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云南·校联考模拟预测)赛里木湖(图)位于新疆北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湖面海拔2071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达12米,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湖中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现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外。高白鲑离开水后存活的时间很短,捕捞上来的活鱼需直接放到水池里。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结冰时间最晚的水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赛里木湖没有天然鱼类是因为( )
①地形封闭,与世隔绝
②山区严寒,水温较低
③天敌众多,难以生存
④水质洁净,缺乏饵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赛里木湖冷水鱼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
A.外来物种,数量难控制 B.养殖规模大,品质下降
C.鲜鱼售价高,市场有限 D.产业单一,经济效益低
(2024上·辽宁锦州·高三统考期末)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入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下图示意碳汇渔业生产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
①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②直接减少CO 排放量③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5.为促进碳汇渔业发展,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其目的是( )
A.降低海洋表层水温 B.促进鱼类的排泄物沉降
C.促进埋藏的CO 释放 D.促进海底营养盐类上泛
(2023上·江苏·高二校联考学业考试)2023年9月25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称,南极今冬海冰面积于9月10日达到峰值,为1696万平方公里,是1979年有卫星观测数据以来南极冬季海冰面积峰值的最低纪录。图为“2022年2月南极洲马蹄岛的冰川融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酸雨 B.全球变暖 C.冰川运动 D.臭氧层破坏
7.针对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①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②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
③植树造林
④发展清洁能源
⑤提高节能技术
⑥减少氟氯烃的使用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2023上·云南昆明·高一昆明八中校考阶段练习)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在全球范围内,50%—65%的甲烷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其次天然湿地等也会排放甲烷。人为导致的甲烷排放来自于能源、农业、废物处理和工业活动。大部分的农业甲烷排放主要来自各类家畜肠道发酵以及化肥使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烷成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是因为大量吸收( )
A.① B.② C.③ D.④
9.甲烷排放过多会导致(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10.有利于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合理措施有( )
A.禁止农业畜禽养殖 B.畜禽粪便回收再利用
C.严格禁止污水排放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021上·北京房山·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图为自然环境中的碳的生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此图可以说明( )
A.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C.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限于大气圈内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2023上·河北邢台·高二宁晋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某碳捕集工厂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近郊某地热发电站附近,由瑞士空气技术公司和冰岛碳封存技术公司合作建立,其工作机制是通过12台风扇“捕捉”大气中的CO2,加热到80~100℃提纯,与水混合(1吨CO2约需27吨水)后用泵送入地下约1000m的洞穴深处,与地下多孔岩石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永久储存在地下。该碳捕集工厂建设成本在1000万至1500万美元之间。下图示意该碳捕集工厂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建设碳捕集工厂的优势是( )
A.火山释放的CO2量大 B.劳动力资源较丰富
C.地热能源比较丰富 D.捕碳市场需求量较大
14.该地建设碳捕集工厂有利于( )
A.提升所在城市的等级 B.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C.减少工业CO2的排放量 D.冰原面积迅速增加
15.影响该碳捕集工厂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资源 B.原料来源 C.建设成本 D.地形地势
二、综合题
16.(2024·上海金山·统考一模)南极作为地球上最为寒冷、干燥和偏远的地区之一,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此次考察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建设新的科考站;二是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材料二:南极洲是冰雪高原大陆,煤炭储量丰富。
(1)在图1弧线上添加箭头,表示南半球自转的方向。
(2)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适合天文观测,主要原因是( )(不定项选择)
A.极昼期长达半年,可连续观测 B.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C.人类活动少,光污染和大气污染极少 D.四季分明,观测结果研究价值大
(3)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山漂移的方向是向( )(单选)
A.东 B.西
(4)根据图文资料,完成框架图。
① ② ③
(5)上海到南极航行途中为保持正确航向,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单选)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数字地球
(6)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是 (单选:A古生代/B元古代),一般属于 (单选:A岩浆岩/B沉积岩)。
(7)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角度分析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干旱的原因。
17.(2023上·天津武清·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南的三江并流地区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下图为西南区域图和三江并流及云南丽江周边区域图。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奇特景观的地质原因。(从内力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说明)
