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7 11:59: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上海·高二校考期中)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栖息地破坏 C.气候变化 D.小行星撞击
2.下列属于物种锐减带来的危害是(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COD为化学需氧量,能够大致体现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我国畜禽养殖业散户小规模养殖减少,规模化养殖比例上升较快。下图为2006—2018年我国畜禽养殖COD排放量与总体养殖规模化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下,2006—2018年我国畜禽养殖( )
A.总体规模变大 B.散户养殖COD排放总量增加
C.散户养殖劳动力成本上升 D.COD排放量整体减小
4.2013年后,总体养殖规模化率与COD排放量关系的原因最可能是规模化养殖( )
A.科技投入增加 B.劳动力成本降低 C.用地规模扩大 D.环保意识增强
(2022下·福建泉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优生优育 D.物质资料生产
6.图示反映的环境观是( ).
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矛盾的 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7.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公众参与 D.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2023上·安徽·高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2019年10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由于南极上空出現异常大气状况,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在今年9月至10月期间缩小到1982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与此时南极臭氧层空洞无关的是( )
A.春天临近 B.太阳活动 C.人类活动 D.全球变暖
9.下列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及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2022下·贵州黔东南·高一校考期中)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塑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完的塑料包装大多数会流入海洋,每年有数百万海洋生物因此丧生。完成下面小题。
10.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反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白色污染 B.噪声污染 C.大气污染 D.辐射污染
11.为缓解该问题,作为中学生应( )
A.尽量乘公交车出行 B.大量购买塑料袋购物
C.购物讲究精美包装 D.拒绝使用一次性餐盒
(2023下·湖北黄冈·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对于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划定的重点区域。下图示意我国三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形成②生态功能区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候寒冷 B.人口众多,城市化发展
C.农业发展,耕地面积的扩大 D.降水量丰富,内涝严重
13.图中③生态功能区合理的生态建设方向是( )
A.封沙育草,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控制过垦、过樵、过牧,退耕还草
C.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禁止开发,保护和改善草原环境
(2023下·山东滨州·高一统考期末)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考虑交通、气象、地质、水文、地貌、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咸海位于山东半岛丘陵区,三面环海,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亟待解决。下图为“威海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威海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中适宜区的特点是( )
A.地下水位高 B.岩层较完整 C.大气降水多 D.靠近工业区
15.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威海市可重点发展( )
A.休闲医疗产业 B.地产开发 C.垃圾焚烧发电 D.海盐化工
二、综合题
16.(2024上·浙江杭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存在一定动态关系,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正确位置。
A.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B.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开垦耕地,植被破坏D.粮食需求量加大、人均耕地减少
, , , 。
(2)黄河流域存在多种自然灾害隐患,判断“自然灾害”、“主要发生的地形部位”和“防治措施”的一一对应关系,用直线正确连接,在答卷上填上相应的答案
泥石流→① ,→②
滑坡→③ ,→④
洪涝→⑤ ,→⑥ 。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甲地周边坡面上植树造林能够保持水土的原理。
17.(2023上·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部(图a),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是世界25个最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之一。这块干旱的土地上生长有近3000种植物,绝大多数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其中有1000多种多肉植物(图b),这种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旱季依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近年,多肉植物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大量引进。
(1)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我国从外国大量进口多肉植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上海·高二校考期中)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栖息地破坏 C.气候变化 D.小行星撞击
2.下列属于物种锐减带来的危害是(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
【答案】1.B 2.A
【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从人类到达后,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急剧下降,说明物种数量的下降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由于人们长期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地,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数量锐减,B正确;相比于人类到达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小行星撞击等大的自然变故并无明显的变化,且与人类活动无关,ACD错误。故选B。
