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6分)
1.(2023四上·中宁期中)小新唱歌声音太大了,吵到了隔壁正在休息的老奶奶,对老奶奶而言,小乐的歌声是( )
A.悦耳的 B.刺耳的 C.动听的
【答案】B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小新唱歌声音太大了,吵到了隔壁正在休息的老奶奶,对老奶奶而言,小乐的歌声打扰了自己的休息,所以是刺耳的。
2.(2023四上·五华月考)狗休息时把一只耳朵紧贴地面,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声管,这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狗休息时常常伏在地上,将一只耳朵紧贴地面听远方传来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声音地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选项符合题意。
3.(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借助通讯设备能直接交流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如果没有传播介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A选项错误。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B说法正确。
C、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而宇航员在月球说话没有传播介质,不能直接交流,因此无法贴耳轻声交流。C选项说法错误
4.(2023四上·五华月考)将手掌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 )的作用。
A.鼓膜 B.听小骨 C.耳郭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经常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郭的作用,收集更多的声波。
5.(2023四上·五华月考)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的“高”是指(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声音的尖锐与否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强弱。故选A。
6.(2023四上·三河月考)如图所示,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用木锤敲打,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图中能敲出的音高最高的编钟是( )。
A.① B.② C.③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敲击编钟时,编钟由于振动发出悦耳的声音。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选C。
7.(2023四上·五华月考)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发现二胡的音高偏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拧动琴轴,使琴弦紧一点
B.增加拉动的频率
C.拧动琴轴,使琴弦松一点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A、拧动琴轴,使琴弦紧一点,琴弦振动速度变快,发出的声音变高,故A正确;
B、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增加拉动的频率不会影响音高,而是影响的是声音的强弱,故B错误;
C、拧动琴轴,使琴弦松一点,琴弦振动速度变慢,发出的声音变低,故C错误。
8.(2023四上·南通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A.独立设计,独自制作
B.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
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答案】B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小组讨论,统一意见,然后分工合作,这样能够提高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9.(2023四上·中宁期中)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
10.(2023四上·五华月考)在安静状态下,全班同学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 )
A.完全相同的 B.有差别的 C.差别很大的
【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在安静状态下每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有一些差别的。
11.门齿的作用是( )。
A.切割食物 B.咀嚼食物 C.撕碎食物
【答案】A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 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门齿用来切断食物;臼齿用来磨碎食物;犬齿用来撕裂食物。
12.(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所示的食物中不属于动物类食物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将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选项中香蕉属于植物类食物。
13.(2023四上·五华月考)在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下列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个马铃薯不含淀粉
B.碘酒滴在马铃薯皮上
C.碘酒滴在切开的、煮熟的马铃薯上
【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把碘酒滴在马铃薯块上,发现马铃薯块切面变成了蓝色,说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在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可能是因为碘酒滴在了马铃薯皮上。
14.(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做法中能更好地预防蛀牙的是( )
A.经常用牙签剔牙 B.坚持早晚剧牙 C.多吃甜品食物
【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下面做法中,能更好地防止蛀牙的是坚持早晚刷牙,保持口腔卫生。经常用牙签剔牙、多吃甜味食品都不利于牙齿健康。
15.(2023四上·五华月考)通过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险,我们发现,以下哪种状态的食物更容易通过食道( )
A.粥状 B.块状 C.条状
【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在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粥状的食物更容易通过食道。
16.(2023四上·五华月考)图中的小车前进的驱动力是( )
A.重力 B.反冲力 C.摩擦力
【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图中的小车前进的驱动力是重力,故A正确,BC错误。
17.(2023四上·五华月考)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如图所示),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它的起飞依靠的是( )
A.弹力 B.重力 C.反冲力
【答案】C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如图所示),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它的起飞依靠的是反冲力。
18.(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认识,全面客观的是( )
A.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B.摩擦力是有害的
C.摩擦力是有益的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利,有时对我们有害,所以A符合题意。
19.(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诗句中,用到了弹力的是( )
A.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弓的弦是弹性物体,弯弓射大雕是弹力的应用。
20.(2023四上·五华月考)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是因为( )
A.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增大了
B.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