(2)说明云南省西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 丽江雪桃产自云南丽江的海拔2400-2800米原生态高原地区,当地优质的土壤和清洁的水源对雪桃生长极其有利。果树不施用化肥、农药,每年3月开花,10月果子成熟,而其他地区的桃子从开花到成熟大多为3-4个月,丽江雪桃果型硕大、色彩鲜艳、口感甜脆、营养极为丰富。
(3)分析丽江雪桃果型大、色彩鲜艳、口感好、营养丰富的自然生长条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云南·校联考模拟预测)赛里木湖(图)位于新疆北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湖面海拔2071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达12米,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湖中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现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外。高白鲑离开水后存活的时间很短,捕捞上来的活鱼需直接放到水池里。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结冰时间最晚的水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赛里木湖没有天然鱼类是因为( )
①地形封闭,与世隔绝
②山区严寒,水温较低
③天敌众多,难以生存
④水质洁净,缺乏饵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赛里木湖冷水鱼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
A.外来物种,数量难控制 B.养殖规模大,品质下降
C.鲜鱼售价高,市场有限 D.产业单一,经济效益低
【答案】1.D 2.B 3.C
【解析】1.根据入湖河流的分布,可知湖泊东南方向无地表淡水注入,水域盐分含量较高,加之纬度偏低,所以④水域的结冰时间最晚。故选D。
2.赛里木湖周边有山地环绕,但并不是与世隔绝,①错误;海拔高、纬度高,水温低,难以产生天然鱼类,②正确;没有天然鱼类不是因为天敌多,③错误;湖水清澈,缺乏鱼类的饵料,④正确。故选B。
3.当地地理位置偏远,鲜鱼要运到市场的成本和难度较大,所以售价高,市场有限,C正确。冷水鱼是本地物种,A错误。养殖规模大,如果管理适当,品质不会下降,B错误。鲜鱼售价高,如果解决了市场问题,经济效益并不低,D错误。故选C。
【点睛】赛里木湖鱼产量较低的原因是:湖水较深,光合作用弱,水中生物少,饲料不足;海拔高,水温低,生长缓慢。
(2024上·辽宁锦州·高三统考期末)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入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下图示意碳汇渔业生产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
①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②直接减少CO 排放量③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5.为促进碳汇渔业发展,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其目的是( )
A.降低海洋表层水温 B.促进鱼类的排泄物沉降
C.促进埋藏的CO 释放 D.促进海底营养盐类上泛
【答案】4.C 5.D
【解析】4. 据材料“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碳汇渔业中,藻类植物作为鱼类、贝类的饵料被大量消耗,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碳汇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可以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④正确;碳汇渔业不能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①错误;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能直接减少CO2排放量,②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 读图可知,底层海洋存在碳埋藏,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以把底层营养盐类上泛,促进藻类和贝类生长繁殖,有利于渔业发展,D正确;人工升流工程,把深层冷海水带到表层,降低表层水温,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人工上升流工程不能促进鱼类的排泄物沉降,B错误;碳埋藏属于有机碳,来自海洋生物的排泄物,人工上升流工程不能促进埋藏的二氧化碳释放,C错误。故选D。
【点睛】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023上·江苏·高二校联考学业考试)2023年9月25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称,南极今冬海冰面积于9月10日达到峰值,为1696万平方公里,是1979年有卫星观测数据以来南极冬季海冰面积峰值的最低纪录。图为“2022年2月南极洲马蹄岛的冰川融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酸雨 B.全球变暖 C.冰川运动 D.臭氧层破坏
7.针对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①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②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
③植树造林
④发展清洁能源
⑤提高节能技术
⑥减少氟氯烃的使用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6.B 7.B
【解析】6.由材料可知,南极今冬海冰面积是1979年有卫星观测数据以来,南极冬季海冰面积峰值的最低纪录,说明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B正确,ACD错。故选B。
7.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植树造林能吸收温室气体;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①③④⑤正确;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可以减少酸雨,减少氟氯烃等主要是针对臭氧层的问题,并不是针对全球变暖问题,②⑥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各种各样有害气体而造成的。在这些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氟氯化碳、臭氧、甲烷、氢氧化物、氯化物等40多种微量气体。
(2023上·云南昆明·高一昆明八中校考阶段练习)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在全球范围内,50%—65%的甲烷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其次天然湿地等也会排放甲烷。人为导致的甲烷排放来自于能源、农业、废物处理和工业活动。大部分的农业甲烷排放主要来自各类家畜肠道发酵以及化肥使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烷成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是因为大量吸收( )
A.① B.② C.③ D.④
9.甲烷排放过多会导致(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10.有利于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合理措施有( )
A.禁止农业畜禽养殖 B.畜禽粪便回收再利用
C.严格禁止污水排放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8.C 9.D 10.B
