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侯课背诵·盛唐气象”
wenguzhixin
(1)经济:
①农业:农业工具改进(曲辕犁用于耕作、筒车用于灌溉)。
②手工业:纺织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和唐三彩。
③商业:长安有市(商业区)、坊(居民区),市坊分开,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开放的社会风气: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
(3)唐诗:①“诗仙”李白;②“诗圣”杜甫,作品有“诗史”之称;③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
(4)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素养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唐朝文化对日本、新罗的影响,玄奘西行路线图。
2.立足唯物史观,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立足家国情怀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唐朝的强盛,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
跨学科融合
结合地理学了解日本、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历史解释
“遣唐使”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中日交流——遣唐使
素养探究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观之治”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19-20页,简述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概况。
遣唐使
1.时间:
2.目的:
3.代表:
4.影响:
鉴真东渡
1.时间:
2.经过:
3.目的:
4.影响:
唐朝时
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阿倍仲麻吕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
六次东渡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本为何派遣唐使?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日本派遣唐使的原因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思考日本政府为什么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来?
材料一∶东方各国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唐朝政府)专门为外国学生准备了博取功名的"宾试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考中进士。"名成太学"的阿倍仲麻吕得吏部奖掖,授校书郎,深得玄宗、肃宗的信任,多次升迁,官至从三品秘书监。
——
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唐朝政府对日本留学生的政策友善。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遣唐来华特点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思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20次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先后20次派遣遣唐使。当时的遣唐船其实很小,长33.6米,宽9.2米,但是每一艘遣唐船配置的船工有130人,加上一些遣唐使和政府官员、留学人员等,总共有150余人。四艘船至少有600人,但是最终能侥幸抵达中国的,可能只有150余人,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其余的都成了这些成功者的“殉葬品”。另外,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日本奈良《大唐遣唐使展》
大唐
东海
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日本派遣唐使学习的内容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思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的内容?
平假名
片假名
文
字
服
饰
唐朝妇女
货
币
建
筑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日本派遣唐使学习的影响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思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的影响?
思考:日本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国家。
2、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很大。
3、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封闭是不可能发展的。
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吸收、借鉴、创新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鉴真六次东渡
1
2
3
4
5
6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754年,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
(687-763)
鉴真,唐朝律宗时期高僧,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在日本留学僧恳请下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鉴真东渡的影响
1、什么时候去的?
概况: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754年第6次东渡成功。
2、鉴真有何贡献?
地位: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问题思考:
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日本文化的恩人”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历史解释
“新罗”新罗(韩语: ,英语:Silla,公元前57年~935年),朝鲜半岛历史上的国家之一,其母体为三韩之中的辰韩,首都位于金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起初为朝鲜半岛东南部的部落联盟,4世纪后期形成金氏世袭的国家政权,公元503年正式定国号为“新罗”,与北面的高句丽、西面的百济对峙。
新罗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双向交流
素养探究二:唐与新罗的关系族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20页,简述唐与新罗的关系的概况。
1.人员组成:
2.代表:
3.目的:
4.影响
官方使节、留学生、留学僧
崔致远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
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唐朝与新罗学习的内容
①学唐文化
新罗强盛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来唐经商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仿学唐制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进科技
⑤朝乐入唐
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人中国,在唐朝宫廷和民间演出、流行。
历史解释
玄奘是唐朝著名高僧,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素养探究三:玄奘西行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21页,简述玄奘西行的概况。
1.时间:
2.目的:
3.影响: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史料实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朝的建立
玄奘西行的意义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思考玄奘西行的意义?
1、玄奘在天竺有何贡献?
①携佛经回长安,主持译经;
②根据玄奘口述,弟子成书《大唐西域记》。
遍访名寺,游学研习佛法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玄奘西行的意义: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贡献?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天竺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玄奘是去天竺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佛法,一个是“取”。一个是“送”。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开放性。
贡 献
到达地方
目 的
优秀品质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比表
(1)相同点:
(2)不同点:
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为完成的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与邻邦的友谊,促进了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唯物史观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
经过:6次东渡,754年抵达日本
时间:唐玄宗时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唐太宗时期
经过:到达天竺,带回佛经
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时间:唐朝时
方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素养提升
课堂必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wenguzhixin
1.遣唐使: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
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4.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