2.根据所学可知,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和草原退化、外来物种入侵等,所以物种锐减带来的危害是生态破坏问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COD为化学需氧量,能够大致体现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我国畜禽养殖业散户小规模养殖减少,规模化养殖比例上升较快。下图为2006—2018年我国畜禽养殖COD排放量与总体养殖规模化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下,2006—2018年我国畜禽养殖( )
A.总体规模变大 B.散户养殖COD排放总量增加
C.散户养殖劳动力成本上升 D.COD排放量整体减小
4.2013年后,总体养殖规模化率与COD排放量关系的原因最可能是规模化养殖( )
A.科技投入增加 B.劳动力成本降低 C.用地规模扩大 D.环保意识增强
【答案】3.D 4.A
【解析】3.由所给信息不能判断出我国畜禽养殖总体规模变大,A错误;受环保政策影响,散户小规模养殖减少,故散户养殖COD排放总量应下降,B错误;环保政策与散户养殖的劳动力成本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图中显示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2006-2018年畜禽养殖的COD排放量整体减少,D正确。故选D。
4.我国畜禽总体养殖规模化率上升,COD排放量减少,主要是由于随着环保政策的实施,规模化养殖后科技投入增加,减少了单位产值COD的排放量,A项正确;劳动力成本与COD排放量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增加,单个养殖场用地规模可能扩大,但用地面积扩大并不会减少COD的排放,C项错误;COD的排放减少主要是由政策的实施被动实现的,而非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所致,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它是衡量污水中还原性污染物浓度的综合指标,单位是mg/L。
(2022下·福建泉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优生优育 D.物质资料生产
6.图示反映的环境观是( ).
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矛盾的 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7.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公众参与 D.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答案】5.A 6.D 7.A
【解析】5.结合图中内容及箭头的指向,可判断出①表示物质资料生产,②表示改善环境质量,③表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表示人类与环境统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既不是依附或顺应的关系,也不是对立矛盾的关系,AC错误;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错误;人类应在尊重和善待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D正确。故选D。
7.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口问题所致,因此要从根本上协调人地关系,首要任务是控制人口规模,A正确;转变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的转型;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内容之一,公众参与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但这都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BCD错误。故选A。
【点睛】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023上·安徽·高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2019年10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由于南极上空出現异常大气状况,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在今年9月至10月期间缩小到1982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与此时南极臭氧层空洞无关的是( )
A.春天临近 B.太阳活动 C.人类活动 D.全球变暖
9.下列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及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答案】8.D 9.D
【解析】8.南极臭氧层空洞在南极地区春季(9~11月)出现,因此南极臭氧层空洞与春天临近有关,A错误;太阳活动是影响臭氧减少的自然因素,B错误;南极臭氧空洞与人类不合理的排放氟氯烃等气体有关,C错误;全球变暖不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D错误。故选D。
9.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因此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A错误,D正确;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B错误;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降水及干湿状况发生变化,C错误。故选D。
【点睛】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小处,是臭氧层缺失处。
(2022下·贵州黔东南·高一校考期中)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塑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完的塑料包装大多数会流入海洋,每年有数百万海洋生物因此丧生。完成下面小题。
10.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反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白色污染 B.噪声污染 C.大气污染 D.辐射污染
11.为缓解该问题,作为中学生应( )
A.尽量乘公交车出行 B.大量购买塑料袋购物
C.购物讲究精美包装 D.拒绝使用一次性餐盒
【答案】10.A 11.D
【解析】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塑决”,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属于白色污染,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1.为了呼应这一主题,中学生应该拒绝使用一次性餐盒,不大量购买塑料袋购物,不要过度讲究精美包装,D正确,排除BC;尽量乘公交车出行可以缓解大气污染,排除A。故选D。
【点睛】白色污染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2023下·湖北黄冈·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对于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划定的重点区域。下图示意我国三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形成②生态功能区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候寒冷 B.人口众多,城市化发展
C.农业发展,耕地面积的扩大 D.降水量丰富,内涝严重
13.图中③生态功能区合理的生态建设方向是( )
A.封沙育草,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控制过垦、过樵、过牧,退耕还草
C.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禁止开发,保护和改善草原环境
【答案】12.C 13.B
