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0 11:39: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山东日照·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是通过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推荐卖货并最终成交的电商形式,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截至2020年7月,某直播平台共有15万有效带货主播(粉丝数量大于1万),涵盖了287个地级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快速崛起主要得益于( )
A.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 B.物流运输业的发展
C.居民购买能力的提高 D.金融服务业的完善
2.直播电商在直播过程中鼓励顾客加入主播“粉丝团”,主要是为了( )
A.方便顾客购物 B.提供折扣优惠 C.提高参与门槛 D.培育消费群体
3.我国带货主播人数最多的地区及原因是( )
A.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水平高 B.珠三角地区产品货源丰富
C.京津冀地区经济和人口重心 D.中西部地区地域文化多样
(2023上·陕西榆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23年9月23日,全国首例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富余运力运输快递项目在北京地铁9号线(房山-燕房)进行试点。下图示意快递货物进入地铁车厢进行运输。完成下面小题。
4.“地铁送快递”的主要品类是( )
A.水果生鲜 B.纸质文件 C.珠宝饰品 D.中式家具
5.推测“地铁送快递”最集中的时段为( )
A.6:00~8:00 B.9:00~11:00 C.12:00~14:00 D.18:00~20:00
6.“地铁送快递”运营项目有利于( )
①有效提高部分货物运输的连续性 ②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利用率
③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 ④有效提高部分货物运输的时效性
⑤全面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性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023上·河北·高一校联考学业考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快速交通的大力发展、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下图示意2018年5月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其中线段粗细表示通勤量的大小。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 )
A.信息技术的发展 B.住房条件的改善
C.交通网络的完善 D.城镇数量的增多
8.通勤量大的热点城镇与上海中心城区的( )
A.空间距离较短 B.发展方向相近 C.城市功能相同 D.产业结构相似
9.城桥镇与上海中心城区之间的越江通道采用隧桥结合的方式,其南段设计为江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泥沙淤积 B.增加客运流量 C.节约建设成本 D.利于水上交通
(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2022年12月26日早上8时05分,成昆铁路复线成都至西昌首趟动车从成都南站开出,这不仅标志着全长915公里的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也意味着刚全面脱贫的凉山州迈入动车时代。成都至西昌的时间由老线绿皮火车的十多个小时缩短为动车的2小时55分。动车开通后,老线上仍保留了一对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大小站都要停靠,时速不到40公里,最低仅2元票价的慢火车。完成下面小题。
10.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动车给凉山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助推旅游产业提质增量 B.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出州
C.促进第二产业高质发展 D.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
11.动车开通后,成昆铁路老线依然保留了一对慢火车的主要目的是( )
A.吸纳沿线更多的客源 B.让游客能体验慢火车
C.维护列车低运营成本 D.为沿线人民提供便利
(2023上·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期末)徐州运河历史悠久,变迁复杂,其中历经了“借黄行运”“借黄济运”等空间格局阶段。下图示意徐州运河及附近城镇演变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借黄济运”时期泗水运道逐渐没落,其原因包括( )
①河道淤积②铁路修建③人口迁移④产业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推测“借黄济运”时期之后( )
A.徐州运河逐渐向“借运济黄”格局演变 B.徐州运河逐渐向“黄运分离”格局演变
C.徐州运河逐渐向“黄运并联”格局演变 D.城镇空间格局逐渐演变为斑点状分布
(2023上·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西南山区某县曾是云南集结性盐区之一,近两千年来的盐业兴衰深刻影响当地聚落体系的演化和发展。当前该地盐业产业面临衰退,乡村亟需转型。下图示意该县明末清初聚落体系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该地盐马古道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
A.湿热 B.干热 C.冷湿 D.冷干
15.影响该地聚落形成和衰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盐井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上·河南开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历经8年的勘察和设计,2022年6月,投资超过220亿的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其中有53.7千米路段采用以桥代路,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正式修成。该路段多为流动性和半固定性沙丘;且恰好处于风口上,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刮沙尘。下图示意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段铁路能够成功修建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资金 C.技术 D.政策
17.铁路修建中以桥代路的方式非常普遍,此路段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 B.预留风沙通道
C.提高运行速度 D.减少土地占用
18.铁路环线的修成,可以( )
A.降低生态干扰 B.增强区域交流
C.直达沙漠腹地 D.方便木材运输
二、综合题
19.(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108国道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通车,2000年秦岭隧道开通后,原翻越秦岭主脊的干线公路被废弃。
(1)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为恢复和扩展大熊猫栖息地,人们拆除了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议一议,这样做是否必要