C.鞋子变轻了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本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是因为鞋底光滑了,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
21.(2023四上·徐州期末)如图,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运动速度慢,具有的能量大
B.运动速度快,具有的能量大
C.运动速度快慢与具有的能量大小无关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是:运动速度快慢与具有的能量强弱有关,运动速度快,具有的能量强。
22.(2023四上·五华月考)科学小组在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车时发现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 )
A.动力不足 B.车身不够美观 C.车轴不正
【答案】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制作一辆动力小车,正确的操作步骤是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组装、调试小车、评估小车,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小王同学在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车时发现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车轴不正。
23.(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关于小车设计制作的“评估与改进”环节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小车做得好,就不需要展示讲解
B.分工会导致效率低下,最好单人完成
C.不成功的模型也挺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答案】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A.评估与改进不但利于小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技术,不是小车做得好,就不需要展示讲解,故A错误;
B.合理分工会可以提高效率,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不能单人完成,故B错误;
C.不成功的模型也是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利于积累经验,改进技术和工艺,故C正确。
24.(2018四下·黄岩期末)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A.脂肪 B.蛋白质 C.维生素
【答案】B
【知识点】蛋白质的检验
【解析】【解答】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故答案为:B。
【分析】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25.我们吃米饭的时候,嚼久了会有点甜,这和口腔里的( )有关。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26.(2022四上·庆元期末)下列不属于人体消化器官的是( )。
A.胃 B.心脏 C.小肠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心脏属于血液循环系统。
27.(2023四上·五华月考)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得的信息是( )
A.食物名称 B.价格 C.保质期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如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厂址、营养成分及配料、卫生许可证、保存和使用方法等。价格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得。
28.(2022四上·润州期中)( )不是自然界的声音。
A.风声 B.琴声 C.雷声
【答案】B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风声和雷声是由自然界发出来的声音,琴声是由人类弹奏发出来的,所以琴声不是自然界的声音。
二、综合题(44分)
29.(2023四上·五华月考)摩擦力的研究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在运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明研究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 变化的规律制成的。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需要将指针调到 刻度处。
(2)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与测力计刻度相平
B.使用测力计时要垂直,不能倾斜
C.弹簧测力计只能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
(3)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4)该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物体重量
B.所有条件都需要改变
C.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5)该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除了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以外的所有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B.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6)小明在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将表格补充完整。
接触面 摩擦力N 平均摩擦力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2.1 2.5 2.3
粗糙木板 4.0 4.5 4.1
(7)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接触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答案】(1)拉力大小;0
(2)A
(3)2.6N
(4)C
(5)A
(6)2.3;4.2
(7)越大;越小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摩擦力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弹测力计是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的。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需要将指针调到0刻度处。
(2)读数时要平视读数,A错误。使用测力计时要垂直,不能倾斜,B正确。弹簧测力计只能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超过范围会损坏测力计,C正确。
(3)图中每小格代表0.1N,读数是26N。
(4)该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5)该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物体。
(6)经过计算,光滑木板上平均摩擦力是2.3N,粗木板上平均摩擦力是4.2N。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
30.(2023四上·五华月考)古筝的研究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每一根琴弦下方都有筝码将它支撑起来(如下图)。
(1)弹拨琴弦,琴弦会 ,这样就产生了声音。
(2)琴弦拉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琴弦拉得越松,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
(3)小明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纸盒、木条自制了简易版“古筝”(如图)。
①小明在纸盒的中间斜放一根木条,这根木条相当于古筝中的 。
②弹拨橡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较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
【答案】(1)振动
(2)高;低
(3)琴码;低;高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低主要是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的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弹拨琴弦,琴弦会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2)琴孩声音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直接相关,琴弦越短、越细、越紧,琴弦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相反琴弦越长、越粗、越松,琴弦振动的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因此,琴弦拉得越紧,拔动时发出的声音越高;琴弦拉得越松,拔动时发出的声音越低。
