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A)(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A)(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7 11:59: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1上·天津·高二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如京津冀城市群邻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右图为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
A.距离较远 B.信息交流较少 C.产业部门类似 D.产业联系较弱
2.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京津的集聚效应明显 B.中等型城市竞争严重
C.除发达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规模较小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2021下·高二课前预习)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3.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4.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区应(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2023下·北京西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关系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极化效应( )
A.只在城市发展的雏形期间出现 B.直接影响城市扩展轴的方向
C.促进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平衡 D.是城市产生辐射效应的前提
6.由城市转变为都市圈的实质在于( )
A.城市规模扩大 B.城市拓展方式由轴向变为面状
C.城市数量增加 D.城市的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7.长期以来北京市极化效应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 )
A.政策引导,强化核心城市辐射效应 B.资源调配,提高区域整体极化效应
C.交通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产业重构,促进中小城镇人口增长
(2023下·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如图为京津冀联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①资金②土地资源③环境承载力④科技、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闲置物品交换 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盒 C.乘坐公交车出行 D.使用节能灯
(2021下·河北石家庄·高一石家庄二中校考期末)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下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石家庄相比,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优势( )
A.交通便利 B.经济基础好 C.地形平坦 D.环境人口容量大、发展空间大
11.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王府井图书中心 B.国家行政职能部门 C.高科技研究中心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1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土地利用合理的是( )
A.保护白洋淀原生环境,禁止开发建设 B.压缩城市公共建设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C.围填白洋淀周边湿地,作为建设用地 D.适当扩大公共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品质
(2018下·安徽池州·高一池州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俗称的“北京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建成后将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优势( )
A.运输速度快 B.连接城市多 C.建设成本低 D.节约建设用地
14.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地质 B.气候和河流 C.城市分布 D.国家政策
15.“北京七环”全线通车将会缩小的是( )
A.铁路运输量 B.北京市运输量 C.区域经济差异 D.能源运输量
二、综合题
16.(2023·全国·高一学业考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概括天津市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
(2)据右图说明京津冀城际网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17.(2023·天津河东·统考一模)阅读有关城市改造城市发展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随着天津城市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老厂房失去了原有功能。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位于河东区津塘路146号,这座有着70余年历史的老厂,曾是中国机床行业大型骨干企业。2014年迁址西青区,老厂区被空置下来。天津市河东区在2023年计划通过“原貌保护、保留改造、再利用改造”等方式将此地建成工业遗存保护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材料二: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材料三: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承载着复杂的城市功能,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科技中心。1956年,为了减轻东京的“城市病”,日本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横滨利用其雄厚的近代工业基础积极吸引东京的产业转移,在东京湾沿岸大规模填海造地,并辅以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的东京企业。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入驻横滨临海工业带和67个工业园的2332家企业中有半数来自东京。这不仅促成了横滨的产业发展,而且帮助东京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横滨是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的成功典范。
(1)天津市保护、保留城市工业遗产的意义。
(2)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形成明显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请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与横滨比较,天津市在承接和疏解首都功能方面具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4.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1上·天津·高二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如京津冀城市群邻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右图为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
A.距离较远 B.信息交流较少 C.产业部门类似 D.产业联系较弱
2.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京津的集聚效应明显 B.中等型城市竞争严重
C.除发达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规模较小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答案】1.D 2.A