20.(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在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2)从高速公路的长度、密度、连通性等方面比较1975年、1985年、2014年日本高速公路布局的变化。
(3)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3小时交通图,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山东日照·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是通过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推荐卖货并最终成交的电商形式,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截至2020年7月,某直播平台共有15万有效带货主播(粉丝数量大于1万),涵盖了287个地级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快速崛起主要得益于( )
A.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 B.物流运输业的发展
C.居民购买能力的提高 D.金融服务业的完善
2.直播电商在直播过程中鼓励顾客加入主播“粉丝团”,主要是为了( )
A.方便顾客购物 B.提供折扣优惠 C.提高参与门槛 D.培育消费群体
3.我国带货主播人数最多的地区及原因是( )
A.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水平高 B.珠三角地区产品货源丰富
C.京津冀地区经济和人口重心 D.中西部地区地域文化多样
【答案】1.A 2.D 3.B
【解析】1.据材料,“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是通过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推荐卖货并最终成交的电商形式。”可知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视频直播、短视频等的发展,A正确;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居民购买能力的提高、金融服务业的完善不是直播电商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2.直播电商与传统电商仍然属于电商的范畴,其社会协作条件、区域联系和聚集效应基本上区别不大,只是在终端面向客户的形式有所不同,直播电商对消费者直接展示产品,主播可以马上解决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疑惑,互动性更强,在直播过程中鼓励顾客加入主播“粉丝团”,主要是为了培育消费群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读图可知,主播人数最多的城市依次是广州、杭州、深圳,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直播带货的产品主要是轻工业产品,珠三角地区轻工业发达,产品丰富,为广州直播带货提供了丰富的货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直播带货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 互动性强:直播带货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购物体验,通过直播可以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主播可以及时作出回应和解答。2. 可塑性强:直播带货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和实时销售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产品的宣传策略、价格设置和促销活动等;主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提高销售效果。3. 营销效果好:通过直播带货,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触达大量的潜在客户群体,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此外,直播带货还能够有效地促进销售转化,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2023上·陕西榆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23年9月23日,全国首例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富余运力运输快递项目在北京地铁9号线(房山-燕房)进行试点。下图示意快递货物进入地铁车厢进行运输。完成下面小题。
4.“地铁送快递”的主要品类是( )
A.水果生鲜 B.纸质文件 C.珠宝饰品 D.中式家具
5.推测“地铁送快递”最集中的时段为( )
A.6:00~8:00 B.9:00~11:00 C.12:00~14:00 D.18:00~20:00
6.“地铁送快递”运营项目有利于( )
①有效提高部分货物运输的连续性 ②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利用率
③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 ④有效提高部分货物运输的时效性
⑤全面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性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4.B 5.B 6.C
【解析】4.地铁是城市重要的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因车站封闭、空间狭小、人员密集等客观条件,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运载用品有一定的限制。利用地铁运送仅能运输安全无威胁物品。水果生鲜需要冷藏保鲜,珠宝饰品类易破损,中式家具体积大,因此地铁运送快递的品类主要为纸质文件。故选 B。
5.地铁是一种便捷、准时和大容量的运载方式,不同时间段人流量密度不同,存在高峰期和平峰期。 在高峰期时间段,地铁主要满足人员出行需求;在平峰时间段,存在客流量较少、满载率较低的现象,这给货运物流提供了利用空间与价值。因此地铁运送快递的主要时间段为人流量较少的平峰时期。北京人口多, 6:00~8:00,12:00~14:00,18:00~20:00 均为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大。故选 B。
6.北京探索物流配送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新模式的初步尝试,是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时段富余运力开展快递运输,替代货车运输,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货运车辆的道路运输需求,逐步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从而有效的提高部分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地铁快递要用其他运输方式转移货物,而用公路运输配送货物连续性更强。地铁快递主要是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富余运力,对乘客出行的舒适性影响不大,①⑤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 C。
【点睛】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制式的一种,指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2023上·河北·高一校联考学业考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快速交通的大力发展、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下图示意2018年5月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通勤热点城镇之间的通勤规模,其中线段粗细表示通勤量的大小。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 )
