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 理解公式:G=mg
教 法 实验探究、实验演示
学 法 学生探究、合作交流
教 具 弹簧测力计、钩码 、多媒体 学 具 弹簧测力计、钩码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课探究
其 它 多媒体课件、电子表格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十二生肖》影片及生活实录片段 2.引入课题: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来自于地球, 板书课题:6、4 来自地球的力。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重力产生的原因 2、重力的大小 3、重力的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 学生思考: 阅读回答 指名读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明确学习内容:重力,包括研究其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学案) 观看自己预习成绩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教学过程 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重力常用字母_______来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 2、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_______。 3、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成正比。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 4、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_______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_______。 三、合作学习:(学案) 探究点:重力的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猜一猜:我觉得物体的重力与_____________有关。 2.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猜一猜:我觉得物体的质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_____。 (2)试一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完成表格绘制图像。 重力G/N质量m/g
学生展示: (3)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比,两者之间的关系式______ 注意: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值约等于____________ ,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g可取____________。 (4)想一想:对比前面所学的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 说出g=9.8N/kg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阅读教材113页的“例题”: 练习:仿照课本例题计算自己受到重力的大小? (g=10N/kg) 学生独立完成(3分钟) 指名回答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 小组合作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钩码多对应的重力记录到实验表格中。 小组展示 培养学生仔细习惯 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整合实验数据的能力,与数学知识相融合。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四、教师精讲:重力的大小 播放视频:走进太空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训练:(学案)(教师巡视) 1、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力的作用有( ) A、只受到踢力的作用 B、 受到踢力和重力 C、只受到重力作用 D、没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质量大小与重力成正比 D、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3、一名中学生的体重接近于( ) A、50 N B、500N C、 5000N D、10000N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9.6N,则它的质量为( ) A、2kg B、19.6 kg C、0. 2 kg D、1 kg 七、作业:课本116页3、4、5题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总结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失重条件下的生活状态 培养总结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程度,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板书设计 6、4 来自地球的力 重力: 重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大小: 学生观看整理笔记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
教学反思 天空视频应该在精简些,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欲。 适当留出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 小组活动中给学生展示时间再多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