所有的恒星都在宇宙空间高速地运动着.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但在太阳系外却有着无数的恒星,夜晚仰望天空时,肉眼所能见到的点点繁星,除了五颗大行星之外,都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1)请在横线上说明以下几个名词之间的包含关系:宇宙、天王星、太阳系、银河系:________ .
(2)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吗?_________ .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 年.
三、综合题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郭守敬望远镜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我们知道,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称之为光谱。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的光谱是一种恒星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户口”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气压、温度、恒星年龄等。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根据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知道这个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
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刚刚过去的七年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ú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它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
日前,郭守敬望远镜已开启新一轮的“霸气”巡天观测征程。使用郭守敬望远镜可以“普查”银河系更多的恒星,以它的观测能力,北半球天空仍然有约一亿颗星可观测,可以让“普查”资料更全面、更详细,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银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_____现象。
(2)如图所示,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_____,B为_____。
(3)若某恒星远离我们的速度为v,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为s,则v与s的比值是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的。
(4)已知“牧夫座星系团”距离我们约22亿光年时,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4×104km/s,当该星系团距离我们约55亿光年时,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_____km/s。
20.2019 年 4 月 10 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正式出炉!人类对于黑洞的探索已走过很多个年头, 黑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天体,它是由恒星在准备灭亡时形成的,其质量非常大,体积却非常小.上海科学家率国际科研小组曾利用射电望远镜阵列观察到,有一个黑洞直径与地球相当,质量却至少是太阳的 40 万倍.
(1)查阅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该黑洞的质量约为____千克;黑洞的密度约为____千克/米 3.
星球 半径(m) 体积(m3) 质量(kg)
地球 6.4×106 1.1×1021 5.98×1024
太阳 6.9×108 1.4×1027 1.96×1030
(2)请根据所学知识猜测黑洞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
A.恒星灭亡过程中爆炸产生新的原子,原子个数增加
B.恒星灭亡过程中内部原子吸收爆炸产生的能量,所以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恒星灭亡过程中内部原子之间间隙逐渐减小,最终电子质子中子被挤成一种密度极高的物质
10.5 宇宙深处
一、单选题
1.对太阳和地球两个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 B.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
C.太阳的体积约是地球的130倍 D.太阳的质量约是地球的33万倍
【答案】C
【解析】
A.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误差为1·4万公里,约1.5亿千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阳的直径是139.2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10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太阳的体积等于地球的130万倍,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太阳的质量等于地球质量的33.3万倍,用“弹簧秤”的方法测得地球是60万亿亿吨;太阳为2000亿亿亿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现有:①电子 ②原子核 ③原子④分子 ⑤生物体 ⑥地球 ⑦太阳系 ⑧银河系。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下面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⑧⑥⑦⑤④③①② B.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③②①⑧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生物体,地球上有很多的生物体和其它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普通星系。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B.1846年,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
C.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升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D.银河系是宇宙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第四条轨道上
【答案】D
【解析】
A.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首次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1846年,牛顿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有一颗未知行星并计算出其运动轨道,即发现了“海王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990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以天文学家爱德温 哈勃为名,在轨道上环绕着地球的望远镜,它能够使人类观察宇宙的发展变化,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银河系是宇宙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第三条轨道上,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在下列四幅图中,每幅图都能展示出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关于宇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
B.天文学中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
C.“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经科学探究被证明是正确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答案】C
【解析】
A.宇宙分为河外星系和银河系两大类,宇宙空间结构层次由大到小: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天文学里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规定1“光年”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经科学探究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整个宇宙是在运动和变化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没有排斥力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C.在中子、氯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B
【解析】
A.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故A错误;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在中子、氯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大,氯原子其次,中子最小,故C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B。
7.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电子、原子、新冠病毒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B
【解析】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但恒星不是绝对不动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也就是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故B正确;
C.新冠病毒属于微生物,它是由分子组成,因此新冠病毒的尺度是最大的;原子由原子核和和核外电子构成,故原子大于电子,故C错误;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错误。
故选B。
8.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电荷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答案】D
【解析】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但以现在的知识来看,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光年是长度单位,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故D正确。
故选D。
9.从古到今,人们在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中,形成了多种宇宙观。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天圆地方的
C.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C
【解析】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因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地球也不是方的,故B错误;
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类似的星系还有很多很多,宇宙中有众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故C正确;
D.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现代天文学证明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0.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做___________系。它是一个庞大的___________星系,它包容了约___________亿颗恒星和无数弥漫的气体、尘埃物质。
【答案】 银河 漩涡状 1500
【解析】
[1][2][3]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做银河系,它是一个庞大的漩涡状星系,它包容了约1500亿颗恒星和无数弥漫的气体、尘埃物质。
11.光年是______的单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______,根据哈勃定律推断,星系在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而去。
【答案】 长度 大爆炸 远离
【解析】
[1][2][3]光年是光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根据哈勃定律推断,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12.宇宙在膨胀,我们可以用如图的实验来理解这一事实:在一只气球上猫一些小金属粒,这些小金属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_________;对气球打气,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增大,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____(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答案】 天体 类比法
【解析】
宇宙大爆炸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地膨胀中,在大尺度上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在一只气球上猫一些小金属粒,当气球膨胀时,金属粒都会彼此远离,所以这些小金属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
气球膨胀时,与宇宙爆炸的模型相似,所以用膨胀的气球来显示宇宙膨胀的结论,是类比法的应用.