A.信息技术的发展 B.住房条件的改善
C.交通网络的完善 D.城镇数量的增多
8.通勤量大的热点城镇与上海中心城区的( )
A.空间距离较短 B.发展方向相近 C.城市功能相同 D.产业结构相似
9.城桥镇与上海中心城区之间的越江通道采用隧桥结合的方式,其南段设计为江底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泥沙淤积 B.增加客运流量 C.节约建设成本 D.利于水上交通
【答案】7.C 8.A 9.D
【解析】7.人口流动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缩短人们出行的时间距离,所以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的通勤人数近年来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快速交通的大力发展,故C正确。信息技术的发展、住房条件的改善、城镇数量的增多与通勤人数增加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D错误。故选C。
8.图中通勤量大的12个热点城镇有7个位于上海市辖区,且根据图例来看,通勤量较大的城市基本都位于上海市辖区,空间距离近,故A正确。图中信息不能显示各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等信息,BCD错误。故选A。
9.越江通道南段采用江底隧道方案,可以减少对水上交通的影响,故D正确。隧道位于江底,对泥沙淤积没有影响,故A错误。水底情况复杂,修建江底隧道成本较高,故C错误。隧道过江不能增加客运量,故B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选线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土地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发展,尽量减少投资,维护地区稳定,巩固国防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2022年12月26日早上8时05分,成昆铁路复线成都至西昌首趟动车从成都南站开出,这不仅标志着全长915公里的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也意味着刚全面脱贫的凉山州迈入动车时代。成都至西昌的时间由老线绿皮火车的十多个小时缩短为动车的2小时55分。动车开通后,老线上仍保留了一对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大小站都要停靠,时速不到40公里,最低仅2元票价的慢火车。完成下面小题。
10.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动车给凉山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助推旅游产业提质增量 B.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出州
C.促进第二产业高质发展 D.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
11.动车开通后,成昆铁路老线依然保留了一对慢火车的主要目的是( )
A.吸纳沿线更多的客源 B.让游客能体验慢火车
C.维护列车低运营成本 D.为沿线人民提供便利
【答案】10.A 11.D
【解析】10.动车以客流为主,直接影响是旅游产业,即助推旅游产业提质增量,A对,BC错;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动车开通后,老线上仍保留了一对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提示可知,成昆铁路复线及老线均位于内陆地区,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动车并未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D错。故选A。
11.当地为山区,交通条件落后、收入低。根据材料,慢火车停靠站点多,票价低,为沿线低收入人民提供了出行的便利,D对;根据材料信息“动车开通后,老线上仍保留了一对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大小站都要停靠,时速不到40公里,最低仅2元票价的慢火车。”提示,慢火车开通后保留至今,说明慢火车有一定的客源,但其运行速度慢,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吸纳客源的难度越来越大,A错;慢火车并非新鲜事物,要体验慢火车的游客并不多,B错;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慢火车停靠站点多、票价低,并且至今未涨过价,随着列车老化,运营成本不断升高,C错。故选D。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2)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3)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2023上·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期末)徐州运河历史悠久,变迁复杂,其中历经了“借黄行运”“借黄济运”等空间格局阶段。下图示意徐州运河及附近城镇演变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借黄济运”时期泗水运道逐渐没落,其原因包括( )
①河道淤积②铁路修建③人口迁移④产业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推测“借黄济运”时期之后( )
A.徐州运河逐渐向“借运济黄”格局演变 B.徐州运河逐渐向“黄运分离”格局演变
C.徐州运河逐渐向“黄运并联”格局演变 D.城镇空间格局逐渐演变为斑点状分布
【答案】12.A 13.B
【解析】12.读图“借黄济运”时期,黄河运道逐渐演变为故黄河,河道水量减少,泥沙淤积,船只难行,受此影响,泗水运道无法沟通南北方,航运价值降低,航道开始逐渐没落;伴随着铁路的修建,轨道交通开始发展,受其影响,泗水运道不断衰落,①②正确;该区域内人口规模一直较大,南北运输量大,故泗水运道的逐渐没落和人口迁移以及产业转变没有关系,③④错误,该题选A。
13.随着故黄河的泥沙进一步淤积,故黄河航运价值逐步消失,泗水运道逐渐被现代交通方式取代,故黄河与中运河的水运联动消失,徐州运河逐渐向“黄运分离”格局演变,AC错误,B正确;因现代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城镇空间格局逐渐向网带状演变,D错误,该题选B。
【点睛】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较小;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2023上·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西南山区某县曾是云南集结性盐区之一,近两千年来的盐业兴衰深刻影响当地聚落体系的演化和发展。当前该地盐业产业面临衰退,乡村亟需转型。下图示意该县明末清初聚落体系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该地盐马古道形成的气候条件是( )
A.湿热 B.干热 C.冷湿 D.冷干
15.影响该地聚落形成和衰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盐井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4.B 15.C
【解析】14.该地地处盐马古道的产盐区,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属于夏季风背风坡一侧,降水少,气候干热,蒸发量大,有助于晒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该地聚落因盐马古道而发展,聚落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盐井,③正确;如今因为地处西南山区,交通不便,盐业衰退,聚落随之衰退,④正确。该地聚落形成和衰退与土地、太阳辐射无关,①②错。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聚落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交通、工农业基础、军事、宗教、科技、政策等等。
