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3.1城市的辐射功能(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历经十余年的高铁建设,湖南省城市系统联系发生较大变化,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图1示意湖南省高铁网络完善前后省内各市联系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越高,城市协同发展水平越高。图2示意截至2023年的湖南高铁网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整体上看,湖南高铁建设的完善能够显著促进( )
①省会城市资源外溢②沿线城际人口迁移③区域产业趋同发展④中小城市要素流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耦合协调度上升较为明显的城市( )
A.位置邻近长沙 B.经济基础雄厚 C.交通条件便利 D.资源禀赋优越
3.伴随高铁建设的完善,湖南省城市系统联系呈现( )
A.对称点轴式 B.均衡节点式 C.单核心集聚式 D.多核心网络式
【答案】1.A 2.C 3.D
【解析】1.由图可知,大部分城市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且根据材料可知,高铁网络完善后,湖南省城市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因此省会城市资源外溢效应强于虹吸效应,①对,④错;高铁压缩了交通时间,促进沿线人口流动与迁移,②对;高铁网络的完善促进了沿线产业交流,但不至于趋同发展,趋同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③错。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耦合协调度上升较为明显的城市有衡阳、常德、邵阳、怀化等,这些城市并不都是最邻近长沙的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基础一般,但高铁开通后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联系增强,耦合协调度上升,AB错误,C正确;图文材料无法体现出这些城市资源禀赋优越,D错误。故选C。
3.由图可知,高铁网络完善后,以长沙为一级核心,以湘潭、株洲、郴州等城市为次级核心,形成了多级核心、互相联系的网络结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产业外溢现象其实是一个地区均衡发展的结果,它不是指这个地区多出的某个产业,而是指在空间层面上,这个地区与周边地区产生的一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的概念,而产业的关联度构成了人、资本和物质的流动。比如,城和城之间通过人和资本的流动后,再次构成了轨道交通的流动,是因为它们之间本身存在着产业或者商品的流动空间,才会出现产业外溢的现象,如果产业或者商品之间没有关联的空间,那么也就不会出现流动的趋势。
(2022上·山西·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下表示意2021年与2010年我国部分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省会城市GDP占所在省份GDP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银川 石家庄 南京 济南
2021年 50.0% 16.0% 14.4% 13.9%
2010年 46.4% 16.8% 12.2% 9.9%
4.四个省会城市中,2021年对省内其他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
A.银川 B.石家庄 C.南京 D.济南
5.与201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经济首位度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市( )
A.交通运输地位下降 B.人口大量流失
C.产业结构过于传统 D.承接产业转移
【答案】4.A 5.C
【解析】4.表中银川市经济首位度最高,且呈上升趋势,说明城市发展迅速,对省内其他区域具有明显的引领带动作用,A正确;石家庄经济首位度下降,南京、济南经济首位度较低,说明这些城市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不充分、中心城市作用发挥不够,对省内其他区域引领带动作用较弱,BCD错误。所以选A。
5.由表可以看出,石家庄近十年经济首位度有所下降,说明石家庄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滑坡,省内其他城市发展较快。石家庄因铁路而兴,紧邻京津,交通运输地位没有下降,A错误;相对于河北省内其他城市,石家庄流出人口较少,B错误;石家庄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滑坡,与它产业结构过于传统、缺乏新的经济动能有着直接的关系,C正确;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其经济发展从而提高经济首位度,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城市首位度,是用于测量城市的区域主导性的指标,反映区域城镇规模序列中的顶头优势性,也表明区域中各种资源的集中程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它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
(2023下·安徽·高二巢湖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断裂点理论是城市空间影响力的研究方法,断裂点处两城市的引力平衡,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比例能够较好的反映城市的相对经济辐射范围。下表示意徐州与其他城市间断裂点的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城市GDP(亿元) 两城市间公路距离(KM) 徐州到断裂点的距离(KM) 徐州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例
宿迁 2351.12 121.4 47.2044 38.88%
淮安 3048 185.4 77.884 42.01%
盐城 4576.08 309.4 145.4406 47.02%
亳州 1046.1 203.3 60.5711 29.79%
6.受徐州市经济辐射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A.宿迁 B.淮安 C.盐城 D.亳州
7.能扩大徐州市对表中城市经济辐射范围的是( )
A.加大徐州资源开发力度 B.扩大徐州城市用地规模
C.表中城市经济总量上涨 D.提高表中城市等级
【答案】6.C 7.C
【解析】6.结合“断裂点理论是城市空间影响力的研究方法,断裂点处两城市的引力平衡”分析,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比例能够较好的反映城市的相对经济辐射范围,比例越大,则城市相对对比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就越大。表中徐州到盐城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比例最大,说明徐州对盐城的经济辐射影响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徐州市到表中城市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例与城市本身的GDP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即城市GDP越高,徐州市相对于对其的经济辐射范围就越大,因此其它城市的经济总量(GDP)上涨对扩大徐州市对表中城市经济辐射范围有利,C正确;徐州属于资源型城市,不适宜再扩大资源开发力度,A错误;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与扩大经济辐射范围无关,B错误;城市等级受国家行政规划影响,一般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C。
【点睛】经济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2023下·广西南宁·高二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校联考期中)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上海比武汉辐射带动作用更突出的原因是( )
A.上海经济地位高,国内外市场广阔 B.上海周边城市数量多,等级低
C.上海水运便利,货物运输成本低 D.上海资源禀赋好,工业发展动力充足
9.为增强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可以( )
①加强经济合作,提高周边城市等级②吸纳高素质人才,培育创新动力
③改善河湖环境,发展生态旅游④加强水陆交通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8.A 9.C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属于国家级经济中心,武汉属于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经济中心,上海经济地位更高,且上海临海,开放时间早,是河海联运的重要城市,国内外市场更广阔,A正确;上海周边城市数量多、等级低并不能体现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B错误;上海虽水运更便利,但不是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上海资源禀赋差(缺乏资源),D错误。故选A。