13.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以_____为中心的“地心说“.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以_____为中心的“日心说”.现代人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_____的天体结构系统.
【答案】 地球 太阳 层次
【解析】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地心说”;
16世纪初,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
现代人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14.人们在研究原子的结构过程中,提出了“核式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__.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其中太阳是________系中的一员.
【答案】 卢瑟福 太阳(或银河)
【解析】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即“核式模型”,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据此即可解答.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核式模型”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其中地球、太阳都是太阳系的星体,即太阳是银河系的一员.
15.试根据表中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直径约/km 5000 12000 12735 7000 140000 120000 52000 50000
离日距离/(×106 km) 60 108 150 230 780 1400 2900 4500
绕日周期约/年 0.25 0.6 1 1.9 12 29 84 165
自转周期约 59天 243天(逆向) 23小时56分 24.5小时 10小时 10.25小时 11小时 16小时
平均温度约/ ℃ 350(正面)、-170(背面) 480(表面) 22 -23 -150 -180 -210 -220
(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星;自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星.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行星离日越远,绕日周期越________,它们的表面平均温度越________.
(3)金星的年和日的特别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地球想象成一个直径为30 cm左右的篮球,按同样比例缩小,则火星相当于一个直径为________cm的球.(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水 木 长 低 年短日长 16.5
【解析】
直径最小的星体是体积最小的,从表中数据得到直径最小的行星就是体积最小的行星;自转周期是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自转越快,从表中数据找到自转时间最短的行星就是自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表格中星体是按离太阳距离由近到远排列的,分析绕太阳周期和平均温度可发现规律;金星的年、日和地球的年日相比发现规律;地球直径为12750km,假设成30cm,火星直径为7000km,列比例式计算即可.
(1)由表格可以看出,水星直径最小,故其体积最小;木星自转周期最短,故自转速度最快;
(2)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这是离太阳越来越远的顺序,发现绕太阳周期越来越长,表面平均温度越来越低;
(3)金星的一年相当于地球的0.6年,一天相当于地球的243天,故年短日长;
(4)地球真实直径和假设直径的比等于火星真实直径和假设直径的比,列出比例式为:
,得d=16.5cm.
答案:水;木;长 ;低;年短日长;16.5.
16.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虽然原子的绝大部分空间是被其所占,但原子的质量却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__上.在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地球,人体,细胞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_,尺度最小的是________.
【答案】 电子 原子核 宇宙 细胞
【解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都负电;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之一.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地球、人体、细胞中,银河系尺度最大,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员,地球是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之一,人体是地球上的一个物体,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
17.“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人类探索火星又迈进了一步.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_______(选填“恒星”、“行星”或“彗星”)
(2)火星车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索火星上支持生命存在的证据之一﹣﹣有机物,有机物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_____元素.
(3)火星车着陆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在减速直线下降过程中,只受到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的作用,此时F1______F2(填大小关系).
【答案】 行星 碳 >
【解析】
(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的八大行星.
(2)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运动方向的力和受到的阻力相等;物体减速直线运动时,物体运动方向的力小于受到的阻力;物体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运动方向的力大于受到的阻力.
