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七下导言
七年级下册历史涵盖的时间,从 581 年隋朝建立,到 1840 年以前的中国。至此,中国古代史部分,在本册全部完成。
两条基本线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民族交融高潮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元代回族形成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体现。
两个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实现统一;元朝——结束南宋和金的对峙局面实现统一。
七下导言
第一单元
隋唐
(581---618---907)
第二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
(907---1368)
第三单元
明清(前)
(1368---1840)
统一
分裂 统一
统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繁荣
开放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素养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通过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掌握大运河的的目的,能够辩证的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知道科举制的创建及其相应的历史意义。
3.立足家国情怀,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
依据语文常识全面了解科举制,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大运河的开凿。
历史解释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灭
383年淝水之战
589年
从南北朝到隋朝的更迭:
统一
短暂统一
政权分立
统一
素养探究一:隋的统一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2-3页,简述隋朝统一的概况。
1、建立时间:
2、建立者:
3、定都:
4、统一全国:
5、意义: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9年隋灭陈
隋文帝励精图治实现了“开皇之治”
(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思考我国统一的朝代有哪些,隋朝为什么能统一?
隋朝统一的原因:
思考1:我们学过的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哪些?
秦朝、西晋、隋朝
思考2: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客观条件:
1.隋文帝励精图治、军事强大。
2.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主观条件:
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朝统治腐败。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后来出现南北朝对峙,政权更迭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思考隋朝统一后采取哪些措施?
史料实证
隋朝统一后的措施:
史料实证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杨坚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3)作用: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隋初 隋盛时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的一生:
隋炀帝一生做了哪些事情?
一、开通京杭大运河
二、确立科举制
三、耗费民力营建系列重大工程,三征辽东,导致农民起义,隋亡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7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yáng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素养探究二:开通大运河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画一画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根据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将右侧大运河简图补充完整。
人物:
隋炀帝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影响: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
时间:
605年起,至611年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一份赞美,一份批判。隋炀帝开运河、坐龙舟、下江南,繁盛一时的隋朝在他手上烟消云散……这千年流淌的运河,究竟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隋炀帝下江南
民谣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琼花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凿大运河的概况: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通济渠
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邗hán沟
zhuō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永济渠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材料:大运河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大运河使继隋而兴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作用(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评价原则:明确观点,用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方法。
唐·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否定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肯定
积极:加强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唯物史观
选官制度的演变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
科举制
(血缘/嫡长子)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影响国家进步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王沈传》
素养探究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3页,简述科举制的概况。
1、目的:
2、人物:
3、过程:
4、影响:
破除贵族垄断官吏选拔权。
隋文帝、隋炀帝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隋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含义: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标准:才能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初步创立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
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正式确立
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对比思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的不同?以及科举制的作用?
隋朝之前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特点:官员的选取依据门第和家世,通过考察的方式选取
局限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文帝创科举制
科举取士制度
特点: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参与考试者不论出身
优点: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主要不同点:在于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式不同。
科举制的作用: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实行科举制的根本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素养探究四:隋朝的灭亡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4页,简述隋朝灭亡的概况。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暴政的表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三次征辽东
2、隋末农民大起义:
使隋朝面临瓦解
3、隋朝灭亡:
隋朝:581 589 618
建立 统一 灭亡
隋亡思考
1、隋朝为什么短命而亡?有哪些深刻的教训值得后人借鉴(启示)?
2、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隋朝与我国古代哪一个王朝最相似 相似之处有哪些?
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统治者要体恤百姓;
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秦朝
素养提升
课堂必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wenguzhixin
1.隋朝建立与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3.隋朝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时修筑,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灭亡:618年,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