9.提高周边城市等级不能增强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这是武汉增强城市辐射作用的结果,①错误;吸纳高素质人才,培育创新动力,有利于武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与综合实力,从而增强辐射作用,②正确;武汉发展生态旅游,与其他城市产生的联系较少,更多的是促进本市的发展,难以辐射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③错误;加强水陆交通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利于与其他城市增强联系,促进发展,可以增强武汉的辐射带动作用,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辐射功能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辐射能力大致是城市腹地,城市腹地广、经济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潜力大城市辐射功能强。
(2023上·天津南开·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的“两圈四区”总体格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山东半岛多个城市间相互紧密联系而形成的都市圈,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人口大量跨区域迁移 D.交通通信方式的发展
11.青岛成为青岛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初始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 )
A.辐射 B.集聚 C.流动 D.转移
【答案】10.D 11.B
【解析】10.都市圈的形成需要便利的交通加强各城市的经济联系,使各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产生更密切的联系,故形成都市圈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A错误;生产要素集聚能促进区域的发展,但生产要素需在交通和通信快速发展后得以迅速集聚,B错误;区域人口流动是区域产生联系的一小部分内容,都市圈的形成更侧重经济和产业协作,C错误;山东省都市圈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两城市存在一定的地理距离,但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资源互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都市圈,D正确。故选D。
11.青岛成为青岛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过程,即青岛不断发展的过程,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人才等向青岛集聚,促使青岛成为青岛都市圈中心城市,B正确;青岛作为中心城市后,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可能将某些产业转移至周边地区,随着青岛辐射带动作用的增强,青岛与周边地区人员、物资流动会更频繁,故辐射、流动、转移均属于青岛成为中心城市后对区域的带动作用,而不是初始阶段所起的主导作用,ACD错误。故选B。
【点睛】区域为中心城市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市可为区域提供资金、技术等,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
(2022上·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出发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某城市出发到其他城市的客流比例;到达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各个城市到达某站点的客流比例。下图示意沪宁高铁一周出发站点(下左图)与到达站点(下右图)的影响强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受上海影响力最大的城市是( )
A.南京 B.苏州 C.昆山 D.无锡
13.从南京和无锡出发到上海的客流占比基本相同,但到达上海的南京客流占比大于无锡客流,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总人口多 B.无锡城市等级高 C.南京经济相对落后 D.无锡距上海更远
【答案】12.C 13.A
【解析】12.从各出发站点到上海的客流比例看,昆山出发到达上海的客流比例最高;从上海到达各站点的客流比例看,上海到达昆山的客流占比最高,表明上海对昆山的影响力最大。ABD错误,故选C。
13.虽然二者出发到上海的客流占比基本相同,但由于南京城市等级高,人口规模大,外出客流量大,到达上海的客流占比较高。A正确。与城市等级、经济水平、城市距离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世界大都市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2022上·全国·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地带,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尤其在网络创新上。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 )
A.省域分布差异小 B.集中在中小城市
C.核心城市数量多 D.主要分布在沿海
15.上海创新主体数量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配套基础设施完善 B.经济发达,人才集中
C.信息网络巨头云集 D.地处沿海,思想开放
【答案】14.C 15.B
【解析】14.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中创新主体数量最多的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其它城市创新主体数量较少,因此表现为省域分布差异大,中小城市少,核心城市数量多,沿海地区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创新主体数量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荟聚,人才分布集中,创新意识和能力强,B正确;长三角地区整体配套基础设施相对都比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对创新能力影响不大,A错误;我国信息网络巨头云集的地点是在乌镇,C错误;长三角地区整体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地处沿海、思想开放不是影响上海创新主体数量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对某工业区位的评价,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从土地、水源、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因素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考虑;同时,还要分析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二、综合题
16.(2023上·上海·高二校考期中)2022年9月28日,上海市及其他两省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陆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打造诗意栖居的江南水乡环境。图1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
(1)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 省和 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 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填选项)。
A.城镇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大城市越来越多 D.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为( )
①出现城市群 ②城镇化进程有所减缓
③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④城镇化的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随着城镇化发展,大城市可能会面临的城市问题有: 、 等。
(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5)分析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6)相比北京,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主要原因是上海( )
A.科技更发达 B.制造业比重更高 C.政策更优惠 D.交通更便利
【答案】(1) 浙江 江苏 稳定发展 D
(2)D
(3) 交通拥堵、住房拥挤 社会治安压力大