(3)①读图可知,中间支撑调节古筝琴弦的叫琴码。小明在纸盒的中间斜放一根木条,这根木条相当于古筝中的琴码。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弹拔像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较细的橡皮筋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高。
31.(2023四上·五华月考)呼吸与消化的研究
(1)人体进行呼吸气体交换时,呼吸前后变化最大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2)下列提升肺活量最显著的做法是( )
A.保证充足的睡眠 B.多吃肉 C.多参加体育锻炼
(3)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在下列食物中应多吃富含( )的食物。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4)小明设计了一份中餐食谱:红烧肉、家烧鲤鱼、米饭、花生。要使这份食谱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他应该再添加一份( )
A.炒青菜 B.油焖虾 C.煎鸡蛋
(5)小明发现肥肉在纸上留下“透明”而且“不会消失”的油迹,说明肥肉中含有( )
A.蛋白质 B.水分 C.脂肪
(6)为了保持营养均衡,维生素的摄入必不可少、以下材料富含维生素的是( )
A.白菜 B.牛肉 C.米饭
(7)食物中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是在( )中被吸收的。
A.胃 B.小肠 C.大肠
(8)在给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时,分法不合理的是( )
A.植物类和动物类 B.熟食和生食 C.喜欢吃和不喜欢吃
(9)下列有助于我们保持营养均衡的做法是( )
A.早上来不及吃早餐,午餐、晚餐可以多吃点
B.不喜欢的食物可以不吃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
【答案】(1)C
(2)C
(3)C
(4)A
(5)C
(6)A
(7)B
(8)C
(9)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脂肪的检验;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急促,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心跳这样变化有利于运输更多的氧气和养料,维持身体的运动。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食物被食管运输到冒里,在冒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然后转入大肠中,食物在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和纤维素然后排出体外。膳食搭配的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每日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定时进餐,少吃零食,不要挑食等。为了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李明应该做到苹素搭配、粗细粮搭配、蔬菜和水果应该天天吃,运动量较大时,适当多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糖虽然又甜又能提供能量,也不能多吃,适量最好。
(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氢气进入血波,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从21%变为16%;二氧化碳占比从0.03%变为增加了4%,其他气体增加了1.03%。由此判断,人体进行呼吸气体交换时呼吸前后变化最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充足的睡眠、多吃肉都对提高肺活量影响不大。
(3) A.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主要起到调节作用,故A错误;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错误;
C.糖类是为人体提供能量主要营养成分,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可以补充糖类物质,故C正确。
(4)从小明设计的一份中餐食谱:红烧肉、家烧鲤鱼、米饭、花生,可以判断,要使这份食谱中红烧肉、家烧鲤鱼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米饭提供的是糖类;花生脂肪含量高,少蔬菜和水果类食物,所以要使这份食谱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他应该再添加一份炒青菜。
(5)小明发现烧菜用的植物油在纸上留下“透明”不会消失的油迹,说明植物油中含有脂肪。
(6) A.白菜是蔬菜,富含维生素,故A正确;
B.牛肉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缺少维生素,故B错误;
C.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缺少维生素,故C错误。
(7)人体消化系统主要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其中消化和吸收能力最强的器官是小肠,因此食物中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
(8)A.根据食物的来源划分,食物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食用方法的不同,食物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两类,故B不符合题意;
C.喜欢吃和不喜欢吃,不是划分食物种类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不同,故C符合题意。
(9)A.早上来不及吃早餐,午餐、晚餐多吃点,不属于营养均衡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错误;
B,不喜欢的食物不吃,不符合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的饮食原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故B错误;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符合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的饮食原则,利于身体健康,故C正确。
1 / 1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6分)
1.(2023四上·中宁期中)小新唱歌声音太大了,吵到了隔壁正在休息的老奶奶,对老奶奶而言,小乐的歌声是( )
A.悦耳的 B.刺耳的 C.动听的
2.(2023四上·五华月考)狗休息时把一只耳朵紧贴地面,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声管,这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3.(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航天员在月球上不借助通讯设备能直接交流
4.(2023四上·五华月考)将手掌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 )的作用。
A.鼓膜 B.听小骨 C.耳郭
5.(2023四上·五华月考)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的“高”是指(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声音的尖锐与否
6.(2023四上·三河月考)如图所示,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用木锤敲打,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图中能敲出的音高最高的编钟是( )。
A.① B.② C.③
7.(2023四上·五华月考)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发现二胡的音高偏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拧动琴轴,使琴弦紧一点
B.增加拉动的频率
C.拧动琴轴,使琴弦松一点
8.(2023四上·南通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A.独立设计,独自制作
B.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
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9.(2023四上·中宁期中)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10.(2023四上·五华月考)在安静状态下,全班同学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 )
A.完全相同的 B.有差别的 C.差别很大的
11.门齿的作用是( )。
A.切割食物 B.咀嚼食物 C.撕碎食物
12.(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所示的食物中不属于动物类食物的是( )
