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安徽专用)01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乃至当代都产生重大影响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A.推行县制 B.编制户口,加强控制
C.承认土地私有 D.奖励生产
2.他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他是( )
A.夏桀 B.秦始皇 C.汉景帝 D.汉武帝
3.如图,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2012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为了纪念祖冲之,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 )
A.发明了造纸术 B.研制“麻沸散”
C.精确计算圆周率 D.写出《齐民要术》
5.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结束了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同盟会
6.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7.筹拍电视剧《l908年北京故事》中的四个场景:①数名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②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③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这些场景中史事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某同学在学习我国近代史时做了如下的笔记。你认为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列强的侵华战争,致使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的侵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
C.以上史实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D.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屡遭侵略的根本原因
9.“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材料中的“小小红船”见证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国民政府的垮台
10.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6.4亿人,年均增加1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这得益于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11.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世界首次冬季奥运会在1924年的法国举办。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
北京冬奥会会徽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火车或轮船来参赛 ④运动员可以通过电脑与家人分享荣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较于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这里的“彻底”主要是指( )
A.宣扬人们生来就是面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B.宣扬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
C.宣言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D.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13.下表是世界近代发生的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 )
A.殖民主义的扩张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社会主义的胜利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4.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一幅宣传海报(图中“卐代表德国法西斯”),这幅海报最早应该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
A.慕尼黑会议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联合国的成立 D.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
15.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向劳动人民让步,因而有学者说:“如果地球上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该学者旨在说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
A.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刺激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8分)
(1)考古学家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粟的遗迹。
判断:
改正:
(2)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判断:
改正:
(3)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判断:
改正:
(4)秦始皇派大将李斯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判断:
改正:
17.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题目。(10分)
材料一: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
———整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他”在日本为什么极受尊敬和爱戴?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记载了玄奘游历并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材料三:“这三种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地发现了”
——英国17世纪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著《新工具》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宋代印刷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最重要的人物是谁?材料三中省略号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宋会要辑稿》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管理“市舶之利”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五: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贸易盛况的出现依靠的是哪一条交通路线?
(6)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唐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8.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1)材料一中,森有礼回答李鸿章的话反映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哪一特点?明治维新中日本效仿欧洲服饰,反映了改革期间他们在社会生活领域提倡什么?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曾经欣慰地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三 几乎全国各州的州长都发布通告暂时全部或局部地关闭了银行。……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我们已经准备好重建金融体制的手段,现在要靠你们大家给予支持,促其实现。
――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几乎全国银行关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中“重建金融体制的手段”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各国的变革中能得出什么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伏尔泰是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卢梭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材料三 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争论的问题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经过4个月争论,制宪会议在1787年制定出了宪法草案,提交各州制宪会议审议通过。该宪法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到需要成文宪法来巩固其成果的历史阶段了。
材料四 《人权宣言》宣称: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1)材料一中“宪政制度”的指什么?与其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西欧流行的什么社会思潮?指出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宪会议为解决第二类问题所确立的原则,指出美国这部宪法的地位。
(4)根据材料四,指出《人权宣言》的原则。
(5)指出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或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代乃至当代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推行县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实行“编制户口,加强控制”是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允许土地私有”、“奖励生产”是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故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B项正确;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排除A项;汉景帝、汉武帝采取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与第一个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筒车和曲辕犁,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在数学方面,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C项正确;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排除A项;研制“麻沸散”的是东汉名医华佗,排除B项;写出《齐民要术》的是贾思勰,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于辛亥革命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史实与结论位置颠倒,排除B项;渡江战役的结果是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8年,是清政府立宪运动时期,这一时期,京师大学堂发展很快,清军严厉镇压革命派,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D项正确;科举制在1905年废除,辛亥革命后推行鞠躬礼,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的侵略不仅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同时也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A项正确,B项错误;中国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屡次失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C项正确;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是近代中国屡遭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故选B。
