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2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上·江苏扬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下图示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海相比,山东半岛濒临的甲海属于我国的海域类型是( )
A.内水 B.领海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海岸开发保护带、近海开发保护带、远海开发保护带“三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陆地资源开发水平 B.打造陆域现代化城镇组团
C.促进海陆产业互惠互利 D.减少陆域对海洋生态破坏
(2023下·湖北黄冈·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海洋权益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事物和海洋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个国家可主张的海洋权益范围不包括( )
A.领海主权 B.岛屿的主权 C.限制外国船舶通行权 D.海洋污染管辖权
4.日本在距离本土1700多千米的岩礁“冲之鸟礁”四周筑成堤防设施,并设有气象观测装置,其主要目的是( )
A.获得其周围广阔的海域,扩大海洋权益 B.扩大国土面积,增大人口容量
C.向外移民,缓解本土人口压力 D.转移污染产业,实行产业升级
(2023下·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当今,陆地资源开发程度逐渐接近饱和,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 )
①海岸线曲折绵长,多优良港湾②海洋资源丰富,渔场面积广阔
③海域南北跨度大,无结冰期全年可利用④河口、海湾等部分海域存在海洋污染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淤泥质海岸滩地宽广、滩坡平缓,不适合作为淤泥质海岸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港口建设 B.水稻种植 C.盐田开发 D.海水养殖
(2023·浙江·统考模拟预测)某油轮在长江口外160海里的P海区与一艘货轮意外相撞。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示意图,图中舟山渔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黄鱼等水产产量迅速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从海洋权益角度看,油轮事故点(P)海区属于我国的( )
A.领海 B.毗连区 C.内水 D.专属经济区
8.为了提升舟山渔场的经济、生态效益,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A.减少海洋污染 B.建设人工鱼礁 C.实现冬季休渔 D.减小捕鱼网眼
(2022上·山西忻州·高二校考开学考试)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下图示意某沿海国家各类海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乙海域是该国的( )
A.内水 B.领海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10.在丙海域,其他国家( )
A.不享有海上航行、飞行的自由 B.不享有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
C.不享有铺设海底管道的自由 D.不享有自然资源开采的主权
(2022下·江苏常州·高一校联考期末)增殖放流是指用人工培育的办法直接向海洋投放渔业生物的受精卵、幼体或成体,是海洋牧场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2021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这天,日照市继续推进“海上粮仓”发展战略,开展海水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将中国对虾、许氏平舳、曼氏无针乌贼等31万尾(只)的苗种投入水中,打造日照市水域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近年来日照市持续开展海洋增殖放流的主要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生物资源品种,修复渔业种群结构
B.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C.保护濒危物种,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D.促进渔业增效,提高渔民收入。
12.开展海洋增殖放流的注意事项表述最正确的是( )
①适当控制海洋增殖放流的规模②不得使用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质进行增殖放流
③使用外来的水生物质进行增殖放流④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类型苗种的投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下·云南玉溪·高一统考期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对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从而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下图为主权国家管辖海域的划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相关区域含义及其空间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权益范围由内水和领海构成 B.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范围以外的海域
C.公海受到国家主权的管辖和支配 D.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
14.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15.下列属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采取的重要举措的是( )
①发展海洋经济②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③巩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④大力开发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998年和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青少年海洋意识进行了调查。这16年间,认为国民海洋意识“强”的比例从3.9%提高至20.9%,认为“弱”的比例从49.6%下降到29.9%。在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环保等意识上,青少年表现较好;但是,在海洋安全、海洋国土、海洋政策等意识上,青少年表现则相对薄弱。《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6)》显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偏低,海洋意识总体偏弱,普通居民海洋知识欠缺,某些重要概念模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1)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国家海洋权益
(2)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们为什么先要提高海洋意识
17.(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被称为“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战略。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下图为“国信1号”相关资料卡片。
“国信1号”——移动的海洋牧场☆全球第一艘深海封闭养殖工船,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养殖对象:以大黄鱼为主。☆船载舱养:有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年产优质鱼类3700吨。☆移动养殖:根据不同季节随大黄鱼适合生长的水温和环境,在黄海、东海开展游弋式作业。☆智能集控:通过多次换水及模拟海洋洋流,实现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的智能控制与实时监测;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保证成活率95%以上。
(1)与近岸养殖相比,说出“国信1号”养殖方式的优势。
(2)列举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并说出开发海洋资源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2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上·江苏扬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下图示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海相比,山东半岛濒临的甲海属于我国的海域类型是( )
A.内水 B.领海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海岸开发保护带、近海开发保护带、远海开发保护带“三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陆地资源开发水平 B.打造陆域现代化城镇组团
C.促进海陆产业互惠互利 D.减少陆域对海洋生态破坏
【答案】1.A 2.C
【解析】1.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的一面海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我国的内海包括渤海和琼州海峡。对于领海宽度,不同国家规定不同,我国是从领海基线量起,向外最宽不超过12海里。 毗连区是指毗连领海之外的一带海域,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也就是从领海再向外拓宽12海里。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00海里,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片海域。读图可知,甲海是渤海,乙海是黄海。与乙海相比,山东半岛濒临的甲海属于我国的海域类型是内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海岸开发保护带、近海开发保护带、远海开发保护带“三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与水平,A错误;促进海陆产业互动发展,C正确;读图可知,陆域现代化城镇组团分布在陆地上,不在海洋空间,B错误;开发保护带是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发展海洋经济,故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陆域对海洋生态破坏,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 (水产) 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