(4)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5)差异: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原因:南通距离上海较远,与上海隔江相望,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苏州与上海比邻,交通便利。
(6)B
【分析】本大题以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和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城镇化发展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原因、上海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原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正确;城镇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大城市越来越多是城市化的表现,ABC错误。
(2)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为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都在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城镇化的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无序的迁往城市,导致城市出现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治安压力大等问题。
(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大方面分析。从自然原因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长三角地区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好;有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5)读图2可知,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由图1可知,南通和苏州主要在距离上海的远近方面存在差异,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苏州与上海比邻。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南通相对落后,交通不够便利,与上海的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苏州与上海比邻,交通便利,接受上海辐射强度高,经济相对发达。
(6)根据所学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可知,北京和上海的科技都很发达,A不符合题意;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大量工业企业外迁,北京市制造业比重不及上海市,B符合题意;北京和上海作为世界性大都市,政策优惠力度都很大,交通都很便利,所以政策和交通不是上海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主要原因,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2022下·江苏淮安·高二统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
材料二:淮安: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南部黄花塘镇境内,规划面积8.21平方公里,园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距离南京市北部行政边界12公里,35分钟车程直达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宁淮、宁连等6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是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盱眙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桥头堡。下面两图分别为南京都市圈示意图和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置图。
(1)说明南京在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中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试提出推进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3)说明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对淮安市发展的意义。
(4)从产业协同的角度,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园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
(2)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其它城市的联系;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结合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制定好相应的优惠政策。
(3)深度接轨南京,增强区域联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接纳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4)发挥比较优势,寻找最优区位,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分析】本题以南京都市圈区域图及相关文字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城市群区位,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根据材料,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说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有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基础好;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解答本题首先应从加强区域间联系出发,完善交通运输网;其次应结合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特点,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第三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江苏淮安以共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契机,积极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南京辐射带动,聚力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第四,应结合都市圈内淮安等城市的规模、级别不同的特点,注意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最后,应结合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制定好相应的优惠政策。
(3)对淮安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方面。南京都市圈建设,有利于发挥南京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淮安深度接轨南京,接纳产业转移,利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淮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有利于完善淮安基础设施。
(4)从产业协同角度出发去提建议,就是推进产业内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产业。由材料可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与南京市距离较近。因此应注意利用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的优势,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为实现“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应注意加强分工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实现产业协同,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3.1城市的辐射功能(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历经十余年的高铁建设,湖南省城市系统联系发生较大变化,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图1示意湖南省高铁网络完善前后省内各市联系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越高,城市协同发展水平越高。图2示意截至2023年的湖南高铁网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整体上看,湖南高铁建设的完善能够显著促进( )