【解析】12.图中②生态功能区是黑龙江三江平原,有大面积的沼泽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大规模开荒,致使该地沼泽湿地减少,C正确;气候寒冷、城市化发展、降水量丰富都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3.图中③生态功能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草原牧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过垦、过樵、过牧及草场破坏带来的土地荒漠化,生态建设方向应该是控制过垦、过樵、过牧,退耕还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2023下·山东滨州·高一统考期末)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考虑交通、气象、地质、水文、地貌、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咸海位于山东半岛丘陵区,三面环海,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亟待解决。下图为“威海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威海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中适宜区的特点是( )
A.地下水位高 B.岩层较完整 C.大气降水多 D.靠近工业区
15.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威海市可重点发展( )
A.休闲医疗产业 B.地产开发 C.垃圾焚烧发电 D.海盐化工
【答案】14.B 15.A
【解析】14.地下水位高,易污染地下水,A错误;岩层较完整,不易造成地下水污染,B正确;大气降水多的地区,易造成水源污染,C错误;靠近工业区,影响工业生产,D错误。故选B。
15.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丘陵区,三面环海,被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适合发展休闲医疗产业,A正确;地产开发为泡沫经济,不能过度依赖于房地产,B错误;垃圾焚烧、海盐化工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D错误。故选A。
【点睛】威海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影响,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二、综合题
16.(2024上·浙江杭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存在一定动态关系,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正确位置。
A.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B.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开垦耕地,植被破坏D.粮食需求量加大、人均耕地减少
, , , 。
(2)黄河流域存在多种自然灾害隐患,判断“自然灾害”、“主要发生的地形部位”和“防治措施”的一一对应关系,用直线正确连接,在答卷上填上相应的答案
泥石流→① ,→②
滑坡→③ ,→④
洪涝→⑤ ,→⑥ 。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甲地周边坡面上植树造林能够保持水土的原理。
【答案】(1) D C B A
(2) 沟谷 建格栅坝 陡坡 排水减重 平原 加固大堤
(3)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人口增加直接的影响是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必须开垦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肥力流失,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沟谷地区地势低洼,径流容易汇聚,易发生泥石流,格栅坝对泥石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陡坡地区土石的重力较大,下沉的力量较强,容易出现滑坡,排水减重可以减轻流水的侵蚀作用,减轻滑坡的发生;洪涝出现在平原地区,河水蔓延出河堤,需要加固大堤抵御洪涝灾害。
(3)水循环的角度大致可以从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角度分析。植树造林后树冠可以截留雨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截留地表径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也可以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减轻对地表的侵蚀作用。
17.(2023上·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部(图a),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是世界25个最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之一。这块干旱的土地上生长有近3000种植物,绝大多数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其中有1000多种多肉植物(图b),这种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旱季依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近年,多肉植物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大量引进。
(1)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我国从外国大量进口多肉植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受沿岸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利于植物吸收水分;旱季较长,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利于储水,以维持旱季的生长(多肉植物的耐旱习性适应当地旱季较长的环境);有短暂雨季,多肉植物在雨季吸收水分,区域内地势起伏大,气候条件差异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的生长;该区域跨纬度较大,范围较广。
(2)可能加剧多肉植物原产地的荒漠化;原产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改变);由于国内广泛种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现象,破坏原生态环境;进口过程中可能造成病虫害在我国的传播。
【分析】本题以多肉植物为背景材料,考查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侧重考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详解】(1)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等角度结合多肉植物的生长习性再结合纳马夸兰南部地区具体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沿岸地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受沿岸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利于植物吸收水分;沿岸地区降水少,旱季较长,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从自身条件看,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利于储水,以维持旱季的生长;有短暂雨季,多肉植物在雨季吸收水分,区域内地势起伏大,气候条件差异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的生长。
(2)我国从外国大量进口多肉植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要从对原产地及我国的影响分别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本题主要涉及生态环境破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原生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破坏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还会导致新型病虫害的传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