A. B. C.
13.(2023四上·五华月考)在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下列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个马铃薯不含淀粉
B.碘酒滴在马铃薯皮上
C.碘酒滴在切开的、煮熟的马铃薯上
14.(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做法中能更好地预防蛀牙的是( )
A.经常用牙签剔牙 B.坚持早晚剧牙 C.多吃甜品食物
15.(2023四上·五华月考)通过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险,我们发现,以下哪种状态的食物更容易通过食道( )
A.粥状 B.块状 C.条状
16.(2023四上·五华月考)图中的小车前进的驱动力是( )
A.重力 B.反冲力 C.摩擦力
17.(2023四上·五华月考)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如图所示),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它的起飞依靠的是( )
A.弹力 B.重力 C.反冲力
18.(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认识,全面客观的是( )
A.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B.摩擦力是有害的
C.摩擦力是有益的
19.(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诗句中,用到了弹力的是( )
A.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023四上·五华月考)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是因为( )
A.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增大了
B.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
C.鞋子变轻了
21.(2023四上·徐州期末)如图,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运动速度慢,具有的能量大
B.运动速度快,具有的能量大
C.运动速度快慢与具有的能量大小无关
22.(2023四上·五华月考)科学小组在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车时发现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 )
A.动力不足 B.车身不够美观 C.车轴不正
23.(2023四上·五华月考)下列关于小车设计制作的“评估与改进”环节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小车做得好,就不需要展示讲解
B.分工会导致效率低下,最好单人完成
C.不成功的模型也挺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24.(2018四下·黄岩期末)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A.脂肪 B.蛋白质 C.维生素
25.我们吃米饭的时候,嚼久了会有点甜,这和口腔里的( )有关。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26.(2022四上·庆元期末)下列不属于人体消化器官的是( )。
A.胃 B.心脏 C.小肠
27.(2023四上·五华月考)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得的信息是( )
A.食物名称 B.价格 C.保质期
28.(2022四上·润州期中)( )不是自然界的声音。
A.风声 B.琴声 C.雷声
二、综合题(44分)
29.(2023四上·五华月考)摩擦力的研究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在运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明研究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 变化的规律制成的。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需要将指针调到 刻度处。
(2)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与测力计刻度相平
B.使用测力计时要垂直,不能倾斜
C.弹簧测力计只能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
(3)下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4)该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物体重量
B.所有条件都需要改变
C.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5)该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A.除了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以外的所有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B.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6)小明在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将表格补充完整。
接触面 摩擦力N 平均摩擦力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2.1 2.5 2.3
粗糙木板 4.0 4.5 4.1
(7)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接触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30.(2023四上·五华月考)古筝的研究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每一根琴弦下方都有筝码将它支撑起来(如下图)。
(1)弹拨琴弦,琴弦会 ,这样就产生了声音。
(2)琴弦拉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琴弦拉得越松,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 。
(3)小明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纸盒、木条自制了简易版“古筝”(如图)。
①小明在纸盒的中间斜放一根木条,这根木条相当于古筝中的 。
②弹拨橡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较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
31.(2023四上·五华月考)呼吸与消化的研究
(1)人体进行呼吸气体交换时,呼吸前后变化最大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2)下列提升肺活量最显著的做法是( )
A.保证充足的睡眠 B.多吃肉 C.多参加体育锻炼
(3)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在下列食物中应多吃富含( )的食物。
A.维生素 B.蛋白质 C.糖类
(4)小明设计了一份中餐食谱:红烧肉、家烧鲤鱼、米饭、花生。要使这份食谱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他应该再添加一份( )
A.炒青菜 B.油焖虾 C.煎鸡蛋
(5)小明发现肥肉在纸上留下“透明”而且“不会消失”的油迹,说明肥肉中含有( )
A.蛋白质 B.水分 C.脂肪
(6)为了保持营养均衡,维生素的摄入必不可少、以下材料富含维生素的是( )
A.白菜 B.牛肉 C.米饭
