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侯课背诵·第四课
wenguzhixin
一五计划
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从1953年至 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二条铁路: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三条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家工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作用: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时间: 1954年9月
文献: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机构: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素养目标
1.立足唯物史观,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
2.通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及意义,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观念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3.立足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的完成过程,体会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跨学科融合
结合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从,全面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意义。
历史解释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
作家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
问题: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发生在什么时期?
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史料实证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结合课本,概括归纳土地改革之后农民遇到那些问题?
1952年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之后……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个体经营、分散经营的。由于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种个体农业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大生产,因此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导致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开始农民很高兴
后来却觉得问题多多
生产工具和资金缺乏,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不能使用;
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抵自然灾害;
耕地分散,不能合理使用。
要如何来解决农民的困难呢?
素养探究一:农业合作化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23-24页,简述农业合作化的概况。
(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原因:
2.时间:
1953—1956年
3.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5.性质:
社会主义改造
6.原则:
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的过程、目的、结果和实质
史料实证
步骤: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
结果:
实质:
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私有
公有
如何对手工业改造?
素养探究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独学+展示
历史解释
阅读教材第23-24页,简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概况?
1.背景:
2.方式: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
中级形式的手
工业供销生产社
高级形式的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
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
木器生产合作社
3.结果:
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个体经营
集体经营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
史料实证
手工业合作化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手工业
合作化
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
按劳分配
统一供给
独立生产
包销产品
生产资料部分公有
干预一定生产
供销小组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素养探究三:公司合营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25-26页,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概况。
1.形式:
2.方法:
3.目的: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创举)
赎买政策: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5.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6.意义: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因
史料实证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及材料,分析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材料一:“解放初期,我对共产党感到害怕,以为共产党来了,工商业者的财运,将要被共产掉的,以致恐惧不安,所以对自己的企业,不抓生产,将部分生产资料作为账外资金,如果企业没有了,自己还有办法。”--《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南京市档案馆藏,6005-2-329
材料二: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国家
工人
发展工商业、解放生产力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改造
背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方式
历史解释
方式: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分成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所得税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历史解释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创举
史料实证
政策:和平赎买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
1955年上海市信大祥棉布商店实行公私合营
1955年永安公司批准公私合营后职工们积极进行资产清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意义
史料实证
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每年定期可以拿到年息,同时他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改善了劳动条件,拥有了保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国 家
工 人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
社 会
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局限性
史料实证
三大行业 改造方式 改造实质 完成时间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哪些意义?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一个转变:
两个标志: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局限性: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核心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变化
第一次 变化 第二次 变化 第三次 变化
标志性事件
性质变化
1840年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必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徐循渐进,切勿快、急。
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应与时俱进。
启
示
思考: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启示
素养提升
三大改造
内容:
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社会主义改造
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向 的转变
(1)实现了 向 的转变
(2) 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 。
结果:
实质:
意义: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1956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方式
方式
方式
创举:赎买政策
课堂必背·三大改造
wenguzhixin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4.、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