【解析】8.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甲烷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因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③而使大气增温,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由上题已知,甲烷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甲烷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甲烷气体增多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正确;甲烷气体释放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无关,①②几乎不变,AB错误;③为地面长波辐射,强弱与②有关,与甲烷气体释放无关,C错误;故选D。
10.由材料可知,50%—65%的甲烷排放来自人类活动,大部分的农业甲烷排放主要来自各类家畜肠道发酵以及化肥使用。不能禁止农业畜禽养殖,会影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A错误;畜禽粪便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农业甲烷排放,B正确;严格禁止污水排放可行性很小,C错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属于工业甲烷的排放途径,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分为两阶段,首先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然后地面释放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大气因此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还会以长波辐射形式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021上·北京房山·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图为自然环境中的碳的生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此图可以说明( )
A.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C.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限于大气圈内部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答案】11.D 12.A
【解析】11.读图可知,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②正确;①是动植物呼吸作用,排放量小,①错误;③是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排放量小,③错误;④工厂排放的废气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 此图表明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由图可知物质通过生物体之间不断的转化和传递进行循环,而能量则从光合作用开始不断地通过食物链传递,因此自然环境中的物质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循环之中,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独立存在的,B错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C错误;图中显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影响明显,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换库的作用。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碳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积物和大气、生物圈及海洋之间的迁移。
(2023上·河北邢台·高二宁晋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某碳捕集工厂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近郊某地热发电站附近,由瑞士空气技术公司和冰岛碳封存技术公司合作建立,其工作机制是通过12台风扇“捕捉”大气中的CO2,加热到80~100℃提纯,与水混合(1吨CO2约需27吨水)后用泵送入地下约1000m的洞穴深处,与地下多孔岩石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永久储存在地下。该碳捕集工厂建设成本在1000万至1500万美元之间。下图示意该碳捕集工厂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建设碳捕集工厂的优势是( )
A.火山释放的CO2量大 B.劳动力资源较丰富
C.地热能源比较丰富 D.捕碳市场需求量较大
14.该地建设碳捕集工厂有利于( )
A.提升所在城市的等级 B.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C.减少工业CO2的排放量 D.冰原面积迅速增加
15.影响该碳捕集工厂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资源 B.原料来源 C.建设成本 D.地形地势
【答案】13.C 14.B 15.C
【分析】13.根据材料信息“某碳捕集工厂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近郊某地热发电站附近,由瑞士空气技术公司和冰岛碳封存技术公司合作建立,其工作机制是通过12台风扇‘捕捉’大气中的CO2”可知,该地建设碳捕集工厂的主要优势是地热能资源丰富,能够为碳捕集工厂提供充足的能源供给,C正确;火山释放的CO2量大是当地可以大量捕捉CO2的因素,不是建设碳捕集工厂的优势,A错误;碳捕集工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较少,B错误;捕碳市场需求量较大不是当地的区位优势,D错误。故选C。
14.建设碳捕集工厂对于城市等级的影响较小,A错误;建设碳捕集工厂,能够促进与碳捕集工厂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B正确;不能减少工业CO2的排放量,C错误;建设碳捕集工厂,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是不能导致冰原面积迅速增加,D错误。故选B。
15.根据材料信息“该碳捕集工厂建设成本在1000万至1500万美元之间”可知,碳捕集工厂的建设成本较高,影响其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建设成本,C正确;该地地热资源丰富,能源资源充足,A错误;碳捕集工厂原料CO2来源充足,B错误;地形地势不是影响碳捕集工厂规模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点睛】碳中和一般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二、综合题
16.(2024·上海金山·统考一模)南极作为地球上最为寒冷、干燥和偏远的地区之一,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回。此次考察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建设新的科考站;二是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材料二:南极洲是冰雪高原大陆,煤炭储量丰富。
(1)在图1弧线上添加箭头,表示南半球自转的方向。
(2)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适合天文观测,主要原因是( )(不定项选择)
A.极昼期长达半年,可连续观测 B.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C.人类活动少,光污染和大气污染极少 D.四季分明,观测结果研究价值大
(3)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山漂移的方向是向( )(单选)
A.东 B.西
(4)根据图文资料,完成框架图。
① ② ③
(5)上海到南极航行途中为保持正确航向,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单选)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数字地球