①省会城市资源外溢②沿线城际人口迁移③区域产业趋同发展④中小城市要素流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耦合协调度上升较为明显的城市( )
A.位置邻近长沙 B.经济基础雄厚 C.交通条件便利 D.资源禀赋优越
3.伴随高铁建设的完善,湖南省城市系统联系呈现( )
A.对称点轴式 B.均衡节点式 C.单核心集聚式 D.多核心网络式
(2022上·山西·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下表示意2021年与2010年我国部分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省会城市GDP占所在省份GDP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银川 石家庄 南京 济南
2021年 50.0% 16.0% 14.4% 13.9%
2010年 46.4% 16.8% 12.2% 9.9%
4.四个省会城市中,2021年对省内其他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
A.银川 B.石家庄 C.南京 D.济南
5.与201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经济首位度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市( )
A.交通运输地位下降 B.人口大量流失
C.产业结构过于传统 D.承接产业转移
(2023下·安徽·高二巢湖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断裂点理论是城市空间影响力的研究方法,断裂点处两城市的引力平衡,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比例能够较好的反映城市的相对经济辐射范围。下表示意徐州与其他城市间断裂点的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城市GDP(亿元) 两城市间公路距离(KM) 徐州到断裂点的距离(KM) 徐州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例
宿迁 2351.12 121.4 47.2044 38.88%
淮安 3048 185.4 77.884 42.01%
盐城 4576.08 309.4 145.4406 47.02%
亳州 1046.1 203.3 60.5711 29.79%
6.受徐州市经济辐射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A.宿迁 B.淮安 C.盐城 D.亳州
7.能扩大徐州市对表中城市经济辐射范围的是( )
A.加大徐州资源开发力度 B.扩大徐州城市用地规模
C.表中城市经济总量上涨 D.提高表中城市等级
(2023下·广西南宁·高二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校联考期中)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上海比武汉辐射带动作用更突出的原因是( )
A.上海经济地位高,国内外市场广阔 B.上海周边城市数量多,等级低
C.上海水运便利,货物运输成本低 D.上海资源禀赋好,工业发展动力充足
9.为增强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可以( )
①加强经济合作,提高周边城市等级②吸纳高素质人才,培育创新动力
③改善河湖环境,发展生态旅游④加强水陆交通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3上·天津南开·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的“两圈四区”总体格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山东半岛多个城市间相互紧密联系而形成的都市圈,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人口大量跨区域迁移 D.交通通信方式的发展
11.青岛成为青岛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初始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 )
A.辐射 B.集聚 C.流动 D.转移
(2022上·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出发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某城市出发到其他城市的客流比例;到达站点的影响强度是从各个城市到达某站点的客流比例。下图示意沪宁高铁一周出发站点(下左图)与到达站点(下右图)的影响强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受上海影响力最大的城市是( )
A.南京 B.苏州 C.昆山 D.无锡
13.从南京和无锡出发到上海的客流占比基本相同,但到达上海的南京客流占比大于无锡客流,主要是因为( )
A.南京总人口多 B.无锡城市等级高 C.南京经济相对落后 D.无锡距上海更远
(2022上·全国·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地带,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尤其在网络创新上。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 )
A.省域分布差异小 B.集中在中小城市
C.核心城市数量多 D.主要分布在沿海
15.上海创新主体数量远高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配套基础设施完善 B.经济发达,人才集中
C.信息网络巨头云集 D.地处沿海,思想开放
二、综合题
16.(2023上·上海·高二校考期中)2022年9月28日,上海市及其他两省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陆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打造诗意栖居的江南水乡环境。图1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
(1)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 省和 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 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填选项)。
A.城镇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大城市越来越多 D.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当今世界城镇化的特点为( )
①出现城市群 ②城镇化进程有所减缓
③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④城镇化的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随着城镇化发展,大城市可能会面临的城市问题有: 、 等。
(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5)分析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6)相比北京,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主要原因是上海( )
A.科技更发达 B.制造业比重更高 C.政策更优惠 D.交通更便利
17.(2022下·江苏淮安·高二统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
材料二:淮安:打造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南部黄花塘镇境内,规划面积8.21平方公里,园区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距离南京市北部行政边界12公里,35分钟车程直达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宁淮、宁连等6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是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盱眙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桥头堡。下面两图分别为南京都市圈示意图和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位置图。
(1)说明南京在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中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试提出推进淮安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3)说明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对淮安市发展的意义。
(4)从产业协同的角度,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园提出合理化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