(2023下·湖北黄冈·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海洋权益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事物和海洋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个国家可主张的海洋权益范围不包括( )
A.领海主权 B.岛屿的主权 C.限制外国船舶通行权 D.海洋污染管辖权
4.日本在距离本土1700多千米的岩礁“冲之鸟礁”四周筑成堤防设施,并设有气象观测装置,其主要目的是( )
A.获得其周围广阔的海域,扩大海洋权益 B.扩大国土面积,增大人口容量
C.向外移民,缓解本土人口压力 D.转移污染产业,实行产业升级
【答案】3.C 4.A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海主权、岛屿主权、海洋污染管辖权均属于海洋权益的范畴,A、B、D项不符合题意;外国船舶在领海中享有无害通过权,即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的前提下有通过领海的权利,C符合题意。故选C。
4.日本在岩礁四周筑成堤防设施并设气象观测装置,是为了获得其周围广阔海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权,扩大海洋权益,A符合题意。根据“岩礁”可知其面积很小,因此主要目的不是扩大国土面积,B不符合题意;礁上既无淡水,亦无植被,故不是为了向外移民和转移污染产业,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三是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四是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2023下·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当今,陆地资源开发程度逐渐接近饱和,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 )
①海岸线曲折绵长,多优良港湾②海洋资源丰富,渔场面积广阔
③海域南北跨度大,无结冰期全年可利用④河口、海湾等部分海域存在海洋污染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淤泥质海岸滩地宽广、滩坡平缓,不适合作为淤泥质海岸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港口建设 B.水稻种植 C.盐田开发 D.海水养殖
【答案】5.B 6.A
【解析】5.结合所学信息,我国海岸线曲折绵长,多优良港湾,①正确、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渔场面积广阔,②正确;海洋南北跨度较大但北方地区有结冰期,排除③;我国河口海湾等部分地区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存在海洋污染问题,④正确。故选B。
6.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淤泥质海滩滩地宽广,滩坡平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盐田开发,海水养殖等产业,但不适合港口建设,原因在于淤泥质海岸港口水域容易淤塞,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淤泥质海岸是由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0.05~0.01毫米的泥沙)组成,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
(2023·浙江·统考模拟预测)某油轮在长江口外160海里的P海区与一艘货轮意外相撞。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示意图,图中舟山渔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黄鱼等水产产量迅速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从海洋权益角度看,油轮事故点(P)海区属于我国的( )
A.领海 B.毗连区 C.内水 D.专属经济区
8.为了提升舟山渔场的经济、生态效益,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
A.减少海洋污染 B.建设人工鱼礁 C.实现冬季休渔 D.减小捕鱼网眼
【答案】7.D 8.B
【解析】7.根据材料“sanchi”号油轮在长江口外160海里的P海区与一艘货轮意外相撞可知,油轮事故点(P)点位于距海洋基线200海里以内,为我国的专属经济区。D正确。领海是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等。ABC错误。故选D。
8.通过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B正确。减少海洋污染、实现冬季休渔不能增加经济效益,排除AC;减小捕鱼网眼会造成过度捕捞,影响生态效益,排除D。故选B。
【点睛】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2022上·山西忻州·高二校考开学考试)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下图示意某沿海国家各类海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乙海域是该国的( )
A.内水 B.领海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10.在丙海域,其他国家( )
A.不享有海上航行、飞行的自由 B.不享有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
C.不享有铺设海底管道的自由 D.不享有自然资源开采的主权
【答案】9.B 10.D
【解析】9.乙海域由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为该国的领海,B正确,内水是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A错误;毗连区是领海向外12海里区域,C错误;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的海域,D错误,故选B。
10.丙是毗连区,由沿海国对其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类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定宽度的海洋区域。毗连区不是国家领土,国家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是在毗连区范围行使上述方面的管制,而且国家对于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其上空,其他国家的享有海上航行、飞行的自由,A错误;毗连区也是沿海国专属经济区一部分,其他国家享有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享有铺设海底管道的自由,但不享有自然资源开采的主权,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在一个国家专属经济区内,其他国家享有海上航行、飞行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铺没海底管道的自由,但是不具备资源开采的主权。
(2022下·江苏常州·高一校联考期末)增殖放流是指用人工培育的办法直接向海洋投放渔业生物的受精卵、幼体或成体,是海洋牧场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2021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这天,日照市继续推进“海上粮仓”发展战略,开展海水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将中国对虾、许氏平舳、曼氏无针乌贼等31万尾(只)的苗种投入水中,打造日照市水域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近年来日照市持续开展海洋增殖放流的主要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生物资源品种,修复渔业种群结构
B.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C.保护濒危物种,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D.促进渔业增效,提高渔民收入。
12.开展海洋增殖放流的注意事项表述最正确的是( )
①适当控制海洋增殖放流的规模②不得使用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质进行增殖放流
③使用外来的水生物质进行增殖放流④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类型苗种的投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1.A 12.D
【解析】11.海洋增殖放流的苗种一般为当地的物种,增加其他生物品种可能会引起外来物种入侵等,造成生态威胁,A符合题意;海洋增殖放流能够改善水域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增殖放流可以适当增加濒危物种,以保护濒危物种,C不合题意,海洋增殖放流,能够有效促进渔业增效,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D不合题意,所以选择A。
12.在开展海洋增殖放流时,需要控制规模,以免超过海洋承载能力,①正确;在进行增殖放流时,需要对放流的物种进行甄别,以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②正确,③错误;在放置苗种时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即适应当地生态环境,④正确,所以选择D,ABC错误。
【点睛】耕海牧渔:指通过伏季休渔、人工增殖放流、投放鱼礁等方法,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浅海滩,建立高效的海上农牧场,从而发展海水养殖业,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兼顾生态平衡,维持和谐的生态环境,保证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2下·云南玉溪·高一统考期末)《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对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从而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下图为主权国家管辖海域的划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中相关区域含义及其空间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权益范围由内水和领海构成 B.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范围以外的海域