【解析】1.由材料可知,大都市阴影区就是接受大城市辐射带动较少的大城市周边区域。根据所学知识,张家口、承德与北京距离较近,A项错误;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说明与北京信息交流较少是不正确的,B错误;北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部门差别较大,使得北京和张家口、承德的产业联系较弱,C错误,D正确。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过于明显,使经济要素资源过度集中到少数发达城市,使得周边城市发展受到制约,导致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因此A项正确;由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等城市数量有限,不存在中等型城市竞争严重的现象,因此B项错误。由于靠近首都和直辖市,且该区域本身人口数量就比较多,城市整体上人口较多,人口规模较大,因此C项错误。作为以首都为中心的城市群,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方便,因此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辐射功能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2021下·高二课前预习)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3.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4.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区应(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答案】3.B 4.A
【解析】3.由图可以看出: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A错误;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B正确;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与承德较近,但是指数较小,C错误;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D错误。故答案选B项。
4.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A正确;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B错误;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C错误;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2023下·北京西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关系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极化效应( )
A.只在城市发展的雏形期间出现 B.直接影响城市扩展轴的方向
C.促进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平衡 D.是城市产生辐射效应的前提
6.由城市转变为都市圈的实质在于( )
A.城市规模扩大 B.城市拓展方式由轴向变为面状
C.城市数量增加 D.城市的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7.长期以来北京市极化效应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 )
A.政策引导,强化核心城市辐射效应 B.资源调配,提高区域整体极化效应
C.交通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产业重构,促进中小城镇人口增长
【答案】5.D 6.D 7.A
【解析】5.读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关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可知极化效应是指周边要素向城市聚集。读图可知,极化效应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全程,A错误;读图不能够得出极化效应直接影响城市扩展轴的方向,城市扩展轴的方向受辐射效应更明显,B错误;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平衡受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的综合影响,C错误;读图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首先出现的是极化效应,因此极化效应是城市产生辐射效应的前提,D正确。故选D。
6.读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关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可知在成形期,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时,城市圈形成,D正确;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以及城市拓展方式由轴向变为面状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整个阶段,而不是城市转变为都市圈的实质,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长期以来北京市极化效应强,说明周边要素向北京集聚效应过强,由此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核心城市辐射效应,适当减弱极化效应,利于都市圈的形成,A正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的不是提升整体极化效应,B错误;由材料可知区域均衡发展体现在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的比重,交通联系只是区域发展中的一小部分,C不符合题意;产业重构难度较大,且人口增长不是区域发展的重点,D错误;故选A。
【点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
(2023下·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如图为京津冀联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①资金②土地资源③环境承载力④科技、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列行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闲置物品交换 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盒 C.乘坐公交车出行 D.使用节能灯
【答案】8.D 9.B
【解析】8.京、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高等院校较多,其优势是资金、科技、人才充足,①④正确;两城市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较小,②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经常使用一次性餐盒,会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B正确;闲置物品交换、使用节能灯这些行为利于节约资源;乘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ACD错误。故选B。
【点睛】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
(2021下·河北石家庄·高一石家庄二中校考期末)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下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石家庄相比,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优势( )
A.交通便利 B.经济基础好 C.地形平坦 D.环境人口容量大、发展空间大
11.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王府井图书中心 B.国家行政职能部门 C.高科技研究中心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1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土地利用合理的是( )
A.保护白洋淀原生环境,禁止开发建设 B.压缩城市公共建设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C.围填白洋淀周边湿地,作为建设用地 D.适当扩大公共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品质
【答案】10.D 11.C 12.D
【分析】10.与石家庄相比,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冀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D正确。与石家庄这一省会城市相比,雄安新区在交通、经济基础方面都比较差,AB错误。都处于华北平原,地形条件不是雄安新区的优势,C错误。故选D。
11.由题中材料可知,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和各国在中国大使馆是属于首都的行政和外交功能,属于首都功能,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BD错误,C正确。王府井书店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文化企业,作为 中国精神文明的窗口,始终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不能进行搬迁,A错误。故选C。
12.由所学知识可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但不能禁止开发建设,AC错误。应适当扩大公共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品质,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设立雄安新区的优势:位于京津冀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