(1)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2)有机物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碳.(3)火星车着陆器在进入火星大气后减速下降,在减速直线下降过程中,只受到阻力,F1大于火星引力F2的作用.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星和恒星早期人们认为恒星是静止不动的星体,所以称其为“恒星”,绕恒星转动的星体叫行星,而绕行星转动的星体则叫卫星.在太阳系中,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不停地发热、发光,在太阳的周围有八大行星绕其公转,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连同它的八大行星和许许多多的小行星、彗星组成了太阳系,其中太阳为恒星.人们生活的地球就是太阳的行星,而绕地球转动的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其实太阳也是在运动着的,太阳以2.46×108年的周期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只是由于太阳距地球太远(1.5×1011m),不借助特殊的天文仪器很难发现它的运动,其实,所有的恒星都在宇宙空间高速地运动着.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但在太阳系外却有着无数的恒星,夜晚仰望天空时,肉眼所能见到的点点繁星,除了五颗大行星之外,都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1)请在横线上说明以下几个名词之间的包含关系:宇宙、天王星、太阳系、银河系:________ .
(2)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吗?_________ .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 年.
【答案】 宇宙最大,包含了银河系,而银河系又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中地球和天王星一起绕太阳转动 是 2.46×108
【解析】
(1)在宇宙、天王星、太阳系和银河系中,宇宙最大,包含了银河系,而银河系又包含了太阳系,太阳系中地球和天王星一起绕太阳转动.(2)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3)太阳以2.46×108年的周期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因此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2.46×108年.
【点睛】
(1)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和天王星都是太阳系中绕太阳转动的行星,而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银河系只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2)在太阳系中,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不停地发热、发光.(3)太阳也是在运动着的,太阳以2.46×108年的周期绕银河系的中心转动.
三、综合题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郭守敬望远镜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我们知道,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称之为光谱。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的光谱是一种恒星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户口”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气压、温度、恒星年龄等。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根据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知道这个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
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刚刚过去的七年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ú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它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
日前,郭守敬望远镜已开启新一轮的“霸气”巡天观测征程。使用郭守敬望远镜可以“普查”银河系更多的恒星,以它的观测能力,北半球天空仍然有约一亿颗星可观测,可以让“普查”资料更全面、更详细,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银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_____现象。
(2)如图所示,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_____,B为_____。
(3)若某恒星远离我们的速度为v,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为s,则v与s的比值是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的。
(4)已知“牧夫座星系团”距离我们约22亿光年时,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4×104km/s,当该星系团距离我们约55亿光年时,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_____km/s。
【答案】 色散 红光 紫光 不变 105
【解析】
(1)[1]光谱是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所以是光的色散现象。
(2)[2][3]太阳光的光谱是红光在最上边,紫光在最下边,所以A为红光,B为紫光。
(3)[3]由短文可知,恒星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故v与s的比值是不变的。
(4)[5]因为v与s的比值不变,所以有
,v=105km/s
20.2019 年 4 月 10 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正式出炉!人类对于黑洞的探索已走过很多个年头, 黑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天体,它是由恒星在准备灭亡时形成的,其质量非常大,体积却非常小.上海科学家率国际科研小组曾利用射电望远镜阵列观察到,有一个黑洞直径与地球相当,质量却至少是太阳的 40 万倍.
(1)查阅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该黑洞的质量约为____千克;黑洞的密度约为____千克/米 3.
星球 半径(m) 体积(m3) 质量(kg)
地球 6.4×106 1.1×1021 5.98×1024
太阳 6.9×108 1.4×1027 1.96×1030
(2)请根据所学知识猜测黑洞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
A.恒星灭亡过程中爆炸产生新的原子,原子个数增加
B.恒星灭亡过程中内部原子吸收爆炸产生的能量,所以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恒星灭亡过程中内部原子之间间隙逐渐减小,最终电子质子中子被挤成一种密度极高的物质
【答案】 7.84×1035kg 7.1×1014 C
【解析】
(1)由表格数据知道,m太阳=1.96×1030 kg,则m黑洞=400000×m太阳=400000×1.96×1030 kg=7.84×1035 kg;因为该黑洞直径与地球相当,所以r地球=r黑洞=6.4×106 m,故黑洞的体积是:≈1.1×1021 m3,由 知道,黑洞的密度是: ≈7.13×1014 kg/m3;
(2)恒星灭亡过程中内部原子之间间隙逐渐减小,最终电子质子中子被挤成一种非常特殊的天体,即其质量非常大,体积却非常小,故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