(6)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是 (单选:A古生代/B元古代),一般属于 (单选:A岩浆岩/B沉积岩)。
(7)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角度分析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干旱的原因。
【答案】(1)
(2)BC
(3)B
(4) 全球变暖 减少(下降,减弱) 海平面上升
(5)C
(6) A B
(7)南极大陆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是冰雪高原大陆,海拔高,气候严寒;受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降水少,气候干旱;盛行极地东风,风力大,风日多,加剧了严寒。
【分析】本大题以南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运动、洋流分布、全球变暖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南半球的俯视图来看,地球为顺时针旋转,如图所示:
(2)天文观测一般选择在夜间进行,极昼时期全天为白昼,不利于天文观测,A错误;南极冰盖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更清晰的观测,B正确;南极地区除了科考站外,无长期定居人口,光污染和大气污染少,对观测的干扰较小,有利于天文观测,C正确;南极为极地气候,终年酷寒,四季不分明,D错误。故选BC。
(3)罗斯冰架分离形成冰山入海后,首先受到由东向西流动的陆坡流的影响,会使冰山向西运动,B正确,A错误。故选B。
(4)根据图片可知,南北极的海冰范围整体上都呈现出减少趋势,而海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造成的,由于南北极海冰的大量融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改变海岸线,加剧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故①对应全球变暖,②对应减少(下降,减弱),③对应海平面上升。
(5)在海上航行的轮船保持正确航向,需要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导航和修正航向,C正确;遥感系统主要是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和监测,不能使轮船保持正确航向,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不能使轮船保持正确航向,B错误;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模型,能够方便人们了解地球,不能使轮船保持正确航向,D错误。故选C。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时地球上蕨类植物丰富,此时期的石炭纪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之一,A正确;煤炭属于沉积岩,B正确。
(7)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南极大陆纬度高,大部分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内,其太阳高度低,有极夜现象,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南极洲冰雪厚度大,使其海拔高,气温低,气候严寒;该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使其气候干旱;该地区多盛行极地东风,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强风与低温叠加,加剧了该地区的严寒程度。
17.(2023上·天津武清·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南的三江并流地区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下图为西南区域图和三江并流及云南丽江周边区域图。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奇特景观的地质原因。(从内力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说明)
(2)说明云南省西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 丽江雪桃产自云南丽江的海拔2400-2800米原生态高原地区,当地优质的土壤和清洁的水源对雪桃生长极其有利。果树不施用化肥、农药,每年3月开花,10月果子成熟,而其他地区的桃子从开花到成熟大多为3-4个月,丽江雪桃果型硕大、色彩鲜艳、口感甜脆、营养极为丰富。
(3)分析丽江雪桃果型大、色彩鲜艳、口感好、营养丰富的自然生长条件。
【答案】(1)地处板块交界处,相互碰撞挤压、抬升,形成一系列平行山脉;在地形抬升过程中,分布于山谷的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加剧,从而形成了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自然奇观。
(2)海拔高,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山地大致呈南北走向,夏季风沿着河谷进入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干热河谷;冬季北部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明显,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形成温暖之地。
(3)背靠玉龙雪山,有清洁的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便利;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雪桃色彩鲜艳;气候温凉,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病虫害少;土壤优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分析】本题以西南区域图和三江并流及云南丽江周边区域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质作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抬升,形成一系列平行山脉。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作用为主,在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切割作用显著,形成“V"形谷。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气温和垂直分异等方面。云南省西部山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类型多样。山地大致呈南北走向,夏季风沿着河谷进入,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冬季北部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明显,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焚风效应,形成温暖之地。
(3)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因素。其中气候条件又进一步划分为光照、 热量、降水等因素。 丽江雪桃产自云南丽江的海拔2400-2800米原生态高原地区,丽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凉,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因此雪桃果型大、口感好;光照充足,有利于水果着色;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病虫害少;当地优质的土壤,果树不施用化肥、农药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当地优质的土壤和清洁的水源对雪桃生长极其有利”说明当地土质优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背靠玉龙雪山,有清洁的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