9.C
【详解】根据题干“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结合所学可知,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都是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会址,“小小红船”指的是位于嘉兴南湖上的游船,中共一大最后一天转移到这艘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地是北京,排除A项;北伐战争发生在珠江和长江流域,最后攻占南京,进入浙江上海,排除B项;国民政府垮台的标志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6.4亿人,年均增加1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城镇化率也显著提高,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与城镇化率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此时城镇化率没有显著提高,B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城镇化率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首次冬季奥运会在1921年的法国举办”可知能见到的现象必须是在1921年前发明的。爱迪生在1876年发明电灯,故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正确;1884年,法国人发明人造纤维,故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发明了火车和轮船,故③各国代表团乘坐火车或轮船来参赛正确;电脑发明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故④运动员可以通过电脑与家人分享荣誉说法错误。根据分析①②③正确,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英国保留了封建国家的象征国王,而法国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D项正确;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同理,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权利法案》没有涉及,排除B项;同理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宣言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确立联邦制的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清理了又一大障碍,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D项正确;殖民主义的扩张、 世界市场的形成、 社会主义的胜利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因此ABC项错误。故选D项。
【点睛】
14.B
【详解】根据宣传海报的图片,不同的手一起打向了德国法西斯。图片非常形象的说明了世界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对抗法西斯国家。表达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的事件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选项符合题意,慕尼黑会议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A选项排除;联合国成立是在二战后,C选项排除;波茨坦公告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15.D
【详解】依据“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向劳动人民让步”“如果地球上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可见该学者旨在说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富差距,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刺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是反映其刺激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6.(1)错误“粟”改为“水稻”
(2)正确
(3)错误“四羊方尊”改为“司母戊鼎”
(4)错误“李斯”改为“蒙恬”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所以本题表述错误,应该把粟改为水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本题表述正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本日表述错误,应该把“四羊方尊”改为“司母戊鼎”。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本题表述错误,应把“李斯”改为“蒙恬”。
17.(1)人物:鉴真。原因:矢志不渝的传道精神;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2)文献:《大唐西域记》。
(3)人物:毕昇。内容:航行方面。
(4)机构:市舶司。
(5)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
(6)启示: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努力学习、借鉴各国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析】(1)人物:根据材料一“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他”是指“鉴真”。原因:根据材料一“……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可得出,矢志不渝的传道精神;根据材料一“……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可得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2)文献:根据材料二图一“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记载了玄奘游历并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大唐西域记》”。
(3)人物:根据材料三“这三种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宋代印刷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最重要的人物是“毕昇”。内容:根据材料三“……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省略号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航行方面”。
(4)机构:根据材料四“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府管理“市舶之利”的机构是“市舶司”。
(5)交通路线:根据材料五“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贸易盛况的出现依靠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6)
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努力学习、借鉴各国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谈唐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
18.(1)特点:主动学习;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2)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卫国战争对俄过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在新经济政策下,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重建金融体制的手段”是保护私人存款,对美元进行贬值,重建金融体系,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4)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等。
【详解】(1)根据材料“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可见,日本面对西方是主动学习;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领域提倡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2)根据材料“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卫国战争对俄过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根据材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可见,在新经济政策下,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3)根据材料“几乎全国各州的州长都发布通告暂时全部或局部地关闭了银行”,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最先在金融领域爆发,金融领域受到影响很大;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重建金融体制的手段”是保护私人存款,对美元进行贬值,重建金融体系,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4)根据材料:日本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等方面,日本变得强大;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借鉴资本主义经济,成功的渡过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模式,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成功的度过经济危机,可见,我们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等。
19.(1)君主立宪制度。《权利法案》。
(2)启蒙思想,(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3)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4)平等、法治。
(5)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17世纪的英国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其特点是王在法下。因此材料一“宪政制度”的指君主立宪制度。
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17世纪的英国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了国王的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
(2)社会思潮:根据材料二“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伏尔泰是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卢梭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被称为启蒙思想。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法国是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卢梭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因此当时西欧流行的社会思潮是启蒙思想。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3)原则:根据材料三“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由华盛顿主持召开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因此制宪会议为解决第二类问题所确立的原则是分权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
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4)原则:根据材料四“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知,《人权宣言》坚持平等、法治的原则。
(5)主题:根据上述材料,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分权制衡原则的联邦制共和国;法国《人权宣言》坚持法治平等原则可知,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或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