(2023上·河南开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历经8年的勘察和设计,2022年6月,投资超过220亿的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其中有53.7千米路段采用以桥代路,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正式修成。该路段多为流动性和半固定性沙丘;且恰好处于风口上,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刮沙尘。下图示意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段铁路能够成功修建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资金 C.技术 D.政策
17.铁路修建中以桥代路的方式非常普遍,此路段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野生动物 B.预留风沙通道
C.提高运行速度 D.减少土地占用
18.铁路环线的修成,可以( )
A.降低生态干扰 B.增强区域交流
C.直达沙漠腹地 D.方便木材运输
【答案】16.C 17.B 18.B
【解析】16.由材料可知,历经8年的勘察和设计,2022年6月,投资超过220亿的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正式修成,由此可知该段铁路修建难度之大,能够成功修建的主导因素是技术,C正确;气候、资金、政策影响铁路的修建,但都不是成功修建的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
17.该路段多为流动性和半固定性沙丘;且恰好处于风口上,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刮沙尘,该段多风沙,该段铁路修建中以桥代路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预留风沙通道,减轻风沙对铁路的影响,B正确。该地区沙漠戈壁广布,野生动物少,其目的不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A错误;以桥代路可能导致运行速度降低,C错误;该地区为沙漠戈壁,没有必要减少土地占用,D错误。故选B。
18.铁路环线的修成,增强了沙漠人类活动的强度,增加生态干扰,A错误;铁路环线的修成,加强了新疆地区与边境口岸的联系,增强区域交流,B正确;铁路环线的修成,不能直达沙漠腹地,C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森林资源匮乏,D错误。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二、综合题
19.(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108国道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通车,2000年秦岭隧道开通后,原翻越秦岭主脊的干线公路被废弃。
(1)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为恢复和扩展大熊猫栖息地,人们拆除了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议一议,这样做是否必要
【答案】(1)栖息地逐渐远离交通线分布;分布越来越分散,呈现不连续块状。
(2)有必要,机械围栏和铁丝网的存在破坏了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也阻隔了原交通线两侧熊猫栖息地的联系,不利于熊猫的生存和繁衍。箭竹是熊猫的食物,营造箭竹林,有利于给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弥合块状栖息地之间的阻隔。
【分析】本题以秦岭山区是大熊猫栖息地变化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环境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976年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年范围明显减小,且被分割断裂成块状;说明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减小,逐渐远离交通线分布;由成片分布被割裂成块,分布越来越分散。
(2)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为恢复和扩展大熊猫栖息地,人们拆除了原翻越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这样做很有必要。因为机械围栏和铁丝网的存在破坏了熊猫的栖息地环境,也切断了原来成片分布的大熊猫栖息地,阻断了原交通线两侧熊猫栖息地的联系,不利于熊猫的生存和繁衍;箭竹是熊猫的食物,营造箭竹林,可以增加熊猫的食物供应,满足熊猫对食物的需求,还可以弥合块状栖息地之间的阻隔,将割裂的栖息地连为一体,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等。
20.(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在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2)从高速公路的长度、密度、连通性等方面比较1975年、1985年、2014年日本高速公路布局的变化。
(3)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3小时交通图,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答案】(1)从东京出发0~400千米内,短距离高速公路所占比重高,随距离的增加高速公路比重下降,新干线比重上升;400~800千米内,新干线占绝对优势;800千米后,新干线比重下降,航空比重最高。
(2)1975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了网状交通运输。
(3)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
(4)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能加强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效率。
【分析】本题以日本为区域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从东京出发0~400千米内、400~800千米内、800千米后明显分成三个阶段。0-400千米之间,短距离高速公路所占比重高,随距离的增加高速公路比重下降,新干线比重上升;400~800千米内,新干线占绝对优势;800千米后,新干线比重下降,航空比重最高。
(2)由图可知,1975年、1985年、2014年三个年份高速公路的线路长度、密度和连通城市由不同颜色标识:通过1975年以前通车的高速公路分布可看出1975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通过1975—1984年通车的高速公路分布可看出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通过1985—2014年通车的高速公路分布可看出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了网状交通运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运输对沿线区域的发展作用可以从联系、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就业、收入、差距)等角度入手。新干线利于促进沿线的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4)结合材料“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由此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有利于促进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结合材料“交通运输在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由此可知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效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