(7)食物中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是在( )中被吸收的。
A.胃 B.小肠 C.大肠
(8)在给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时,分法不合理的是( )
A.植物类和动物类 B.熟食和生食 C.喜欢吃和不喜欢吃
(9)下列有助于我们保持营养均衡的做法是( )
A.早上来不及吃早餐,午餐、晚餐可以多吃点
B.不喜欢的食物可以不吃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小新唱歌声音太大了,吵到了隔壁正在休息的老奶奶,对老奶奶而言,小乐的歌声打扰了自己的休息,所以是刺耳的。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狗休息时常常伏在地上,将一只耳朵紧贴地面听远方传来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且声音地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选项符合题意。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如果没有传播介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A选项错误。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B说法正确。
C、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而宇航员在月球说话没有传播介质,不能直接交流,因此无法贴耳轻声交流。C选项说法错误
4.【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经常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郭的作用,收集更多的声波。
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强弱。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敲击编钟时,编钟由于振动发出悦耳的声音。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A、拧动琴轴,使琴弦紧一点,琴弦振动速度变快,发出的声音变高,故A正确;
B、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增加拉动的频率不会影响音高,而是影响的是声音的强弱,故B错误;
C、拧动琴轴,使琴弦松一点,琴弦振动速度变慢,发出的声音变低,故C错误。
8.【答案】B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小组讨论,统一意见,然后分工合作,这样能够提高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9.【答案】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
10.【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在安静状态下每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有一些差别的。
11.【答案】A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 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门齿用来切断食物;臼齿用来磨碎食物;犬齿用来撕裂食物。
12.【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将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选项中香蕉属于植物类食物。
13.【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把碘酒滴在马铃薯块上,发现马铃薯块切面变成了蓝色,说明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在马铃薯上滴碘酒、马铃薯没有变成蓝色,可能是因为碘酒滴在了马铃薯皮上。
14.【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下面做法中,能更好地防止蛀牙的是坚持早晚刷牙,保持口腔卫生。经常用牙签剔牙、多吃甜味食品都不利于牙齿健康。
15.【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口腔摄入食物,牙齿咀嚼食物,舌头搅拌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在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粥状的食物更容易通过食道。
16.【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图中的小车前进的驱动力是重力,故A正确,BC错误。
17.【答案】C
【知识点】反冲力
【解析】【分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如图所示),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它的起飞依靠的是反冲力。
18.【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利,有时对我们有害,所以A符合题意。
19.【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弓的弦是弹性物体,弯弓射大雕是弹力的应用。
20.【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本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是因为鞋底光滑了,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了
21.【答案】B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是:运动速度快慢与具有的能量强弱有关,运动速度快,具有的能量强。
22.【答案】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制作一辆动力小车,正确的操作步骤是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组装、调试小车、评估小车,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小王同学在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车时发现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车轴不正。
23.【答案】C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A.评估与改进不但利于小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技术,不是小车做得好,就不需要展示讲解,故A错误;
B.合理分工会可以提高效率,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不能单人完成,故B错误;
C.不成功的模型也是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利于积累经验,改进技术和工艺,故C正确。
24.【答案】B
【知识点】蛋白质的检验
【解析】【解答】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故答案为:B。
【分析】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25.【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26.【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心脏属于血液循环系统。