(2018下·安徽池州·高一池州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俗称的“北京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建成后将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优势( )
A.运输速度快 B.连接城市多 C.建设成本低 D.节约建设用地
14.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地质 B.气候和河流 C.城市分布 D.国家政策
15.“北京七环”全线通车将会缩小的是( )
A.铁路运输量 B.北京市运输量 C.区域经济差异 D.能源运输量
【答案】13.A 14.C 15.C
【分析】13.“北京七环”以高速公路代替普通公路,环绕13个节点城市,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所以最大优势是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A正确;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连接的城市要少,B错误;比普通公路建设成本要高,C错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都属于建设用地,不是优势,D错误,故选A。
14.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沿线城市多,利于增加运输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C正确;地形地质、气候和河流、国家政策不是“北京七环”高速公路选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
15.“北京七环”全线通车,有利于加强京津冀地区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对铁路运输量影响不大;会增加北京市的运输量;高速公路可以客货运输,能源运输量也会增加。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综合题
16.(2023·全国·高一学业考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概括天津市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
(2)据右图说明京津冀城际网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升,1953-1964年缓慢上升,1964-1982年下降,之后上升,2000-2020年上升速度较快。
(2)加强城际间联系;便于人口流动;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京津冀影响力及辐射能力。
【分析】本题以京津冀的城市化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镇化的进程特点、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图分析,天津市城镇化进程总体上升,1953-1964年曲线坡度较缓,缓慢上升,1964-1982年曲线呈下降趋势,之后上升,2000-2020年曲线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较快。
(2)京津冀城际网主要是城际铁路的修建,图中天津的“四纵四横一环”城际网可以加强城际间联系,便于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要素流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京津冀城市的影响力及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
17.(2023·天津河东·统考一模)阅读有关城市改造城市发展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随着天津城市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老厂房失去了原有功能。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位于河东区津塘路146号,这座有着70余年历史的老厂,曾是中国机床行业大型骨干企业。2014年迁址西青区,老厂区被空置下来。天津市河东区在2023年计划通过“原貌保护、保留改造、再利用改造”等方式将此地建成工业遗存保护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材料二: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拥有现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机场群,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材料三: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承载着复杂的城市功能,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科技中心。1956年,为了减轻东京的“城市病”,日本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横滨利用其雄厚的近代工业基础积极吸引东京的产业转移,在东京湾沿岸大规模填海造地,并辅以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的东京企业。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入驻横滨临海工业带和67个工业园的2332家企业中有半数来自东京。这不仅促成了横滨的产业发展,而且帮助东京突破了产业发展的瓶颈。横滨是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的成功典范。
(1)天津市保护、保留城市工业遗产的意义。
(2)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形成明显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请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与横滨比较,天津市在承接和疏解首都功能方面具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展现天津辉煌的近代工业文明与工业特色;促进城市的更新改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保护天津工业文明遗迹;增强城市自信和奋斗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2)有利: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3)相同点:优惠政策;工业基础雄厚;城市交通便捷。
不同点:天津有盐碱地可以利用,横滨是通过填海造陆提供土地资源;天津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横滨需要进口;天津承接和疏解首都功能是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横滨直接接受东京产业的转移。
【分析】本大题以天津市的工业遗存保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横滨承接东京首都功能疏解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首都功能的疏解与承接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小题主要结合材料分析天津市保护、保留城市工业遗产的意义。由材料“有着70余年历史的老厂”可知,天津市保护、保留城市工业遗产可以展现天津辉煌的近代工业文明与工业特色;由材料“原貌保护、保留改造、再利用改造”可知,天津市保护、保留城市工业遗址可以促进城市的更新改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保护天津工业文明遗迹;增强城市自信和奋斗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大量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会加重城市的污染,可能会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口快速增加,也会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3)由所学知识可知,天津市在承接和疏解首都功能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进行的,结合材料“日本制定了《首都圈整备法》”和“辅以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的东京企业”可知,两者具有的相同点是优惠政策;天津工业化较早,结合材料“横滨利用其雄厚的近代工业基础积极吸引东京的产业转移”可知,两者具有的相同点是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交通便捷。由材料“在东京湾沿岸大规模填海造地”结合所学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天津在承接北京首都功能时是利用盐碱地,而横滨是通过填海造陆提供土地资源。发展产业需要大量的能源,由所学知识可知,天津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位于日本的横滨需要大量进口。由材料“吸引东京的产业转移”、“吸引了大批的东京企业”、“入驻横滨临海工业带和67个工业园的2332家企业中有半数来自东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天津和北京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而横滨是直接接受东京的产业转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