C.公海受到国家主权的管辖和支配 D.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
14.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15.下列属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采取的重要举措的是( )
①发展海洋经济②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③巩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④大力开发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B 14.B 15.A
【解析】13.内水和领海属于一个主权国家领土的范畴。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A错误;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B正确;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是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全部海域,公海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域,C错误;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D错误。故选B。
14.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国家海洋经济产业等,属于海洋经济权益,B正确;海洋政治权益主要是指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采取的重要举措中: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①正确;建设海洋强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②正确;提升管控能力,巩固海防,坚决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③正确;大力开发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会破坏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④也不属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采取的重要举措,④错误。由上述可知,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A。
【点睛】海洋权益的范围从陆地向海洋方向依次为: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二、综合题
16.(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998年和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青少年海洋意识进行了调查。这16年间,认为国民海洋意识“强”的比例从3.9%提高至20.9%,认为“弱”的比例从49.6%下降到29.9%。在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环保等意识上,青少年表现较好;但是,在海洋安全、海洋国土、海洋政策等意识上,青少年表现则相对薄弱。《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6)》显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偏低,海洋意识总体偏弱,普通居民海洋知识欠缺,某些重要概念模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1)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国家海洋权益
(2)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们为什么先要提高海洋意识
【答案】(1)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而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是海洋权益。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利益。
(2)海洋国土。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毗邻中国大陆东部和南部的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部分海域。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以及《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相关国内法和中国的主张,中国拥有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其中领海和内水面积38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
【分析】本题以国家海洋权益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海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就是海洋权益,目前,全球各国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利益。因此,作为一位公民,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海洋权益。
(2)根据所学知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们首先要提高海洋意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濒临中国大陆东部和南部的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部分海域。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以及《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相关国内法和中国的主张,中国拥有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其中领海和内水面积38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寸土不让。
17.(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洋被称为“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战略。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下图为“国信1号”相关资料卡片。
“国信1号”——移动的海洋牧场☆全球第一艘深海封闭养殖工船,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养殖对象:以大黄鱼为主。☆船载舱养:有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年产优质鱼类3700吨。☆移动养殖:根据不同季节随大黄鱼适合生长的水温和环境,在黄海、东海开展游弋式作业。☆智能集控:通过多次换水及模拟海洋洋流,实现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的智能控制与实时监测;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保证成活率95%以上。
(1)与近岸养殖相比,说出“国信1号”养殖方式的优势。
(2)列举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并说出开发海洋资源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1)深远海养殖,养殖空间扩展;养殖规模较大;移动养殖和智能集控,提供适宜生长的水温环境和条件,提高鱼类品质和产量等。
(2)类型: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意义: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丰富资源类型、增加资源数量,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局面;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减少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是宣誓海洋国家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国信1号”海洋牧场为材料,涉及“国信1号”养殖方式的优势、开发海洋资源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国信1号”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扩展了养殖空间,养殖区域更广阔,养殖规模更大;根据大黄鱼的生长需要,国信1号可以移动养殖,在黄海、东海等地游弋式作业,以追求更好的养殖效益;国信1号能够智能集控,通过多次换水及模拟海洋洋流,实现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的智能控制与实时监测,提供适宜生长的水温环境和条件,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安全性,提高鱼类品质和产量。
(2)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开发海洋资源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可从扩展发展空间、保障能源安全、保护陆地环境、维护国家主权等角度分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能够扩展我国生存和发展空间;通过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丰富资源类型、增加资源数量,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局面;利用海底的压力和低温等特点,来保障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的安全存储和隔离,从而减少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开发海洋资源能够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加强对海洋的掌控,保护我国海洋领土,是宣誓海洋国家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