27.【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如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厂址、营养成分及配料、卫生许可证、保存和使用方法等。价格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得。
28.【答案】B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风声和雷声是由自然界发出来的声音,琴声是由人类弹奏发出来的,所以琴声不是自然界的声音。
29.【答案】(1)拉力大小;0
(2)A
(3)2.6N
(4)C
(5)A
(6)2.3;4.2
(7)越大;越小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摩擦力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弹测力计是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的。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需要将指针调到0刻度处。
(2)读数时要平视读数,A错误。使用测力计时要垂直,不能倾斜,B正确。弹簧测力计只能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使用,超过范围会损坏测力计,C正确。
(3)图中每小格代表0.1N,读数是26N。
(4)该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5)该实验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物体。
(6)经过计算,光滑木板上平均摩擦力是2.3N,粗木板上平均摩擦力是4.2N。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
30.【答案】(1)振动
(2)高;低
(3)琴码;低;高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低主要是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的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弹拨琴弦,琴弦会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2)琴孩声音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直接相关,琴弦越短、越细、越紧,琴弦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相反琴弦越长、越粗、越松,琴弦振动的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因此,琴弦拉得越紧,拔动时发出的声音越高;琴弦拉得越松,拔动时发出的声音越低。
(3)①读图可知,中间支撑调节古筝琴弦的叫琴码。小明在纸盒的中间斜放一根木条,这根木条相当于古筝中的琴码。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弹拔像皮筋时,较粗的橡皮筋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较细的橡皮筋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高。
31.【答案】(1)C
(2)C
(3)C
(4)A
(5)C
(6)A
(7)B
(8)C
(9)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脂肪的检验;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急促,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心跳这样变化有利于运输更多的氧气和养料,维持身体的运动。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食物被食管运输到冒里,在冒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然后转入大肠中,食物在大肠吸收少量的水分和纤维素然后排出体外。膳食搭配的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每日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定时进餐,少吃零食,不要挑食等。为了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李明应该做到苹素搭配、粗细粮搭配、蔬菜和水果应该天天吃,运动量较大时,适当多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糖虽然又甜又能提供能量,也不能多吃,适量最好。
(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氢气进入血波,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从21%变为16%;二氧化碳占比从0.03%变为增加了4%,其他气体增加了1.03%。由此判断,人体进行呼吸气体交换时呼吸前后变化最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充足的睡眠、多吃肉都对提高肺活量影响不大。
(3) A.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主要起到调节作用,故A错误;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错误;
C.糖类是为人体提供能量主要营养成分,剧烈运动后,急需补充足够的能量,可以补充糖类物质,故C正确。
(4)从小明设计的一份中餐食谱:红烧肉、家烧鲤鱼、米饭、花生,可以判断,要使这份食谱中红烧肉、家烧鲤鱼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米饭提供的是糖类;花生脂肪含量高,少蔬菜和水果类食物,所以要使这份食谱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他应该再添加一份炒青菜。
(5)小明发现烧菜用的植物油在纸上留下“透明”不会消失的油迹,说明植物油中含有脂肪。
(6) A.白菜是蔬菜,富含维生素,故A正确;
B.牛肉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缺少维生素,故B错误;
C.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缺少维生素,故C错误。
(7)人体消化系统主要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其中消化和吸收能力最强的器官是小肠,因此食物中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
(8)A.根据食物的来源划分,食物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食用方法的不同,食物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两类,故B不符合题意;
C.喜欢吃和不喜欢吃,不是划分食物种类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不同,故C符合题意。
(9)A.早上来不及吃早餐,午餐、晚餐多吃点,不属于营养均衡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错误;
B,不喜欢的食物不吃,不符合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的饮食原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故B错误;
C.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符合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的饮食原则,利于身体健康,故C正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